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丽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物质扶贫基础上进行精神技能扶贫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政府在现有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可进一步与劳动密集型行业相结合,为实体企业、教育机构及贫困地区搭建共赢平台的建议
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瞄准贫困村,锁定贫困户,围绕“转、扶、搬、保、救”五条路径,精准施策。其中“转”就是指实施转移就业脱贫,主要是坚持就业为本,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十三五”期间,加大“雨露计划”培训力度,支持鼓励贫困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统筹各类培训资源,落实培训补贴政策,创新培训模式,加大对贫困群众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确保贫困户劳动力通过技能培训至少掌握一项致富技能。积极搭建贫困劳动力就业平台,建立完善职业培训、就业创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使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有组织、求职有服务、创业有平台、权益有保障。
2018年底,我市成立了市领导任指挥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农委、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市妇联、市工商联、市残联等为成员单位的“就业创业扶贫硬仗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室。各相关成员单位聚焦重点、强化责任,全力推进就业创扶贫工作。
二、关于在贫困地区适时实施相关职业技能教育的建议
职业教育是培养产业所需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是能满足产业、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教育,也是能提升就业、服务民生的教育。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作用独特、不可或缺,是造血式扶贫的重要载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和培训工作,明确提出要开展贫困家庭应往届“两后生”免费技工教育,每年对有意愿且符合受训条件的贫困劳动力至少开展一次免费职业培训,对接受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贫困学生推荐就业。为持续深化教育培训工作,2018年底,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分别出台了支持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就技能培训和教育培训进行了部署。市扶贫办在贫困群众培训方面承担的主要任务是职业教育补贴、短期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
我市农村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按照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劳动力技能素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的要求,以全民技能振兴和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为核心,创新培训工作,积极实施雨露计划培训,累计培训35452人次(其中职业教育助学补贴6101人次、贫困村短期职业技能培训4956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4992人次(包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和非贫困户)、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2260人次、全日制本科教育助学补贴1794人次、“三单联动”技能培训3300人次、就近就地培训885人次、贫困劳动力培训1164人次),超额完成培训任务。培训中坚持严格学员身份识别,确保针对贫困劳动力精准培训;严格选定培训内容,确保学以就业、学以致富;严格培训管理,使其学有所成,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1、政策支持促就业。为做好雨露计划培训工作,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贫困群众致富,实现培训就业、创业脱贫。我办领导高度重视全民技能振兴工作,把雨露计划培训作为打好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市脱贫攻坚的总体规划,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具体抓,确保雨露计划培训工作运行高效。先后制定下发《郑州市贫困劳动力短期技能培训实施方案》,开展市级贫困劳动力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参照省级办法标准开展市级职业教育补贴;会同市财政局、市教育局编制《郑州市全日制本科教育扶贫助学补贴项目实施细则(试行)》,在全市开展全日制本科教育扶贫助学补贴。18年初,我办重新修订与财政局联合下发《郑州市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专项资金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随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18年雨露计划培训项目库上报工作的通知》,各县(市、区)建立了2018年雨露计划培训项目库,明确了的培训计划。从政策制定上支持培训转移就业工作。
