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既是国家对郑州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肯定,也是对郑州今后发展担当更大使命的信任。
目前,国家正式批复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有9个,分别是4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5个省会城市:广州、武汉、成都、郑州和西安。可以看出,除直辖市外,这5个省会城市均是所在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承载着区域经济中重要的辐射聚散功能。首位度正是代表一个城市所属区域的实力和地位,反映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客观分析郑州经济首位度现状,对比国家中心城市情况,进一步提高郑州在全省的首位度,是郑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客观需要。
一、纵向看,首位度稳步提高
近年来,郑州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连上台阶,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一是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17年,全市GDP达到9130.2亿元,比上年增长8.2%,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6.7亿元,增长9.6%,固定资产投资7573.4亿元,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7.2亿元,增长10.7%。GDP、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分别排第7、第6、第3和第10位,处于省会城市“第一方阵”。
二是经济首位度稳步提高。2017年,郑州市GDP占全省的20.3%;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的31.1%;固定资产投资全省的1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20.6%;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76.7%;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占全省的34.5%;金融机构贷款全省的43.1%。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总体稳定、稳步提升,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二、横向看,尚有差距
在与国家已批复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5个省会城市对比来看,郑州占全省的首位度尚有差距。为了更好分析郑州首位度情况,我们选取常住人口、生产总值(GDP)、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等主要指标占全省比重与广州、成都、武汉、西安4个中心城市进行对比分析,相关情况如下:
(一)人口
2017年底,郑州总人口为988.1万人,在5个城市排第4位;占全省的比重为10.3%,在5个城市最低,比最高的西安低13.3个百分点。
(二)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
2017年,郑州生产总值9130.2亿元,在5个城市排第4位;占全省的比重为20.3%,排5个城市末位,比最高的成都低17.3个百分点。在第一、二、三产增加值中,除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高于广州,排第4位外,一产、三产均排末位。
(三)财政金融
2017年,郑州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6.7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分别是20349.6亿元和17992.4亿元,三项指标总量均高于西安,排第4位;占全省比重分别是31.1%、34.5%和43.1%,均高于广州,排在第4位。
(四)投资
2017年,郑州固定资产投资7573.4亿元,高于广州和西安,排第3位;占全省比重为17.3%,排在末位。
(五)贸易
2017年,郑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7.2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20.6%,总量和占全省比重均排末位。
进出口总额4015.7亿元,仅低于广州,排在第2位,占全省的比重为76.7%,排在第3位。
由上可以看出,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在5个城市中,进出口总额排第3位,第二产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和金融机构存、贷款三项指标排第4位,总人口、生产总值、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排在末位,各项指标首位度与其他中心城市相比存在差距,部分指标差距明显。
郑州作为河南省乃至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中心,虽然近年来首位度稳步提高,但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相比仍然偏低,在区域经济中的辐射力、影响力存在不小差距,为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弥补发展短板,提升郑州在全省的首位度,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