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城市管理工作要点

  • 索引号:00525312X/2019-00012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工作信息/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郑州市城市管理局
  • 关键词:综合,工作
  • 文号
  • 成文日期:2019-01-31
  • 发布日期:2019-02-02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2019年城市管理工作要点

    2019年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营造安全、整洁、有序、文明的城市环境,以深入推进路长制、市容市貌大提升活动为抓手,恪守“精细精准、高标高品、全域全程、共管共治”的工作原则,坚持“修好治差、管住治乱、扫净治脏、追责治软”,以绣花功夫、匠心精神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确保城市管理实现质的飞跃,奋力开创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改造提升补短板,大幅改善市政设施功能面貌

    (一)实施道路设施升级改造。按照“小修为基础、中修为重点、大修为补充”的原则,启动城东路、嵩山北路、开元路、冉屯东路大修前期工作,对62条坑槽较多的城市道路(路段)、296万平方米道路路面实施中修(其中对14条道路25万平方米人行道进行改造),随道路大中修整治窨井5000座,消除主城区城市道路明显坑槽。对全市道路路面、侧石及依附于道路的各类设施,开展拉网式、地毯式病害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确保市政道路设施完好率在98%以上。彩虹桥大修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做好西三环跨陇海铁路桥大修改造方案设计论证工作,对超过六年未检测的2座桥梁进行检测,对10座检测存在较大病害的桥梁进行大修,完成电厂西路和福利院路道路下穿铁路工程代建。对68条、125公里道路和136公里老旧管网进行检测,对已检测出存在三级结构性缺陷的8公里排水管道进行非开挖修复。加强城市雕塑建设与管理,进一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二)规范施工围挡和保通路建设管理。加强占用挖掘城市道路管理,严格落实道路掘动统一审批、联审联批、计划管理制度,杜绝城市道路重复挖掘现象。强化工地围挡及文明施工管理,所有工地实行封闭围挡施工,继续推广设置新型围挡。提升保通路建设管理水平,合理设置道路各类设施,加强监督管理,最大限度保证道路通行能力和设施完好水平。

    (三)提升城市照明管理水平。加快编制《郑州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2018-2030)》,尽快通过评审并发布实施。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开展“七桥一路”(金水路及沿线解放路立交桥、河医立交桥、大石桥、新通桥、紫荆山立交、金水路中州大道立交桥、黄河路中州大道立交)亮化提升改造。积极协调推进郑东新区CBD区域、郑东高铁站区域、郑东新区金融岛、中央文化区、二七广场、郑州火车站等重点区域夜景亮化提升,推动机场高速、绕城高速功能性照明建设,并对其重要节点进行亮化提升。对中原西路等22条道路照明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加大照明节能设施改造力度,LED照明设施应用不低于45%;积极推进96条遗留未移交道路路灯的移交工作。确保全市照明综合亮灯率不低于98%,设施完好率不低于95%。

    (四)推进河道和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全面落实“河长制”要求,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坚持“一河一策”抓好“两河一渠”治理,实施金水河(航海路—中州大道)综合整治提升工程、熊儿河树池改造及局部景观提升工程,在东风渠部分河道水面上设置水生植物生态浮岛,统筹推进河道清淤、堤防改造、绿化、园路改造、休闲游憩设施建设,营造“两河一渠”良好的水面景观,确保城区河道水体水质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加强城区排水管网病害治理,从源头解决河道偶发性排污问题,达到长治久清;督导县(市、区)采取“控源截污、雨污分流、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等措施,推进明沟、明渠、河道等水体的整治,2019年底全部消除城(市)区黑臭水体。

