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宋伟平委员:
您所提出的“关于环保科研投入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郑州市环保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加强环境保护,坚决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一直是我们致力于心的事业,我们同为郑州市民,共同期盼蓝天、碧水、净土的生活环境,共同期盼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2015年以来,我市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国家、省、市级财政均大力支持污染防治工作。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加强煤炭油品管理,推进燃煤锅炉整治,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持续深入面源污染治理,狠抓机动车污染防治,完善环境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严格环境管理等方面,全面展开污染防治攻坚战,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018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郑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河流水质不断提升。大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和6项考核因子全部实现同比下降,优良天数同比增加,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106微克/立方米和63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分别下降了36.5%、27.5%;优良天数为168天,较2015年增加30天。7个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5个断面水质级别达到Ⅲ类以上,实现了自有国家河流断面考核以来的最好成绩。
市委、市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高规格的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组长。每年编制发布年度攻坚实施方案,2018年,制定了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出台了郑州市《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2019年,发布了“1+12”大气污染攻坚战实施方案,以及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将环境质量改善作为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为提高污染防治工作的精准高效,市生态环境局始终坚持科学施策,环境科研投入逐年大幅提高。2015-2018年,市级科研投入分别为486.81万元、1038.72万元、2430.56万元、5341.66万元,四年累计9297.77万元。2016年就委托中国环科院编制了《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控总体方案》,为“三个治本、三个治标”打好基础;2017年又针对臭氧超标日益突出的问题,启动臭氧研究项目,组织国内权威专家进行研究论证;聘请郝吉明院士等9名国内知名专家对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定期研讨论证,出谋划策,助推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科学治理;委托中国环科院等专家团队,在全省率先开展源解析、大气污染源清单编制、工业污染源达标评估、机动车限行环境评估、污染源普查等工作;为全市污染治理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此外,市生态环境局聘请“千人计划”PM2.5专家组,建立大气污染管控平台,精准施策、24小时不间断科学调度;利用无人机对城乡结合部进行飞行巡检,及时发现问题、交办问题;定期召开“挂图作战”调度会,分析形势,查找问题,挂账销号,进一步提高工作精准性和科学性。
目前正在开展的研究项目主要有:
1.研究制定郑州市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指南
研究制定《郑州市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最优排放标准》、《郑州市工业企业无组织深度治理实施细则》等,对钢铁、铸造、炭素、电解铝、氧化铝、水泥、砖瓦、陶瓷、耐火材料、电力等重点行业制定最优排放限值,并组织专家团队帮助企业制定“一企一策”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改造专项方案,方案应涵盖烟气治理、无组织排放改造、在线监控、货物运输等内容。
聘请行业专家对我市耐材行业烟气深度治理进行科技攻关,开展烟气治理和回收利用研究,进一步降低企业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成立各行业深度治理专家组,聘请国内行业专家,指导帮助企业制定环境治理解决方案,全面提升工业企业污染防治能力。
2.研究制定郑州市涉VOCs重点行业治理方案及改造标准
制定全市汽车制造行业、化工行业、家具行业、机械制造、包装印刷行业、汽修行业和其他涂装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技术指南,建立涉VOCs重点行业企业清单,出台VOCs绿色引领示范企业标准。研究制定涂料、油墨、胶粘剂等生产生活类产品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技术规范。
3.全面开展郑州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按照国、省、市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统一部署,全面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摸清全市各类污染源底数,掌握各类污染物排放情况。建立生活源、工业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伴生放射性矿等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通过加强培训、入户调查、集中审核、质量核查等方式,确保报表填报质量,各类源信息真实可靠。
4.编制《郑州市贾鲁河双洎河水质提升方案》
方案的实施将有序推动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和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实施现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的生态环境有了一定改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污染治理工作的持续深入,污染防治的复杂性、艰巨性越来越凸显,需要不断加大环保科研投入,针对新问题开展相关对策研究。正如您所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生态环境建设,科技研发先行,实施科技研发,资金投入先行。
感谢并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019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