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科学技术局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180069号提案的答复

  • 索引号:416049270/2019-00013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 发布机构:郑州市科学技术局
  • 关键词:提案
  • 文号
  • 成文日期:2018-12-28
  • 发布日期:2018-12-28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郑州市科学技术局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180069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尹春委员:

    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提高全市研发投入”的提案收悉。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郑州市先后进入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行列;成功获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荣获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航空港区被认定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高新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郑州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通过国家验收并晋级为国家示范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但与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要求相比,我市在政策体系构建、创新资源聚集、创新主体培育、研发平台建设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全社会研发投入方面,与先进地市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一、2017年研发投入工作情况

    (一)2017年郑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现状

    2017年,郑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15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增速比全省低6.0个百分点,比全国低0.5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1.74%,高于全省0.45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国0.39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郑州R&D经费投入强度排名第5,低于合肥(3.14%)、长沙(2.35%)、武汉(2.34%)、太原(2.33%),仅高于南昌(1.68%)。与北京(5.64%)、上海(3.93%)、天津(2.47%)、西安(4.82%)、深圳(4.13%)、杭州(3.2%)成都(2.39%)等先进城市相比差距较大。

    在我市的研发经费构成中,企业研发经费占据主导地位。2017年度企业研发经费总投入137.9亿元,占总经费的比例为86.9%,高于全国9.3个百分点;政府属研究机构研发经费投入10.1亿元,占总经费的比例为6.4%,比上年下滑25.2%;高等学校研发经费投入10.7亿元,占总经费的比例为6.7%。郑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与我市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直接影响全社会创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工作开展情况

    1.营造科技创新政策环境。针对我市研发投入短板问题,分别出台了《印发郑州市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实施方案》、《郑州市激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方案》,激励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在市领导的大力推动下,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完善郑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政策意见配套措施为手段,打造优良的创新政策环境。先后出台了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细则、技术转移补助实施细则、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准备金管理暂行办法、产学研合作计划实施细则、支持新型研发机构政策意见、加强示范区知识产权工作暂行办法等配套政策;积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打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研究开发的营商环境。

    2.科技创新投入主体不断壮大。加强主体培育,促进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大力实施市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普惠性政策,大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激励,我市在科技型企业培育、企业研发活动、研发投入等方面有了明显成效。比如,我市2017年科技型企业为3242家,2018年新增1041家;2017年全市有效高新技术企业856家,2018年当年就认定669家;今年申报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项目的单位为1014家,是2017年的2.3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2845家,有研发活动的752家,较上年增加212家,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26.4%,比上年提高7.8%;享受规上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专项的企业共443家,研发投入总额77.58亿元,比2016年增长19.06亿元,增长32.5%。

    3.研发统计工作不断加强。市统计、科技等部门通力协作,积极全面了解全市重点企业、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活动和运行状况,摸清全市研发活动相对密集的工业、建筑业、服务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研发活动基本情况,并全面开展统计调查工作;深入挖掘R&D投入数据潜力。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统计和分析,我市在全社会研发投入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规上企业总体研发投入增速偏低,高技术企业占比低

    2017年,全市研发经费(R&D全社会总投入)158.7亿元,其中企业研发经费137.9亿元,占总经费的86.9%,高于全国9.3个百分点;在284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工业企业752家,占比为26.4%,同比增加7.8%,但研发经费投入增速仅3%。2016年、2017年均有研发活动的企业为419家,但相比2016年,研发经费减少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达到30家,研发经费总共减少5.4亿元。2017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企业142家,占规上工业企业的5.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103.3亿元,占全社会的65.1%,比上年占比降低5.5%,增速比国家平均水平低6.8%,比全省低12.3%,规上工业企业活跃度有所提高,但研发投入速度偏低。制约我市工业企业研发经费的最大瓶颈是能源材料工业占比过高,这类企业研发投入较少,特别是在县、市产业结构中尤为突出,亟需优化产业结构,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二)规上企业建设研发平台比例较低,引进的研发总部项目较少

    我市缺乏国家级引领型研发机构,引领新兴产业能力不强。规上工业企业拥有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的466家,占比16.4%,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的仅22家,占比0.8%。2017年,新增240家规上工业企业中,建有研发平台的仅有11家。我市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引进的生产加工型较多,建设的研发总部项目较少,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研发投入强度。此外,我市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研发经费占比低。2017年,非企业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的13.1%,比去年降低2.5%,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非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贡献较低,对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依赖高,研发投入结构不够优化(相关城市2016年度非企业研发投入数据:武汉58.1%,西安60.5%,成都53.3%,合肥30.9%)。

    (三)R&D投入结构不合理,基础研究有待加强

    我市试验发展经费占比达到90.4%,基础研究经费占比不到10%,我市基础研究投入比明显偏低,结构不合理,容易导致创新发展的后劲不足。基础研究的溢出效应大,可为后续研发活动开辟技术机会、降低企业科研成本和风险,且有助于增强企业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刺激企业科技资金的投入。

    (四)部分单位研发创新意识不足、数据归集不准确

    据统计,未上报研发活动的企业占四分之三左右,部分企业研发创新意识和数据上报意识明显不足;部分大型企业科技管理体制不健全,对科技投入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意识不强,对科技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部分单位没有建立科研科目和研发辅助账,统计报表填报不规范存在漏报、少报、不报现象。

