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 第20180630号提案的答复

  • 索引号:005252266/2019-00178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 发布机构:郑州市教育局
  • 关键词:综合,政务,建议,提案,建议提案
  • 文号
  • 成文日期:2019-02-28
  • 发布日期:2019-02-28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 第20180630号提案的答复

    冯常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开展郑州市新市民入籍教育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伴随城镇化进程和郑州的大发展,大量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变为新市民。有关数据统计,目前郑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占到城市总人口四分之一左右。对新市民的教育刻不容缓。

    一、大力发展城乡社区教育,让新市民处处可学

    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近年来,市教育局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在政策保障、组织架构、办学体系、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品牌打造、服务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提升,促进了城乡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推动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截止到2018年10月,全市共拥有市级社区大学1所,县区社区学院12所,街道(乡镇)社区学校231所,村(居)委会社区学校1397所,市民年均受教育200多万人次。今后,市教育局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根据郑州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更加高度重视社区教育,将新市民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重点人群和主要任务,以“15分钟学习圈”为载体,帮助新市民加快融入城市生活。

    二、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畅通学习渠道

        坚持“学有其校、校有保障”的发展思路,出台系列保障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着力构建以社区大学为龙头,县区社区学院为依托,镇街社区教育学校为骨干,行政村(社区)市民学校为基础的四级社区教育网络,以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建设和共享为纽带,整合中小学教育资源,广纳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资源,建好农村文化礼堂、农村书屋,形成全民终身学习教育网络。这个网络融社区教育和自主学习、实体学习和网络学习、社区教育和社区文化于一体,上下贯通、左右沟通,确保城乡居民步行15分钟到达社区市民学校,车行15分钟到达镇街社区教育中心,为城乡居民构建一个覆盖城乡、人人参与、处处能学的“15分钟学习圈”,让其成为新市民的学习乐园、精神家园。

     三、以重点教育项目为依托,让新市民安居乐业

    为了满足新市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与有关部门携手,调查新市民学习需求,编制新市民教育规划,确立重点项目,创新学习载体,引导新市民人人爱学、人人乐学,解决新市民教育的实际问题。主要开展三类教育活动:

    一是持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教活动。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坚持正面理论教育,以身边的人与事教育身边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二是开展新市民城市生活教育。包括道德修养、邻里关系、文明礼仪、安全法纪以及卫生常识、身心健康和家居环境、花卉装饰等,使新市民迅速融入城市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是开展新市民就业创业教育。利用社区教育平台和各类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等,帮助新市民就业、创业、创富,在城市稳定生活,幸福安居。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18年12月26日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