中牟县2017年规上服务业情况分析

索 引 号:005295418/2018-00086主题分类:综合政务/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中牟县统计局关 键 词:综合,政务,统计,信息
文    号成文日期:2018-04-11发布日期:2018-04-11
体    裁生效日期废止日期
中牟县2017年规上服务业情况分析

2017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积极破解制约难题,全力营造服务业突破发展的有利局面,在规划设计,环境营造,招商引资,政策制定,人才保障等诸方面给予扶植和支持,争取服务业向总量扩大、结构优化、贡献提高、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从而使全县服务业蓬勃发展,优势突出,成效显著。

一、2017年全县规上服务业企业运行情况

2017年,全县列入网上直报平台的规上企业共83家,主要涉及交通运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商务、居民服务业、娱乐业等10个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5.2%,增长态势较好。

(一)企业资产稳中有增,房地产高速增长

截止2017年底,中牟县规上服务业企业资产总计70亿元,同比增长1.6%,企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其中,十个行业门类中,只有物业管理和房地产中介服务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较快,增幅分别为47.8%和20.1%。房地产业的高速增长带来了相关房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规上企业全年实现营业利润1.8亿元,比上年提高52.5%,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二)营业收入增长,支撑作用明显

2017年,中牟县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5.2%,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从行业门类看,10大门类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物业管理外,其余门类均保持不同程度增长。从收入比重上看,租赁及文体娱乐两个行业占比较大,分别占整个服务业的43.1%和20.4%;此外,两个行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在服务业行业中也遥遥领先,分别为1651人和1307人,占全部规上服务业企业从业人数的30.1%和23.9%。从分行业大类看,17个行业大类中,增速超过20%的有2个行业,分别是物业管理业增长63.6%;租赁业增长50.0%。

(三)从业人员薪酬普遍提高

2017年,规上服务业企业期末从业人员5477人,应付职工薪酬4.0亿元,同比增幅达到67.9%;2016年同期增长12.8%。薪酬的连续两年高速增长,一定程度上会带来社会消费能力的增加,充分显示服务业的社会贡献不断增大。

(四)其它营利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根据当前的行业划分,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包括: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017年,其它营利性服务业企业收入1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9%。其它营利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服务业的繁荣。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体量是其中最大的行业,是拉动全县增长的主要动力,占所有在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的64.1%,占全部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的43.1%。

(五)文体娱乐等新兴行业增长迅猛

以郑州华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文化娱乐业发展势头强劲,已经在中牟县文化娱乐业服务业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其营业收入在全县规上服务业企业中就占了19.6%,增加值占了25.1%。而以万邦国际农产品为代表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收入更是占了全县规上服务业的23.9%,增加值则占了37.9%。新兴行业的迅猛发展,成为全县规上服务业中的亮点。

二、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业行业结构不合理,传统服务业仍占据主导地位

中牟县服务业目前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从2017年重点企业统计数据来看,中牟县仍以交通运输、商务服务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比如交通运输业,虽然营业收入在整个服务业行业中只排第三位,但是其企业数量却是最多,总共27家,占规上企业总数比重是达到了32.5%之多。卫生、教育等行业更是单位数少,比重低,两个行业仅占全部规上服务业的3.6%。全县服务业存在档次低、规模小、分布散、品牌影响力不强的特点,仅有个别新兴服务业发展相对较快。(二)服务业企业整体经济规模较小,缺乏竞争力

近年来,虽然中牟县服务业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但服务业单位经营规模明显偏小。2017年,中牟县83家服务业重点企业中,人员达到规上标准但营业收入在1000万以下的企业28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33.7%,实现营业收入8055万元,仅占全部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的4.4%。企业规模小,在土地、税收、人才、资金贷款、场租等方面受益机会较少,这也造成小规模服务业企业生存能力低,很多中小企业在开业后很快就由于竞争能力不强被市场淘汰关闭。

三、对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组织机构,进一步强化服务业统计领导

服务业涉及面广、领域多,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服务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一是在省市推进加强服务业和建筑业统计工作的大好机会,充分发挥县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协调、统筹规划、研究解决服务业发展重大问题的作用,比如政策制定和任务分解;同时进一步强化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完善机构、充实力量,建立健全与服务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相适应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同时进一步明确服务业领域的牵头协调部门,落实工作职责。二是建立考核制度。把服务业增长目标纳入重点乡镇(街道)年度经济目标任务考核内容,建立乡镇(街道)分类考核办法;三是建立服务业发展运行形势分析列会制度,定期召集各行业主管部门、牵头部门对全县服务业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二)加强引导,促进企业健康成长

服务业调查范围共涉及11个行业,纳入规上服务业企业调查的行业有10个。其中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是交通运输业,占所有企业数的32.5%,收入占所有企业收入的20.0%;文化娱乐业仅有2家企业,营业收入却占全部企业的20.4%,娱乐业带头作用明显,但行业发展极不平衡。因此,应加强政策导向,扶持发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改造和升级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业,提高传统服务业的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使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升级换代。同时,要善于发挥行业中大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大企业带动行业其他企业的同步发展。

(三)推动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小微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目前传统服务业的过度竞争与新兴服务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应加快调整服务业结构,重点扶持新兴服务业,特别是要采取多种措施,缓解服务业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避免大型企业资金富裕,小微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发现和培育一批服务业发展先进典型,总结经验做法,强化示范引领,营造创造争优的舆论环境,推动服务业企业发展壮大。

(四)健全统计考核体系

建立覆盖全行业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完善服务业核算体系,强化服务业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加强行业统计部门归口管理及调查报告制度建设,建立行业运行监测分析季报制度。制定服务业发展考核办法,提高服务业在县直部门等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五)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各地、各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整顿和规范服务业市场秩序,加大知名服务业企业和品牌保护力度,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大服务业宣传力度,激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