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 索引号:747445809/2020-00017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工作信息/工作报告
  • 发布机构:中原区人民政府
  • 关键词:工作报告
  • 文号
  • 成文日期:2020-06-04
  • 发布日期:2020-06-12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6月4日在中原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中原区人民政府区长  李晓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以来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区政府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扛牢职责使命,把握历史机遇,全力拼搏实干,中原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呈现“稳固”之势,业态升级奠定“中优”之基,城市风貌初显“西美”之姿,较好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着力兴产业增实力,区域竞争力不断增强

    综合实力持续攀升。2019年,我们克服诸多不利因素,战胜重重困难,全区生产总值完成688.6亿元,同比(下同)增长6.7%,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0.64亿元,增长1.5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

    产城发展深度融合。围绕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聚焦中央文化区北部片区、二砂文化创意园、须水河片区等3个核心板块建设,进一步完善“一心两轴三区六片两园”发展空间布局,明晰产业功能定位。“六片两园”重点推进的212个项目,全年完成投资533.6亿元,28个省市重点项目投资395.4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强化科技服务业主导地位,在政策支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等方面,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新增科技型企业134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分别增长36.7%、44%。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重点实验室3个、新型研发机构1家,科技服务业年度营收达120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5%,获评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领秀服饰等6家企业获得上级专项奖补,36家电商企业实现交易额20亿元,新蒲恒辉广场等8栋楼宇年营收超亿元,中原特色商业区成功晋级“河南省四星级服务业两区”。

    (二)着力提品质树形象,知名度美誉度明显提升

    城市更新有序实施。“三项工程、一项管理”全面启动,城市道路综合改造一期工程加紧推进,试验段基本完工;39个老旧小区完成综合改造,253个小区正在收尾;城乡结合部环境得到有效整治;以路长制“千百十”工程为抓手,城市精细化管理力度不断加大,创建优秀以上等级道路136条,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93%;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281个,全省首家区级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建成投用,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覆盖率达76.62%,无害化处置率达100%。

    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实施道路建设项目81个,金马路等50条道路基本建成,郑州中央文化区环廊管廊主体基本完工;13条中修道路竣工通车,15条支路背街完成改造提升,34条道路架空线缆入地,369栋楼宇完成亮化改造;柿园变电站等3个输变电工程建成投用;新建公厕50座,新建、升级改造垃圾中转站5座,新增停车泊位9300个。

    全力保障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扛稳运动会主场馆所在地重大政治责任,围绕“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全区动员,昼夜奋战,仅用三个月时间,拆除各类违章建筑51万平方米,完成绿化320万平方米,26条保障道路、6家接待酒店、2个商圈高标准整治提升,实现了城市魅力充分彰显、赛事组织井然有序、接待服务周到细致、安全保障万无一失,树立了新时代中原的崭新形象,我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集体二等功。

    (三)着力抓改革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持续迸发

    各项改革纵深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有效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初见成效,所有行政村完成清产核资,45个行政村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成立了股份合作社。持续推进“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全年新增市场主体9525家,增长38.4%。

    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全年招商项目达到24个,投资额289.8亿元,其中,引进超5亿元项目19个;引进域外境内资金207.7亿元,吸收境外资金2.25亿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额20.4亿元,增长18.2%;对外投资4.83亿美元,增长46.5%。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围绕“最多跑一次”,推出30件高频办理事项集成“一件事”政务服务,全面推行政务大厅双休日和假期开放便民服务,在全市率先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政务服务品牌“小原帮办”认可度不断提升。拖欠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账款按要求清偿到位。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减税4.69亿元,降费1.42亿元。

    (四)着力治污染美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环境治理攻坚力度加大。全区PM10、PM2.5年均浓度为97微克/立方米、58微克/立方米,分别下降11.8%、9.4%,空气质量综合改善率全市排名第一;秋冬季PM2.5累计浓度消减率22.8%,全市排名第一。严格落实“河(湖、库)长制”,常庄水库水源保护区完成“划、立、治”工作,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建立土壤污染地块优先管控名录,风险隐患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水系建设取得实效。须水河改造提升完成水系绿化35万平方米,柳湖、秀水河具备注水条件。贾鲁河综合治理主体工程建成蓄水,石佛沉砂池至郑州西区生态供水工程全线完工,牛口峪引黄工程实现供水,西流湖公园综合整治拆迁工作基本完成。严格落实国家节水行动计划,顺利通过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省级验收。

