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谋划

  • 索引号:551609197/2019-00066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工作信息/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关键词:综合,工作
  • 文号
  • 成文日期:2018-12-23
  • 发布日期:2019-12-23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郑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谋划

    一、2018年度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郑州大剧院、市民活动中心、美术馆、杂技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郑州图书馆新馆智能化数字图书馆二期项目已经立项;艺术宫改造一期工程顺利完工。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成92.89%。新郑市、荥阳市、“田园二七文化志愿服务”、“天中讲坛”等项目进入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项目)验收阶段。“百姓文化云”市本级和6县(市)的平台建设完成并正常运行。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进展迅速,已建成分馆173个。

    (二)努力打造文化艺术精品。现代豫剧《朝阳城》、大型舞剧《精忠报国》均于11月初首演,下一步继续打磨提升;新编历史曲剧《小小把城官》进入排练阶段,预计12月底前首演。复排传统豫剧《风流才子》,8月份已上演。指导新密市创排了大型新编廉政历史剧《春秋相国》,登封的扶贫题材剧目《老栗树》、荥阳市的新编历史戏《楚汉风云》等正在创作或加工提高。

    (三)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文艺演出1000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3508场;精品剧目演出30场,受益群众线上线下总计45万人次;“传统文化进校园”组织活动80场。第十五届绿城读书节成功举办,开展全民阅读“书香七进”、“捐书扶贫进乡村”等活动十余项,“书香中国万里行”暨“红沙发”高端访谈活动落脚郑州。举办了国家级非遗项目“超化吹歌”进课堂、省级非遗项目等展演体验活动。

    (四)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搭建“引进来”舞台。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郑州)国际马戏嘉年华演出活动,演出50场,俄罗斯等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马戏杂技表演团体参与。第六届中国(郑州)国际街舞大赛吸引12个国家、30个省市区的上万名街舞选手参赛。另外,还举办了第四届“中国·郑州国际标准舞全国公开赛暨世界巨星表演晚会”“郑州国际摄影展”等国际性、全国性文化活动。加快走出去步伐。组织院团赴意大利、加蓬等7国,出色完成文化部“欢乐春节”出访演出任务。按照文化部要求,完成援建斐济图书馆中国图书阅览区项目。扩大国内文化互动。组织非遗项目等赴内蒙古呼伦贝尔、吉林延边成功举办“春雨工程”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大地情深”活动和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引进《孔子》《梁祝》《朱鹮》等国家优秀舞台剧目演出10余场。

    (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截至2018年10月底,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参与市民达576万人次,信息平台交易额3029万元,补贴金额1458万元,拉动文化消费1.35亿元,郑州被评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先进城市。三大重点文化产业园集聚效果明显,集中入驻486家企业。设立2亿元的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大力扶持文化企业发展壮大。组织三个批次16家企业参加国内展会和投融资路演活动。

    (五)持续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加快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内设机构、人员编制、经费装备等方面改革有序进行。“扫黄打非”工作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万余人次,检查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场所1.5万余家次,受理群众举报29起,查处20起;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24起,结案91起,收缴侵权盗版非法出版物80多万册(张),有力净化了文化市场。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文化设施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同步、空间布局衔接不紧,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填空白、补短板、促均衡”的任务还很重,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要;文艺事业“出人出戏出精品”的机制贯彻落实需进一步加强,精品力作比例还不高,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还未根本扭转;文化产业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短、龙头企业少的问题没有根本改观,文化产业对经济拉动作用还不强;文化体制改革遗留问题还未能彻底解决等等。

    三、文广新系统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及国家、省出台的相关政策的主要精神

    (一)文广新系统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从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十八大明确“建设文化强国”,再到十九大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崭新论断为新时代作了基本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自觉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文化领域在这一新变化下也面临着新的发展要求。第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注重文化建设“精气神”的高度统一。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全方位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文化产业体制机制改革效果显著,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五位一体”的战略发展布局要求新时代下文化体制改革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第二,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生产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文化走出去水平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而目前我国文化出口水平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仍不相符。文化产品不能适销对路是制约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重要因素。首先,坚持市场导向,在国际视野上组织生产。其次,坚持目标导向,有针对性的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最后,因地制宜,充分考虑销售地的条件因素。第三,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繁荣文化精品创作与生产。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是衡量和检验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准。首先,让文化创作根植于人民。“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因此,文化精品的创作也必须以人为核心。其次,鼓励推陈出新,提升文化创新能力。通过鼓励文艺创新,进一步释放文化创造活力。最后,拓宽文艺繁荣思路。积极探索文艺创作的新途径,拓宽艺术繁荣的新思路,擦亮文化名片,打造一批文艺品牌活动。第四,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比重连年递增。首先,文化产业出现了重大的结构变化,数字文化产业部门呈现爆发式增长,并升格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机制发生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这一总方针”,标志着我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机制的转换——从以产业政策推动为主,市场内生动力为辅的阶段,走向以开放市场、调动市场内生动力为主,以产业政策干预推动为辅的新阶段。再次,文化政策体系创新发展,文化科技融合是新时期国家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政策抓手。

