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19年麦播技术指导意见

  • 索引号:005253963/2019-00478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通知公告
  • 发布机构: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 关键词:通知公告
  • 文号
  • 成文日期:2019-09-19
  • 发布日期:2019-09-19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郑州市2019年麦播技术指导意见

    “秋分”将至,麦播在即。今年我市小麦备播形势较好,种子、化肥、农药等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尤其是种子质量好,加之近期我市大部分地区出现降雨天气,改善了土壤墒情,为小麦播种提供了有利条件。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三秋生产有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提高小麦整地播种质量,高标准、高质量种足种好小麦,实现一播全苗,夯实明年夏粮丰产丰收基础,促进绿色高质高效发展,郑州市研究制定了2019年麦播技术指导意见。各地要结合今年生产实际和气象条件,突出抓好以下关键技术措施落实:

    一、深耕耙压配套,提高整地质量

    近年来生产实践表明,整地质量不高导致农户片面增加播量,进而引起病虫害严重、易受干旱、低温影响、后期出现倒伏等一系列问题,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而且不利于绿色发展。因此,各地要以“深、细、平、实”为标准,即:耕深25厘米以上,无明暗坷垃,土地平整,上虚下实”,突出抓好深耕(松)、镇压为主要内容的高质量、规范化整地技术,全面提高整地质量,打好麦播基础。一是秸秆粉碎还田。对秸秆还田地块,要努力做到“切碎、撒匀、深埋、压实”;二是进一步扩大机械深耕面积。对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要进行深耕或深松一次,耕深要达到25厘米以上,耕后及时耙实耙平;三是全力做好镇压耙实。无论深耕或旋耕地块都要做到镇压耙实、踏实土壤。对土壤偏湿地区,要根据土壤墒情情况,可采取简易耕作方式,及时整地备播。同时,要加强农机手作业前培训,使其真正掌握整地质量标准和技术要领,提高田间整地作业质量。

    二、搞好区域布局,优化品种结构

    各地要结合近年来小麦品种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表现和小麦新品种试验示范结果,进一步搞好品种区域布局,优化品种品质结构,以稳产、抗逆品种为主导,以发展优质专用品种为重点,稳步发展主导品种,合理搭配新品种。在品种选用上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丘陵旱区有抢墒播种的习惯,应以半冬性品种为主,控制弱春性品种的种植面积,防止抢墒播种引发冻害;二是尽可能选用中早熟品种,以避免干热风等自然灾害,便于及时收获;三是选用适播期较长、播期弹性大的品种,防小麦冻害和干热风发生;四是选用抗倒能力强的品种,配套推广精播、半精播技术,预防倒伏。结合郑州市生态条件和小麦品种表现,水浇地,生产条件较好,灌溉面积大的地区以豫麦49-198、周麦22、矮抗58为主,搭配种植周麦22、郑农17、周麦27,示范推广种植新麦26、郑麦7698、百农207;旱肥地以洛旱6号、中麦175、洛旱7号、豫麦49-198为主,搭配新麦28、洛旱11号、洛旱10号等品种。旱薄地种植洛旱9号、洛旱13号、洛旱15、西农928等品种。

