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 第20190048号提案的答复

  • 索引号:MB1532375/2019-00027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 发布机构: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
  • 关键词:政务
  • 文号
  • 成文日期:2019-06-13
  • 发布日期:2019-06-13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 第20190048号提案的答复

    张友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把郑州建设成新型智慧城市,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加油助力”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基本情况

    按照郑州市机构改革部署,原郑州市数字城市办公室整体转隶组建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并于2019年1月26日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挂牌成立。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牵头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大数据战略、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负责市政府投资的信息化项目的计划编制、论证、建设、监管、验收、考核工作,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统筹规划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完善数据开放平台和标准体系,推动政务数据开放共享;负责全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等。

    市大数据管理局作为一个新单位,坚持将服务作为宗旨和立身之本,不仅要有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职责和理念,更要有服务人民、服务企业的义务和责任担当,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同时还要处理好数据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三种关系,要做政府数据的守护者、数字政府的打造者、智慧城市的建设者和数字经济的推动者。

    二、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郑州市自2013年创建成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2018年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并组建智慧城市专家智库。通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有效整合郑州现有智慧应用数据资源,消除数据壁垒,打通各类信息和数据孤岛,实现城市各类数据的采集、共享和利用,建立和完善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围绕智慧城市在“善政、惠民、兴业”等方面的作用,推进重点示范项目建设和应用,最大程度方便市民和企业办事,大力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和公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一)优化体制机制,强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组织保障

    1.加强信息化建设统筹,成立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领导小组。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广,需全市一盘棋统筹合力推进。为避免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多且分散,切实加强郑州市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实现全市一盘棋,成立了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市长、政府秘书长任副组长,统筹指导全市智慧城市、互联网 、大数据、宽带中国等载体建设工作的开展。

    2.筹备成立专家智库,建立专家咨询机制。为彻底解决项目建设结果偏差化问题,成立了由王家耀、高俊、刘炯天等院士领衔,联合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相关信息化专家组成的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专家智库,为郑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战略规划、体系保障、项目建设等各环节的专业咨询指导。同时,按照市委安排,积极邀请专家为市委中心组就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内容进行集中辅导学习。

    (二)完善顶层设计,编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1.编制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2018年5月,市委、市政府市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我市启动《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通过专家智库集聚了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熟悉郑州市情的专家人才,对郑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把脉问诊,结合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编制工作。

    2.制定出台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政策文件。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结合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2018-2020年),起草制定出台了《中共郑州市委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郑发〔2018〕15号)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郑政文〔2018〕147号)和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审计局、数字办《关于加强新型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郑数办〔2018〕26号),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全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强信息惠民便民力度,突出为民、便民、惠民,不断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为郑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明了近三年的建设方向和项目支撑,进一步明确了项目管理联合会审、项目管理流程协同、项目运行维护监督等工作内容,规范了全市新型智慧城市项目(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与管理。

     (三)加快推进全市数据归集与整合共享

    针对全市原有信息系统各自为政、平台分散、数据不能共享等问题,为加快全市系统平台整合,实施数据归集,促进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了“物理集中、统一运维、多级应用”的市政务云平台,满足了全市各级部门信息系统的硬件设施、软件支撑、安全防护等云服务需求。目前,全市62个市级政府部门网站、126个业务系统已部署到市政务云平台,有效解决了分散建设、重复投资的问题,节约了财政投入,提升了电子政务建设管理水平。搭建了全市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成了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基础资源数据库,横向已联通公安、工商、民政、人社、房管、国土、住房公积金中心等重点高频政务数据职能部门,纵向已联通12个县(市、区)、4个开发区,累计归集数据量2.29亿条。平台实现了市、县两级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并与省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完成对接,形成了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的政务数据交换体系,为支持线下线上业务协同、实现办事“最多跑一次”创造条件。建设了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网,基本构建了“一号、一窗、一网”的互联网 政务服务模式,已成为全国20家互联网 政务试点城市之一。

    (四)彰显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

    1.建设智慧郑州APP(i郑州)。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彰显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提升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建设了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i郑州”APP。按照政务服务数据整合攻坚专项行动工作要求,制定工作方案,细化责任分工,持续优化用户体验,基本完成不动产、医疗、房管、公安、公积金、税务、数字城管、教育、社保、自来水等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261项内容的接入工作,基本实现了警民通同名查询、身份证办理进度、出入境证件、出入境办理进度、居住证办理进度、车检点分布等查询服务;数字城管的事件上报、事件查询、事件列表服务功能;城市自来水的报装、移表、报修、业务指南、用水性质、户表信息 、待缴等服务功能;社保卡、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查询服务;不动产登记预约、证书查检、进度查询等服务;教育民办机构、中招录取、培训机构等查询服务;公积金账户、个人所得税、办事指南等查询服务和医疗就诊预约、生活缴费(水、电、气费)等功能,实实在在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真正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

    2.全力保障市政务服务办事大厅运营。经过两年多的筹备建设,2018年12月19日郑州市政务服务办事大厅投入试运行,目前进驻市级办事部门和单位45个,一期进驻事项878个。下一步,市政府将持续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其他市级审批服务事项进驻市政务服务办事大厅基本实现应进必进。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一口受理”;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提供的材料减少60%以上,市级1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3.加快推进智慧城市重点示范应用项目建设

    按照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际需求,围绕城市精细化管理和信息惠民,重点推进了一批示范性重点项目,如智慧城管、智慧环保、智慧医疗、智慧停车、智慧社区等,目前各项目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

    (五)以智慧产业为抓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建设大数据应用产业园,明确了郑东新区龙子湖大数据产业基地和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一东一西、一主一辅的大数据产业布局。开展了产业招商,积极开展与新华三集团、中国电子、航天科技等大数据领军企业以及清华大学、中航五院、电子六所等大数据、信息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一批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落户我市,为我市智慧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局总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牢固树立“责任、学习、服务”三个理念,处理好数据的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三种关系,研究制定我市数据资源采集、存储、使用、开放、共享、交易等标准规范,履行好“政务数据的管理者、数字政府的打造者、智慧城市的建设者和数字经济的推动者”四个职责,严守“数据安全、清正廉洁”两个底线,统筹推进全市政务信息化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具体抓好“六个一”。

    (一)办好一系列主题活动。当好东道主,高标准举办好6月15日至16日在智慧岛举办的中国大数据教育大会、“强网杯”大数据论坛和8月份启动的第六届中国大数据与计算智能大赛,提升郑州市在国内外大数据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影响力,打造大数据人才培养高地,为我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吸引和培育人才;10月份配合省政府举办好第二届“中国河南数字经济峰会”;持续开展好“走进大数据”系列活动。

    (二)出台一批产业扶持政策。研究出台《中共郑州市委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助推国家大数据综试区郑州片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设立一个产业基金。郑州市财政出资30%,筹备设立郑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基金,规模暂定50亿元,培育、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

    (四)创新一个项目建设机制。学习借鉴先进省市经验,探索创新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营机制,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策保障体系,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加快推动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互联网 ”等各类信息化项目建设。

    (五)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按照国家、省、市部署,高标准按时完成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互联网 监管等重点任务;完成全市党政协同办公系统、i郑州APP、 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智慧社区等新型智慧城市重点项目建设。

    (六)打造一支高素质队伍。招才引智,内外兼修,围绕专业能力提升、加强廉政建设两个重点,努力打造一支专业过硬、素质全面、严于律己、敢打必胜的郑州市大数据干部队伍。

    此答复意见若有不妥之处请您批评指正,再次感谢您对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大力支持!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