    (五)改善道路绿化品质。以现有道路骨架系统为主,以体现郑州市树市花、增加文化内涵为原则,按照“一街一景,一路一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目标,对金水路、中原路、紫荆山路、嵩山路4条路进行整体景观提升改造,打造 “两纵两横”四条景观形象主题道路;对陇海快速路、三环快速路绿化进行补植及设施完善;对大学南路、桐柏路、嵩山南路、五龙口南路、紫东路、花寨路6条绿化主题不明确、景观效果差的道路进行景观改造;对京沙快速路、陇海路快速路、三环快速路、紫荆山立交桥进行桥柱立体绿化,并对局部桥体栏板采用悬挂花箱、增加滴灌设施等进行立体绿化。完成市区内全部道路绿化带树穴篦子、花坛侧石、护栏整治,全面消除缺株断垄、黄土裸露、侧石破损、花坛土高于侧石等现象。实现绿化养护管理覆盖率达到95%以上,行道树保有率达到90%以上,各类问题整改率达到95%以上,确保道路绿化景观得到明显提升。

    (六)加强停车场建设管理。持续推进停车场建设管理权下放,建立道路停车泊位施划联审联批制度,制定经营性停车场备案管理办法,加大停车场清理整顿力度,完成新建公共停车泊位5万个。加快全市统一的智能化停车管理平台建设,对试点区域智慧停车运行情况进行验收,确定技术模式,实现市区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智慧化,推进公共停车场、临时停车场、专用停车场数据资源全部接入平台统一管理,逐步减少人工并最终实现无现金收费。重点在商场、写字楼、小区、单位等场所推动“互联网 停车”和车位共享新业态发展,实现全市停车位资源整合共享。修改完善《关于市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服务质量考核办法(试行)》,兑现投放增减奖惩,在郑东新区试点智能停车架,实现共享单车定点借还、有序停放。在市区快速路、绿地、河道、高架桥区域设置禁停区,实现对市区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规范管理。

    二、加快发展保供应,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七)做好城市供水服务。做好侯寨水厂通水试运行和运行管理,积极推进桥南水厂、龙湖水厂建设,开工建设郑州金融岛水厂工程,加快北部低压区断头管网打通工程,开展古荥水厂、九龙水厂等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实施东周水厂、石佛水厂水源置换工程,关停北郊水源地。推进四环快速化配套给水管网工程,随市政道路同步新建改造配水管网100公里。加快智慧供水系统工程建设,逐步形成“全市供水规划、供水建设、供水生产、管网管理、客户服务”五位一体、统一高效的管理体系,提高城市供水质量和服务水平。

    (八)确保供气安全平稳。持续推进中心城区次高压燃气管道及配套调压站、四环高压燃气改造及配套工程、薛店至港区高压燃气管道工程建设,开工建设LNG应急储备站工程,进一步完善燃气输配系统,提升供气能力。完善市区燃气管网系统,加强空白区域管网覆盖,新建改建燃气管网100公里,发展天然气用户10万户。编制郑州市中心城区瓶装燃气发展规划,开展燃气行业、瓶装燃气行业专项整顿活动,确保燃气生产、经营、运输、储存各个环节安全有序。

    (九)拓展集中供热覆盖范围。开工建设新密裕中电厂2台100万千瓦供热机组“引热入郑”集中供热配套管网工程;开展新密裕中电厂“引热入港”、华润登封电厂西热东送“引热入郑”项目前期,力争尽早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集中供热管网布局,有序推进各项清洁取暖建设项目,着力打造多能互补、绿色高效的现代清洁供热体系;新建改造供热管网63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

    (十)统筹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继续坚持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污泥全部得到有效处置、扩大再生水利用范围的工作思路,全年达标处理污水7亿吨、处理污泥50万吨、供应再生水1300万吨。开工建设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南曹污水处理厂工程、马头岗污水处理厂厂外再生水管线工程,完成陈三桥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泥干化工程、王新庄再生水管线切改工程,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5万吨/日、污泥处理能力300吨/日,中水利用率提高到45%。

    (十一)优化公用事业服务水平。加强公用企业办事服务大厅建设,落实供水、供气、供热等窗口行业服务标准,全面推行服务事项、办事流程和办事指南公开,完善便民服务措施,设置政务公开栏和监督台,加强信息化、服务热线、客服大厅和宣传“四个平台”建设,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温馨、有序的办事环境。结合政风行风评议,建立日常监管检查考核制度,对公用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督查,督促公用企业妥善处理群众诉求,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十二)加强公用事业行业监管。按照《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完善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和餐厨垃圾处理行业特许经营授权,进一步落实行业监管、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特许经营项目定期评估机制,对公用事业产品质量定期监测、定期评估、定期公示和定期报告。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有关市政公用行业服务质量标准的规定,采取考核监督、抽查与委托社会中介监督(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定期、不定期监测(抽查)和督查公用事业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运营情况,确保企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三、全域覆盖除死角,高标推进市容环境净化美化

