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19年郑州市科技创新工作要点的通知

索 引 号:416049270/2019-00124主题分类:综合政务/通知公告
发布机构:郑州市科学技术局关 键 词:通知
文    号:郑科〔2019〕1号成文日期:2019-03-26发布日期:2019-03-26
体    裁:通知生效日期废止日期
关于印发2019年郑州市科技创新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县(市、区)、开发区科技管理部门,局机关各处室,局直属各单位:

现将2019年郑州市科技创新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9年3月26日

 

2019年郑州市科技创新工作要点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持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好创新驱动发展牌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工作总格局,以全面加快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方向,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以培育引进创新引领型企业、平台、人才和机构(以下简称“四个一批”)为重点,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力的科技支撑。

二、主要目标

1. 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

2.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48%;

3.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

4. 新增有效高新技术企业500家,科技型企业800家;

5. 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15亿元;

6. 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件;

7. 新建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200家;

8. 引进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紧缺人才200名,其中顶尖人才团队5个;

9. 引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10家。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1. 持续推进核心区及辐射区建设。根据郑州片区确定的“一区四园多点”的整体框架,积极推进以高新区为核心区,以航空港区、郑东新区、经开区、金水区为辐射园区和之外的40个辐射单元建设。积极打造“中原科创谷”、郑东新区“科学谷”、郑开双创走廊。优先在“一区四园”引进建设一批重大创新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产业化基地等,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辐射区、辐射点享受自创区政策支持,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开展对辐射区建设的评估考核,实施动态调整。做好国家支持创新相关改革措施的复制推广落实工作,争取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科技金融创新、军民深度融合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2. 持续推进自创区体制机制创新。巩固提升“全员聘任制、绩效考核制、薪酬激励制”改革成果,认真总结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经验,及时在其他辐射区推广复制。从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深化核心区体制机制改革,重点支持核心区及辐射区探索市场化配置资源、构建低成本、便利化的创新创业生态模式,加快推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新机制。积极融入“五区联动”,借助其他功能区在投资贸易、金融创新、对外开放方面的优势,探索协同开展境外资本直投、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离岸孵化器、技术先进型服务业等工作,持续放大政策叠加效应。

    (二)培育引进“四个一批”。

3. 扶持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研发费用补贴、首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奖补等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全面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推进创新引领型企业的梯次接续发展,加快形成创新龙头企业引领、高新技术企业跟进、科技型企业支撑的创新引领型企业集群培育发展体系。培育支持创新龙头企业做强做优,重点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国家级研发机构、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建立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库,重点支持入库企业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创新,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机构,组织开展3批高新技术企业推荐申报工作,新增有效高新技术企业500家。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瞄准新产业、新经济领域,培育引进一批独角兽企业;规范科技型企业备案管理,做好科技型企业中小企业评价工作,新增科技型企业800家,推荐申报省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30家以上。

4. 搭建一批创新引领型平台。按照国家战略布局、省市创新需求,加强各级各类创新引领型平台的顶层设计和建设布局,加快形成体系健全、综合功能完善的创新平台体系。谋划建设国家超算郑州中心。依托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大学、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等优势创新单位,整合各类创新资源,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吸引人才、协同创新、取长补短、务实合作,重点在量子与可见光通信、盾构机掘进技术、信息安全、航空航天先进材料与技术装备等优势领域,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隧道掘进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积极创建河南省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加速布局市级创新平台,持续推进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新建省市级创新平台300家以上,其中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0家。

5. 培育一批创新引领型人才。实施“顶尖人才(团队)引领计划”,重点围绕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汽车与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增材制造、新材料、大数据等战略主导和新兴产业,着力引进以中国两院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或相当层次国际科技奖项的科学家、国家“千人计划”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国家“万人计划”杰出人才等相当层次顶尖人才团队。持续实施“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按照常年受理,多批次评审的方式,加大柔性引才力度,重点引进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处在创新高峰期的顶尖人才团队、创新创业领军团队、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等高层次人才200名,其中顶尖人才团队5个,组建院士工作站10家。加大引进境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引进境外高层次人才项目30项以上,引进境外高层次人才70人次以上。

    6. 引进一批创新引领型机构。围绕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市区联动共同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来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重点与中科院电工所、中科院医工所、中科院集成电路创新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知名院所对接,积极引进其优势资源、学科在郑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高标准建设浙大中原研究院、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数据研究院、固高郑州智慧产业研究院、同济大学中原环保产业研究所。推动中科院过程所郑州分所、电子六所郑州分所、大连理工重大装备与设计郑州研究院、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等不断发展壮大。制定落实《郑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管理办法》,全面开展新型研发机构认定和绩效考核工作,使政策落到实处,力争全年引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10家。

