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566454757/2019-00029 | 主题分类:商贸、海关、旅游/旅游/业务信息/其他 | |
发布机构:二七区法制办 | 关 键 词:博物馆,事业,发展,生态,保遗,工程,方案 | |
文 号:二七政文〔2019〕84号 | 成文日期:2019-09-23 | 发布日期:2019-09-25 |
体 裁:通知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二七区博物馆事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二七区生态保遗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9—2021年)》2个文件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9年9月23日
二七区博物馆事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2019—2021年)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城市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中占有重要地位。为进一步健全完善二七区博物馆体系,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8〕54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发挥政府主体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打造主体多元、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博物馆体系,以专题(特色)博物馆为主体、非国有博物馆为重要补充,形成综合性、专题特色型、行业博物馆共同发展格局,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实现中原更加出彩等战略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服务社会大众,体现文化公益。树立博物馆文化资源属于人民、博物馆文化发展依靠人民、博物馆文化成果惠及人民的理念,深入挖掘文物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功能和教育水平。
(二)坚持保护利用并举,注重成果转化。博物馆建设与古遗址、古建筑、古民居、近现代工业遗存、名人故居、革命旧址、特色街区、特色村寨保护利用相结合,在保护中展示,在展示中提升保护水平。
(三)坚持文保环保共进,实现融合发展。博物馆建设与生态保遗工程相结合,对适宜建设博物馆的,规划建设体量相适当、风貌协调的博物馆,为遗址生态公园提升文化氛围。
(四)坚持质量提升驱动,塑造品牌特色。通过新建和现有博物馆的改建、扩建,提升博物馆的硬件设施和服务功能,提高办馆质量和水平,办出特色、办出品牌。
(五)坚持政府主导引导,激发社会参与。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制定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政策,充分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实现博物馆事业全面发展。
三、总体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商业文化博物馆、足球史博物馆2家专题博物馆,西岗建筑艺术博物馆、齐礼闫党史博物馆和樱桃美术馆等3家非国有博物馆。
(一)加快各类博物馆谋划建设。各乡镇(街道)、樱桃沟景区管委会要结合自身区域内产业特色和区域资源优势谋划建设专题(特色)博物馆。区直各相关部门、各行业要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建设行业博物馆。
(二)博物馆教育和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每年各种展览数量达30个以上,年观众量达20000人次以上。
(三)非国有博物馆的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升。涌现出一批管理规范、专业化程度高、群众欢迎的非国有博物馆,使其成为博物馆事业发展、服务大众的一支重要力量。
四、主要任务
(一)压实博物馆建设主体责任。德化街街道办事处负责建设商业文化博物馆,樱桃沟景区管委会负责建设足球史博物馆、西岗建筑艺术博物馆和樱桃美术馆,淮河路街道办事处负责建设齐礼闫党史博物馆。其他乡镇(街道)要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打造富有二七特色的地方博物馆,进一步发挥博物馆服务社会的主体作用。
(二)积极推进行业博物馆建设。确立博物馆建设行业有责的理念,加大政府引导力度,鼓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民间藏家携手兴建一批行业博物馆。国有企业、学校可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筹建体现自身发展历程、文化的博物馆(纪念馆)。鼓励依托老工业厂房、老设备及生产工艺等建设特色鲜明、反映二七工业特色的行业博物馆,让更多的群众接受专题性、特色性的文化熏陶。
(三)大力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落实《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办法(试行)的通知》(郑政〔2017〕39号),引导社会力量兴办非国有博物馆。探索多元主体合作办馆模式,在不改变国有藏品所有权属性及馆舍土地使用性质的前提下,允许符合条件的社会力量依法参与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提供专业化服务。
(四)发挥博物馆群聚集建设的社会效应。在樱桃沟景区打造以绞胎瓷博物馆、樱桃美术博物馆为主的艺术博物馆群,让博物馆文化服务走进乡村。依托二七浓厚的商业文化底蕴,联合辖区商业老字号和特色商户,利用店内资源,打造一定数量的专题微型博物馆。
(五)大力实施博物馆提升改造工程。改造提升现有博物馆存在的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周边配套落后等问题。樱桃沟景区樱桃美术博物馆加快提升改造。同时,配套建设一批博物馆消防安防设施、藏品保管装备、藏品保存环境检测控制设施和陈列展示设施,推进各类博物馆设施质量提升达标。
五、努力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一)精心打造博物馆原创精品展览。深入挖掘研究文物价值内涵,打造具有二七特色、内涵丰富、高端多元、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创精品展览,增强展览的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注重形式设计、科技应用和氛围营造,提升观展体验感。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全市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评选,形成二七特色的优质展览品牌,让观众感受中原厚重文化魅力。
