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 索引号:005252274/2019-00123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工作信息/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关键词:政务,工作要点
  • 文号
  • 成文日期:2019-02-15
  • 发布日期:2019-10-29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2019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2019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2019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和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部署,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方向,抓重点、创优势、补短板、提能力、求突破,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健康服务管理体系,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扎实做好重大疾病防控,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和健康老龄化工作,推动机构改革和业务融合,推进卫生健康事业迈出更大步伐,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全周期健康服务。

    一、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加快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步伐。持续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抓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综合改革效果评价;探索“两个允许”落实办法,体现劳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提高劳务人员待遇。在40%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社会办非营利性医院开展章程试点;健全完善公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公开以及内部审计制度;全面落实三级医院总会计师制度;推动25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对标对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试点医院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重点任务》,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狠抓各项改革任务落实,确保试点工作落地见效;在公立医院开展处方前置审核、病案质控、全成本核算、全面预算管理、DRG、安宁疗护等试点工作,逐步扩大日间手术试点范围,提升医院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二)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完善医联体内部管理措施,统筹技术支持、资源共享、利益分配等要素,形成责权利明晰、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医疗服务接续高效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由县级公立医院牵头,每个县(市)组建1-3个县域医共体,在医共体内推行行政、人员、资金、业务、绩效、药械等统一管理;持续发展远程医疗,推进医联体内信息平台建设,在保障数据信息安全基础上,实现区域内信息共享;完善医联体综合绩效考核办法,落实配套支持政策。

    (三)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完善双向转诊网络体系,三级医院门诊量逐年降低(综合医院逐年下降5%,专科医院逐年下降3%)。二、三级医院向基层下转人数年增长幅度力争达到10%以上。持续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病种的分级诊疗工作。

    (四)加强药品使用管理和供应保障。完善和落实药物政策,坚持基本药物主导地位,明确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比例,严格落实国务院对三级医院考核药物使用指标要求。基层医疗机构、二级、三级综合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分别达到70%、50%、30%;认真落实药品购销“两票制”,严格执行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联合议价结果,确保议价药品和高值耗材进医院;完善预警和分级应对机制,持续开展药品使用监测临床评价,强化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推进基层与二、三级医院医保用药目录全面衔接。

    (五)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全面推进按病种收付费改革,加快推进DRG(按疾病相关诊断分组)收付费试点改革,逐步建立体现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控费“五减少”、“五严格”、“两着力”:减少辅助性营养药品使用、减少高值医用耗材使用、减少重复检查检验、减少不合理的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减少成人门诊输液(急诊除外);严格落实控费监测通报、处方点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重点药品耗材监控、内部绩效考核等五项制度;着力降低三级医院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等普通门诊量占比,着力降低平均住院日。全市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率力争控制在10%以下,住院均次费用一、二、三级公立医院较去年分别不超过10%、8%和5%。

    二、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六)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对照国际领先技术定目标,对照国家建设标准补短板,对照区域领先水平找差距,扩大开放合作,在引进高端人才团队和尖端技术上下功夫,着力提高疑难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和儿童健康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持续引平台、引人才、引技术、引管理,突出抓好能力建设、实验平台、人才队伍“三项重点”,不断提升烧伤、肝病、心血管等“十一个”诊疗中心建设水平,力争纳入省区域医疗中心;积极整合县(市)优势资源,加大基础投入,着力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力争1-2家县(市)人民医院纳入全省县域医疗中心建设。

    (七)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持续巩固“提升医疗质量 改善医疗服务深化年”活动成果。进一步完善市级医疗质控体系,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持续加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建设,提高急危重病医疗救治能力;加大重点指标监控力度,推动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等关键指标持续优化;规范药学服务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升药事服务水平;持续开展“健康食堂”“卫生厕所”“暖心热水”专项行动,不断改善医疗机构设施环境;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重点抓好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和满意度评价,切实优化服务,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八)加强人才学科建设和对外合作交流。出台郑州市卫生系统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题方案,加强政策宣传,计划引进硕士人才500名、博士及副高人才50名。做好社会事业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深化科技创新,依托引进的国内外知名医学学科团队、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实现国家和省、市级重大科研项目新突破,扩大学科影响力。加大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医疗机构的合作交流力度,争取选派60名中高端人才赴国(境)外知名医疗机构、医学院校研修交流培训。加快推进市三院与树兰医疗管理集团开展深度合作。

