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
说 明
1、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简称跨境电商综试区)于2016年1月6日获批。试验区着力在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为推动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创造更多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以更加便捷高效的新模式释放市场活力,促进新业态成长,增加就业,支撑外贸优进优出、升级发展。
2、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自创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12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以郑州、洛阳、新乡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建设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3、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
2016年8月31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河南自贸区以郑州为主,包括郑州、洛阳、开封三个片区。河南自贸区功能定位是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着力建设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郑州片区围绕该功能定位,着力打造全方位深化改革引领区、多领域扩大开放先行区、高水准实践经贸规则试验区,构建中国内陆地区国际经济通道,中部地区经济、社会与政府转型的示范区。
4、国家大数据综试区
2016年10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发函批复,同意在河南省等七个区域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这是继贵州之后第二批获批建设的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河南省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重要举措。试验区在大数据制度创新、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大数据创新应用、大数据产业聚集、大数据要素流通、数据中心整合利用、大数据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试验探索,推动我国大数据创新发展。
5、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是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城市,处于城镇体系最高城镇层级,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多方面肩负重要发展职责作用。
中心城市应具备的发展特征:一是国家组织经济活动和配置资源的中枢;二是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网络枢纽;三是国家科教、文化、创新中心;四是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五是国家城市体系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五大功能:综合服务功能、产业集群功能、物流枢纽功能、开放高地功能和人文凝聚功能。
此外,中心城市还担负着带领区域内其他城市发展的职责,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缩小地区间发展水平差距。
6、国家重要中心七项榜单
中国社科院郑州研究院发布了“国家中心城市指数视角下的郑州方位”等系列研究成果,我市在政治、金融、交通、科技、文化、信息、贸易、对外交往、教育、医疗等10大领域中有7个进入国家潜在的中心行列。
7、“1 4”郑州大都市区
根据《河南省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实施方案》,省发改委牵头编制了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郑州大都市区以郑州为核心,包括郑州市域、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中心城区和巩义市、武陟县、原阳县、新乡县、尉氏县、长葛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国土总面积约1.5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6%,集聚了全省近20%的人口和超过30%的经济总量,是中原城市群中经济实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上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
8、企业家领航计划
围绕加快我市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营造成长环境、加强培训交流,到2020年,在全市培养200名有战略眼光、锐意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和企业资源整合能力的领军型企业家,1000名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重点,具有行业(区域)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企业家,形成具有品牌建设意识、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群体。
9、三大改造
即绿色化改造、智能化改造和企业技术改造。
10、六心服务
即着力为企业提供投资放心、经营安心、融资宽心、创业专心、办事顺心、工作舒心的“六心”服务,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坚定信心向前走、心无旁骛谋发展。
11、四个一批
即培育引进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人才、平台、机构。
12、四个融合
即促进科技与金融、军工与民用、国家与地方、产业与院所“四个融合”。
13、四大结构调整
即持续推动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调整。
14、县域治理“三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河南时提出的。即准确把握县域治理特点和规律,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不断取得事业发展新成绩。
15、乡镇工作“三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河南时提出的。即乡镇要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高标准,把改进作风和增强党性结合起来,把为群众办实事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结合起来,把抓发展和抓党建结合起来,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16、一带四区五组团
“一带”,即沿黄生态休闲旅游文化产业带;“四区”,即嵩山人文休闲观光旅游区、中牟东南部现代农业示范区、新郑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航空港临空国际都市农业合作示范区;“五组团”,即中牟雁鸣湖湿地农业景观组团、荥阳巩义邙岭百里林果景观组团、新郑红枣农耕文化景观组团、新密绿色林果景观组团、二七樱桃沟休闲农业景观组团。
17、沿黄生态涵养带
以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载体,统筹规划建设沿黄中央湿地公园,发展湿地农业、林果产业与休闲农业,增强生态涵养功能。
18、生态文明“四大行动”
即实施经济结构提质行动、生态功能提升行动、国土绿化提速行动、环境治理提效行动。
19、国土绿化“六化”
即围绕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庭院花园化、廊道林荫化六化目标,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
20、生态农业建设等“四大工程”
即都市生态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四大工程”:实施田园综合体建设、生态农业建设、湿地农业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发展四大工程建设。
21、四水同治
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
22、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2012年10月,郑州市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以“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为战略导向,综合运用“交通引领、交通供给和需求管理”三大策略,组织实施“九大工程”,形成了保障更有力、服务更优质、设施更完善、运营更安全、管理更规范的公共交通体系。2018年12月,我市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
23、“3 3 4”快速交通系统
为进一步提升郑州大都市区交通体系互联互通水平,加大与新乡、开封、许昌、焦作、洛阳的轨道、高速等交通体系建设,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与周边城市形成“3 3 4”骨干交通体系, 即与周边地市不少于3条铁路(高铁/普铁/城际),不少于3条高速公路,不少于4条国省干道,实现郑州至周边地市半小时高铁交通圈、1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
24、工业“1312”强投资计划
从2018年到2020年,全市累计实施新建工业项目1000个,完成新建项目投资3000亿元;实施10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技术改造投资完成2000亿元;三年内,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50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40%以上。
25、“百千企业上云”计划
《关于郑州市建设中国制造强市若干政策的补充意见》(郑政〔2018〕18号)明确实施“百千企业上云”计划,即:每年推动1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1000家中小企业上经推荐的云平台。
26、1210进口模式