    (十三)高标实施清扫保洁。持续加大铁路沿线和高速公路站点桥区匝道环岛、三十一条放射性道路、PPP项目卫生保洁力度,实现卫生保洁全覆盖,常态化、无死角。加大环卫清扫设备投入,采取“以奖代补”政策,加大深度清洗车、落叶清扫车、护栏清洗车等环卫设备的研究推广力度,实现机扫作业路段全覆盖、保洁时间无空档,2019年机扫率达到93%。坚持对道路侧石(路牙)、防护栏、防玄板、果皮箱每日一擦拭,硬隔离每日两擦拭,绿化带半月一洗澡;开展“捡烟头、捡垃圾、捡纸屑”全民行动;开展卫生死角大排查、大清理,发现一处,查处一处,清理一处;清洗、刷新城市家具,对外观陈旧、涂写张贴严重以及破损、废弃的城市家具进行全面整理和修缮。坚持以克论净考核,主、次干道快车道积尘不超过5克/平方米,支路背街积尘不超过10克/平方米。

    (十四)整治城乡结合部环境。纳入综合整治的48个乡镇办,围绕泥土道路硬化、道路两侧绿化、黄土裸露整治、建设工地撒播草籽、违法建设拆除、积存垃圾清理、村镇容貌整治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快推进,到2019年底,至少完成80%的道路提升改造和环境绿化美化任务,确保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整体环境明显改善,无黄土裸露、无道路扬尘、无积存垃圾、无残垣断壁等问题,达到秩序优良、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目标。

    (十五)严格扬尘污染管控。严格执行《郑州市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控技术规范》,大力推广塔吊喷淋湿法作业、五好十差工地评比、车辆出入双向监督、市政道路智慧保洁等扬尘污染治理经验,以“8个百分之百”为标准,采取企业自查、属地管理与行业督导相结合及互联网 、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文明施工水平和扬尘防控能力,工地扬尘防控达标率达到95%以上。

    (十六)深入推进“公厕革命”。遵循“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新建公厕393座,城区公厕达到每平方公里6座。有效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探索“以商建厕、以商养厕、以商管厕”新模式。开展智慧公厕建设,绘制完成公厕电子地图。不断提升公厕设施档次和管理水平,基本实现“公厕布局合理化、设施建设人性化、设施维护常态化、日常管理制度化”,逐步缓解群众如厕难问题。

    四、生态消纳全收集,持续优化城市垃圾综合处置

    (十七)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会同规划部门制订出台《郑州都市区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0)》。加快郑州东部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建设,2019年4月建成投用;完成郑州南部二期、西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选址、规划、环评等前期工作,力争年底前开工。编制侯寨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方案,实施垃圾填埋场提升改造。开工建设大型转运站6座,更新果皮箱5000个,新设置环卫作息场所100座。

    (十八)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加快推进区级分拣中心建设,2019年6月底前,9个区级分拣中心建成并投运。在做好前端四分类的基础上,明确收运标准、建立收运渠道,完善末端处理体系,制定出台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等收运处理补贴政策,形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链条。各区(管委会)选取至少三个街道,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并以点带面,逐步全市推广。在全市打造60所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学校,年底前所有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全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年底前驻郑国家及省级公共机构和市级及以下各级党政机关、医院、军队和相关企业全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2019年底前,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7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0%以上,确保郑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国46个试点城市中排在前列。

