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河南:“四水同治”惠民生 助力中原出新彩

索 引 号:358372706/2020-00004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其他
发布机构:郑东新区水务局关 键 词:水利要闻
文    号成文日期:2020-01-30发布日期:2020-01-30
体    裁生效日期废止日期
中国水利报:河南:“四水同治”惠民生 助力中原出新彩

2020年1月8日 一版

  李乐乐 彭可 吴越 孙杰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一年来,与中原儿女息息相关的水利事业,与民生同频,与时代共振,成就了一段不平凡的旅程。

  2019年,河南省“四水同治”初战告捷、落地生根,全省谋划四水同治项目682个; 总投资357亿元的十大工程顺利推进,7项工程已相继开工;出山店水库下闸蓄水、 前坪水库通过下闸蓄水验收; 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喝上水”到“喝好水”的目标……

  河南省水利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汗水浇灌收获, 以实干笃定前行”,积极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 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和“四水同治”治水方略,持续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利基础, 在中原发展蓝图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水同治”落地生根 “十大工程”构建水网

  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决定了河南省具有水旱灾害频繁、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等显著特点。

  当前, 河南省水利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水资源配置的不充分、 不均衡,要从根本上解决质和量的问题,关键在节约集约、增加供给、连通水系、统筹治理、科学监管,根本在于贯彻十六字治水思路,实施“四水同治”。

  根据实际,河南省研究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四水同治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意见》,提出了高效利用水资源、系统修复水生态、综合治理水环境、科学防治水灾害(四水同治)的治水方略,支撑和保障河南高质量发展。

  2019年7月18日,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开工建设, 长江水即将润泽周口、商丘两市9个县市区。同样“喊渴”的,还有傍依黄河的河南西北部地区,2019年开工的小浪底南岸、北岸灌区工程,也将充分发挥小浪底综合效益,解决工程所在区域“守着黄河没水吃”的难题。

  在四水同治治水方略引领下,河南省谋划实施了引江济淮 (河南段)、小浪底北岸灌区、小浪底南岸灌区、赵口引黄灌区二期、 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等十大水利工程。 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补齐工程短板, 润泽百姓农田和心田。

  十大水利工程分别列入了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国务院进一步治淮和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全国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相关国家规划,是河南省统筹优化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配置,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实际行动。

  “全省谋划四水同治项目682个,概算总投资2535.8亿元,绘就现代水利蓝图。十大工程顺利推进,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小浪底南岸、北岸灌区工程等7个工程开工建设。”河南省水利厅厅长孙运锋说,“全省2019年共开工建设四水同治项目649个, 完建项目299个,完成投资671.4亿元,交出了稳就业、稳投资、稳增长的水利答卷。”

  黄河润中原 打造幸福河

  滔滔黄河,蜿蜒九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河南省会郑州市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嘱托,“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是河南最大的过境水资源,河南省黄河流域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5。黄河水资源已经成为中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也是建设“生态河南”的重要保障。

  2019年3月,随着铲车轰鸣,在郑州市惠济区黄河大堤内, 曾经热闹的违建项目“法莉兰童话王国”被依法拆除, 一辆辆渣土运输车把建筑垃圾清运出滩区。 如今“母亲河”边已经恢复了安宁。

  借助“河长制”的推行,河南省各地各部门携起手来,建立联动机制,开展“携手清四乱 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共同发力,综合治理,演奏起黄河生态保护的大合唱。 河湖“四乱”问题得到遏制。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 减少入黄泥沙, 以国家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为契机, 河南省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在黄河流域先后实施了伊洛河重点支流治理工程、小流域坝系工程、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一批水土保持重点工程。 目前,黄河流域生态得以初步修复。

  黄河润中原, 物阜粮丰产。2019年, 河南粮食全年总产量1339.08亿斤,总产和单产均创新高。 这其中,引黄灌溉为粮食丰产打下坚实基础,展现了黄河哺育的中原人民的新担当新作为。

  “原来我们这边是盐碱地,小麦亩产也就三四百斤, 自从用上黄河水灌溉,这盐碱地全都变成了米粮川。俺这小麦能打个千把斤, 水稻平均下来1400多斤。”新乡市原阳县祝楼乡新城村村民祝忠民很高兴, 这个村的地正是人民胜利渠新磁干渠引来的黄河水所灌溉。

  河南省水利厅农水处的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全省建成设计灌溉面积5万亩以上的大中型引黄灌区52处,其中干流引黄灌区32处,分布在黄河南北两岸, 灌区范围涉及郑州、 三门峡、洛阳等13个省辖市68个县,有效灌溉面积1338万亩。

  河南省通过河湖渠连通和合理的引蓄调度, 将黄河水引入现有河道和调蓄湖,形成引黄水网,改善区域小气候。在引黄供水的同时,有效地回补地下水,恢复地下水生态平衡,改善城乡水生态环境,走绿色发展之路。