    (九)实施智慧健康工程。重点建设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统一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就诊一卡通管理与应用、区域医疗机构成本核算管理、卫生健康统计直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信息系统,推动实现“就医诊疗更省心、公共卫生服务更精准、家庭医生更贴心、健康信息更普及”的目标;压实网络信息安全责任,做好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工作,实现所有信息系统按照《网络安全法》规定完成备案;加快数字化医院建设,规范“互联网 医疗健康”服务,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整合市县两级卫生健康信息资源,统一接入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相关平台,实现与市级各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建好河南省(郑州市)12320卫生健康热线服务管理中心,为全省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服务保障。

    (十)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全年计划完成投资5.9154亿元,推动市一院外科病房楼装修改造、市六院传染病综合救治楼、市七院滨河院区3个项目开工建设,市疾控中心智慧公卫、市一院港区医院一期工程、市三院迁建一期工程、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迁建一阶段工程、市中心医院高压供电、市儿童医院骨髓移植仓6个项目竣工投用,市骨科医院宜居健康城医院一期工程、市妇幼保健院宜居健康城医院一期工程、郑州人民医院宜健医院3个项目完成基建任务,市七院二期工程心血管病房楼、市颈肩腰腿疼医院东区医院2个项目主体封顶,市中心医院高新医院、市二院改扩建、市中医院港区医院、郑州人民医院改扩建、市骨科医院东院区综合病房楼、郑州儿童医院东三街医院装饰装修改造、市七院病房楼及门诊医技楼改造7个项目完成前期手续办理,力争郑州儿童医院分院项目、郑州人民医院文化路院区项目等7个项目立项。

    三、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保障

    (十一)加强重大疾病和职业病防控。贯彻落实《疫苗管理法》,加强免疫规划工作能力建设,强化疫苗采购、储运及使用管理,筹划建设疫苗冷库,确保儿童预防接种安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传染病防控业务培训,严格执行传染病网络报告制度,提升传染病网络报告能力,确保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得到及时控制。加大结核病防治力度,严防学校等重点场所结核病聚集暴发。持续实施艾滋病防治宣传、综合干预、扩大检测等措施,推广医防结合一体化防治模式,遏制疫情上升势头。加大精神卫生综合防治力度,定期深入社区排查,协助民政部门加强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体系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做好癌症早诊早治、高血压防治等项目及脑卒中、心血管疾病筛查与干预工作,巩固全民慢病防治工作成果。推进地方病专项防治三年攻坚行动(2018-2020年),加快消除地方病害。健全重点职业病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报告和管理网络,加大职业健康监督执法力度,夯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深化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推进尘毒危害治理示范创建工作,扎实抓好职业病危害防控。

    (十二)深化健康管理工作。持续完善“三级健康管理体系”,推动三级医院成立健康管理服务中心,注重发挥基层医疗机构作用,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化健康管理服务内涵。建设健康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发布健康白皮书,推广APP健康服务平台,提升健康管理针对性,突出提升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重点,推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加快郑州市民健康中心建设进程,争取按时完成预定建设任务。

    (十三)推动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扎实开展健康促进示范医院创建工作。持续开展“郑州健康大讲堂”,广泛组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拓展健康促进和健康生活方式干预范畴,推动普及健康知识向强化健康意识转变,提升全市人民群众健康素养。

    (十四)优化妇幼健康服务。持续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推进母婴设施建设,统一标准、标识。确保市妇幼保健院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推动县级妇幼保健院“二级甲等”创建工作。以保障母婴安全为重点,开展市、县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和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

    (十五)办好重点民生实事。为具有郑州户籍的适龄(30—64岁)妇女进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对新生儿进行听力障碍初筛及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筛查;为具有郑州市户籍的孕妇免费进行一次唐氏筛查和产前超声筛查;为郑州市户籍的新生儿进行35种遗传代谢病、耳聋基因筛查;为45岁以上郑州市户籍居民进行脑卒中筛查、为筛查评定的脑卒中高危人员提供早期干预服务。

