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庄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袁庄乡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 (2020-2022年)》的通知

  • 索引号:005307781/2020-00020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通知公告
  • 发布机构:新密市袁庄乡人民政府
  • 关键词:通知
  • 文号
  • 成文日期:2020-04-24
  • 发布日期:2020-04-25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袁庄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袁庄乡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 (2020-2022年)》的通知

    袁庄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袁庄乡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三农”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按照中央、省、郑州市、《新密市决策部署和新密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9—2025年)(新密政文〔2019〕8号)总体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委、郑州市、新密市乡村振兴决策部署和郑州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的“西部要美起来”的功能布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焦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主攻方向,深入推进规划引领、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环境提升、文化繁育、乡村善治、城乡融合、人才培育、产权改革、脱贫攻坚“十大工程”,逐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造美丽人居,建设美丽生态,发展美丽经济,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顺应群众需要、具有袁庄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二、工作目标

    围绕打造全省乡村振兴标杆和郑州“大花园”的目标,通过努力,使我乡乡村振兴工作取得较大进展。2020-2022年,现代农业体系基本形成,人居环境全域改善,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建立,农村文明新风不断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提高。加快建设美丽袁庄,发展美丽经济,一批融产业发展、休闲旅游、养生度假、生态宜居为一体的示范村和示范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规划引领工程,推进乡村振兴有序开展

    依据新密市城乡总体规划,进一步优化布局,按照城乡一体发展要求,围绕“一区一环四带”(一区:城乡一体化先行示范区; 一环:美丽经济发展环;四带:四条特色风景带,即花海生态带、文化产业带、旅游产业带,康体养生带)空间发展格局,进一步整合村庄资源,把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与乡村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有机结合。不断完善支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体系,积极推进实施乡村项目。

    (二)实施产业发展工程,提高农民增收致富水平

    1.夯实农业基础支撑。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改造规模养殖场(户),不断提升畜牧业标准化养殖水平。健全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升农业生产设施和装备水平,加快提高设施生产、病虫害防治及秸秆资源化利用等薄弱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

    2.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强化“菜篮子”绿色发展,重点发展农村社区菜园和市民共享菜(果)园。发展环城都市生态农业500亩。继续推进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大力推行农业可追溯标准化生产,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管理,打造姜沟村美丽田园、密登堡葡萄庄园、陈垴鲜果采摘园、郑冲田园综合体、张华岭千亩花海、石贯峪生态农业园、乱石坡生态园、郭庄密北农业生态园、郭庄伊信达农业产业园等12个现代农业示范园,支持一批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

    3.增强农业休闲旅游功能。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园区)创建工程,全面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结合我乡特色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和农家乐,打造“陈垴村2公里健身步道”“张华岭3公里桃花源”“方沟九里水溪”“龙泉寺杏花观赏道”4条特色风景带,建设“乱石坡-郭庄”“姜沟村-姚山”“张家门-吴家庄-槐阴寺”3条美丽农业休闲观光精品线路。创新发展乡村民宿、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持续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带动全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4.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培育壮大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各种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与服务主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态体系、经营体系、延长产业链条,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兴旺。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实现农产品产地加工、仓储、冷链物流、电商营销全产业链融合。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创办或入股合作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农户入股或兴办龙头企业,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深度融合。

      5.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打造数据集成、互联互通的智慧乡村。着力发挥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发挥信息化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支撑作用,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着力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培育信息时代新农民。从政务数字化、社会治理数字化抓起,在数据打通、一网通办、移动办公等方面要有大的突破,带动社会数字化应用和转型。建立数字乡村大数据中心,建设乡村信息地理“一张图”和农业大数据中心。推进乡村运营数字化,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农批市场信息化的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打造乡村治理云平台,利用信息化建设,打造互联网+党建、互联网+社区管理、互联网+三资管理、互联网+扶贫等治理系统建设。加强完善益农信息社建设,全市益农信息社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形成市运营中心 乡中心站 村服务点的三级运营网络体系。

    (三)实施生态保护工程,打造绿水青山美丽新密

    1.加快生态林业建设。以创建省级、国家级森林城市为目标,以“一屏、五路、五美、多园、千百十工程”为重点,积极推进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围绕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城市园林化的“六化”目标,栽植常绿、彩叶树种以及观花、观果树种,实现“绿化、美化、彩化、花化、果化”;重点实施郑州第二植物园、雪花山森林运动公园、郑少高速提升工程、伏羲康谷综合体等项目,大力推进森林公园建设,每年申报建设森林乡村2个,加强森林资源抚育和保护,引导发展绿色经济、美丽经济,打造“绿色袁庄”。