    (五)研发投入数据归集方式与统计口径不统一

    各职能部门对指标内涵认识及统计口径不一致;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缺乏研发投入归集统筹协调机构,统计范围未实现全覆盖。

    三、下一步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科研投入中的引导作用

    1. 进一步营造科技创新政策环境。积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打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研究开发的营商环境。针对我市研发投入短板问题,我市2017年底出台了《郑州市激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方案》,该文件2018年为第一次实施,经项目申报表明实施效果良好,企业申报研发投入后补助积极性很高。为进一步促进研发投入增长,拟结合研发投入及统计实际,对原政策进一步修订完善,增加激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加大研发投入等内容,出台《关于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的若干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政策环境。

    2. 以科研项目带动研发投入增长。一是将研发经费投入情况和研发统计报表报送情况作为规上企业申请各类项目、后补助资金、研发平台的前置条件,各类财政扶持资金优先支持研发投入强度大的申报单位。二是申报市级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的企业,上年度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一般不低于3%,大中型企业不低于1.5%;自筹资金不低于申请财政资金的3倍。三是根据企业上年度研发投入多少,同一年度可申报市级重大专项项目1-3个,同时在研市级重大专项可达2-5个项目,以鼓励科技创新资源丰富的单位积极开展研发工作。四是适时复制推广“郑州市协同创新重大专项”模式,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加大高等学校研发投入。

    3. 切实加大科技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加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力度,把财政科技资金支出列入预算保障重点,确保市、县、区各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稳定、增长快速。同时,加强财政科技资金的统筹管理,整合现有部门和单位用于研发投入的资金,不断提高我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增加政府资金用于研发活动的比重,确保用于安排产业扶持和科技类的专项资金,每年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研发投入。对高等院校、科研所给予的奖励性后补助资金,要优先安排用于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类研究项目。力争2018年度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96%。

    (二)鼓励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

    1. 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群体。促进企业“小升规”,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重点引进一批跨国公司,做强一批有一定优势的重点企业,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成长性好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应用,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继续实施研发费用后补助专项,对科技型企业和规上企业研发费用进行补助。

    2. 大力引进培育高端研发人才。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实施“智汇郑州”人才工程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鼓励科技人才和大学生在郑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郑州市顶尖人才(团队)引领计划实施细则(暂行)》及《郑州市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项目实施办法(暂行)》等政策精神,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打造中原地区人才聚集高地和极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3. 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对新获批的国家实验室,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支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给予一次性500万元补助;对被评估为优秀的国家级研发平台,市财政给予一次性20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给予一次性100万元补助。鼓励新引进的企业在郑建立研发中心、开展研发活动,支持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在郑设立研发机构,引入核心技术并配置核心研发团队,市财政可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补助。

    4. 激励高等院校、事业法人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针对我市高校、院所研发投入占比低的问题,拟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对纳入全国科技统计的驻郑高等院校和事业法人科研院所单位,按照年度R&D经费支出认定额给予补助,补助经费用于科技研究及科研活动。

    (三)强化全社会研发投入指标考核

    加强对县(市)区、开发区全社会研发投入考核与指导,进一步强化“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GDP比”、“科技经费支持占财政支出比重”等科技创新考核指标考核,定期对科技创新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和通报。近期,拟按照任务目标分解的方式,根据各县(市)、区、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特点,以政府明电形式将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指导指标分解下去,组成若干个研发投入调研指导小组,实地调研指导县(市)、区、开发区开展2018年度研发投入统计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科技研发统计工作

    一是建立研发经费投入统计部门协调机制,注重理顺科技与统计、教育、工信、发改、城建等部门统计工作关系,根据研发统计工作实际需要召开部门协调会,解决协调研发统计工作中的问题,按照“部门协同、精准发力”的思路,建立科学分工、各方联动、信息共享的研发经费投入统计部门协调机制。二是全面了解全市重点企业及省级以上各类研发平台开展研发活动和运行状况,摸清全市研发活动相对密集的工业、建筑业、服务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研发活动基本情况,并全面开展统计调查工作,深入挖掘R&D投入数据潜力。三是引导和规范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做好科研科目建立。加强研发费用归集和统计指导,通过抓好项目申报、评估、结题、绩效评价等工作,推动项目研发投入单独列账、单独核算,力争实现应统尽统。四是加强研发投入统计动态监测与跟踪服务,对重点区域、行业和单位,加强一对一跟踪服务。对无研发经费投入或者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过低的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其他事业单位,开展点对点的培训指导;对投入强度较低的县(市)区,加强业务指导。

    (五)进一步加大宣传指导培训力度

    会同财政、发改、工信、城建、统计、税务等部门,深入县(市)区,大力开展各项科技创新普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等政策宣传,加强引导动员,增强全社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的意识。对规上企业加强培训,规范合理归集研发费用,做到应统尽统,客观真实,不遗漏,不缺失,确保全社会研发投入工作落到实处。

    再次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支持与参与,希望您今后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推进我市科技工作的发展。

                                         

    2018年12月28日

     

    联系单位:郑州市科技局计划处         邮    编:450006

    联 系 人:周江殿                     联系电话:67177259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