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005303449/2018-00092 |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城乡建设(含住房)/城乡建设业务信息/城乡建设计划 | |
发布机构:登封市人民政府 | 关 键 词:登封市,2018年度,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要点 | |
文 号:登政办〔2018〕18号 | 成文日期:2018-04-10 | 发布日期:2018-04-20 |
体 裁:通知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登封市2018年度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8年4月10日
登封市2018年度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要点
为切实做好登封市2018年度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推动美丽登封建设,特制定以下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把登封打造成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的发展定位,以“三化”协调发展空间规划为引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构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为支撑,以农民权益保障和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为根本,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转换步伐,推进城乡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产业结构、人口分布、就业结构,促进全域实现居住环境城市化、公共服务城市化、就业结构城市化、消费方式城市化。把“以建为主、提升品质、扩大成效”作为战略重点,不断提升我市城乡环境质量、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力争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二、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探索“景城乡”一体化旅游驱动型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1. 大力实施“旅游 ”和“文化 ”战略。发展“旅游 ”,以“旅游 文化”、“旅游 农业”、“旅游 体育”、“旅游 制造业”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模式,探索研究旅游新途径,培育壮大特色节庆、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拓展训练、探索体验等旅游新业态,打造新的旅游增长点。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创新“文化 旅游 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健康养生和运动医疗产业、武术创意产业,逐步形成“体育 旅游”的新生业态圈,吸引创意和策划人才入驻登封。着力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对旅游服务要素产业进行全面整合提升,开发具有登封特色的旅游产品,优化旅游产品产业体系,鼓励以特色旅游商品开发为导向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
责任单位:市农委、旅游局、文物局、武管中心
2. 大力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融入“城市双修”理念,统筹新区与老城、景区与城区、城市与乡村、地上与地下、当前与长远,坚持以山映城、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加快完善和落实城市规划体系,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建设城市数字规划平台,打造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体系。全面启动少林功夫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四城联创”,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重创。重点推进中心城区功能提升一期、二期等项目,2018年底前基本实现城市东、中、西片区骨干路网互联互通,主次干道管线全部入地,燃气、热力、给排水主管网全覆盖,市区道路雨污分流率达到90%,市区供热覆盖率达到86%,城区天然气覆盖率达到82%。围绕增绿、增水、增文化、增公共设施,加快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抓好市民文化中心、迎宾广场地下停车场、守敬路街景整治等项目建设;加快文化公园、太室阙游园、中岳公园、蝎子山公园等公园游园建设和滨河路北段、碧溪路北段2条道路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旅游新城污水处理厂及中水回用等基础配套工程。力争2018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推进新区商住区建设,完成投资39亿元,加快嵩基润堂、尚城名都、悦城华府、中禾广场二期4个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郑住天地云墅、锦鹏依山郡、正商城裕园、正商城祥园、正商城和园5个项目。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嵩阳办、中岳办、少林办
3. 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依托“一城两翼”的空间布局,全面提升中心城区旅游服务功能,打造旅游服务集散地。围绕中心城区发展定位,着力完善旅游服务功能,重点探索如何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布局、如何以文化元素重塑城市形态,强化旅游服务功能,树立鲜明的旅游城市形象,增强游客吸引力。按照把中心城区打造成登封旅游综合接待中心的建设目标,集中保护和展示登封历史文化遗迹,建设旅游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商贸服务新业态,为市民和游客提供餐饮、休闲、购物、娱乐、特色住宿等服务,形成独具特色的民俗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旅游局、文物局、城乡规划局
4. 推进东城区产城融合协调发展,建设登封新城。围绕中岳庙景区,以道教文化色彩、中岳庙元素和符号塑造城市建筑风格,结合恢复历史街区天中街,着重发展以中岳民俗体验、旅游休闲度假、道教养生为主的产业,打造道教文化休闲生态区。加快政府部门、学校等公共服务向东区搬迁,加快推进社区建设,有序引导中心城区人口向东区疏解;同时,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原则,推进中岳文化产业园、产业集聚区与商住区的融合发展,建成产城融合、产城互动、人与城市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城。
责任单位:市文物局,中岳办
5. 加快培育西城区文化产业旅游新业态,增靓“功夫之都”。按照“景城一体、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体现禅、武、医等天地之中文化精髓,依托现有山水脉络和历史文化积淀,以“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文化创意”为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交通路网、游客中心、美丽乡村等服务配套和集聚功能建设,重点引进与之相匹配的禅修体验、功夫演艺、文化创意、旅游小镇、中原文化精品集散交易等产业项目,着力打造规划科学、功能合理、产业完备,具有文化传承、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新坐标。
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少林办
6.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合村并点并镇,促进农村社区化、乡镇城市化,完善新型社区建设,探索适应新型社区的服务管理模式和机制。重点抓好以卢店、告成、大冶、大金店等4个重点镇为重点的镇区城市化建设。以“嵩山记忆”乡村旅游品牌体系建设为引领,按照“一村一品”的特色要求,高标准建设范家门、崔坪等6个郑州市美丽乡村试点。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深入推动“厕所革命”向农村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成12个乡镇垃圾处理中心、3个污水处理厂、83个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确保2018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5%,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达到65%,乡镇天然气覆盖率达到54%。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积极推进村企联建,发挥企业和农村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加大金融扶贫小额贷款力度,加强金融扶贫政策宣传力度,完善三级金融服务体系;落实好整村推进、扶贫搬迁等项目,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扎实开展贫困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持续开展“暖心工程”,不断改善贫困村面貌;统筹解决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任务。
责任单位:市农委、住建局、扶贫办、水务局