(二)探索博物馆公众服务创新模式。完善博物馆免费开放机制,建立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评估管理制度,探索对免费开放博物馆实行动态管理,将更多博物馆纳入各级财政支持的免费开放范围。创新博物馆展览、导览方式,把枯燥、深奥、复杂的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和解读出来,给观众带来更多沉浸式的互动体验,拉近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距离,拓展博物馆公众服务的深度。搭建流动博物馆活动新平台,把展览送进乡村、社区、学校、军营、企业。探索文教结合新模式,不断提升博物馆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真正把博物馆建设成为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
(三)探索博物馆资源整合模式。引导博物馆合理定位,强化特色办馆理念,不同类型博物馆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呈现优势,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博物馆群体。推进国有博物馆联合办馆,对中小型博物馆的连锁和代管,构建博物馆协作网,促进博物馆之间采用互换展览、合作办展等多种形式,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
(四)加强博物馆文物藏品的保护管理。加强各类珍贵文物、近现代文物的征集,积极推进考古机构依法向博物馆移交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充实博物馆藏品数量和类型。加强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实施馆藏文物保存条件达标和标准化库房建设工程,开展藏品本体保护修复和预防性保护工作,推动文物藏品保存环境监测平台、藏品修复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提升文物藏品保护修复的能力。
(五)积极发展文博创意产业。充分运用国家扶持文化创意产业优惠政策,鼓励博物馆与社会力量合作,依托文物藏品、陈列展示等博物馆元素,开发原创文化产品,打造文化创意品牌。开展博物馆文化产品交流和展评活动,推出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创意产品。借助“互联网 中华文明”行动,创新文物价值传播推广体系,开展文创产品的推介宣传交流,讲好二七文物故事,形成二七区文博创意产业发展新格局。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二七区博物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二七区博物馆建设全局工作,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区督查局、区文化旅游局、区发改统计局、区自然资源局、二七规划分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环境保护局、区建设和交通局、区农工委、区住房保障中心等区直相关部门、二七消防救援大队和各乡镇、街道、樱桃沟景区管委会行政正职为成员,负责项目推进、统筹协调、督促落实,研究决定相关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文化旅游局,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统筹协调相关单位开展工作和业务指导、咨询。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每月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借助郑州市博物馆学会等第三方机构的专业优势,承接对博物馆行业的技术指导、管理运行、绩效考核等工作。同时,把博物馆建设列入相关乡镇、街道(管委会)年度目标考核。
(二)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区发改统计局要优先安排各类新建博物馆及现有博物馆提升改造项目,简化手续,使项目尽快推进。加大博物馆事业发展资金的保障力度,区财政每年安排博物馆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日常馆藏文物保护修复、陈展设施提升、优秀展览引进、专业人才培训、专家咨询保障、文物资料征集等。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多种合作办馆模式的投资建设体制,鼓励博物馆通过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多种途径筹措资金。完善税收、金融、土地和社会捐赠等优惠政策,营造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的良好环境。
(三)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依据全区博物馆事业发展现状,系统测算博物馆人才合理规模,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人才优惠政策,引进一批博物馆管理经营、藏品修复、古籍修复、文物鉴定、传拓技艺人才、陈展设计、教育传播、文化创意等中高级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文物博物馆机构,培养造就一批博物馆行业急需紧缺的高级专门人才和青年骨干人才。借助郑州市博物馆学会、国有博物馆等人才优势,帮扶和技术指导,多种形式帮助非国有博物馆解决人才困境。
(四)增强用地保障实效。按照博物馆发展的用地需求,将博物馆用地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国有博物馆以划拨形式办理用地手续。非国有博物馆按规定以划拨或协议出让形式办理用地手续,各乡镇(街道)、樱桃沟景区管委会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具体的扶持办法,优先确保博物馆重大项目顺利落地。要采取“遗址公园 博物馆”模式,因地制宜合理引进博物馆资源,规划建设与自身环境相协调的中小博物馆;采取“工业遗址 博物馆”的建设思路,鼓励工业遗址的闲置空间再利用与博物馆相结合;采取“文保单位 博物馆”等模式,依托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与利用并举,缓解博物馆发展的空间瓶颈,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二七区生态保遗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2019—2021年)