    (十九)实现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全覆盖。建立健全餐厨废弃物产生、收集、运输、处置信息平台,按照一店一档的要求,建立餐饮单位基本信息库,定期对餐饮废弃物产生单位的收运、处置情况进行检查登记。按照《郑州市餐厨废弃物集中收运处置实施方案》,提高专业收运车辆投放频次,优化、细分收运路线。东、西两个餐厨垃圾处理厂满负荷运转,实现市区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全覆盖。建立督导考评制度,加强对各区(管委会)的督导考核,考评成绩列入城市精细化管理考评体系。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私收私运、变相买卖、随意倾倒、擅自处置餐厨垃圾等违法行为,依法从严从重处罚。2019年底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二十)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力度。加强建筑垃圾清运市场管理,完善渣土车管理大数据监管平台,推广使用新型智能环保车辆,车辆全部安装北斗定位系统,接入大数据监管平台,对车辆的核准信息、行驶轨迹、违规记录等情况实现在线全覆盖监控。严格落实《郑州市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及运输车辆信用考核办法》,加大违法失信企业联合惩戒力度,加大执法查处力度,重拳打击未办理运输核准手续的“黑渣土车”以及渣土车不密闭运输、沿途遗撒、不按规定路线行驶等违规行为。加快工程弃土消纳场建设,开展建筑垃圾存量治理。完善建筑渣土信息共享交易平台建设,促进建设工地工程弃土相互调剂利用,缓解建筑垃圾消纳压力。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全产业链体系,促进建筑垃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中心城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5%以上,存量消纳治理率达到100%,确保郑州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在全国35个试点城市中走在前列。

    (二十一)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污染。继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完善配备垃圾处理设施设备,重点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等突出现象,严禁露天焚烧、未经防渗处理随意填埋垃圾,全面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各县(市)全部通过省级达标验收。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立并完善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运维机制,在550个规划保留村建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五、疏堵结合治乱象,力促实现市容环境整洁有序

    (二十二)严管占道突店经营。持续加强主次干道、学校、商场、车站等重点部位管控,完善“四室一庭”司法保障体制和联合执法机制,进一步加大文明劝导力量,落实好定人、定岗责任制。按照“五统一”标准规范便民疏导点,并结合集贸市场等便民购物服务场所建设,逐步引导经营者进市场、便利店、超市等场所规范经营。巩固露天烧烤治理成果,保持高压态势,严管重罚,防止露天烧烤反弹。进一步加强餐饮服务场所油烟治理,设置规范的专用油烟排放通道,科学安装、科学使用油烟净化装置,升级更新不合标准的油烟净化设施,大型餐饮服务单位安装油烟净化在线监控设施,各级监督管理部门建立餐饮服务业油烟排放监控信息系统平台,加强监督管理。

    (二十三)扭转户外广告和招牌乱象。以“提质减量,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为目标,启动郑州市户外广告专项规划暨重点路段户外广告和招牌详细设计编制工作。依据“一条例两规范”,结合道路历史传承、文化特色、两侧建筑风格、立面色彩等,按照“一街一景观、一路一特色”的理念,对沿街楼体户外广告和招牌进行规范整治。按照“321”设置标准,持续抓好公交候车亭整治规范工作,取缔灯箱式路名牌并改造为符合国家规范的单臂式路名牌,2019年6月底前完成整治任务。严查严治各类违法户外广告和张贴小广告行为。配合文明城市创建、拜祖大典、少数民族运动会、扫黑除恶、落实“路长制”等各类大型活动,协调设置户外公益广告。

    (二十四)改造中心城区架空通信线缆。研究配套奖补政策,加大架空线缆入地改造推动力度,完成已有地下管道、省委北部等重点区域和其他道路共136条道路约200公里架空通信线入地任务。对暂不具备入地条件的使用桥架、归拢、绑扎和清理等形式进行规范,随今后道路大修同步实施入地改造,着力解决架空通信线缆散、乱、垂、断等乱象。

    (二十五)刷新支路背街面貌。对128条支路背街小巷实施地面、立面、空中“三位一体”改造提升,通过加强环卫治理、提升绿化档次、强化设施管护、规范标识招牌、美化建筑立面、营造文化氛围等方式,促使街道景观、文化、特色有机融合,打造一批整洁靓丽、畅通有序、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精品示范街道。

