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 第20190460号提案的答复

  • 索引号:005252266/2019-00450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 发布机构:郑州市教育局
  • 关键词:综合,政务,建议,提案,建议提案
  • 文号
  • 成文日期:2019-08-30
  • 发布日期:2019-08-30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 第20190460号提案的答复

    王勃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郑州城市文化形象”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文化是城市永续发展的命脉,是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是每个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教育人来说更是任重而道远。对于您的提案,我们深表赞同!关于提升郑州城市文化形象,加强对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我们郑州教育人一直在行动。

    一是建立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体系。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灿烂的文明,禅宗祖庭少林寺、道教圣地中岳庙、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中国最古老的登封观星台都是中华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郑州市拥有商城遗址、裴李岗遗址、北宋皇陵、轩辕黄帝故里、杜甫故里、潘安故里等历史名胜和文化古迹等不可移动文物8651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1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6处,文物数量和规模居全国城市前列。将裴李岗文化、大河村文化、黄帝文化、商城遗址、禅宗少林寺、道教圣地中岳庙、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等传统文化遗址,将二七塔、二七纪念堂、郑州烈士陵园、中牟烈士陵园、豫西抗日纪念馆等作为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将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石佛艺术文化产业园等产业园列入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并结合域情、校情、生情,遴选建设一批主题鲜明的“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体系。

    二是坚持融入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课堂。郑州市各中小学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所需课时均在学校课程中统筹安排。小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中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4课时,切实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课表、进课堂。同时,在学科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极引导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养,自觉学习、接受、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并且融入立德树人的本领中,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按照“校校有特色”的原则,郑州市校外教育中心要求各综合实践基地依据自身情况,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并于每学期组织一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精品校外课程展评活动。

    三是加强文化类研学课程普及。充分利用我市的文化产业园、红色资源,文化资源、历史遗迹等,在郑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展示爱国主义深刻内涵,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针对性地开发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主题。充分利用博物馆、故居旧址、名胜古迹、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等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建立中小学生定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遗址等公共文化机构的长效机制。

    四是加强教育教学研究。郑州市校外教育中心组织各县(市、区)教研室加强开展郑州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研究,为郑州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和学理支撑。充分挖掘我市红色文化、民族文化,面向一线校外教育教师开展相关文化教育培训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如:赛课、教研活动等形式全面提高教师文化传承水平。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成果系列评选活动,推出一批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成果。

    五是持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中小学传统文化继承示范校创建评选活动。深化“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诗词大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进戏曲、曲艺、书画等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邀请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课堂,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六是坚持宣传引导,形成浓厚氛围。一方面,充分发挥合作媒体作用,综合运用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各类载体,融通多媒体资源,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另一方面,运用教育信息网、教育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强网络宣传,充分发挥校园网、校园电视台、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充分利用班会、队会、国旗下演讲、校园广播、黑板报、手抄报等宣传途径和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传统文化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形成中华传统文化无处不在、润物无声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结合您的建议,我们将一如既往重视开展好传统文化教育,持续培育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拓展形式深化内容,持续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为郑州建设国家城市贡献力量,为郑州城市名片增添靓丽的文化色彩。 

     

    2019年8月10日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