为进一步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加快我区大生态暨“田园二七”建设,持续推进以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保遗工程,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增强生态、文化支撑,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文物活起来”“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批示指示精神为统领,严格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保护原则,将古遗址、古城址保护利用与国家生态建设战略相结合,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结合,与中原更加出彩、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战略部署相结合,以建设遗址生态文化公园为抓手,深化生态建设与文物保护利用有机衔接,协调做好文物研究、保护、传承、惠民各项工作,建成一处,开放一处,促进形成遗址保护优化、生态环境美化、文化内涵突出、城市形象凸显的全国文物分布密集型城市全域保护利用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突出文化特点,加强宣传展示。要突出遗址生态文化公园的文化属性,加大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力度,深挖文化内涵,加强文物的展示与宣传,让文物活起来,更好的起到传播文化知识,服务广大群众的作用。
(二)坚持统筹推进,突出重点。要充分利用二七丰富的文物资源,根据实际情况,统筹推进生态保遗工程的进行,重点关注文保等级高、文物内涵丰富的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涉及到近年来重大考古发现以及在与我国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事件相关的文物遗存。对于保存现状较差及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新发现的文物遗存,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确保文物安全。
(三)坚持文保环保融合,推进生态建设。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原有植被及景观资源。通过合理规划,展示本土特色,塑造古朴自然文化风格,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四)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及休憩观赏的需求,提升遗址生态文化公园的人文关怀,真正做到“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五)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投入机制,用足用好国家、省、市支持政策,有效整合多方资金,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方式,有效推动生态保遗工程的建设。
三、总体目标
2019至2021年,全区谋划建设遗址生态文化公园10处以上,形成特色鲜明、保护有力、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的遗址生态公园体系,形成文物保护、生态建设与服务民生紧密结合,在全市具有领先示范作用的全域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四、实施要点
(一)各乡镇(街道)、樱桃沟景区管委会为各自辖区遗址生态文化公园项目建设主体,负责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建设管理工作。
(二)全区遗址生态文化公园的命名要简明扼要,并能体现遗址特点。一般按照“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生态文化公园”规则命名,例如“高洪寺遗址生态文化公园”。
(三)按照先易后难(建设条件是否成熟)、以人为本(距离社会群众远近)、分级建设(按文保单位级别及历史意义)和辐射带动(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四个标准,将全区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分为三个类型:城市型(四环以内)、城郊型(四环至绕城高速之间)和郊野型(绕城高速以外)。各乡镇(街道)、樱桃沟景区管委会可按以上标准对辖区内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进行分类。
(四)城市型遗址生态文化公园与群众生活联系紧密,应按照城市中心公园、游园予以高标准规划建设。城郊型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处于城市发展区,应以相对高标准建设。郊野型遗址生态文化公园,以普通标准进行建设。同时,需兼顾文物保护级别及历史意义差异,对于保护级别高、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项目,要适当提高建设标准。
(五)各乡镇(街道)、樱桃沟景区管委会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建设可结合遗址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与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湿地等生态项目灵活结合实施。对于城郊型及郊野型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在土地使用方面,原则上不改变用地性质,不改变种植结构,不变更土地所有权;在公园建设方面,不搞大拆大建,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原有植被和景观资源。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建设单位应根据遗址的实际情况,划定文物资源核心区,用于文物的保护、展示以及今后的考古发掘工作。
(六)遗址生态文化公园设计方案编制前,区文化旅游局需协调做好文物勘探工作。设计方案必须以文物勘探报告和考古工作资料为依据。对于方案的编制,要严格按照《郑州市生态保遗工程规划建设导则》(郑保遗〔2018〕1号)及《郑州遗址生态文化公园标识系统设计导则(试行)》(郑保遗办〔2019〕3号)进行,统筹文物考古、文化展示、生态绿化、旅游发展、健身休闲等相关领域专家参与,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确保遗址生态文化公园设计科学、合理,水、电、路等各项配套设施完善。
(七)各乡镇(街道)、樱桃沟景区管委会应加强对已建成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的管理与维护,并认真做好新建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建前、建中、建后的考古发掘保障工作。
(八)为确保生态保遗工程的顺利推进,所有拟建待建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项目需于2019年底前完成前期所有的筹备工作,保证2020年开工建设,2021年底前完工。
五、工作流程
