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进村头 农民成为上班族

  • 索引号:416049254/2018-00163
  • 主题分类:民政、扶贫、救灾/扶贫/业务信息/产业扶贫
  • 发布机构:郑州市扶贫办
  • 关键词:扶贫,脱贫
  • 文号
  • 成文日期:2018-07-25
  • 发布日期:2018-07-25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扶贫车间”进村头 农民成为上班族“扶贫车间”进村头 农民成为上班族

    7月24日上午,在唐庄镇龙头村村口的一间厂房里,只见院子里摆满了白色的吨包袋,村民董五妮坐在机器前动作娴熟地操作着缝纫机(如图),缝纫机“哒哒哒……”的声音响个不停,一会儿的工夫,一个吨包袋就生产出来了。

    今年49岁的董五妮是龙头村的贫困户,由于家里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董五妮一直没有工作,全家仅靠丈夫外出打零工维持生活。去年5月份,龙头村的贫困带头人王宁博成立了登封博润吨包加工厂,专门招收本村的贫困户,董五妮也成为该厂的一名职工,“这‘扶贫车间’建到家门口,俺不仅能照顾家里,一个月还能挣一两千的工资呢。”董五妮开心地说。

    今年7月初,王宁博把厂房搬到了龙头村建立的“扶贫车间”里。“我们原先的厂房地方有限,只有10台机器,搬进‘扶贫车间’后又增加了8台,今后我们还将增加到50台机器。”在扶贫车间里,王宁博正在查看吨包袋的质量是否合格。他告诉记者,吨包袋有100种规格,现在他们已经熟练掌握的有30多种,“加工吨包袋对技术的要求不高,村民可以很快上手,现在我们的订单供不应求,每月大概能收益1万元。”

    什么是“扶贫车间”?唐庄镇党委书记高少雷告诉记者,“扶贫车间”主要是依托手工制作、来料加工等庭院经济,将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车间建到每个村里,吸纳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留守妇女从事简单加工生产、龙头企业包销产品,“让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挣钱、持家两不误。”

    在唐庄镇,和龙头村“扶贫车间”一样的,还有井湾村纸制品印刷加工项目。今年5月份,该项目由原先的农家小院搬进了井湾村的“扶贫车间”。与此同时,在唐庄镇中心社区也建立分点进行加工,使异地扶贫搬迁户也能就近就地就业。

    张敏是井湾村的异地扶贫搬迁安置户,丈夫常年在外打工。搬入唐庄镇中心社区后,张敏来到镇区的纸制品加工“扶贫车间”,成为该项目的员工之一,“现在俺是‘上楼回家,下楼就业’,工作轻松自由,真不赖。”

    想脱贫,先就业。在贫困户转移就业上,唐庄镇依托同心实践基地平台和雨露计划,针对贫困对象就业需求,开展送技能下乡活动和贫困户劳动技能培训,使有劳动力但苦于没有技能的贫困人员拥有一技之长;统筹全镇农村环卫工、安全员等岗位,优先安排贫困户上岗,鼓励辖区内企业设置门卫、保洁员、餐厨等爱心岗位,吸纳贫困户就业。

    “目前,唐庄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63户4396人,其中稳定脱贫373户1449人,已脱贫566户2301人。”高少雷告诉记者,下一步唐庄镇将围绕发展村集体经济,在范家门实施“山村老家”、塔水磨实施“奥斯卡电影小镇”等文化旅游项目,郭庄、王河实施农产品加工项目,寺沟、井湾、玉台、冯沟等村发展香菇和蔬菜种植项目,龙头村实施香菇种植和副食品加工项目,确保农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全覆盖。(郑州日报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吴素静 文/图)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