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 第20180638号提案的答复

  • 索引号:005252266/2019-00180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 发布机构:郑州市教育局
  • 关键词:综合,政务,建议,提案,建议提案
  • 文号
  • 成文日期:2019-02-28
  • 发布日期:2019-02-28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 第20180638号提案的答复

    冯常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破区际壁垒推动郑州市公共资源统一配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外来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加,户籍制度改革和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效应显现,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学龄人口不断增加,我市教育资源不足问题突出,热点区域、热点学校“大班额”的现象突出,严重制约了教育均衡发展。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市迎来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机遇,需要我们直面审视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现实和随之而来的入学压力。必须站在大郑州发展的视角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一是建立学校规划建设机制,同步配建中小学校。2015年1月,市政府批准《郑州都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14-2030)》实施,切实保障了中小学校建设用地;五县(市)、上街区也按照城镇化规划和常住人口规模编制城镇中小学布局规划并严格实施。加大中小学校建设力度,市政府连续十年将市区中小学校建设列入民生实事强力推进;县级政府依法落实城镇新建居住区配套标准化学校建设,老城区改造配套学校建设不足和未达到配建学校标准的小规模居住区,由县(市、区)统筹新建或改扩建配套学校。实施“交钥匙”工程,确保配套学校建设与住宅建设首期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二是贯彻《河南省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指导意见》,实行县域内教师资源统筹管理,保证师资合理配置。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教师队伍补充机制,遵循“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原则,通过招才引智、公开招聘、免费师范生等多渠道引进优秀教育人才。完善城镇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和薄弱学校任职任教的机制,逐步实现县域内学校间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大体均衡。扩大教师流动范围和比例,确保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按照《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要求,综合生源、班额、学科结构等情况,全面掌握中小学教职工配备情况,在各县(市)、区之间合理调剂、互补余缺,探索教师定编方式改革,确保重新核定编制后全市公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不减少。

    三是成立教育集团、学区、联盟、共同体,多管齐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范围。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稳步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实现义务教育网络数字资源共享。严格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执行标准,确保满足后期畅通应用的需求;建立完善应用激励制度,促进一线教师使用信息化技术的积极性;通过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客教育示范校、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试点等示范性项目的建设,有效带动教育信息化的广泛应用,提高现有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的利用率。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在教育教学资源的联合开发和共享运用,通过信息化手段把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各个校区,提高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交流共享利用率。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学资源共享中的作用,实现学校间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采取开设远程交互式网络课堂等方式,将优质学校教育资源推送至薄弱学校。

     

    2018年12月26日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