    (二)国家、省出台的相关政策的主要精神。

    1.2015年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15﹞52号);2016年6月2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6﹞114号)。主要目标:建立健全戏曲艺术传承保护工作体系、学校教育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传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机制、戏曲工作者扎根基层潜心事业的保障激励机制,提升戏曲艺术服务人民群众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培育有利于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戏曲艺术发展的生动局面。

    2.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十一部门《关于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新出广发〔2016〕46号)出台时间2016年6月16日。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十三部门《关于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新广联〔2017〕11号)2017年6月9日印发。主要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髓,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推进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繁荣发展图书出版发行市场,鼓励和支持实体书店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多元的出版物发行网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阅读文化需求,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出版发行业态和全民阅读活动机制,为国家各项中心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

    3.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四部门,联合修订并发布新的《“扫黄打非”工作举报奖励办法》,办法对全国“扫黄打非”举报奖励制度进行全新规范,细化、完善了“扫黄打非”举报奖励范围、奖励标准、奖励程序与监督等内容,将从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主要精神:办法明确了属于“扫黄打非”举报奖励范围的十六种情形,涵盖网上网下危害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新闻出版行业秩序的各类涉“黄”涉“非”问题。同时,明确符合举报奖励的条件,以及不属于举报奖励范围的情形。办法详细规定了举报有功人员奖励标准的十一种情况,提高了相关奖励标准。如对举报非法出版活动的,最高奖励可达60万元;对举报涉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危害社会公德的网络信息和网络应用的,最高奖励可达5万元。

    4.河南省委宣传部等10个部门联合下发了《河南省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实施方案》。主要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的十八大“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的总体要求,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景点,夯实“扫黄打非”的工作基础, 使“扫黄打非”工作扎根基层,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成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精神文明建设,抵御有害思想和文化的侵袭,建立正规的文化市场秩序,占领基层宣传思想阵地,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5.《关于转发<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文化市场管理政策的通知>的通知》(豫文市〔2018〕39号),2018年6月1日印发。主要精神:允许外国投资者在自贸区内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允许外国投资者在自贸区内设立演出经纪机构,允许外国投资者在自贸区内设立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允许外国投资者在自贸区内设立娱乐场所。

    四、2019年工作谋划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效能提升方面。一是扎实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2019年完成全覆盖。二是贯彻落实《郑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考核办法》,督导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提高服务效能。三是建设城市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计划新增自助无人借书系统60套。四是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计划新增分馆15个。

    (二)文化惠民演出工作方面。组织实施好“千场演出”“万场电影”“绿色周末”“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文化惠民项目;继续办好“大地情深”“出彩河南人”“群星耀中原”等公益性演出活动;继续开展好“春雨工程——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办好2019年第四届国际马戏嘉年华活动,筹办好第十六届绿城读书节活动。

    (三)文艺创作生产方面。一是抓精品创作。加工提高《精忠报国》、《朝阳城》、《小小把城官》等新剧目;指导各县(市)区做好精品剧目创排工作。二是抓精品展演。办好郑州市戏剧大赛、2019年郑州市精品剧目演出季等文艺演出比赛活动。三是抓人才培养。积极参与“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河南省青年艺术人才扶持计划”,实施“郑州市艺术名家推介工程”“郑州市青年人才扶持计划”。

    (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深入推进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完善提升工作机制,提升文化产品供给层次。加快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海昌极地海洋公园、“只有河南”主题演艺公园、宋城·黄帝千古情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五)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方面。深入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鼓励扶持民营展示馆、传习所(传承基地)建设。

    (六)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方面。扎实开展“清源”、“净网”、“护苗”、“秋风”、“固边”五大专项行动,取缔“无证无照”文化经营场所,加强对涉宗教类、政治类非法出版物的打击。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扎实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

    五、几点建议

    在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过程中,在各级各类文化建设的保障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和困难,希望市委市政府给予更多关注。

    (一)加强文化建设的资金保障。一是按照国家首批公共文化示范城市建设后续规划要求,市本级要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专项资金”每年3000万元,目前该项资金尚未落实到位。二是参照国家设立艺术基金和河南省设立扶持艺术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的做法,建议设立“郑州市扶持艺术创作生产专项资金”,用于文艺院团的剧目创作生产、艺术人才培训、艺术名家推介、获奖作品和人员奖励等。三是依据国家、省非遗保护与传承法规明确规定,设立“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专项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全市非遗工作的宣传、申报、评审和保护传承。

    (二)拓宽文化领域引智渠道。一是建议设立优秀文艺人才“绿色通道”,对获得省级二等奖以上的优秀急需艺术人才,艺术单位可不受编制限制直接引进。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为郑州夺得荣誉的艺术单位和艺术工作者进行适当物质奖励。二是基层文化服务队伍人员不够稳定,建议参照卫生系统做法,对农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管理员每月分别给予1000元和1500元的报酬和补贴,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三)把文化建设纳入年度经济社会综合考核。建议将文化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开展、基层乡(镇)、村(社区)文化管理员配备和奖补等情况,纳入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年度工作考评,以保障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