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大遗址保护,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注入文化生命力的建议的答复(提案编号:20180043)

  • 索引号:005252258/2019-00016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 发布机构:郑州市文物局
  • 关键词:建议,建议提案
  • 文号
  • 成文日期:2019-01-14
  • 发布日期:2019-01-15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关于加强大遗址保护,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注入文化生命力的建议的答复(提案编号:20180043)

    尊敬的张丽娜委员:

          您提出的“加强大遗址保护,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注入文化生命力”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对您的提案,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郑州市文物资源及大遗址概况

          郑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文明城市、国家中心城市,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文物分布密集型城市。在华夏民族朴素宇宙观中,郑州嵩山地区位于“天地之中心”,长期处于华夏文明交流的十字要冲,域内留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国大运河郑州段2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项、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4项,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4项,在全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9个项目中郑州占了5个,是国家文物局重点支持保护的全国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在大遗址保护方面,目前,我市郑州商代遗址考古遗址公园、大河村遗址考古遗址公园获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郑韩故城考古遗址公园获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授牌。国家文物局2016年印发的《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中,郑州的郑韩故城、郑州商代遗址和宋陵三处大遗址被列入重要大遗址名单。

          由于郑州市文物资源丰富,遗产价值重大,是华夏文明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文化特色和历史价值的典型代表,因此,您所提议的“加强大遗址保护,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注入文化生命力”的建议是非常必要且十分中肯。提案体现出的对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思维和文化情怀,令人钦佩。

          二、郑州市大遗址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郑州市委、市政府以清醒的历史责任感和高度的文化自觉,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破解大遗址保护利用难题,将丰富的大遗址资源转换成为郑州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宝贵财富,走出了一条符合郑州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大遗址保护利用之路。

         (一)编制实施《郑州大遗址片区保护利用战略规划》

          为了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引领,科学开展郑州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将文物资源转化为城市文脉和城市名片,2012年,郑州市文物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合作,研究编制了《郑州市大遗址片区保护战略规划》。规划对郑州市域范围内的大遗址资源进行了全面梳理,对其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核心价值进行了精准提炼,并在此基础上谋划了后续的保护发展布局,使郑州大遗址片区建设的整体思路更加明晰,也为郑州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及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为我市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利用思路的确定指明了方向。

         (二)立足郑州大遗址片区启动四大历史文化区建设

         经深入酝酿调研,2017年,市委市政府,根据“城市中心区、服务群众广、实施条件成熟”的原则,以《郑州大遗址片区保护利用战略规划》为统领,率先在中心城区启动了以国保单位保护展示为依托的四个重要历史文化区建设工作。一是商都历史文化区,主要依托郑州商城遗址的保护利用,吸引文化、旅游、商业集聚,建设以商都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特色片区,打造中心城区大遗址保护利用的创新模式。核心区规划面积约7平方公里,包含宫殿区遗址公园片区、文庙城隍庙片区、夕阳楼片区、书院街片区、商都博物院及考古研究院片区、环城垣遗址公园带等重点项目,以此带动文物本体保护提升、城市环境优化、配套设施健全、文旅产业集聚、居民生活改善,切实体现文物保护惠及社会民生。二是古荥大运河文化区,主要依托40平方公里的世界遗产大运河郑州段、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古荥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荥阳故城、省保单位纪信庙等保护利用,以隋唐秦汉文化、运河文化为灵魂,打造运河风光与古城气质相结合的历史文化区。三是二砂文化创意园区,主要依托840余亩的近现代工业遗产第二砂轮厂区旧址保护利用,投资20多亿打造中原文化创新创意创业综合基地,保留建国以来郑州工业发展的历史记忆,激活近现代工业遗产活力,让沉睡的遗产发挥文化和经济作用。四是百年德化历史文化区,主要依托1.71平方公里的二七纪念塔、纪念堂和工人夜校和日本驻郑领事馆旧址保护利用,结合二七商圈,打造红色革命文化、百年商业文化和明清建筑特色文化区。

         未来几年,“四大文化片区”建设将做为我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工程、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文化品牌、形象展示窗口和城市品质工程,重点推进实施。

        (三)实施生态保遗工程全面做好郑州大遗址整体保护

          为加强古城址、古遗址保护展示利用,明确遗址保护成果,提升遗址保护与社会民生的关联性,我市将文物保护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与群众文化休闲相结合,与服务发展、土地升值相结合,2017年年初按照“大生态、大环保、大统筹”理念,提出了“通过生态遗址文化公园建设加强土遗址保护的文物保护系统工程”,即“生态保遗”工程。“生态保遗”工程主要以县(市)区政府为责任主体,在确保遗址安全的前提下,采用生态绿化模式,不断加强郑州大遗址片区古遗址的全局化、集群化、生态化综合保护利用。目的是要通过文物保护与生态建设绑定、文物用地与具体成果绑定、保护成果与群众生活绑定,实现文物保护成果具体化、固定化,改变土遗址用地“闲置”的被动局面,促进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共荣、共生、共享,引导形成人人关注、人人支持、人人保护、人人共享的文物工作新局面。目前,苑陵故城遗址公园、尚岗杨遗址公园、李家沟遗址公园等已经建成开放,服务社会效果良好。

          三、郑州的大遗址保护战略布局

          2018年12月3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郑州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2019—2021年)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下一步郑州市文物保护利用的工作思路。在大遗址保护方面,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强化文化支撑:

         (一)持续推动大遗址保护工程

          重点推进已列入《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的郑韩故城、郑州商城、宋陵和已获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的大河村遗址本体保护、环境整治和遗址博物馆建设工程,着力打造明晰的城市文化名片,展示我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对荥阳故城(含古荥冶铁遗址)、新密古城寨、京城古城址等大遗址按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要求进行保护和规划。

         (二)编制《郑州全域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总体规划》

         以郑州市大遗址片区为依托,《郑州市大遗址片区保护利用战略规划》为统领,启动郑州市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努力探索郑州文物尤其是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新思路,实现郑州文物保护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与人民生活素质提高、与生态环境优化的良性互动。

         (三)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依托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东赵夏代城墙遗址、西山仰韶文化遗址、登封王城岗龙山文化遗址、郑州商城遗址、郑韩故城遗址、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国大运河郑州段、黄帝故里等价值突出、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珍贵文物遗产,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谋划实施一批在中华文化中具有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意义的重点工程,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际影响力和标识度。

         (四)持续推进生态保遗工程

          加大生态保遗工程成果和经验宣传推广力度。探索文化遗址保护工作的新模式,结合郑州全域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总体规划,形成从文化遗址点保护到遗址文化带保护的新格局,形成文化遗址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郑州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品牌支撑。

         (五)加强机构队伍建设

          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加强文物保护管理机构队伍建设,强化文物部门职能,充实人员力量,提升文物资源资产等方面的综合管理能力。各级政府应依法履行文物保护主体责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明确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切实加强文物保护能力建设,使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力量与其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相适应,确保文物安全。未设置专门机构的文物保护单位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加强文物保护巡查管理。

          大遗址是全社会共同的文化资源,在建议中,您所提到的“增设大遗址保护专门机构”“完善大遗址保护考核考评机制”等建议也需要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们也期待您继续关注大遗址保护工作,推动方方面面实现郑州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注入文化生命力。

          再次感谢您对郑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支持!

     

     

     

                                                                                                                 2019年1月14日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