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190868号提案的答复

  • 索引号:005252370/2020-00032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 发布机构: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关键词:提案,答复
  • 文号
  • 成文日期:2020-01-07
  • 发布日期:2020-01-07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190868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李亚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需要加强发挥高质量交通优势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结合我局工作职责,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一、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规划方面

    1.城市道路体系方面。郑州都市区范围内构建“两环三十一放射”交通生态廊道体系,既满足交通功能,又创造良好的道路景观和宜人环境;主城区范围规划形成“三环 放射”快速路体系,实现“双15”的出行目标,即主城内15分钟上快速路,快速路15分钟出城上高速的半小时市区交通圈。

    2.路网整体指标方面。郑州市主城区道路形成方格网型,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街坊路五级路网体系,规划总里程(约4966公里)、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不低于15%),均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并逐步优化提升。

    3.轨道交通方面。轨道交通在目前已建成运营4条线路的基础上(长度达136.1公里,日均客流量达105万人次),加快推进第三期轨道交通建设(7条线路:3号线二期、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10号线一期、12号线一期和14号线一期,总长159.6公里),形成中心城区“环 米”型轨道运行线网布局,最终轨道交通规划形成21条线、970.9公里、523座站点的规模;加快轨道交通快线建设,强化主城区、港区、外围组团及相互之间轨道快线联系;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同步完善公交、慢行等接驳设施,构建一体化的接驳系统。

    在保证科学规划的前提下,我市在城市道路网络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中进行前瞻性研究,引领城市未来发展。自2011年以来,我局连续编制三轮“畅通郑州白皮书”,按照“域外枢纽、域内畅通”的理念,针对不同发展时期和阶段存在的问题,确定未来三年交通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发展举措,较好地指导了我市交通发展。随着“畅通郑州”工程的深入推进,郑州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持续强化,被列为全国十二个最高等级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获得“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称号,轨道交通、快速路等骨干交通网络逐步完善,交通服务能力及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二、提升街道品质和通行便利性方面

    结合我市实际,我局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多措并举,统筹规划设计,保障市民的通勤安全,改善市民出行环境。

    1.城市道路网规划优化。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加强道路红线宽度规划控制,逐步加密城市路网。结合用地开发并通过编制区域路网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提高重点片区路网密度,如二七商圈、商都历史文化区、郑东新区CBD区域等,路网密度控制为9-16公里/平方公里,方便市民出行。

    2.道路断面规划优化。遵循“机非分离、快慢分离、人车分离、各行其道”原则,科学合理优化道路横断面。通过突出绿化隔离、合理确定车道宽度、坚持公交优先原则和落实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提升慢行交通品质和效率。

    3.完善人行过街设施规划。一是编制慢行系统专项规划,引导人行设施规划建设。2017年,我局组织编制完成《郑州市中心城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专项规划》。人行过街设施规划按照“以人为本、人车分离、安全第一”的原则,构建集地上、地面和地下为一体的慢行设施体系,在商业区、公园、重要干路沿线重要节点规划设置立体过街通道。针对城市重点片区开展区域性立体过街设施建设,比如在商都历史文化区、郑州站片区、省人民医院片区等区域构建连续的慢行系统;依托轨道站点,完善沿线过街设施,保障慢行系统的连续性。二是体现以人为本的交叉口设施规划。道路交叉口设计优先保障行人平面过街设施,利用道路中央绿化隔离带,合理设置安全岛及行人二次过街安全设施,保障行人过街安全。另外,通过合理设置路缘石半径,缩短行人过街距离,引导机动车减速右转,完善无障碍设施,关注弱势群体,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目前,我市中心城区现有立体过街设施51座,基本布设在交通干线及核心商圈;结合已开通运营的65个轨道交通站点,兼顾沿线人行过街需求。

    4.完成示范街道整治提质工程规划设计。在“一环十横十纵”示范街道整治提质工程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2019年4月,我市启动开展示范街道整治提质工作。按照实施方案要求,“一环十横十纵”示范街道整治提质工程包括21条街道,合计约380公里,对21条街道全空间、全要素进行综合整治提升,由我局负责21条示范街道整治提质工程的道路、景观、建筑三大板块规划方案和施工图设计工作,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施工图设计,计划8月底完成全部设计工作。一是道路板块设计增加智能交通设施、街道附属设施(如交通标志标线、路灯、二次安全过街、阻车桩、护栏等其他交通设施)、线缆入地、道路桥梁改造(如交叉口渠化、人行道侧平石修缮、雨水口处理、检查井维修,桥梁涂装、亮化等);二是景观板块设计增设城市家具(如座椅、垃圾桶、公厕、微型图书馆等)、提升红线外道路两侧绿化(如绿道、微型公园、海绵设施等)、优化红线内道路绿化(如道路中分带、侧分带、花箱护栏等);三是建筑板块涉及店招改造、屋面及墙身改造(如屋面平改坡、墙体涂料粉刷、墙体干挂石材、墙体铝板外包围、墙美化)、违章建筑拆除。通过加强街道空间设计、道路设计、建设与管理,提升街道空间环境品质和建设水平,以街道、节点、建筑的改造为手段,打造示范性街道,形成展示郑州形象、彰显城市特色的街道系统。

    三、P R城市综合交通停车换乘枢纽规划方面

    针对目前我市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趋势,为解决公共交通和私人小汽车的便捷换乘,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充分发挥公共交通优势,我局适时启动了《城市综合交通停车换乘枢纽规划(P R)》。

    1.规划背景。为改善城市交通问题,我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轨道交通规划远景线网由21条线路组成,总里程970.9km,共设车站523座。“十三五”期间,为适应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建设“轨道上的郑州”,郑州轨道交通建设持续提速晋级,全面进入大建设、大运营、大开发、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因此,我局总结国内外大城市交通发展经验,以轨道交通大发展为契机,开展了P R城市综合交通停车换乘枢纽规划,通过引进P R技术衔接多方式交通出行,在提高大城市区域间交通可达性的同时,将部分车辆拦截在拥堵区域之外,寻求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率最大化。

    2.规划目标。通过对郑州市轨道交通系统及城市停车现状和规划分析和预测,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停车换乘系统,提出停车换乘(P R)停车场布局规划方案,明确各停车换乘枢纽的功能定位、位置、规模等关键指标,并对城市停车换乘系统的建设提出合理的规划建议。通过规划建设综合交通停车换乘枢纽,引导乘客换乘公共交通进入城市中心区,降低进出中心城区的小汽车比例,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和交通环境。

    3.规划内容。以区域相关规划为基础,选取合理的交通需求预测和系统布局方法,确定区域停车换乘系统布局方案,并对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评价。结合各分区的相关规划,明确各停车换乘节点的功能定位、准确位置、枢纽规模、建设形式等关键指标,作为地块规划控制的主要参考依据,最后结合轨道交通及重大基础设施近期建设计划、场地条件、交通需求情况,拟定停车换乘系统分期建设方案。

    最后感谢您对郑州市交通规划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对我们的工作继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