2、严格培训,学以就业、学以致富。按照“真扶贫、扶真贫”的要求,瞄准贫困人口,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为贫困劳动力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到公益岗位安置就业,到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扶贫基地就业创业,通过培训,充分发挥了雨露计划培训在扶贫到户中的作用,使贫困户真正做到学以就业、学以致富。
3、积极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致富带头人,是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举措,对脱贫攻坚具有重要作用。为加大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力度,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着力解决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和村级产业项目缺位、项目带贫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各县(市、区)扶贫办根据《关于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实施方案》(郑脱贫组〔2018〕19号)要求,组织培训10实现了创业致富带头人在贫困村全覆盖。同时出台财政奖补和金融扶持政策激发致富带头人带贫能力,有力推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
4、“雨露计划”培训补贴政策覆盖。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调整“雨露计划”职业教育工作程序和补助额度的通知》(豫扶贫办〔2018〕21号)文件精神,各县(市、区)认真落实调整“雨露计划”职业教育工作程序和补助额度。根据学籍比对标注名单,进行逐人审核,并在学生所在村进行公示,无异议后发放“雨露计划”相应补助,确保“雨露计划”补贴政策覆盖到所有接受职业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
5、因人施策促就业。结合“N 2”精准扶贫帮扶计划编制工作,深入摸清了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劳动力数量及基本情况,进而因人施策促进转移就业脱贫。针对全劳动力为其提供培训工种、培训专业清单,帮助其接受培训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实现就业;针对半劳动力交由当地政府提供公益性岗位,帮助他们就近实现就业。
6、加大宣传促就业。通过网站、公众号、电视、宣传资料发放等渠道宣传雨露计划培训政策。各县市明确专人与培训基地老师、乡镇政府干部一起,深入贫困人口集中的田间地头、庙会等广泛进行宣传发动,使雨露计划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从而推进工作的开展。
当前,郑州市已实现了除政策性兜底外存量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脱贫攻坚已进入由攻坚转向巩固提升的新阶段。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您提出的建议,持续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力度,打好就业创业扶贫硬仗,奋力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三、关于物质救急扶贫的基础上精准扶贫,拓宽开展精神技能扶贫渠道的建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扶贫工作:一是市文广新局牵头,完成了全市181个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改造任务,为加强文化扶贫工作提供了载体、平台。二是市委宣传部、文广新局牵头,创作展演了豫剧《春暖乱石坡》《老栗树》,歌曲《携手同行》,电影《小石头下乡记》、微电影《希望》等脱贫题材文艺作品25部,丰富贫困群众文化生活,激励贫困群众自立自强。三是人社、教育、扶贫等部门通过做好培训工作,也普遍提升了贫困群众整体文化水平。
当前,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任务越来越重,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需要切实持续强化文化扶贫工作,不断提升贫困群众整体素质,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为此,2018年底,在市委、市政府出台的《郑州市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加强教育引导,深入推进文化扶贫工作,积极组织创作脱贫攻坚题材文艺作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丰富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贫困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获得感。”
同时,市里专门成立了扶贫扶志工作指挥部,印发了《郑州市扶贫扶志工作实施方案》,就建好用活农村文化设施、积极开展文化扶贫、优化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等任务进行了明确,主要责任部门有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广新局、市扶贫办、市教育局、市文联、市科协等。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您提出的建议,认真抓好文化扶贫工作。
市委宣传部专门制定了扶贫扶志专项方案。充分发挥政策激励、典型引导、思想引导和村规民约作用,积极探索扶贫扶志新途径,各县市共建设扶贫超市(扶贫驿站)202个,引导贫困群众采取积分兑换方式开展扶贫扶志;建立脱贫攻坚光荣榜,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等系列活动,讲好“扶贫故事”、“脱贫故事”,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素质”“困在精神”问题,涌现出了无臂羊倌曹建新,“最帅水果哥”牛世权、身残志坚杨淑丽等一大批自立自强的先进典型,弘扬了社会正能量,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仅巩义市就有91户贫困户主动申请退出。始终把扶贫先扶志、智、德作为关键。
