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190947号提案的答复

  • 索引号:098942847/2019-00016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 发布机构:郑州市物流口岸局
  • 关键词:政务,提案
  • 文号
  • 成文日期:2019-08-12
  • 发布日期:2019-12-31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190947号提案的答复

    石阿蒙委员:

    您提出的《构建大交通 发展大物流 切实践行“一带一路”建设》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物流工作的关注和关心。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总目标,以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郑州特色物流、培育市场主体、推进供应链体系建设、完善城乡高效配送体系为重点,积极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全市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市物流业需求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物流成本水平继续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持续回落,供给结构持续优化。

    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绸之路”协同发展。一是 “空中丝绸之路”强基扩面。2017年、2018年,郑州机场客运吞吐量分别完成2430万、2733万人次,同比增长17%、12.5%;货邮吞吐量分别完成50.3万吨、51.5万吨,跻身中部“双第一”。目前,郑州机场客货运航空公司共76家(客运55家、货运21家),客货运航线242条,其中客运航线208条(洲际4条),客运通航城市116个;货运航线34条,通航城市40个(国际28个),全货机航线、航班及通航城市数量均居全国第4位,形成横跨欧美亚,覆盖全球的枢纽航线网络。二是 “陆上丝绸之路”扩线提量。升级完善铁路口岸大通关信息系统,提升通关监管服务效能。2018年新开通中亚和东盟线路,中欧班列(郑州)开行752列,货值32.36亿美元,货重34.68万吨。自2013年开行以来,开行班次、载货量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为我市商贸业转型升级夯实了基础。三是“海上丝绸之路”便捷便利。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衔接顺畅、功能齐全的电商物流体系。2018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6505亿元,增长19%;跨境电商交易额80.97亿美元,增长24.4%。跨境电商综试区,EWTO核心功能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大力推进“简化申报、清单核放”、抽查制度“双随机”、“7×24”小时无休作业、通关“三个一”等多项改革措施,通过“秒通关和前店后仓”政策,实现跨境商品“现场下单、现场提货”。四是 “海上丝绸之路”无缝衔接。积极开展多式联运建设,协调郑州铁路局、青岛港、连云港、海关等在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联合成立铁海联运中心,通过海铁联运、公海联运等方式让港口功能平移至“郑州港”。

    但整体上,我市物流业发展还面临几个问题。一是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虽然近年来我市规划建设了一批大型现代化物流园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持续加快,但总量依然不足,尤其是综合枢纽场站、大型现代化仓储、转运设施不足,不能满足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二是物流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虽然我市物流企业起步早、数量多,但龙头、领军企业少,多数物流企业以运输和仓储粗放经营为主,经营模式、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不能满足社会化物流需要,整体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物流服务的供给水平不高。传统物流业态模式较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不充分,物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供给结构、供给质量、供给效率还存在不少问题,增值服务薄弱,不能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对高端物流服务的需求。四是信息化、标准化水平亟待提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统一性和协调性不够,统一的流程、协同、调度与共享机制有待完善,商流、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合一的智慧物流体系有待建立,给物流转型发展提供支撑需继续加强。五是多式联运占比较低。专业化多式联运枢纽场站及园区较少;集装箱、厢式半挂车、托盘等标准化运载单元和货运车辆占比偏低;多式联运主体数量较少、经营能力有限;市场环境不完善、法规标准不适应、先进技术应用滞后等问题较为突出。

    您建议中提出了七点建议,一是规划专业的货运服务型物流园区集聚区。

    答复:我局于2019年2月挂牌成立,4月就启动了《郑州市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聘请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高标准编制规划,其中,专业的货运服务型物流园区是其中重要内容。

    二是扶持现有的货运服务型物流园区。

    答复:我市正在编制《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由我局牵头开展物流园区普查工作,并绘制各物流园区占地范围矢量图,在普查基础上,支持现有园区发展。

    三是规划郑州北区物流集聚区。

    答复:郑州现有物流园区大多分布于经开区、航空港区、新郑、新密等地,北区物流园区分布较少。在编制我市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时,会重点考虑北区物流园区布局问题。

    四是打造多式联运综合物流信息平台。

    答复:目前,我市的郑州机场国际物流多式联运数据交易服务平台、河南保税物流中心“买卖全球网”“贸易单一窗口”平台、郑州国际陆港公司中欧班列(郑州)多式联运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基本实现了公路、铁路、海港等运输方式与国际航空、境外陆运等各运输环节的有效衔接,为在郑州开展多式联运物流业务的企业提供最优解决方案。下步,我局将会同市交通运输局、市大数据局研究推进我市多式联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五是大力发展物流总部经济。

    答复:2018年3月底,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21家企业为2017年度郑州市总部企业,其中郑州德邦物流有限公司、河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华润河南医药有限公司、河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四家总部企业入选。我局拟会同市财政局,研究制定我市物流业财政扶持政策实施细则,落实《郑州市人民政府加快现代物流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郑政〔2017〕44号)文件中对物流总部企业支持、提升物流园区功能、培育物流龙头企业、支持物流企业上市、奖励优秀企业等财政扶持政策。

    六是优化顶层设计。

    答复:我市在市级层面成立了郑州市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多个县(市、区)也成立了物流业转型发展领导小组;在机构改革中,调整组建了郑州市物流口岸局,全面协调管理全市物流业发展工作。

    七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支持校企合作。

    答复:鼓励科研院所和国内外高校、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支持一批重点物流企业和高等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多渠道、多方式培养一批适应国际物流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和高端人才。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