    (二十六)加强建设领域执法。加快推进违建拆除五年行动,坚决遏制新增违建,逐步消化存量违建。加大城市建设执法力度,有效整顿规范建筑市场。开展在建工程、房产交易专项执法行动,营造公平竞争的房地产市场环境。加强市政公用领域执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二十七)倡导文明养犬。进一步发挥养犬自治委员会作用,完善养犬管理专员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养犬管理专员的自豪感,提高参与养犬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为实现群众养犬自治创造条件,创建安全文明养犬社区。

    六、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强力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效能

    (二十八)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结合全市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整合,实现城市管理大部门制,推进综合执法,确保县(市)区、管委会城市管理机构综合设置,职能、人员整合划转到位,建立高效运转、无缝衔接的市、区两级城市管理体制。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权责一致”原则,合理划分市、区两级政府城市管理职责,继续研究下放一批四环内市管市政道路、道路绿化等方面的管理养护职责和市级承担的行政处罚职责,按照权随事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实现事权和支出相适应、权力和责任相统一。

    (二十九)狠抓“路长制”落实。在城区四环内“路长制”全覆盖和既有框架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各级路长职责,制定工作导则,明晰工作路径。大力推行和完善路长日巡查机制,路长每周走访沿街商户、门店和企事业单位,督促“四包”责任落实,并定期开展评比,真正建立起一套涵盖市、区、街道、社区和沿街商户、门店、企事业单位的“路长制”工作责任体系。各区、管委会在对各级路长进行日调度、周排名、月通报和红黑旗评比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沿街商户、门店和企事业单位建立评比制度,奖优罚劣,把“四包”责任的落实纳入到考核体系内,让监督考核的导向性作用落到一线,逐渐形成路长、社区、沿街商户、门店和企事业单位齐抓共管的行动自觉。

    (三十)引入第三方检查评估。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每周对所有纳入“路长制”考核范围的道路、市直相关单位管理情况进行信息采集、检查、打分、排名,严格落实《郑州市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工作检查评比方案》周评比、月奖惩等考核奖惩,实施通报排名、财政扣款、问责追责,大力推行“电视问政”。

    (三十一)建立城市管理标准化体系。研究编制《郑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白皮书》,对市政设施、公用设施、市容环卫、园林绿化、综合执法等管理标准和管理规范进行重新梳理明确,建立郑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标准依据和监督依据,全面提升城市管理规范化、精准化水平。

    (三十二)加快城市管理立法。加快推进《郑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郑州市停车场建设管理条例》《郑州市城市供热与用热管理条例》《郑州市违法建设查处管理办法》《郑州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郑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郑州市架空线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的立项、调研、制定工作。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城市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十三)建设智慧城管。进一步完善智慧城管顶层设计规划编制。依托数字化城管平台,逐步完善智慧城管综合数据库,研究建设智慧城管视频AI分析自动识别系统(应用示范)、市(县)一体化多媒体数字会议系统、综合执法系统等信息化项目,完成智慧城管综合决策应急系统(一期)、城市内涝预报预警系统、建筑渣土信息共享交易系统、智慧市政(一期)等应用系统建设和与数字化城管平台(智慧城管平台)的融合,初步达到智慧城管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总体要求。完成智慧城市物联网共享基站一期建设,推进物联网相关应用示范项目的建设。加快路灯信息化改造、城市雕塑智慧化提升、智慧环卫、智慧河道、智慧隧道、智慧污水、垃圾分类、公厕管理等应用系统的研究和建设,实现城市管理主要业务信息“全覆盖”,智慧城市管理信息化体系初步形成。

    七、强化管理促提升,全面提高综合管理服务水平

    (三十四)做好经费投入保障。紧紧围绕“解决问题、保障运行、服务发展、强化自身”工作主线,严格规范政府投资计划申报标准。全面加强局系统部门预算绩效评价,按标准程序从严规范、控制公务考察、培训等项支出。持续加大生态环保建设及省、市重点项目的资金保障力度。围绕机构改革,做好机构改革期间相关单位资产整合的组织监督工作。针对《政府新会计制度准则》实行强化培训,进一步提升系统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三十五)注重科技创新。深化城市管理科技创新工作目标考核,评选表彰城市管理“科技创新能手”和“优秀论文”,不断充实城市管理科技创新“智库”,引导激发科技创新热情。积极搭建桥梁,发挥局系统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优势,指导、协调科技项目选题与申报,加强项目跟进服务,深入开展智慧燃气、高效供热、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继续进行地表IV类水体研究,推广应用地下管道灾变防控与非开挖修复成套技术,推进城市管理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积极开展“科技周”“科技工作者日”等科普活动,贴近民生进行科普宣传,推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三十六)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做好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后各项审批工作,以“三级十同”审批服务清单为基础,继续细化深化审批标准化建设,编制办事指南和咨询辅导手册,严抓进驻人员管理,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在提高服务质量、坚持依法依规办理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审批事项的提前办结率,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更方便快捷。