    2.实施生态水系工程。进一步增强全乡水资源调控能力、水生态涵养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和水灾害抗御能力,着力构建循环通畅、丰枯调剂、蓄泄兼筹、多源互补、安全高效、清水绿岸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充分发挥流域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全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生态美丽袁庄。建设美丽河道,重点推进郭庄村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郑冲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方沟水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等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等项目。做好郑州市西水东引配套项目,破解袁庄“水”难题。

    (四)实施环境提升工程,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新密

    1.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健全完善城乡一体、全域覆盖、权责明晰、保障有力、全民共享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管护体系,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到2022年,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达标村8个、示范村4个。

    2.加大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力度。全面开展农村改厨改厕改水改浴“四改”工程,厨房重点改水、改气,厕所重点改水、改便。2020年,除拆迁区域外,第二批姜沟村等10个村全部完成改造任务。扎实推进“1 5”城乡污水处理体系建设,加快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和整治改善类等四类村庄的污水治理。实施袁庄污水进入城市管网、冲沟治理项目,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90%,持续深化“户投放、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的垃圾集中处理模式,逐步推行垃圾分类管理,垃圾处理方式由填埋向循环利用发展,确保乡村清洁。

    3.积极做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强化污染防治,坚决打好乡村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生态村镇创建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积极做好农业面源、土壤源污染治理,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业废弃物回收以及秸秆综合利用。扎实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污染地块清单化和动态化管理,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全面落实河长制,统筹城乡水环境整治和水生态修复,着力实施河塘整治、农田水利连片治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等项目,持续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国土综合整治,压实矿山企业生态修复主体责任,加快煤矿废弃区、塌陷区、采石坑、荒山裸地等生态薄弱地带的重建和恢复,强力推进特定生态保护区范围内露天矿山修复治理,严厉打击私挖滥采等违规行为。

    4.全力打造美丽新密。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构建起“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美丽乡村新格局。全域推进美丽镇区、5个美丽村庄、 5个美丽田园、1条美丽公路、50个美丽庭院建设,重点打造郑少洛沿线美丽经济发展带,乱石坡—郭庄—吴家庄美丽公路、美丽庭院建设,形成“绿色屏障 美丽廊道 示范园”的美丽生态体系。

    (五)实施文化繁育工程,塑造淳朴文明良好乡风

    1.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组建文明实践宣讲队伍,打造兼具思想政治引领、传播党的声音、传承优秀文化、培育文明新风、提供惠民服务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宣传教育阵地。通过村史馆、文化墙等形式,集中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情村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向农村延伸,基本实现全市行政村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全覆盖。建立健全“一约五会”规章制度,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整体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全覆盖。

    2.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我乡、每个行政村都建成符合标准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文化协管员。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艺活动及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实施农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做好槐阴寺、姜沟、吴家庄、方沟、龙泉寺、乱石坡、郑冲、郭庄等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弘扬和文物保护修复工作。

    3.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全面净化社会风气,加大文明村镇创建力度。到2022年,争创县级文明乡,全乡所有行政村全部创成文明村。积极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创建,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美丽庭院”评选活动等,扎实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高农民群众精气神。

    (六)实施乡村善治工程,构建和谐稳定平安乡村

    1.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以创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市)为统揽,以高质量党的建设为引领,扎实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组织力倍增工程”,深化“健康支部”建设,持续开展“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活动。完善“一村民组一党小组”模式,加大农村新兴领域党组织组建力度,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农村全覆盖。实施农村“领头雁”培育行动,坚持“三有三带”标准,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建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深化“万名党员进党校”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农村干部常态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村“两委”能力素质。持续深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依托“3 N”主题党日,融合规范“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

    2.建设“三治”融合乡村。开展“法律进农村”“一村一法一顾问”活动,引导广大农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建设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构建乡村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矛盾调解、法律咨询为一体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村规民约建设,制订好、用好村规民约。广泛开展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的“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深入挖掘道德传家、勤劳持家、孝亲爱家、创业富家的优秀家风文化,选树一批新密特色的“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员”,开展星级文明户、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等先进典型活动,充分发挥道德讲堂、善行义举榜、“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村史馆和文化墙作用,传承道德文化,弘扬正能量。

