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 第20190701号提案的答复

  • 索引号:MB1532375/2019-00026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 发布机构: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
  • 关键词:政务
  • 文号
  • 成文日期:2019-06-13
  • 发布日期:2019-06-13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 第20190701号提案的答复

    任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智慧政务建设高质量,助力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接到提案后,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开相关业务骨结合我市“互联网 政务服务”工作进行研究讨论,同时,及时安排专人开展提案办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23号)、《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文件精神,郑州市“互联网 政务服务”工作按照国家创新服务、优化流程、上下联动、加快推广的指导思路,加强顶层设计和集中统筹,充分整合全市现有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资源,建设三网(政府门户网、信息公开网、互联网 政务服务)融合、四级(市、县、乡、村)联动的“互联网 政务服务”体系,在全市实施“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实现服务流程显著优化,服务模式更加多元,服务渠道更加通畅,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明确“互联网 政务服务”要求和定位

    郑州市在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工作中,有效结合开展的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两项工作,有效的整合资源,形成加快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的合力。

    1.与郑州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有效结合,纳入信息惠民示范工程体系。在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中,我市有效结合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工程,依托组织机制、专家资源、政务服务网、信息共享平台等多方面的资源和现有基础,实现快速整合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工作的已有成果,以此作为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的基石,从而实现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2.与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定位有效结合,借助大数据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在河南省的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中,明确提出“将选择社保、户籍、房产等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影响面大、关注度高、信息化基础和业务整合基础比较好的领域,在郑州、洛阳、济源等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开展先行先试,取得经验后,逐步向全省范围推广”。这为基于大数据提升“互联网 政务服务”水平奠定了基础,为此,我市在开展“互联网 政务服务”工作中,也有效结合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工作,实现合力推进的局面,为“互联网 政务服务”添加更多的推进力量。

    (二)编制“互联网 政务服务”的工作方案

    “互联网 政务服务”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为确保“互联网 政务服务”各项工作的有序、高效推进,我市结合《国务院办公厅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国办发〔2016〕23号)、《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编发了我市《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郑政文〔2016〕185号)全面部署“互联网 政务服务”的各项工作安排,实现工作的高效推进。

    (三)统一规划夯实政务基础

    为规范和促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建设,在设计之初就坚持“六统一”,即统一公共平台,统一数据资源,统一门户,统一安全保障,统一标准体系,统一管理体制;按照技术与应用并重,管理与制度协调的原则在政务网络体系、政务数据中心群、政务云平台、政务大数据资源池、政务流程、政策法规体系等方面遵循统一的建设思路和技术标准。

    1.建设完成市级政务硬件基础平台,统一管理全市50余家单位(部门)的信息系统;打造政务虚拟平台集群,支撑全市30余家单位(部门)的业务系统安全运行;围绕集约化建设,构建全市统一的网站群。

    2.完善全市电子政务网络整网规划与管理机制,统筹推进全市政务网络四级架构建设,制定入网管理规范标准;同时构建全市政务骨干环网,完成各大政务IDC机房的互联互通,打造全市政务网络核心双出口。郑州市电子政务外网接入单位82家,共计线路184条;郑州市政务信息资源专网已改造接入单位160余家,共计线路182条;政务内网接入单位25余家,共计线路26条。

    3.建立政务服务管理政策法规体系。一是出台《政务服务网建设管理办法》,将网络、数据中心、云平台、数据、流程、项目、信息安全等纳入管理体系。二是出台配套的技术规范。网络层制定政务服务入网技术规范,平台层制定政务云平台技术规范,数据层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技术规范等。三是出台《政务服务网考评考核细则》,规范、引导全市以及县(市、区)政务服务工作。

    (四)推进政务服务网升级改造

    郑州市政务服务网自上线以来,对网站一直进行优化和完善工作。一是优化政务公开体系,通过对各政府工作部门的调研反馈,合理调整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形成稳定完整的政务公开信息库。二是规范政务服务网运行机制,制定了政务服务网月评估考核办法,每月进行评估考核排名工作,并不断的根据问题调整考核指标,逐步规范了政务服务网信息发布运行工作。三是积极引导用户参与,创建交互渠道,并常态化运行,以实际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制定政务服务网建设优化目标。四是不断研发,完善政务服务网框架,应用新功能新技术拓展政务服务网的可用性,目前已经完成了“数据交换接口体系”、“全数据全文检索功能”、“统一应诉交互体系”、“历史数据档案馆”等重要功能,并上线运行。五是改进政务服务网用户应用体验,实现全新界面、新功能和用户多渠道应用。截止目前,郑州市政务服务网已平稳运行一年多,现有政务公开信息123833条,办事指南信息11809条,便民服务信息37746条;日常参与政务服务网运作部门872个,网站日平均访问量5万人次。