    (十六)完善卫生应急保障体系。加强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和市属单位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建立保障措施,健全应急管理体系。调整市级应急队伍和专家组,开展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培训与演练,提升应急队伍综合能力,有效预防、科学处置突发传染病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推动医疗机构卫生应急规范化,强化突发事件院前救援和院内救治能力建设,提升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应急指挥、院内重症救治和信息管理能力。继续做好市民知识互救知识普及工作,做好拜祖大典、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等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四、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十七)深化县域综合医改。以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推进县级医院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工作,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医疗卫生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管理,加快构建定位明确、分工协作的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力争所有县(市)全部达到改革试点标准。

    (十八)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对照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以评促建,整改提升,力争30家乡镇卫生院、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基本标准,遴选一批参加二级医院评审;启动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坚持基层医疗机构防治结合的功能定位,加挂社区医院牌子;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等相关要求,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健康服务管理。

    (十九)推进基层卫生“369人才工程”。继续开展6大类基层卫生人才培养项目,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家庭医生团队实用技能,全年计划培养800人。加强对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等基层人才的政策激励,完成培养的订单定向医学生,要落实编制、待遇;借鉴县招乡用,统筹基层人才调配使用,确保基层卫生人才稳定发展,充分发挥好基层健康 “守门人”作用。

    (二十)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注重提高签约质量,提升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能力,让家庭医生“能看病、看好病”,增强群众信任度;围绕服务模式、签约内容、平台支撑、考核激励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优化服务项目,规范服务流程,积极搭建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交流互动平台,推进智能化签约,提高履约质量和效果;保障孕产妇、0—6岁儿童、老年人、慢病患者、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重点病种的签约服务,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提高签约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五、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二十一)加强出生人口监测分析。持续推进生育登记服务管理改革,落实生育政策。完善落实部门信息共享交流机制,加强出生人口信息共享、比对。充分利用妇幼信息系统,持续开展MIS库数据质量核查活动,提高人口信息数据质量,科学研判出生人口形势。

    (二十二)落实计生家庭扶助保障政策。落实以“三项扶助”为重点的国家、省、市计划生育扶助保障政策,推动生育政策调整后延长生育假、配偶护理假和独生子女老人住院护理假等政策待遇落实。

    (二十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落实《郑州市健康老龄化规划(2018-2020年)》和《加快建设郑州健康养老产业实施方案(2018—2020年)》,探索完善医疗机构参与健康养老收费、医疗安全、医疗纠纷,护理人员绩效分配的方式方法,建设整合型养老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好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照护三大难题。

    六、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二十四)提升中医医疗服务核心竞争力。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医药质量控制,积极创建国家、省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加强郑州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依托2018年评选出的10名郑州市名中医,建设10个郑州市名中医学术研究工作室。深化综合(专科)医院中医药工作(“国医苑”建设),对第二批项目建设单位进行验收,展开第三批综合(专科)医院国医苑建设。

    (二十五)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持续开展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基层医疗机构900名中医医师、全科医师培养工作。

    (二十六)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持续开办《郑州中医名家讲堂》,探索利用新媒体手段,多方位、多渠道宣传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在全社会营造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

    (二十七)做好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工作。夯实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和服务能力建设,确保市本级和10个县(市)区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顺利通过复审。

    七、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

    (二十八)完善落实各项保障政策。全力推动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在全面落实现有“七免一减”、大病集中救治、医疗兜底保障等政策的基础上,鼓励各县(市)区因地制宜,调整完善保障政策,可建立购买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工作长效机制。(?)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市、县二三级医疗机构定期组织医疗队深入贫困村开展巡回义诊和健康知识宣传,每年不少于2次。

    (二十九)推进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做好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五个一”标准化建设工作,规范服务流程、档案管理、健康管理、机构设置和标识标牌,规范设置健康扶贫经办机构、爱心病房,实施家庭医生管理贫困人口责任制,优先为贫困人口建立一套动态可更新的居民健康档案,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就医结算服务。探索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的制度化医疗保障办法。