    (三)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7. 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制定落实《关于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的若干政策措施》,发挥财政科技资金引导作用,加大对研发投入力度突出单位的奖补。坚持以科研项目带动研发投入增长,将研发经费投入情况作为申请各类项目、后补助资金、研发平台的基础条件。设立郑州市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专项资金,实施研发投入增量补助,支持各类研发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激励高等院校和事业法人科研院所加大研发投入,鼓励社会资金投资企业研发,加强全社会研发投入政策宣讲、专项培训,确保应统尽统,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

    8. 推动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制定落实《关于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发展的若干政策》,优化科技金融政策生态环境,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瓶颈问题,以创新财政科技投入为引领,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和服务力度,助推科技型企业快速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郑科贷”业务,撬动金融资本参与科技创新。推动政策性担保机构建设,增资郑州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专项为科技型企业贷款融资提供担保增信服务,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实施科技贷款利息补助、担保费用补助和股权融资补助,降低科技型企业融资成本;对投资于科技型企业的投资机构给予投资风险补助,鼓励投资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四)强化科技支撑能力。

9. 实施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对接河南省“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的重大技术创新需求,鼓励产学研结合,以创新龙头企业为主体,围绕产业链开展协同创新。面向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轨道交通、人工智能、智能终端、大数据、物联网等《郑州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明确的重点产业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或重大创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以及其他领域有利于引领未来创新发展的新兴技术、颠覆性技术及产品研发,组织实施50项以上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和协同创新项目,以关键技术突破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支撑。

10. 深入实施自创区产业集群专项。抓好已经启动实施的中铁工程装备集团、安图生物、宇通客车和信大捷安等单位承担的5个河南省首批创新引领型产业集群专项13个课题,同时围绕优势产业集群继续深挖创新龙头企业、央企、大院大所的创新需求,结合郑州市实际,及时发掘凝练项目,再实施一批集群专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引领型产业集群,加速推动自创区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形成纵向成链、横向成群、区域协同的发展态势。

11. 实施科技惠民计划。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组织实施2019年度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在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城镇发展、新兴产业技术应用、农村人居环境新技术示范等领域示范应用一批综合集成技术,推动先进适用新技术及新产品转化应用,提升科技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和服务基层社会建设的能力,让科技成果更好更多地惠及百姓。

12. 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计划。制定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围绕农村领域科技创新与转化,以重大农业科技专项、科技惠民计划、科技特派员为抓手,建设培育一批企业研发中心(基地),打造一批星创天地,研发示范一批农业重大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推动科技扶贫,支撑农村产业振兴。

    (五)拓展开放协同创新。

13. 全力办好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大会由科技部与河南省共同举办,由我市承办,拟定于9月下旬在郑州召开。广泛征集需求,加强对接邀商,办好专场活动,力争签约一批重大项目、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落地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发布一批先进技术成果,吸引集聚国际国内高端创新资源落地郑州。

14. 强化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科技合作关系,支持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研发中心、科技园区、示范基地,推动我市优势技术走出去。积极推进与欧盟、美、日、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引进海外关键技术和研发团队,建设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及国际联合实验室,全年建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积极开展来郑州工作外国专家的服务工作,组织融入性培训和看郑州等系列活动,提高在郑州外国专家的活跃度和融入度。

15. 促进融合协同创新。加强国家与地方融合,积极争取国家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引进中科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双一流”大学、央企在郑创办分院、分支机构或产业化基地。深挖中央驻郑院所创新资源,鼓励中央驻郑院所重大科技成果优先在我市转化和产业化。加强军用与民用科技融合,全力推进6个国防科技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攻关,推进军民科技协同研发、科技基础资源融合共享、成果双向转移转化、科技军民融合金融创新。强化院所与产业融合,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产学研协调创新机制,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组建2家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施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加速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素质提升。

    (六)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16. 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完善落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补助政策,举办“成果转化高校行”活动,为科研人员、科研项目量身定制服务,推动跨体制转化;实施“专班 基金”跨区域成果转化促进工程,面向全国评估并资助有潜力的科研项目,引导熟化成果在郑跨区域转移转化;围绕产业需求,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全球领先技术成果,推动跨国界转化;发挥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等作用,引进培育一批市场化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建立专业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交易平台,加快“平台促转化”。

17. 谋划建设郑州科技大市场。依托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互联网 ”,搭建科技大市场网和科技大市场服务大厅,为企业打造成果展示、项目发布、技术交易等全方位服务窗口,促进科技信息共享化、科技服务集成化、科技交易市场化、科技资源商品化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18. 提升科技服务水平。修订《郑州市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细则》、《郑州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认定办法》,新认定3家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新建5家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实施30项技术转移后补助项目,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15亿元。进一步挖掘整合我省及郑州市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力争中原经济区大型仪器联盟平台仪器总数量达到5800台套,郑州大型仪器平台仪器总数量达到3900台套,全省共享服务单位达到700家。