  而持续进行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使渠道两岸面貌焕然一新。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使沟河两侧、坑塘四周、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植被茂盛,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涵养了水源,净化了空气,对恢复和保持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黄河, 静静滋润着河南这个人口大省,保障着河南粮食安全。河南省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未来 “母亲河” 生态环境必将越来越美丽,也将生命长青、永葆生机。

  兴利除害江河安澜 供水调水民生改善

  “开始下闸蓄水!”2019年5月23日,随着一声令下,“千里淮河第一坝”出山店水库下闸蓄水,投入使用。出山店水库历经5年的建设, 终镶嵌在豫南大地,与南湾水库“双姝竞秀”。水库建成后, 可保障下游的220万亩耕地和170万人的防洪安全。

  多年来的不懈建设, 河南省已初步建成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 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截至目前,河南省建成了2654座水库 (其中大型26座、 中型124座),沁河河口村水库工程荣获2018—2019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建成堤防2万余公里,蓄滞洪区14处、大中型水闸365座, 省级及18个市的雨水情、工情和旱情中心,4093处雨水情自动监测站、106处墒情自动监测站、150处地下水位自动监测站等。 水文测报作“尖兵”,是防汛抗旱调度与决策的“硬件”支撑。

  “硬件”“软件”两手发力,齐筑灾害防御天网。 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套集基础网络、信息采集、 决策支持等为一体的现代化指挥体系。利用“云平台、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河南省防汛抗旱综合信息平台基本实现了省、市、县、乡、村五级防汛部门上下联动。

  看到水龙头里流出清澈的自来水,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保安镇罗冲村的贫困户彭清峰高兴地说:“解决了俺多年来吃水难题, 感谢党为俺们老百姓办了实事!”

  聚焦饮水安全短板,2019年河南省投资17.61亿元,实施2443个村(其中贫困村933个) 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受益人口达434.4万人(贫困人口39.47万人),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集中供水率达到93%,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全部达标, 实现了“喝上水”到“喝好水”的目标。

  一江清水向北方, 丹水滔滔颂华章。截至2019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5周年当天, 累计从丹江口水库引水259.83亿立方米, 其中为河南省供水近90亿立方米,河南省受益人口2300万人。南水北调水不仅缓解了河南省水资源短缺的状况,也明显改善了沿线城市生态环境, 成为沿线城市不可或缺的“主力”水源。

  从“缺水喝”,到“有水喝”,再到“喝上好水”, 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及巩固提升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给中原人民带来了甘甜的饮用水, 也送来了满满的幸福感。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 河南省移民任务最重, 共搬迁安置丹江口库区移民16.54万人,干线征迁安置5.5万人。河南省实施“强村富民”战略,发展“一村一品”,引领移民发展。

  移民搬迁完成后, 河南省及时启动了移民后续帮扶工作,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采取多项措施,推动移民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目前,移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2393元, 是搬迁前的近3倍,移民生产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青山绿水显颜值 中原河湖美嬗变

  在汝州城东, 新建的南北绵延7公里中央公园如同碧玉般镶嵌城中。汝州市在北汝河上游拦坝蓄水, 清洌的河水通过幸福渠、跃进渠,流入广成河,再流过自北向南建设的5个湖,又汇入北汝河。“动起来”的河水,让4000余亩的公园园林景观更加富有生气。

  作为河南省水利厅批准的全省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如今的汝州,碧水绕城市,五湖缀绿廊,绿意盈盈,生机盎然。

  2013年以来,郑州、洛阳、许昌、焦作、 南阳5市先后列入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并全部通过验收。 在此基础上, 河南省分两批组织开展了10个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通过试点建设,城市品位得以提升,人居环境得以改善, 城市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满满。

  2019年,河南省水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 推广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经验,实施乡村河塘清淤整治试点,助推以水润城、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加大生态流量调度,为贾鲁河、卫河等16条河流生态补水9.8亿立方米,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推进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 压减地下水3127万立方米。

  河南省建立科学规划、依法许可、严格监管、 有序开发的河道采砂长效管理机制,修复河道长度1023.8公里,种植林木1048万株, 沿河绿化面积5471万平方米。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面积319.4平方公里,完成水保林、经济林32平方公里,建设坡改梯田1.7万亩。

  在“十六字”治水思路中,“节水优先”摆在首位,河南水资源开发利用进入以量定需、严格管控的新时期。目前,河南省持续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水效领跑者引领活动,开展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建设,示范引领节水新风尚。

  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河湖监管取得突破。河南省5.2万余名河(湖)长治水,19名省级河长率先垂范巡河巡查。 通过开展河长制湖长制水体延伸覆盖行动, 把小微水体全部纳入河长湖长监管范围,推行“河长+网格长”监管模式,建立全省“四片一线”网格化河湖监管体系,形成全省齐心协力、同频共振河湖监管新格局。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新的时代,河南省将统筹推进‘四水同治’。 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 以河长制为总抓手,以‘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为重点,以建设‘系统完善、丰枯调剂、循环畅通、多源互补、安全高效、清水绿岸’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为骨干, 着力健全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资源合理配置体系、河流健康保障体系、管护运营法治体系,化水害为水利、变水患为水益,为新时代河南水利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河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刘正才说。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