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加强综合治理骚扰电话的答复

  • 索引号:005253103/2019-00047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 发布机构: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 关键词:建议
  • 文号
  • 成文日期:2018-12-24
  • 发布日期:2019-01-07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加强综合治理骚扰电话的答复

    佘如春委员:

    您好!

    感谢您对加强综合治理骚扰电话等问题的关心。近年来,各类通信工具的广泛普及,在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被一些企业和个人用于进行骚扰和诈骗,特别是电话或者短信方式日益成为一种常见的营销形式,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特别是分布在房地产销售、信贷保险,金融理财、知识产权、互联网推广、教育培训、工商代账等行业,这种过于频繁的行为一定程度上侵害用户合法权益,更有一些电信诈骗涉嫌犯罪,扰乱社会正常秩序。对此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我国通信行业的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河南省通信管理局作为工信部在我省的派出机构,也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电话用户实名登记,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垃圾电子信息和通讯信息诈骗整治工作,维护广大用户合法权益。郑州市工信委虽无通信行业管理职能,但在市政府领导下,积极协调我市通信运营商,严格落实国家工信部和省通信管理局的有关政策文件精神,履行法定责任和社会业务,加大人力、技术投入,维护好用户权益,配合公安等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先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积极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人大《决定》),工信部于2013年7月制定出台了《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工业和信息部令第25号),细化了电话用户实名登记有关要求,要求新入网电话用户必须进行真实身份信息登记。为规范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2015年制定出台了《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1号),明确了短信息服务的定义、分类,对商业性短信息发送行为进行规范,明确治理垃圾短信的管理要求、企业责任和处罚措施等,为治理垃圾短信提供法律依据。

    二、积极落实《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按照工信部等13个国家部门联合发布的《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河南省通信管理局联合省公安厅、教育厅等共十五个厅局制定印发《河南省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行动方案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从加强语音线路和码号资源管理、加强电话用户合同约束和实名登记、全面规范营销外呼业务、全面清理各类骚扰软件、强化线路资源管理和主叫号码鉴权溯源、提升骚扰电话拦截能力、增强骚扰电话提醒和预警能力等七个方面明确了管控措施,切实规范重点行业营销行为。

    三、积极整治垃圾电子信息和通讯信息诈骗违法犯罪行为。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期间,我市电信运营商积极行动,采取多项措施加强通信渠道管控,提升技术防范能力,全面遏制骚扰电话蔓延。

    一是加强通信资源和用户管理,各基础电信企业要按照“谁接入谁负责”的原则,全面清查语音专线、“95”“96”“400”号码等资源使用情况,重点清查金融保险、地产中介、零售推销等行业及呼叫中心企业的专线和码号使用情况,不符合资源使用规范的专线一律关停。严格审查新用户资质,严格核实资源使用用途,督促企业客户不得将办公自用电信资源用于经营电信业务。在提供通信资源和进行业务合作时,要将电信业务经营不良名单和失信名单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加强电话用户合同约束,在合同中明确约定通信资源和业务使用规范要求、用户违约责任,增加骚扰电话拦截和处置相关条款,明确呼叫频次限制和骚扰电话举报处置措施。

    二是全面规范呼叫中心业务。通信管理部门已要求各呼叫中心企业要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规范营销外呼行为,开展商业性营销,应事先征得用户同意,保留相关凭证并积极配合骚扰电话核查工作。除即时回访类业务外,主动外呼行为须避开用户的日常休息时段,不得按号段盲呼。2018年12月底前要求建立禁呼名单制度,用户明确表示拒绝特定行业或业务的营销电话后,不得再次拨打。确需通过外呼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要严格控制外呼时间和频次,并在一定时段内(原则上不少于30日)留存通话录音。

    三是全面清理各类骚扰软件

    各相关互联网企业(含信息发布平台、电商平台、应用软件分发平台和社交平台)要全面清理“呼死你”“网络改号”“短信轰炸机”等软件及“猫池”“语音网关”等设备相关销售推广信息,切断相关软件、设备在互联网上的搜索、发布、下载、交易渠道。建立动态查处清理机制,让相关软件和设备信息“发不出、搜不到、用不了”,发现一起清除一起。(2018年11月底前)

    (四)提升技术防范能力

    1.强化主叫号码鉴权和溯源能力

    各基础电信企业要落实主叫鉴权要求,对未通过鉴权的呼叫一律进行拦截。禁止客户自行修改主叫号码,严禁利用透传技术虚拟主叫号码。要全面建立骚扰电话内部核查处理问责机制,集团及省公司均设立专人负责。留存30日的信令数据,做好骚扰电话溯源核查工作,并为相关移动转售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2018年11月底前)