    (三十七)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按照《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关于推进城市管理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郑州市城市管理领域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郑州市城市管理领域公共信用信息报送制度》等文件要求,做好信用信息的归集分类和失信惩戒工作,逐步推行数字化信用信息归集分析系统,加强行业行政监管性惩戒措施,逐步建立跨行业联合惩戒机制。

    (三十八)加强督查督办。建立权责明晰的目标责任体系,细化责任分工,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标准要求,完成时限和推进措施,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事事有人抓、层层抓落实、人人有目标、个个担责任的目标责任管理体系,有效推动工作落实。对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重大建设项目、重大民生实事等重点工作,适时召开工作协调会、例会,推进工作进展,建立现场督查督办制度。采取暗访或明查的方式,对局属单位的职能业务工作及领导、市民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提高建议提案办理质量,建立完善联系代表委员制度、办理进度周报制度、提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等制度,规范办理程序,努力达到与建议(议案)提案人见面率100%、办结回复率100%、代表委员满意率100%的目标。

    (三十九)积极引导宣传舆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密结合重点工作,提前策划,主动发声,通过定期召开新闻通气会、新闻发布会、媒体座谈会等形式,邀请媒体走进来,发布信息,解疑答惑,及时回应市民媒体关注的焦点问题,传播城管正能量。拓宽宣传渠道,多层次构建对外宣传阵地,加强与媒体深度融合,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持续开展“市民看城市管理”、“城市管理进社区”等活动。坚持舆情监测和分析制度,利用好中原网舆情数据平台,24小时随时监测舆情,做到舆情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坚持发布《舆情早报》《舆情周报》,针对重大舆情做好单个舆情事件汇总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优化舆情处置流程,利用好局舆情处置微信群,加快舆情反应和处置速度,加强舆情跟踪督办力度,确保舆情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舆情的发酵炒作。建立上下联动、责任明晰、反应迅速的突发舆情处置机制。

    (四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巩固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为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打好基础;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季度举办一期“道德讲堂”,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载体,开展“迎国庆、颂巨变、感党恩”主题活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开展以岗位练兵、技术培训、技能竞赛等职工技术比武活动,促进职工整体技能素质提高;积极参加市直有关部门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促进互联互动。深化局属单位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力争实现创建“逐级升格”目标,开展“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我们的节日”“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系列主题活动。切实抓好《郑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贯彻落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常态长效机制建设,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四十一)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按市政府要求,不断修订完善城市防汛排涝、清除冰雪和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等应急工作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强化应急人员培训,提高应对极端天气和各类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及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行。加强局系统热线建设和政务值班平台建设,整合优化信息渠道,不断提升12319城管服务热线、城管微博、网格化管理、微信公众号、立刻办服务热线、市长电话、市长信箱、心通桥联动机制运行效率,形成巡查发现、投诉处理、协调督办、应急处置等多环节闭合式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四十二)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认真贯彻《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规定》,强化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维护一方稳定、确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抓好中央扫黑除恶第6督导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将宣传动员贯穿专项斗争全过程,形成扫黑除恶的浓厚氛围,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检举揭发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线索;全面排查涉黑涉恶线索,深挖彻查“保护伞”;坚持“扫、治、建”相结合,加大执法力度,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