    (五)完成权责事项入网工作

    为完善五单一网系统建设,深化政务服务网运行,对市直各部门、各相关单位进行权力清单库动态更新,确定市级权责事项库,并对15个县(市、区)进行了培训,并指派专人对权责事项入网更新进行了指导录入。市直单位6997项权责事项入网,3498项权责事项在线运行,市级权责事项入网纳入郑州市行政审批工作月通报。15个县(市、区)基本完成11类权责事项的入网工作。

    (六)推广行政审批四级联动系统

    根据郑州市“五单一网”制度改革的总体安排部署,郑州市政务服务四级联动系统开发建设完成,同时将涉及的第一批、第二批四级联动事项配置纳入到了系统当中,经过了对市粮食局、市残联、市烟草局、市民委和郑州市14个县(市)区开展多次现场系统操作使用培训,第一批8项四级联动事项于2016年5月份在新郑市(含孟庄镇、鸡王社区)、中牟县(含刁家乡、付李庄社区)等5个试点单位率先开始运行,7月底第一批四级联动事项已经在全市14个县(市)区全部开始运行,第二批40项联动事项目前根据《郑州市政务服务改革管理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郑州市政务服务四级联动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郑改组〔2016〕3号)文件中的具体要求,正在各县(市)区稳步推广开展中,截止到2018年11月底,郑州市四级联动事项各县(市、区)、乡(镇)办、村(社区)共受理6076 项,其中县区办理2070项、市级办理3399项,全部在规定时限内办结。

    (七)建设上街示范区试点

    为了稳步推进全市行政权责事项入网运行,在上街区“五单一网”制度改革示范区进行了全流程在线办事的试点,权力库系统、电子证照库系统、政务服务系统、四级联动系统、行政处罚系统、法制监督系统、电子监察系统已进入正式使用,正在全区推广。目前,该区500多项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3000多个环节流程、5738项行政处罚事项、26000多条自由裁量标准已经配置入库,首批选取12个职能部门、6个镇办、35个社区进行测试,3个单位584个处罚事项网上运转。

    (八)推动政务信息资源有序共享

    依托政务资源共享交换平台项目建设,编制《郑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清单(试行)》,完成了公安、工商数据共享工作,地税、国税、民政、计生的数据还在持续对接中。建立了房管局和不动产数据交换中间库,支撑全流程在线办事系统的数据需求,以及各个应用系统数据交换的需求。

    (九)建立健全配套规章制度

    一是出台《政务服务网建设管理办法》,将政务服务网的网络、数据中心、云平台、数据、流程、项目、信息安全等纳入管理体系。二是出台配套的技术规范。网络层制定政务服务网入网技术规范,平台层制定政务云平台技术规范,数据层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技术规范等。三是出台《政务服务网考评考核细则》,规范、引导全市以及县(市、区)政务服务网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一)政务资源信息共享进程缓慢

    目前我市部门信息共享工作阻力较大。经调研工商、地税、国税等大都使用部门专网,信息形成孤岛,跨网络整合难度较大。有些部门使用的是自上而下的业务系统,本级部门不掌握数据,数据大都存在省里或国家。这种格局阻碍着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应用。

    (二)权责事项入网运行率较低

    权责事项已完成入网配置,但是要达到入网运行,需要完善一些必要的信息,如事项办理环节人员设置、事项办理涉及证照目录等。由于事项数目较多,涉及单位和人员范围广,信息的汇总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的投入,导致目前权责事项入网运行率较低。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根据国家和省政府关于“互联网 政务服务”的工作要求(“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我们将继续推动“互联网 政务服务”的深化和完善工作。

    (一)按照要求,积极与省网进行对接

      按照全省统一的权责事项清单库要求,梳理市级权责事项,并尽快完成入网审批,同时与省政务服务网进行无缝衔接,打通上联的最后“一公里”。

    (二)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规范管理

    推行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标准化管理,建设覆盖全市四级的权力事项管理系统,规范市、县、乡、村四级事项清单,统一事项的主项、子项设置和名称。严格规范事项的实施依据、审批对象、审批类别等基本要素,实现市、县、乡、村统一事项名称、类别相同,同一层级的同一事项设置、实施依据、审批对象、审批类别相同。未纳入清单的事项(涉密事项除外)不得实施审批或变相实施审批。编写格式统一规范的业务手册和办事指南,优化重组行政审批要素、梳理再造行政审批流程、细化量化裁量标准。