    2.提升骚扰电话监测和拦截能力

    (1)各基础电信企业要建立和完善骚扰电话拦截系统,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充分结合信令监测、呼叫行为分析,建立骚扰电话拦截策略,完善骚扰电话拦截流程。严格落实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加强“ 86”国际虚假主叫拦截,做好虚假主叫、不规范主叫、“响一声”、“呼死你”等骚扰电话的甄别和拦截工作。(2019年6月底前)

    (2)各通信管理局要充分利用现有全国诈骗电话防范系统和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做好骚扰电话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提升骚扰电话监测发现能力,强化对录音类骚扰电话和已发现骚扰电话的拦截能力,并做好与基础电信企业的联动工作。

    3.加强骚扰电话风险提示能力

    (1)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要加快制定移动智能终端防骚扰技术要求、骚扰标记分类等骚扰电话治理相关标准,规范标记行为。

    (2)鼓励各智能终端制造企业在手机终端引入骚扰电话防范功能,为用户提供快捷方便的骚扰电话识别、处置功能。鼓励各互联网企业开发具备骚扰电话标注、拦截和风险防控警示功能的应用软件。

    (3)各基础电信企业、移动转售企业要完善相关技术手段,具备通过短信、闪信等业务为国内手机用户提供涉嫌骚扰电话来电号码标注提醒和风险防控警示能力。(2019年3月底前)

    (4)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要建立高危号码标记、核查、处理、更新更正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开标记信息,全面提高码号标记准确性。初步建成全国防骚扰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汇总用户对各类营销电话的接收意愿并与基础电信企业、移动转售企业和呼叫中心企业等共享数据。各相关企业应根据用户意愿有效拦截特定行业或业务的营销电话。(2019年12月底前)

    (5)各基础电信企业、呼叫中心企业及互联网企业要加强与各单位合作,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源协助,共同建立健全骚扰电话防范体系。

    (五)建立健全骚扰电话管控机制

    1.畅通骚扰电话投诉举报渠道。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互联网协会12321网络不良和垃圾信息举报中心统一受理骚扰电话举报,并实时将相关举报情况通报各通信管理局、基础电信企业和移动转售企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互联网协会要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全面建成网间投诉联动协查机制。(2018年12月底前)

    2.完善骚扰电话举报处置机制。各基础电信企业、移动转售企业要建立骚扰电话举报处置机制,及时核实处置用户举报并向被举报人反馈。对因处置骚扰电话产生用户申诉的,核实相关骚扰电话举报属实的,可在用户申诉考核中予以核减。(2019年3月底前)

    3.加强骚扰电话问题责任追究。各通信管理局要引导企业强化骚扰电话治理意识,严格落实骚扰电话治理相关要求。对骚扰电话举报投诉、违法违规问题、媒体曝光造成恶劣影响的事件要追根溯源,有案必查,查实必罚。对问题严重的主要负责人和具体责任人,要严肃处理。

    4.强化信用管理。对因骚扰电话问题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各通信管理局要及时将其纳入电信业务经营不良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各基础电信企业要建立合作伙伴和客户信用管理机制,对骚扰电话、垃圾信息突出的客户进行必要的提醒和警示,并建立企业间相关信息共享机制。

    5.建立部门沟通协作机制。各通信管理局要结合自身实际工作情况,建立与本地区各行业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推动骚扰电话源头治理。(2018年11月底前)

    (六)强化行业自律

    各基础电信企业、移动转售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要规范自身电话业务营销行为。鼓励行业协会等加强行业自律体系建设,联合基础电信企业、移动转售企业、呼叫中心企业,推动话音业务规范、技术手段防控、关键数据共享、营销业务服务规范,出台营销电话规范等自律公约。

    在完善技术手段方面,我部组织建设了垃圾短信网间联动处理平台,同时督促电信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健全网络收、发端垃圾短信处理系统,提升防范治理效率,目前已经在部分省份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我部也积极鼓励开发和推广基于手机客户端的垃圾短信处置应用,提高用户自我保护能力。会同公安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依法加大对通讯信息诈骗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和打击力度。

    通讯信息诈骗和垃圾电子信息涉及环节众多、利益链条复杂,各种非法手段层出不穷,整治和打击效果容易出现反复。下一步,我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指导和督促电信企业从严做好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工作,加大对垃圾电子信息的治理力度,配合公安等部门做好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切实保障用户合法权益。

     

    2018年12月24日

     

    联系单位: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邮编:450007

    联系人:王云锋                    联系电话:67885663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