    3.打造平安和谐乡村。完善“一村一警”警务工作机制,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教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依法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打击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健全矛盾排查常态机制、诉求受理机制、多元调解机制。加强农村警务、消防、安全生产监管,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和恶性事件发生,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七)实施城乡融合工程,实现资源要素配置均等化

    1.加快城乡交通路网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县乡道路提升、村组道路建设,改造一批村组道路提升工程,促进公路品质、路域环境、服务质量、经济带动、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深化农村公交全覆盖建设,规划建设一批乡村物流、人流集散站点,全面提升区域通达效能。

    2.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大乡村通信工程建设力度,推进有线电视网络和无线数字电视传输覆盖网建设,完成2万户新型农村社区广播电视“户户通”建设,全面完成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进“新网工程”网络终端向农村社区延伸,逐步实现免费网络信号全覆盖。

    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技能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建立涵盖全学段的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统筹配置城乡师资,加强优质师资对口帮带,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工程,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

    4.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加大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支持采取“乡招村用,事业管理”方法,对村卫生所实行一体化管理,加强乡村中医药服务,夯实基层网底,推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持续创新健康促进及健康教育模式,加强妇幼、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积极开展健康村镇建设。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群众体育活动。

    5.扎实做好美丽城镇建设。积极推进新密市袁庄生态新城、新密产业新城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镇区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启动镇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点推进北横岭以南美丽镇区建设。

    6.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大病补充保险制度,继续提高城乡低保、优抚救助标准。做好残疾人工作,推进老龄事业和慈善事业发展。健全完善低保管理制度,做好农村社会救助兜底工作。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管理水平。完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建立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八)实施人才培育工程,创建一批一流人才队伍

    1.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完善激励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吸引热爱“三农”事业的有志青年到农村创业发展,引导各类工商企业实现产业转移、结构转型,到农村投资兴业,大力培育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强对农业各类人才管理。建立农业人才数据库,探索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奖励成绩突出人才,营造农业农村吸纳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2.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产业带动、县乡统筹、台账管理的农业人才培训机制,重点对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回乡创业就业大学生及农民工,农业职业经理人和经纪人等进行生产经营、经济管理能力提升培训,支持他们创新发展,发挥带动效应。对农村实用人才、农村致富带头人、转移就业农民以及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进行技能提升培训,不断提升农业人才素质,提高技能水平。

    3.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持续开展全民创业活动,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深化“三单联动”培训机制,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外出返乡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去产能职工等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5千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人。落实完善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以创业带动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4.鼓励各类社会人才参与乡村建设。坚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以乡村振兴为牵引,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农业技能人才,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发展规模种养业、特色农业、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等,加快农村资源开发利用,带动群众致富。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利益,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等群众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发挥慈善基金会、扶贫基金会、扶贫协会等社会组织的桥梁作用,支持农村产业及社会事业发展。

    (九)实施产权改革工程,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

    在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基础上,加快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集体经济组织已基本建立。要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对具备条件的乡村,鼓励行政村利用集体积累资金、政府帮扶资金等开展资产租赁、农业开发、生产服务、乡村旅游、联合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通过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闲置办公用房及存量资产,以入股等形式联合发展美丽经济或配套产业,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实现增收强村。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闲置农房等资源资产入股发展合作经济,增加收入。

    (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坚决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持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科学合理使用扶贫资金,实施好扶贫项目,提高综合效益。进一步强化精准帮扶,一手抓攻坚扫尾,一手抓巩固提升。以行业政策到户到人为重点,统筹推进金融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旅游扶贫、就业扶贫等,激发扶贫的整体合力。实施旅游 扶贫、产业 扶贫、创业 扶贫等模式,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实施贫困群众可持续稳固脱贫。到2022年,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力争达到10万元以上,贫困人口人均收入有较大幅度提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不断健全支部统一领导、村委负责、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村党政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下大力气抓好“三农”工作,当好“一线总指挥”。

    (二)加大投入力度

    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全面落实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政策,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各级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重点支持乡村振兴的具体支撑项目。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努力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推广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让农民更多参与建设管护。

    (三)强化督导考核

    制定综合考核办法,强化督查巡查,建立严格的奖惩问责机制,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情况纳入村三委干部实绩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村干部的重要依据。加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深入开展侵害农民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

    (四)营造良好氛围

    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工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形成良好舆论氛围,振奋基层干部群众精神,凝聚全社会强大合力。积极总结推广各级各部门的丰富实践经验,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