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005291150/2019-00064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工作信息/工作动态 | |
发布机构:荥阳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 关 键 词:工作动态 | |
文 号 | 成文日期:2019-03-14 | 发布日期:2019-03-14 |
体 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3月12日上午,荥阳市2019年春季学期主体班开学典礼在市党校举行。市委书记宋书杰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担当新使命 展现新作为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领跑“三农”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征程中再立新功》为题,为参加培训学员作了开学第一讲。
一、提升站位、抢抓机遇,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荥阳作为省会郑州周边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有独特的优势。要大力实施“工业富市、三产兴市、农业稳市、生态立市、人才强市”五大战略,始终致力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的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让荥阳市的乡村产业基础更加坚实、乡村人居环境更加宜居、乡村文化名片更加闪亮、城乡统筹发展更加协调,努力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乡村振兴的典范。
二、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全面开启新时代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是夯实产业之基,让乡村经济强起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要着力调优农业经济结构,发展集约高效新兴农业,在规模化、品牌化上下功夫。具体体现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重点要围绕服务于都市的农产品安全供给、市民休闲旅游和生态涵养保护,走好都市型农业发展路子。加快品牌创建,围绕荥阳柿子、河阴石榴、黄河鲤鱼、广武大葱等特色农业品牌,发挥荥阳农产品精深加工优势,延伸农业产业链条,通过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推动荥阳农业由数量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要积极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原则,积极推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按照“一般不种粮食,不种一般粮食”的原则,以特色种养殖业为基础,推动与之配套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生产经营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一二三产业链条完整、区域性特色明显的乡村产业体系。要创新发展模式,利用“旅游 ”“生态 ”等模式,推动多规合一,规范引领产业融合发展,在空间布局、用地规划、生态要求等方面加大专业、科学投入,统筹推进乡村旅游、生态养生、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一系列新产业新业态的形成与发展,(如楚河汉界文化产业园、古柏渡飞黄景区、塔山休闲度假区、环翠峪风景区、河阴石榴产业带等),在极大方便群众就近就业、实现增收的同时,将生产力牢牢吸附在乡村之中,为乡村重新焕发蓬勃生机提供坚实的人员保障。
二是扮靓乡村之颜,让农村环境美起来。荥阳全市上下要贯彻落实中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要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突破口,突出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重点,实行分类指导,组织开展以治理村庄脏乱差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要加大投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建设,重点抓好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设施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要打造特色美丽乡村,留住乡情乡愁。在确保群众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发展一批集现代农业、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养生度假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和郊野公园,不断凸显乡村特色。
三是锻造文化之魂,让文明之风刮起来。在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就是“魂”,要把乡风文明建设放在核心位置,铸乡风文明之“魂”,引乡村振兴之“路”。要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倡导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抵制不良风气,促进文明养成。要大力发展乡村文化,做好农村民间文艺、手工技艺的挖掘传承和创新发展,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
四是走好乡村善治之路,让机制体制活起来。要创新体制机制,解决突出难题,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要着力抓好基层党建“政治引领”,以推进农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为抓手,努力提升阵地建设质量,到2019年底,所有的乡镇、所有的村要实现全面整体提升。要着力抓好基层治理“创新引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不断深化农村“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面扩大政务公开,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结合”,让自治运行更加高效、法治建设在村庄落地生根、道德建设真正融入村民日常生活,不断提高群众在农村治理中的参与度。要建设平安乡村,维护好农村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五是织密保障之网,让乡村群众富起来。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收入。通过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让农民融入农业全产业链,合理分享各个环节的增值收益,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要一鼓作气打赢攻坚战,摆脱贫困。要把重点放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上,深化扶贫模式创新,通过鼓励创业、帮助入股等开发式扶贫,发展资源利用型、股份合作型等村集体经济,设计好培训就业、专业合作等“扶贫套餐”,更好提高群众收入。同时,要不折不扣做好扶贫政策全面覆盖,通过落实好医疗教育、安全住房等一系列“兜底措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掉队。要着力培养打造一支“顶天立地”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引导各类社会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充分发挥这些骨干力量懂网络、思路新、脑子活等方面优势,使他们真正成为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中坚。要加强和乡土人才的联系沟通,建立长效机制,注重培养使用,充分发挥返乡人才作用。
三、转变作风、提升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凝聚力量
一要讲政治、顾大局。村支部书记是基层群众的“主心骨”、带头人,肩负着主持一方工作,管理一方党员,服务一方百姓的责任使命。必须坚定信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上级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落实好党委、政府作出的决策部署。
二要讲团结、聚合力。在农村搞好班子团结的关键就是加强合作,说到底就是村支书和村主任如何配合默契、合作共事的问题。农村工作很辛苦,村支书和村主任能在一起合作共事,共同开展工作,是一种缘份,要倍加珍惜,充分发扬团结、和谐、高效、干事的优良传统,真诚相待、和睦相处,密切配合、凝聚合力,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团结协作、和衷共济。
三要讲奉献、勇担当。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要讲责任、讲奉献、善作为、敢担当。要有吃苦的品格、甘为人梯的精神、海纳百川的胸襟,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褪色。
四要讲公道、扬正气。公道正派是干部的立身之本、为人之道、处事之基,是农村工作的生命线,“一碗水要端平”是老百姓对村干部满意度评价的一个最朴实的标准。要坚持“照章办事、公道正派”,在原则和制度面前,要敢于排除干扰、顶住压力,为了集体和群众的利益,不怕得罪人,做到行得端、坐得正,办事公、处事明,始终保持一股浩然正气。
五要讲廉洁、树形象。“公生廉,廉生威”。要维护好个人形象,始终做到为人实实在在、做事实实在在,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工作氛围。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村是兴小康、固根本的和谐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推进“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打造郑西新城、建设和美荥阳,奠定更加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