    推行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动态更新和发布运行机制。各部门负责政务服务事项在系统中的录入、发布和调整,以及在政务服务网平台中运行。行政权力事项的调整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郑州市行政权责事项运行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及时更新和调整相应的行政权力事项网上运行的内容和办事指南;公共服务事项由各级、各部门根据社会服务需要,及时调整网上运行的内容和办事指南。

    (三)优化审批服务流程

    各审批职能部门根据职能和新的行政审批运行机制,对行政审批办理流程和环节逐一进行优化设计,分清工作职责,明确办事要件,规范操作程序,制定最优、最快的流程,并把优化后的审批服务流程作为政务公开的内容及时向社会公告。对涉及多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一个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协同、串并联结合的“一条龙”跨部门联合审批;建立四级联动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的协调督办、考核通报机制,实现同级部门、上下级部门、受理窗口与审批部门之间业务协同、审批高效。

    (四)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各部门不得新建部门业务专网,已建成的业务专网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接入政务网络体系。各部门必须完成部门业务专网与政务网络体系的对接工作。原则上各部门不得新建机房,已建成机房不再进行扩容、升级和改造,已有应用系统按实际情况逐步迁移并入到市政务数据中心。各部门新建信息系统不再购置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和系统软件等基础设施,必须按照全市统一规划,依托政务云平台进行部署建设。各部门已建成应用系统在不追加财政投资、不进行升级的原则下,可保持独立运行;如需要升级改造,必须按照统一要求,迁移至政务云平台。

    (五)统一服务入口,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

    推进政府网站的集约化建设,建设三网(政府门户网、信息公开网、政务服务网)融合的政务服务门户体系,建立基于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个人实名认证和企业数字证书)的网上办事身份认证体系,统一政务服务入口。完善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的集中服务模式,实施受理、审批、监管相分离,通过网上办事大厅和实体政务大厅统一受理平台,实现全市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从互联网和前台统一受理、政务网和后台分类审批到前台统一出件的全流程监督管理,推进“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实现一窗集成服务。促进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工作规范化管理、一体化运作。通过自助服务、网络代办、邮政快递等形式,拓展政务服务渠道,推行跨区域、跨层级、网上网下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

    (六)制定政务服务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标准规范

    制定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信息系统的功能架构、操作流程、技术标准等,明确各级各部门业务系统接入及整合联动的要求和规则。制定政务服务信息系统数据格式及数据采集更新、共享交换等标准规范,明确各级各部门在政务服务信息系统数据使用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

    (七)构建市、县两级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建设覆盖全市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建设市、县两级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统一管理政务资源目录,实现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电子证照、信用信息等数据库的联通。推进市县两级共享交换平台数据对接,逐步改变目前政务信息的流通方式,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政务信息必须通过各级共享交换平台进行数据上传下达。

    (八)升级改造政务服务综合受理、审批和监察系统

    市县两级平台按照标准统一、层级分明、数据共享、互联互通的原则,升级改造政务服务相关信息系统,实现从取号、受理、办结、出证、监察的全流程管理。促进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一窗受理、全城通办。

    (九)加快全市电子证照管理系统建设

    结合权责清单,建立居民电子证照目录,加快全市各级各部门的证照电子化进程,制定全市统一的电子证照标准,以电子证照目录为基础,开展电子证照库建设。推进业务办理系统、制证系统和电子证照系统的对接联通,做电子和纸质证照的同步签发,促进各级各部门办事过程中电子证照的复用,实现全市电子证照的一次采集、多方复用、一库管理、互认共享。

    (十)建设完善统一的政务服务信息系统

    在政务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制定全市政务信息数据标准和规范,统一全市的政务信息数据字典,指导各级各部门按照全市制定的统一技术标准和接口规范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整合全市已有的信息系统,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完成市统建业务系统与各部门自建业务系统对接,实现相关审批、服务数据同步推送和业务协同办理。

    整合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服务、婚姻登记、梳理整殡葬服务、社会工作、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住房保障、住房公积金、公共安全等民生服务领域的网上服务资源,借助统一身份认证体系,联通各个网上办事渠道,构建便民服务“一张网”。结合不同接入渠道和受众特点,优化服务界面,提升服务渠道的便捷性和办事效率。

    (十一)统一政务服务的投诉客服受理

    建立全市的政务服务的投诉客服中心,建设统一的政务服务投诉客服平台系统,完善投诉客服共建保障机制,明确各承办单位负责投诉客服业务的领导和具体经办处室。制定投诉客服标准化工作流程和处置监督等制度。加强投诉客服平台知识库的开发与应用,建立知识库与各承办单位的联动机制,丰富和完善知识 库。

    最后,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也恳请您能够一如既往的对我市大数据发展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多提意见和建议。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