    城市园林绿化扩展提质。新建公园、游园45座,庙沟等3座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建成开放,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铁路沿线、陇海西路与西南绕城高速互通立交区域绿化基本完成,郑上路等9条生态廊道贯通工程完成42.5公里,全年新增绿地431.4万平方米,获评郑州市“月季花杯”园林绿化建设金杯单位。

    (五)着力惠民生促和谐,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

    社会事业更加繁荣。新建、续建中小学幼儿园15所,4所投入使用,6所建成交付;完成市属6所公立初中承接工作;午间供餐及课后延时服务实现公办中小学全覆盖。有序推进医疗卫生、养老、文化、生活等基层服务设施建设,新建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城市书房,4个综合性社区文化服务中心,12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新建、改造3座标准化农贸市场。以庆祝建国70周年为主题,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860余场。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亿元,新增城镇就业24671人;发放各类社会保障金、退役军人权益金7243万元。三王庄等38个安置房项目加快建设,新开工面积115.3万平方米,封顶224.8万平方米;3个项目6790人回迁,6个项目8644套完成网签。办理住房租赁登记备案3787户,分配公租房1431套。助力卢氏县朱阳关镇、狮子坪乡脱贫攻坚如期“摘帽”,与新疆哈密市伊州区东河街道结对共建工作扎实推进。

    社会治理更加高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社会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得到加强,公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实现双提升。建立“和顺中原”一站式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全年赴京非访为零。违建别墅全部拆除整治到位,问题楼盘得到化解。食品安全“6S”标准化建设持续加强,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不断完善,全区安全生产形势趋好,社会环境和谐有序。

    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整改省委巡视反馈问题,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自觉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33件、政协委员提案189件。同时,人民武装、机关事务、地方史志、民族宗教、消防、人防、残疾人、红十字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进入新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创新实施了社区防控“五查”工作法,居家隔离“四个一”机制,守护了城区安全,守卫了群众安康,十分不易、成之惟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中,全区党员、各级干部闻令而动,舍小家顾大家;医务工作者逆行冲锋、舍身忘我;全区百万群众识大体顾大局,守望相助、众志成城,铸就了一道抵御疫情、护佑生命的铜墙铁壁,涌现了一批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先进典型,奏响了一曲和衷共济、勠力同心的时代赞歌。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和志愿者,向自觉服从防控需要、主动投身防控斗争的人民群众,向支援支持我区疫情防控的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过去一年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参与全区建设发展的辖区单位、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新发展理念还未完全成为行动自觉,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支撑不足,全社会研发投入还不够强,经济稳定增长面临较大压力;新老城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城市综合承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城区品质和精细化管理水平还需强化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存在短板,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作风改进仍有较大空间。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解决,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二、2020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更是应对疫情考验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应当看到:国家宏观政策实施力度持续加大,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等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我们要抓住机遇,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郑州发展优势愈加凸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人口、企业、政策、资金等要素加速向郑州集聚,作为主城区的中原,必将大有可为。中原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东西均衡发展,中原立足区域实际,“六片两园”推进有力,形成了多点支撑的发展态势。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应对各种挑战,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河南和郑州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及区委要求,树牢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牢“一个方向”,做到“三个坚持”,突出“五个更加注重”,围绕“中优、西美”功能定位,着力实施片区开发、组团发展、项目带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高水平建设“四个中原”,打造以郑州中央文化区(CCD)为引领的国家中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区,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形成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增长不低于经济增长,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三、2020年重点工作

    今年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更准的举措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六稳”“六保”作为首要任务,尽最大可能对冲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做到“双统筹”,夺取“双胜利”。