    (四十三)确保信访稳定。充分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认真做好矛盾纠纷和不稳定问题排查化解工作,建立日常登记、考核、监督管理机制,对已排查出的问题,认真落实信访工作制度,重大问题逐一交办、跟踪督导,确保矛盾纠纷有效化解。认真落实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加强信访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设,信访稳定突出事件妥善处置率达到100%。健全信访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把信访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制定政策、实施项目、施行改革的前置程序和必备条件,重大决策、重大项目信访稳定风险评估率达到100%。做好信访案件的办理,贯彻落实《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规则》,建立完善信访稳定督查工作机制,规范督查程序,落实办理责任,严把结案审理,信访案件按期结案率达到95%以上,年终结案率达到100%。

    (四十四)夯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中共郑州市委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共郑州市委办公厅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的通知》精神,强化安全红线意识,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将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五落实五到位”,促进企业依法依规生产经营和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深化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常态化管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安全生产隐患整治活动,坚持一般隐患即查即改,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结合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全方位安全宣传。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岗位、高危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持证上岗率达到100%。组织开展安全生产诚信企业达标创建活动,促进市政公用行业安全运营。

    (四十五)打造人民满意执法队伍。优化城市管理执法队伍人员配置,下移执法重心,执法力量向基层倾斜。完善队伍管理相关制度,改善执法办公条件,落实执法用车和装备配备标准,全面实现城市管理执法服装、执法记录仪、手持电台、执法车辆和标志标识等统一。加强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政治素质、法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在全市城市管理执法队伍中,深入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打造人民满意城管”三年行动,全面推行“721”工作法,打造新时代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新形象。

    八、抓好党建促发展,不断汇聚事业发展强大动力

    (四十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认真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掌握精神实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强化政治责任,提高政治能力。把党章、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列入中心组学习主要内容,开展专题学习和对照检查,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按照要求向市委报告工作。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认真执行党组议事决策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善于集中统一,强化执行落实。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自由松散、好人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

    (四十七)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和辅导讲座,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以县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局系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为实现城市管理新使命不懈奋斗。开展经常性党性教育,学习红船精神,深入梁家河培训基地、大别山干部学院等党性教育基地,锤炼党性、砥砺品格。加强道德建设,把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提拔使用和综合评价之中。

    (四十八)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通过开展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选树一批党组织建设标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探索试行党员积分化管理,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高标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提升党员队伍建设规范化水平。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党员领导干部既宏观联系指导党建工作,又直接联系重点党支部、重点党员群体。通过强化直联支部建设,带动其他党支部全面规范,共同构建“层层抓支部、共同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活动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创新活动方式,不断提高组织生活质量。

    (四十九)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抓好民主集中制学习贯彻落实,搞好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策,坚持领导班子集体领导,营造团结协作、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以事择人、人岗相宜,适时对局机关、城市管理执法支队、城市道路绿化管理处等单位空缺岗位选拔充实。规范干部选拔任用,严肃编制职数,严格选拔程序,加强全方面考察,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廉洁关、作风关、能力关。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落实好各类专业培训,提高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城市管理事业要求的能力。加强干部监督管理,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等制度,严格因私出国(境)审核备案,按照《关于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提醒、函询和诫勉的实施细则》,开展提醒、函询和诫勉工作。

    (五十)抓好编制人事管理。继续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优化内设机构设置、岗位设置,做好人员调整工作。加强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坚持“按岗聘用”原则,实行事业单位空缺岗位使用申报制度和事业单位人员岗位登记管理制度,实现以岗定人、人岗对照。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做好机关事业单位新进人员计划管理、公开招录和事业单位人员调配工作。抓好新修订《公务员法》的学习贯彻,加强局系统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公务员网络学习、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培训和技能竞赛。做好职称评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工作。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强化职业道德职业文化建设,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五十一)严肃党风廉政建设。继续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落实,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回头看”成果。紧盯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和专项治理,严肃查处懒政怠政、为官不为和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冷横硬推、吃拿卡要、与民争利等行为。开展党纪党规专项学习,强化检查整改,把党纪党规立起来、严起来。抓好以案促改标本兼治,用好反面典型,持续警示教育。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日常监督执纪,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针对机关处室职能调整情况,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筑牢拒腐防变的制度防线。严肃查处行政审批、城管执法、人事管理、财务采购、工程建设、考核评比等高风险领域的违纪行为。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