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滕飞委员:
您提出的20180396号提案,我单位作为协办单位,高度重视此项提案,认真研究,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郑州市研发投入现状
2017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2845家,其中有研发活动企业752家,比去年增加212家,占规上工业企业的26.4%,比去年提高7.8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0.4个百分点,比全国低1个百分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103.3亿元,比去年增加3.0亿元,增长3.0%,增速比国家的9.8%低6.8个百分点,比全省的15.3%低12.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的65.1%,比去年降低5.5个百分点;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的比重21.9%,比去年下降2.6个百分点。
全市规上企业中,有高新技术企业365家,其中工业企业居首,有276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70.2亿元,占到规上企业总经费的51.1%,其中,工业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53.1亿元,占该行业研发经费总量的51.4%。
总体来看,我市工业企业创新水平相对较弱,纳入统计的有研发活动的工业企业数量偏少,仅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近五分之一,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与先进地区还存在一些差距。
二、原因分析
分析研发投入不高、创新发展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库企业数量减少导致研发费用减少。2017年,部分企业面对经济形势的新变化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市场需求不足、生产经营困难等多种原因导致一些企业退库。和2016年相比退库293家,其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29家。入库总数减少53家,虽然有研发投入活动的企业比2016年的540家增加212家,但是增加的多是小型研发企业,小型企业有研发活动占比由去年的58.1%提升至69.3%。2017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新入库240家,仅包含11家有研发平台企业,且缺乏研发投入较大的企业。新增的7家大中型企业,唯一一家大型企业即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郑州分公司,没有研发经费。相对而言,此部分研发投入仍然少于退库企业的研发投入。受此方面因素影响,荥阳市、中原区、登封市、新郑市研发投入统计下降较大。
(二)企业对研发投入认识不足。研发投入具有投入资金多、风险高、回收期长等特点,且短时间难以见效。一方面,大部分企业只注重眼前效益,不注重长远发展,真正对研发投入有足够认识的企业较少,满足于现状,缺乏创新理念。另一方面,融资难、融资贵是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大多数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不足,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较大,就更谈不上科技投入和创新。比如2016年、2017年均有研发活动企业419家,研发经费减少5.4亿,减少超千万企业30家。其中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减少1.3亿元,海马汽车有限公司减少1.1亿元,河南庆安化工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减少0.7亿元,河南豫联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减少0.6亿元,海马商务汽车有限公司减少0.5亿元。
(三)缺乏高端研发人才。2017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48946人,比上年增长10.2%。但是我市科技创新领域的高端研发人才较少,企业在进行重点研发项目时,多采取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同进行项目研发,固定在企业工作的高端研发人才较少。比如宇通客车研发人员总数为3112人,其中博士以上学历34人,占比为1.1%;海马汽车研发人数为934人,其中博士以上学历3人,占比为0.3%。两家企业都没有“千人计划”。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缺乏,企业自身人员素质普遍较低,这也是影响企业科研投入的重要因素。企业引进人才难,少部分企业通过自身培养或引进的科研人才,但因工作环境、待遇等原因又很难留住人才。
三、开展主要工作
(一)做好研发投入政策落实督导工作。2月下旬,按照郑州市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会上的要求,整理2016、2017年各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相关数据材料,并作为第三督导组组长单位,再次对登封、巩义、新密三市研发投入工作进行了督导。督促企业扎实做好研发费用统计数据,确保应报尽报、应统尽统。通过督导,掌握了登封市、巩义市、新密市三地研发投入完成情况,撰写《郑州市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督导情况报告》,报至市研发投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做好研发投入宣传培训工作。2017年12月份,配合市科技局,研究制定《郑州市激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方案》,2018年6月份,在我委于嵩山饭店举办的七场制造强市政策宣讲会上,把研发投入作为政策讲解重点进行宣传。9月份,联合市科技局、统计局,在中心酒店对各县(市、区)、开发区相关统计人员、重点研发经费投入单位的进行专项培训,让企业了解如何形成研发投入数据。10月9日,与科技局、财政局等单位联合印发《关于组织申报2018年郑州市规上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专项的通知》(郑科〔2018〕74号),之后组织县(市、区)工信部门参加网上审核培训。10月25日,与人社局共同到新郑市进行政策宣讲,重点对研发投入费用后补助政策进行了宣讲。11月份,按照市科技局要求,做好600余家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政策审核推荐工作,补贴金额预计上亿元。之后,组织召开2018年度研发费用填报培训会,解读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讲解2018年研发投入如何归集的最新要求。2017年以来,针对研发投入,我委共计督导、调研、培训15次,覆盖人员8000余人次。
(三)做好产学研对接工作。9月份,印发《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征集驻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通知》,面向驻郑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征集高新技术、先进实用技术成果。帮助我市工业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开展精准对接,破解企业技术难题。10月份,组织郑州高端装备及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郑州大学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等16家新型研发机构,召开新型研发机构座谈会。通过了解各研发机构介绍本单位职责、重点研究方向、研究成果、拥有研发人才、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在郑州发展的情况及考虑,与郑州制造业对接的意见建议,存在问题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我市工业企业创新能力,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11月份,征集技术难题51项,组织160余家企业参加大连理工大学校企对接会,实地参观了大连理工大学汽车结构实验室、桥梁与隧道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科研机构。通过系列产学研对接活动,帮助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产品,挖掘企业研发投入潜力,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推动我市创新发展。
四、下一步打算
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市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必然要求。下一步,我委将继续大力宣传贯彻研发投入相关政策,积极开展校企对接等产学研活动。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航空港区“双创”示范基地等,推进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加快培育一批制造业“双创”示范企业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强化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平台建设,推动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创建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扩大研发机构建设覆盖面。鼓励企业在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重点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质量创新、品牌创新等,力争制造业企业2020年研发投入比2016年翻一番。
尊敬的滕飞委员,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与支持,希望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
2018年12月17日
联系单位: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邮编:450007
联系人:尹春 联系电话:67185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