根据郑州市制定的遗址生态文化公园规划建设流程,结合实际,我区遗址生态文化公园规划建设流程如下:遗址调查勘探(考古发掘)→编制遗址公园设计方案→上报市文物局审核指导(按文物级别征求上级部门意见)→乡镇(街道)负责施工建设→“建成一处,开放一处”→考核评估→市财政补贴。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实施
为确保我区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建设顺利实施,成立二七区生态保遗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二七区生态保遗工程建设全局工作,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区督查局、区文化旅游局、区发改统计局、区自然资源局、二七规划分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环境保护局、区建设和交通局、区农工委、区住房保障中心等区直相关部门、二七消防救援大队和各乡镇、街道、樱桃沟景区管委会行政正职为成员,负责项目推进、统筹协调、督促落实,研究决定相关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文化旅游局,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统筹协调相关单位开展工作和业务指导、咨询。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每月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
各乡镇、街道、樱桃沟景区管委会应调整、充实生态保遗工程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建设中遗址保护、规划执行、工程质量、整体效果等相关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建设整体目标顺利实现。同时,把生态保遗工程列入相关乡镇、街道(管委会)年度目标考核。
(二)运行模式
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确保便民利民、服务社会的公益属性,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三)奖补政策
市财政对国保单位生态文化公园按照总投资的30%进行奖补,对省保单位和市保单位生态文化公园按照总投资的20%进行奖补。所有项目由市直相关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评估达标后市财政统一拨付奖补资金,跨年度项目按年底任务完成比例拨付奖补资金。
(四)后期管护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建城〔2012〕166号)相关精神和文物保护工作相关要求,遗址生态文化公园管理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规范和养护定额标准,每年养护管理资金投入应占上一年度园林绿化建设总投入的7—10%,同时不低于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定额标准。
七、考核评估
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建设应统筹地理位置、人群密度、遗产保护和社会发展相关因素,按照本方案建设指导标准高标准建设综合公园和专题公园,在确保文物本体安全和风貌协调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挥服务社会、带动发展的积极作用,相关内容纳入考核指标。各责任单位遗址生态文化公园项目具体执行情况纳入《郑州市生态建设项目化综合考评办法》、《郑州市生态保遗工程项目评估办法》进行考核。
八、其他事项
本方案自颁布之日起执行;《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9年二七区生态保遗工程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二七政文〔2019〕13号)既行废止。
附件:1.二七区生态保遗工程和博物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2.二七区博物馆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分解详表
3.二七区生态保遗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分解详表
附件1
二七区生态保遗和博物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有效地推进生态保遗工程和博物馆建设,结合我区实际,决定成立生态保遗工程、博物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苏建设 区政府区长
副组长:董治会 区政府副区长
马世锋 区政府领导干部
成 员:王瑞敏 区委区政府督查局局长
郑 磊 区政府办副主任科员
赵恒康 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局长
周 彪 区财政局局长
陈卫东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马 磊 区自然资源局局长
刘京威 区建设和交通局局长
余 莉 区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
肖 锋 区文化旅游局局长
张学志 区林业和园林局局长
王磊强 区环保局局长
朱松山 区审计局局长
徐 彤 二七规划分局局长
毛学利 区住房保障服务中心主任
李庆虎 二七消防救援大队队长
齐新华 樱桃沟景区管委会主任
谢金旺 马寨镇镇长
禹 欣 侯寨街道办事处主任
张 凯 金水源街道筹备组副组长
张 斌 大学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楚振海 五里堡街道办事处主任
李庆红 福华街街道办事处主任
牛 真 建中街街道办事处主任
侯寒松 蜜蜂张街道办事处主任
杨迎春 铭功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张巧云 一马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李锦勇 解放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乐凤海 德化街街道办事处主任
王 冬 淮河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娄 晖 嵩山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张积会 长江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王 璐 京广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魏辉利 人和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文化旅游局,肖锋兼任办公室主任,郑磊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主办:区文化旅游局
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9月23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