1、用政策上激励的方法贯彻扶贫先扶志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我市扶贫办出台的政策性文件上明确规定,扶贫先扶志,济困不助懒,引导社会爱心团体及个人变慰问金为奖金,慰问品变奖品,采取积分对换的方式,建立扶贫爱心超市,避免直接给贫困户直接发放钱和物。市委宣传部下发了《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入实施助力脱贫攻坚“八项行动”开展扶贫扶志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正在收到良好的效果。
2、以脱贫典型引导的方法贯彻扶贫先扶志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对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进行广泛宣传,办好“扶贫故事会”,讲好“扶贫故事”、“脱贫故事”,创作制作各类扶贫题材影视歌和戏曲24部(首),充分发挥思想教育、典型引导的作用实现扶贫扶志,涌现出了无臂羊倌曹建新,身残志坚的杨淑丽,“最帅水果哥”牛世权等一大批自立自强的先进典型,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3、思想引导的方法贯彻扶贫先扶志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学习其它地市的脱贫工作经验,郑州市各县(市)区也落实“爱心超市”这项主体工作,将社会团体爱心人士捐赠的物品放置“爱心超市”,贫困户通过劳动兑积分,积分兑奖品的方式,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思想上改变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
4、以村规民约的方法贯彻扶贫先扶志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村为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更应该有村规民约,巩义市对贫困户实行了奖惩办法,对村里表现好的贫困户可以登上村里的“群英谱”,对屡教不改的贫困户挂“懒汉之家”牌子,对实在没法改变的贫困户,通过民主评议直接从贫困户中踢除。
四、关于搭建全市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及政府牵头部门,整合各个行业资源力量,从而提高扶贫效率的建议
2017年10月,省扶贫办依托中国电信等供应商依托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建立了河南省精准扶贫信息管理平台,定期导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数据,并通过协同管理模块,将国网人口数据与残联、社保、工商、国税、地税、民政、教育、水利、财政、住建等14家单位数据进行定期比对,并将预警数据实时在平台推送,各县市区根据预警信息及时进行核实,以确保人口识别精准。鉴于省精准扶贫信息管理平台已建立并发挥了数据交换比对的功能,从节约不重复建设角度考虑,我市数据比对依托省平台开展,故目前市委市政府暂没有安排数据平台建设计划。
郑州市扶贫办与市级各个行业部门已经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共享。同时按照国扶办下发的《关于加强扶贫领域网络安全和保护贫困人口隐私信息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获得共享人口信息的单位和个人均签订了信息保密协议。此外,我办与各县市区、各行业部门进行数据交换、报送时均使用加密文件,以确保贫困人口信息数据安全使用。
2017年底,国务院扶贫办建设并上线使用了中国社会扶贫网(http://www.zgshfp.com.cn/?w=1)。该网站是由国务院扶贫办成立专门领导小组予以指导,依托国扶办的全国建档立卡大数据资源,应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Wiki、众包、众筹、电商等新模式搭建的“互联网 精准扶贫”平台。中国社会扶贫网包括爱心帮扶、扶贫众筹、电商扶贫、扶贫展示、扶贫评价、教育扶贫等六大平台;用户系统、支付系统、积分系统、大数据系统等四大系统。
一是爱心帮扶。通过建档立卡数据库比对审核的贫困户可在爱心帮扶栏目发布需求,爱心人士通过手机APP、PC和微信端进行捐赠,实现贫困户需求和爱心人士直接对接。资源与需求的双方能够实现自主选择、精准对接、可信传递。二是扶贫众筹。围绕900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需求发布众筹项目,用户通过APP、微信和PC 进行便捷捐赠。目前,重点开展医疗救助、教育资助、民生扶助等方面项目。一方面组织资源开展全国性众筹项目,同时支持各省市县在平台发布地方性众筹项目,发挥“动车效应”倡导各级资源参与捐赠,协力脱贫攻坚。三是电商扶贫。电商扶贫平台充分发挥了社会扶贫网的公信力,构建最强扶贫属性的电商扶贫体系,面向贫困地区从商品资源筛选、销售渠道、合作模式等方面根据不同地区的条件与特点,构建多样化模式和谐共存的线上与线下销售大生态,形成可信、精准的电商扶贫生态链。四是扶贫展示。面向全社会报道扶贫领域内的政策法规、扶贫新模式、工作动态、扶贫典型等内容,通过建立地方展示门户,让各地扶贫办、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贫困户进行多方信息交流,增强社会人士对扶贫工作的了解与参与度,打造扶贫领域中有社会影响力的新媒体。五是扶贫评价。扶贫积分平台是以大数据为基础,旨在构建社会扶贫新形式与价值体系,拓宽社会资源的投入形式,宣传国家扶贫荣誉制度,发布社会扶贫公益报告。爱心用户参与社会扶贫可获得积分,也可捐赠第三方系统未兑换的积分帮扶贫困户。六是教育扶贫。对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通过互联网教育结合信息化服务的模式,改变学生、教师、贫困群众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维,开拓视野,通过教育进行扶智、扶志从根源上打牢脱贫基础。通过教育资源共享和解决教育领域资源不均衡现象,实现发达地区与深度贫困地区一对一帮扶、发达地区学校与贫困学校一对一帮扶、优秀教师与贫困学生的一对一帮扶、爱心人士与贫困人口的一对一帮扶,为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夯实教育扶贫基础。
2019年6月14日
联系单位:市农委行业扶贫处 邮 编:450006
联 系 人:陈凯敏 联系电话:67185453
抄 报:市人大选工委、市政府督查室
(办理结果:A 代表满意程度: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