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对市政协第20180667号提案的答复

  • 索引号:005253103/2019-00030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 发布机构: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 关键词:提案
  • 文号
  • 成文日期:2019-01-10
  • 发布日期:2019-01-15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对市政协第20180667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吴颜男委员: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建言献策。按照您提出的“通过产业发展模式创新补齐郑州科技和互联网产业短板助力中心城市建设的建议”,并围绕1月9日赴贵公司座谈调研了解情况,现结合市工信委工作职责和与市科技局对接了解情况,将相关内容答复如下:

    一、市工信委主要工作职责概述

    (一)研究制定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和政策,协调解决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工业、信息化发展规划,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二)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工业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的政策建议,起草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按照规定权限,负责行业准入及许可的相关工作,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研究拟订全市工业和信息化承接产业转移的措施方案,推进工业和信息化行业对外合作与交流,组织开展承接产业转移工作。

    (三)监测分析全市工业运行态势,统计并发布相关信息,进行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协调解决行业运行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负责工业应急管理、产业安全和国防动员有关工作;负责全市工业企业减负工作等。

    二、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及下一步打算

    贵公司作为科技型企业,我委积极对接市科技局了解相关产业发展情况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总量情况。201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513.0亿元,增速8.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29.1亿元,增速9.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1.6%。2018年1-11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7.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0%。

    (二)重点领域及企业。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在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新材料等四大产业领域,这四大领域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比重达90.21%。代表性企业,先进制造类主要有宇通客车、中铁工程装备、中船重工七一三所等,电子信息类主要有富士康、新天科技、新开普等;新能源与节能类主要有比克电池、国能电池等,生物医药主要有安图生物、广安生物等。

    (三)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企业情况。截止2018年,全市拥有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24家、郑州市科技创新龙头企业19家。2018年,新认定公示高企671家,比上年增长66.9%;累计有效高企总数有望达到1331家,比上年增长55.49%;累计有效高企总数占全省的39.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2018年新增科技型企业1041家,比上年增长54.2%;全市累计科技型企业总数达4283家,比上年增长32.1%。

    (四)2019年工作打算。一是实施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紧紧聚焦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领域,以创新龙头企业为牵头单位,组织谋划并凝练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加快研发对行业技术进步和区域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助推企业创新发展,带动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二是建立重大技术创新平台。鼓励支持创新龙头企业建立国家级重大技术创新平台,参与研究制定政府重大技术创新规划、政策和标准,突出科技创新龙头企业的创新主导作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支持品牌整合和平台共享,不断提升行业地位。三是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对科技实力强、研发投入大、创新成绩突出的创新龙头企业,市财政对其投入的研发经费进行补贴,同时还对研发投入的增量部分进行补贴,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活动力度,进一步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四是培养储备创新龙头后备企业。综合分析企业规模、综合实力、行业引领能力、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持续创新能力、创新投入等诸多因素,优先在高新技术企业内遴选、培育一批创新发展能力强、引领作用大、研发水平高、发展潜力好的创新龙头后备企业,支持其做大做强。五是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研究制定新的高企工作机制,将高企培育工作纳入县(市、区)政府工作责任目标进行考核。出台新的高企奖补政策,提高企业申报积极性。加强高企政策宣讲培训,鼓励专业服务机构开展面向基层单位及企业的公益性巡回培训活动。

    三、有关建议

    围绕贵公司近期遇到的三个难题,答复如下:

    (一)人才问题。全市高端创新资源严重短缺,62所高校中,综合类本科院校有29家,只有郑州大学一家“双一流”和“211”高校,没有一所国家“985”高校;央企科研机构主要有中船重工七一三所、郑州机械研究所、中电科二十七所等25家,省农科院、省社会科学院等省属科研院所87家,市属科研院所23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有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4个。下一步,郑州市将进一步强化高校院所科技创新供给,支持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大学等承担国家实验室建设,谋划建设国家超算郑州中心,培育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引进一批大院名校,加强与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电工所对接,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通过“一事一议”,重点引进世界排名前200名的国际院校、“双一流”大学等。着力实施“四个一批”培育专项行动计划,按照三年倍增的目标,发挥区位优势和枢纽优势,主动服务,齐心合力,加大培育引进创新引领型企业、平台、人才和机构力度,加快集聚创新资源,到2020年,“四个一批”主要指标比2017年增长一倍。

    (二)互联网创业项目少的问题。2017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158.7亿,比上年增长11.7%;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为1.74%,研发投强度稍微下滑(2016年为1.78%),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3%);2018年,全市专利申请量有望突破7.5万件,增长51%;专利授权量3万件,增长28%;预计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件,增长23%。预计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71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331家,比上年增长55.5%,新培育科技型企业1041家,科技型企业达到4283家;新建各级各类研发中心325个,累计建设各级各类研发中心2717个;“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新入选人才236人,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771人,设立诺贝尔奖工作站2个;已引进培育研发机构17家,获省科技厅备案13家,河南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4家。下一步,郑州市将持续完善全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研究出台《郑州市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1 N”科技创新政策;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探索制定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加大对研发投入力度突出单位的奖补;实施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优势领域和新兴产业领域,组织实施50个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发挥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和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水平,加大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三)本地产业链缺失和成果转化问题。培育认定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省级10家、市级13家,科技公共服务平台51家,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已在我市建立技术转移中心。2018年,全市完成技术合同登记2017项,技术易额109亿元,比去年增长75.8%。下一步,郑州市将大力实施“跨体制转化”,鼓励在郑高校院所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评估机制,举办“成果转化高校行”活动,推动成果转化服务机构进入高校,为科研人员、科研项目量身定制服务,推动成果转化服务前置进入研发(立项)环节,提升成果转化效率和成功率。实施“专班 活动 基金”跨区域成果转化促进工程,组建科技成果链接专班,派驻北京、武汉、西安等科教资源密集区,定点定向定期挖掘科技成果。打造成果转化促进基金,面向全国评估并资助有潜力的科研项目,引导熟化成果在郑转化。实施“跨国界转化”,鼓励与硅谷、以色列等创新高地联合搭建技术转移中心、联合研发中心、海外创新中心等,围绕产业需求引进全球领先技术成果,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和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研发机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给予奖励。

    特此回复。

     

                                  2019年1月10日

     

    联系单位: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邮编:450007

    联系人:王  凯                     联系电话:67185456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