海关总署公告2014年第57号(2014年7月30日),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1210”,全称“保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俗称“备货模式”。适用于境内个人或电子商务企业在经海关认可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跨境交易,并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进出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境商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与境内区外(场所外)之间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交易的零售进出口商品不适用该监管方式)。“1210”监管方式用于进口时仅限经批准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试点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
27、“智汇郑州”人才工程
为打造内陆地区人才集聚高地和极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2017年11月,市委市政府发布“智汇郑州”人才工程“1 22”政策体系,面向各类人才在奖励、扶持、平台、科研、生活等方面出台系列支持政策。主要目标:力争到2020年,集聚100名国内外顶尖人才,3000名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2000名社会事业领军和专业骨干人才,培养1200名领军型和成长型企业家,新增4万名高技能人才,每年吸引20万名高校毕业生留郑来郑创新创业。2018年10月,圆满完成了首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的承办工作,策划和组织实施了中原人才发展高层论坛、“智汇郑州”高层次人才暨项目对接洽谈专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招才引智专场等三个专场活动。大会期间共签约项目111个,引进高层次人才293人。
“智汇郑州”人才工程是我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抓手,主要包括顶尖人才(团队)引领计划、重点产业人才支撑计划、社会事业人才荟萃计划、优秀企业家领航计划、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青年人才储备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等7个专项计划。
28、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导评审,是国家园林城市的“升级版”,在公园绿地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城市生态功能的完善、城市建设管理综合水平的提升、城市为民服务水平的提升,是国家园林城市内涵的深化和拓展。
29、EWTO核心功能集聚区
电子世界贸易组织核心功能集聚区,立足于将跨境贸易的新业态、新模式、新规则在这一区域进行集中展示,打造在全国具有示范性、在全球有影响力的新型业态功能集聚区、制度创新示范区。
30、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
郑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开放创新、生态建设“四大重点”工作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强化党建保证的“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工作总格局。
3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属于“需求侧”的三大需求。而与之对应的是“供给侧”是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所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32、城市设计试点城市
为推动城市设计工作开展,2017年,住建部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将北京等20个城市列为第一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的通知》(建规〔2017〕68号),郑州市位列其中。根据《通知》要求,试点工作自2017年2月开始,时间为2年,围绕创新管理制度、探索技术方法、传承历史文化、提高城市质量四项重点内容开展。目前,郑州市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33、综合管廊试点城市
2014年12月26日,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14〕839号),2015年8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2016年2月16日,财政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16〕21号),要求加快推进综合管廊建设。
2016年3月,我市上报了《郑州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实施方案》,2016年4月21日经竞争性评审,我市跻身为2016年全国地下综合管廊十五个试点城市之一,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每年4亿元,连补三年,共计12亿元。34、海绵城市试点城市
2016年4月8日,河南省住建厅、财政厅、水利厅发布《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省级试点工作的函》(豫建城〔2016〕18号),要求全省开展省级海绵城市试点申报工作。2016年5月24日,郑州市通过竞争性评审,成为河南省8个海绵城市试点之一。省财政对获得试点的城市给予专项资金补助,滚动支持3年。
35、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为进一步完善区域间优质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区域疑难危重病例医疗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在“十三五”期间设置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按照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遴选在医、教、研、防、管理均具有领先水平的综合医院,设置建设1个综合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原则上在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6个区域分别遴选医、教、研、防、管理均具有领先水平的医院,按照肿瘤、心血管、妇产、儿童等专科设置相关专科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协同国家医学中心带动区域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水平提升。
36、两票制
药品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
37、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将于2019年9月8日至16日在郑州市举行。其中,马术项目定于2019年7月12日至1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这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一次在中部地区举办。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届,迄今已成功举办十届,是我国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民族传统体育赛事。运动会由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主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组团参赛。
38、第五航权
第五航权,指允许国外航司开通经中国至别国航线的权利,它包括中间点权和延远权。中间点权是指承运人从本国运输客货到另一国家,中途经过第三国(中国),并被允许将从该第三国(中国)拉客货卸到目的地国(别国);延远权是指承运人将本国始发的客货运到目的地国家(中国),同时又被允许从目的地国家(中国)上客货运到另一国家(别国)。
39、河长制
由全市各级党政领导担任各级河长,负责本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工作,形成的管理体制称为“河长制”。主要任务有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
40、湖长制
湖长制以河长制为基础,在全市16个湖泊分级分片设立湖长,由各级党政领导负责,整治修复辖区内湖泊的水环境工作。
41、路长制
“路长制”,即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筑牢城市基层管理平台,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市政府结合基层自治,以“治差、治乱、治脏、治软”为总体目标,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属地管理、问题导向、基层自治、社会参与”为工作原则,由区级以下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路长,负责辖区内城市街道环境的综合治理,着力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规范长效的街面问题发现和处置机制。
42、两体系一枢纽
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43、四好农村公路
“四好农村公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3月4日提出,要求农村公路建设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一是全面建设好农村公路,切实发挥先行官作用;二是全面管理好农村公路,切实做到权责一致,规范运行;三是全面养护好农村公路,切实做到专群结合,有路必养;四是全面运营好农村公路,切实服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44、城市“四治”
城市“四治”即生态环境治“污”、交通秩序治“堵”、市容卫生治“脏”、公共服务治“差”。
45、四篇文章
“四篇文章”即“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
46、“i郑州”APP
是以移动端为主要载体,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以为民便民惠民为宗旨,围绕市民“衣食住行娱”需求,通过整合政务、交通、教育、医疗、公共事业缴费以及问题投诉等功能,构建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APP平台,力争实现一个APP畅享城市所有服务。“i”取“我”之意,同“爱”谐音,代表internet(互联)、information(信息)、innovation(创新)、intelligent(智慧)含义。
该平台内容包含“首页、服务大厅(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便民服务)、郑州头条、发现、我的”五大板块,根据服务频率和具备线上办理条件,目前已整合完成16个业务部门252项服务,基本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目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