   (七)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19. 大力发展双创载体。制定落实《加快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包括互联网创业平台、科技创业苗圃、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创业综合体在内的梯级创新创业载体,构建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形成适合各类创新创业需求的生态圈。大力推动全市20 个创新创业综合体运营水平提升工作,建立一批研发机构和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入驻企业超过4000家,使综合体成为我市高新技术研发与创新产业的集聚地。围绕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和提升一批众创空间、创业社区、创业公寓、专业孵化器和新兴产业加速器。打造150个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建设1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市各类创新创业载体面积突破1100万平方米。

20. 持续提升孵化育成能力。引进一批知名创业平台在郑建立分支机构,推动高校院所、大企业搭建一批高水平专业化众创空间。帮助创新创业综合体引进和培育专业孵化运营团队和人才,实现科技企业孵化、创业培育、创新研发、科技服务、人才集聚和生活服务的集约功能。鼓励各类创新创业平台通过招投标形式引进专业化、高层次运营商及运营团队。对创新创业平台开展运营绩效考核,发放运营补贴。

    21. 着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着力打造“郑创汇”“强网杯”等创新创业大赛品牌,高标准筹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郑州赛区比赛”“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双12双创日”“中国独角兽企业高峰论坛”等大赛活动。支持创新创业平台举办有全国、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活动。各县(市、区)、开发区每年至少开展4次高层次创新创业论坛、创新创业培训、创新政策宣讲等公益性服务活动。

    (八)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22. 持续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以“松绑 激励”为核心的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加快建立以质量、绩效和贡献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深入推进职务科技成果“三权”改革的相关法规政策落地,探索开展职务发明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做好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政策落实工作。加强科研诚信制度化建设,依法全面提高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治力度,建立完善科研诚信信息系统,对学术不端行为实行“零容忍”。

23. 扎实推进全市科技部门机构改革。坚持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转变管理方式相结合,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简化科研管理流程,推行“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材料一次报送”制度,让科技人员从繁琐的表格和评审中解放出来。

(九)强化科技部门自身建设。

24. 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报告工作、民主生活会等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两个维护”。加强思想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严格干部选拔任用,重用政治过硬、敬业奉献、敢于担当、大胆负责的干部,选准配强机关中层干部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日常监督管理和人文关怀,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和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持续开展党风党纪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化创新服务意识,培养严实作风,以更加务实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做好科技创新工作。

25. 严格依法行政。坚持依法施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权力,自觉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策宣传解读,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郑州市科技领导小组作用,构建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科技创新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坚持科技领导小组月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全市重大创新问题,破解创新难题,加强协调督查,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和自创区建设工作。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积极推进督导,各县(市、区)、开发区结合本地实际认真抓好落实,形成全市协同推进科技创新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加强政策保障。制定全面加快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完善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发展、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加快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发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补助等支持政策,建立1 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立政策落实评估监测机制,坚持市场导向,结合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完善科技创新扶持政策。

(三)强化目标责任。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各县(市、区)、开发区,列入各县(市、区)、开发区综合工作目标考核,定期通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明确责任,强化落实。 

附件:2019年度科技创新工作主要目标任务分解 

附  件 

2019年度科技创新工作主要目标任务分解 

县(市)区

、开发区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

新增有效高新

技术企业(家)

新增科技型

企业(家)

搭建省级以上

创新引领型平台(家)

引进培育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紧缺人才(人)

引进建设新型

研发机构数量(家)

国家网技术

合同成交额

(亿元)

2019年院士工作站建站目标(家)

郑州高新区

8.7

270

300

35

45

2

7.5

2

郑州经开区

4.5

46

80

25

25

2

4.5

2

郑东新区

2.0

46

60

15

25

2

1.5

2

郑州航空港区

2.0

46

50

20

15

2

3.5

2

金水区

2.0

99

120

25

45

2

4.5

2

二七区

2.7

19

40

8

6

1

3.0

1

管城区

5.6

19

40

8

6

1

3.5

1

中原区

2.5

19

40

8

6

1

3.5

1


惠济区

3.0

12

20

8

6

1

3.0

1

上街区

2.3

19

20

8

6

1

3.0

1

登封市

1.1

16

35

8

6

1

3.0

1

新密市

1.0

16

35

8

6

1

3.0

1

新郑市

1.1

16

35

8

6

1

3.0

1

荥阳市

1.0

16

35

8

6

1

3.0

1

中牟县

2.0

16

20

8

6

1

3.0

1

巩义市

1.9

25

80

8

6

1

3.0

1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