7. 发展特色观光农业。坚持“生态、绿色、有机、安全”的理念,充分发挥我市地处山区丘陵的地域优势、生态优势,重点发展有机种植、绿色养殖、特色农产品加工等生态农业和休闲采摘、农事体验、田园休闲等观光农业,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美丽乡村为一体的现代特色农业田园综合体。加快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休闲观光示范园区,建设第三批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申报第四批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续建一山农牧、永兴农牧等项目;着力培育具有登封特色的山区丘陵特色林果产业带,进一步优化特色农产品的品种品质结构,打造中原地区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基地。力争到2018年底,农业总产值达到32.2亿元,同比增长4%。
责任单位:市农委
8. 构建多层级交通网络体系。按照“景城乡一体、全域旅游、南北呼应、经旅耦合”的战略思路,坚持以“完善网络、提升等级,环绕嵩山、串联景区,联系空港、衔接两铁(高铁、地铁),综合服务、强化优势”为工作指导,科学规划交通道路,全力建设“三大体系”:构建连通郑州都市区(航空港区)的综合交通体系、环嵩山核心景区的旅游公路体系和“七横八纵”市域骨干路网体系。重点打造以S237为东环、G310为北环、新G207为西环、S319为南环的围绕嵩山核心景区(中心城区)的大环形旅游通道。积极推进郑州地铁15号线入登、郑登快速通道升级改造、郑少洛高速拓宽、环山旅游公路升级改造等工程;开工建设G207线改建工程、S319线新建工程、少洛高速少林(崔坪)出入口新建工程、禹登高速刘碑收费站新建工程、嵩阳南路至高新技术园区道路新建工程、X048线市区至白坪段改建工程;完成少洛高速登封西出入口扩建工程;围绕贫困村和三区(乡镇中心社区、高新技术园区、循环工业园区)建设46个农村道路项目;做好S234线改建工程、S233线登封境内改建工程前期工作。
责任单位:市交运局
9. 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围绕“大生态、大环保、大格局、大统筹”,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自然生态的保护和修复,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大力倡导生态文明观念,全面构建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体系,加大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整治力度,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登封打造成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生态涵养区。2018年要重点推进48个生态建设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22.49亿元。其中,森林生态系统项目8个、湿地生态系统项目3个、流域生态系统项目5个、农田生态系统项目15个、城市生态系统项目17个。
责任单位:市农委、住建局、环保局、林业局、水务局
(二)构建多元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
10. 改革创新投融资体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完善政府投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推动投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企业直接融资,整合政府投资平台设立城镇化投资平台。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健全价格调整机制和政府补贴、监管机制,根据经营性、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项目不同特点,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加强项目策划,通过配置资源等多种方式构建项目多层次回报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运营,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向纵深领域推广。积极申请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定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特色小城镇功能提升等。创新农村金融,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制度,通过采陷区移民工程、景区移民安置工程引导农业人口向城镇聚集,探索农民闲置资源资本化机制。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农委、财政局、行政服务中心、金融办、建投公司
(三)探索农业人口全域城镇化的协同推进机制
11.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统筹城乡教育、医疗服务、文体服务、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一体化、可持续建设。以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为重点,继续推进教育提质工程,突出抓好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和全面改薄项目,加快推进登封市外国语高级中学二期、汉武路学校、玉带路学校等项目建设,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37个,逐步解决市区、城镇学校大班额和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就学问题。大力实施健康登封战略,推进重点医改任务落实,开展医联体、医共体试点,扩大分级诊疗覆盖面。加快市医院门诊医技楼、市妇幼保健院门诊保健综合楼、市公共卫生综合管理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升级改造,培育特色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建立“覆盖城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服务体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体系,强化就业创业支撑,扎实做好劳动力培训和再就业工作,夯实就地就业创业的产业基础,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创新就业创业培训机制。2018年计划完成再就业培训550人、创业培训400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5500人、高技能人才培训800人,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46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700人,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80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
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卫计委、人社局、文广新局,郑州市社会保险局登封分局
12. 创新土地利用机制。探索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完善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处置和利用机制。提高城镇化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完善“人地挂钩”运作机制,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村庄整治,在规范管理、规范操作、规范运行的基础上,扩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模和范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土地利用变更情况监测监管。
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
三、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继续坚持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导组工作机制,强化议事协调、综合统筹、监督指导、考核等工作职能。各乡镇(区、办),市直各相关单位要进一步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领导力量和队伍建设,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目标,确定重点任务,落实具体项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实行项目化推进。
(二)加强监督检查
要高度重视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进展情况的跟踪监测和监督检查,对相关配套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分析和总结评估,确保政策举措落地生根。要坚持定期集中观摩讲评制度,突出问题导向,及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发现不足,解决问题,确保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三)加强宣传引导
全市上下要广泛宣传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理念、新政策、新举措,及时推广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强化示范效应,凝聚社会共识,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