    三、科学配方施肥,促进化肥减量增效

    各地要积极培肥地力,提高土壤蓄水保墒和供肥能力,为化肥减量增效打好基础。要继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基施化肥依据不同产量水平和土壤肥力,按照“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磷、钾肥依据土壤丰缺适量补充”的技术要求合理施用。一般亩产600公斤以上的高产田块,每亩总施肥量氮肥(纯氮)为14~16公斤、磷肥(五氧化二磷)6~8公斤、钾肥(氧化钾)3~5公斤,其中氮肥50%底施,50%在拔节期施用;亩产500公斤左右的田块,每亩总施肥量氮肥(纯氮)为12~14公斤、磷肥(五氧化二磷)6~8公斤、钾肥(氧化钾)3~5公斤,其中氮肥50%做底肥,50%起身拔节期结合浇水追施;亩产400公斤以下的田块,提倡氮磷并重,适当补充钾肥,一般亩施氮肥(纯氮)为8~10公斤,磷肥(五氧化二磷)4~5公斤,其中氮肥70%底施,30%返青起身期追肥。在施肥技术上,要做到氮肥深施,磷、钾肥分层匀施,强筋小麦稳氮增钾补硫,氮肥底追比5:5。旱地麦田一次施足底肥,春季趁墒追肥。在施肥量的选择上,同一产量水平,土壤肥力较高的麦田可采用推荐施肥的低量施肥,肥力较低的麦田,选取推荐的高量施肥;另外,连续三年以上秸秆全量还田的地块,钾肥施用量可酌情调减。

    四、推广种子包衣,绿色防控病虫

    推广种子包衣,是实现农药减量的一项关键措施。今年麦播期间,各地应针对纹枯病、全蚀病、茎基腐、根腐病和地下害虫等主要病虫害,推广应用种子包衣或药剂处理。因地制宜,科学选药,分类指导,狠抓落实,最大限度减少“白籽”下地比例。要以纹枯病、根腐病、黑穗病、地下害虫为主要防控对象,兼防苗期锈病、白粉病和蚜虫。可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选择使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苯醚·咯菌腈、三唑酮、三唑醇、多菌灵、苯醚甲环唑等药剂进行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预防病害。对多种病虫混合重发区,要因地制宜,合理制定杀菌剂和杀虫剂混用配方,进行混合拌种,以起到“一拌多效”的作用。进行药剂包衣拌种和土壤处理时,必须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范进行操作或在植保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防止药害和人畜安全事故发生。同时,要充分发挥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大力推广以乡、村为单位,统一实施大中型机械包衣拌种或土壤处理,扩大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杜绝“白籽”下种,确保小麦苗全苗壮。

    五、提高播种质量,奠定壮苗基础

    一是力争适墒下种。在适宜墒情的条件下播种,能保证一次全苗,并且有利于种子根和次生根发生,提高根系数量,增加抗旱抗冻能力。因此,在小麦适播期内,应按照“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则,做到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若墒情不足,要提前造墒;如遇阴雨天气,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进行晾墒;丘陵旱地可趁墒播种。有条件的地方可推广测墒补灌技术,实现节水灌溉。二是因地适期播种。各地要结合主推品种特征特性和气象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宜播期。一般半冬性品种适期播种的日平均气温为14—16℃,保证冬前有效积温达550—600℃,冬前形成主茎6片叶、单株分蘖3~5个、次生根5~7条的壮苗。半冬性品种为10月10~20日,弱春性品种为10月15~25日。对优质强筋、中强筋小麦品种应在适播期内适当晚播。对土壤偏湿地块,可采取一体化整地播种、免耕播种等方式确保适期播种,要防止盲目抢耕抢种,避免因土壤偏湿造成播种质量差,影响出苗质量。三是适量高效匀播。小麦播种量偏大,容易造成群体偏大、麦苗假旺、个体偏弱、易冻易倒、穗小籽少、产量不高等问题。因此,各地要在适播期内,要因地、因种、因播期而异,分类确定播量。一般高产田每亩基本苗为15-20万;中产田为20~25万。晚播麦田,应适当增加播量,每推迟一天播种,基本苗增加1万左右,但每亩基本苗最多不宜超过30万。同时,要在高质量整地前提下,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宽幅匀播、宽窄行播种、缩距匀播等播种方式;旱作区示范推广免耕沟播。播种做到行距一致、播量准确、深浅一致,播种深度3—5厘米,不漏播、不重播。对秸秆还田未耙实麦田以及播种机没有镇压装置播种的麦田,要选用适宜镇压器普遍进行镇压。

     

     

     

    2019年9月19日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