    (三十)推动实施三年攻坚行动。实施农村贫困人口医疗医保救助托底保障、贫困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贫困村疾病预防控制、贫困村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普及四大攻坚行动,巩固健康扶贫成果,确保达到“三个100%、两个90%”: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每个贫困村100%拥有一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00%覆盖所有贫困人口;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和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让贫困人口在县域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三十一)做好健康帮扶卢氏工作。大力推动健康帮扶项目,扎实推进医疗机构对口合作,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送健康活动,提升卢氏整体卫生健康服务能力,让卢氏群众切实感受到健康帮扶带来的实惠。

    八、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三十二)抓好卫生城市日常管理。按照“日督导、月排名、季评比”的方式,对各县(市)区、市直机关单位及纳入卫生城市长效管理的210个乡(镇、办)开展卫生城市管理评比活动。持续开展每周五城市清洁行动。

    (三十三)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健全完善城乡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推动新密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力争实现郑州市国家卫生城市全覆盖。

    (三十四)大力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围绕健康城市建设42项主要指标,做好数据上报和全国爱卫办组织的现场评估及网络测评工作;积极开展健康细胞创建工作,市级创建50个健康单位、50个健康家庭;每个县(市)区力争辖区城区学校、医院80%以上建成健康单位、30%以上社区建成健康社区、20%以上行政村建成健康村。

    (三十五)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继续开展强基提质和千家万户免费送服务活动,组织好国家健康城市年度评估工作和国家卫生城市的病媒生物密度考核,拿到2020年我市国家卫生城市第四次复审门票。

    九、推动行业治理能力建设

    (三十六)加强行业综合监管。制定全市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实施方案,完善全行业综合监督执法机制;积极开展“双随机”抽查工作,高标准完成国家、省级抽检任务;落实行政审批、行政处罚、“黑名单”公示制度,推进守信激励创新试点,探索联合惩戒机制,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运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力争用三年时间,搭建执法全过程记录、在线监测及远程监控等信息平台,推行智慧卫监,打造引领全省卫生健康监督的标杆。

    (三十七)推进医疗机构法治建设。加强法治宣传培训,进一步明确全市医疗机构法制监督部门职责权限,规范执业行为,健全规章制度,不断提升依法治院、依法执业水平。

    (三十八)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最多跑一次”的要求,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强化优质服务,精简申报材料,压缩审批流程和办理时间。

    十、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三十九)夯实基层组织基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出台实施办法,推进公立医院党委与行政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工作制度化,全面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领导。落实党组织书记述职述责制度,强化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意识,提高抓党建工作能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诉求,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严明党的组织纪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四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压实“两个责任”;聚焦作风不严、懒政怠政、监管不力和“四风”、腐败问题,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续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抓好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用身边事警示教育身边人,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四十一)强化行业作风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实行医德医风“一票否决”制,建立完善行风建设长效机制,切实转变行业作风;开展“三合理一规范”专项整治行动,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持续开展“亮出形象正党风 医德建设争先锋”活动,以党风带行风、树新风。

    (四十二)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恪守政治标准,规范选任程序,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愿干事、善干事、能成事、敢扛事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把容错纠错机制落到实处,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对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给勇于改革的干部撑腰。在编制管理、职称晋升、继续教育等方面,设身处地解难题、办实事,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弘扬职业精神,锤炼严谨务实、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人员队伍。

    (四十三)管好意识形态。坚持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舆情监测和引导,守好主阵地。

    (四十四)做好卫生健康文化工作。统筹资源,整合力量,围绕中心工作宣传策划;积极培育典型、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发掘更多百姓身边的健康卫士,弘扬行业主旋律,凝聚发展正能量;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大力开展健康科普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卫生健康氛围;聚焦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做好重大主题宣传;组织全系统职工运动会。

    (四十五)维护信访安全稳定。加强信访问题源头预防,落实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推行重大决策事项风险评估制度,认真抓好初信初访事项的办理及信访事项的解决;抓好安全生产双层预防体系建设,深入排查安全生产隐患,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提升整体安全水平;积极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优化医疗卫生工作环境,促进全市卫生健康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