    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守“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底线,推动防控机制、防控措施、防控保障常态化,切实做到管住重点部位、重点人群,保持巩固防控成果;调配精干力量组成专班队伍,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等机制,构建更加高效运转的防控体系。加快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重点的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认真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大力推进“健康中原”行动,不断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千方百计扩大投资。抢抓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十四五”规划编制等机遇,围绕“七大领域”,做好新增中央投资储备项目、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策划、手续办理、申报等工作,精准谋划储备一批政府投资项目,争取已入库项目发债。坚持大督查、大考核、项目服务专员、企业联络员等工作推进机制,以新基建项目为引领,以点带面,持续发力,力争实现年度投资600亿元。

    多措并举刺激消费。顺应消费升级趋势,落实好中央和省市促进消费举措,积极发展“新零售”,引导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促进传统消费模式转化。围绕中原万达、锦艺城、“四个中心”等区域,推出一批夜经济项目,活跃夜间消费,打造“夜中原”消费地标。

    积极稳定扩大就业。坚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实施稳就业攻坚行动,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扶持政策;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转岗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力度;落实社保费阶段性“减、免、缓、降”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8900人,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二)以更高的品质推进核心板块建设。把中央文化区北部片区、二砂文化创意园、须水河片区等3个核心板块建设,作为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提高规划标准,加快建设速度,提升发展成效,努力打造城市网络结构的关键点、开发建设的新亮点、经济增长的支撑点。

    高标准谋划。以超前理念、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谋划实施核心板块建设,做到空间规划系统、城市设计超前、功能定位精准、产业发展协同,形成特色鲜明、联动发展的区域增长极。中央文化区北部片区板块,以科技服务、智慧应用和数字文娱为产业发展方向,以公共服务、政务服务、民生服务及产业发展服务为支撑,打造中原科技文化协同发展新高地、开放创新活力港、新兴产业发展加速极。二砂文化创意园板块,以二砂文化创意园、芝麻街1958双创园、三厂历史文化街区为主要载体,重点发展文化创意、科研设计、都市旅游等业态,打造郑州工业历史遗存文化地标、中原科技文创新经济产业高地、国际化城市时尚艺术新领地。须水河片区板块,大力发展以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节能环保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配套发展科技服务、商贸流通、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集聚科技研发、科技创业、科技人才、科技总部、商务办公五大功能,打造科技服务业创新集成基地。

    高质量建设。坚持规划引领,严格按照批准的城市设计和产业发展定位,实施开发建设,确保建设品质。坚持项目带动,着力引凤筑巢,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产出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支撑辐射区域发展。坚持统筹推进,科学制定开发方案,明确年度计划,合理确定开发时序,着力提质增效。坚持基础设施先行、人居环境先行、主体功能先行,滚动开发,适度留白,稳扎稳打,确保全区域收支平衡,实现长远发展。

    高效率推进。按照“一年起步,三年初具雏形,五年基本建成”的工作要求,加快开发建设步伐。6月底前,各核心板块完成城市设计、产业发展和区域功能定位;9月底前,做好土地资金平衡测算,建立工作机制,明确专班队伍;年底前,标志性项目实质开工。

    提速贾鲁河片区、家居片区、纺织服装片区、环保产业园等重点产业片区开发,统筹做好规划设计、拆迁清零、土地供应、项目审批、招商运营等工作,全力推动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

    (三)以更新的理念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科技服务业为引领,加大扶持力度,积聚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构建“4 1”主导产业体系,抢占发展制高点。

    突出科技服务业引领作用。明晰发展方向。依托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围绕工程设计、工业设计、工业研发、检验检测等领域,做强工业科技;依托环保领军企业和研发机构,重点围绕水处理、医废危废处理、生活垃圾处理、能源合同管理等领域,做大环境科技;依托互联网信息、大数据等研发平台,重点围绕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数字医疗等领域,做优智慧科技。明确发展重点。坚持“一企一优势、一企一特色”,实施“内部扶强、外部引优”策略,重点扶持中机六院等一批工业、信息、环保、医疗研发机构,发挥资源优势,开展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提升科研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着力引进中电科集团等一批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节能环保领域国内顶尖机构和企业,与辖区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融合,拓展中部地区市场份额。强化发展支撑。加速推进科研设计园等特色专业园区建设,吸纳孵化潜力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利用环保产业基金,助力河南天辰环保装备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上市;推动力玄环保等离子熔融等环保新技术市场化应用;推进中原智慧地质研究院等研发平台提档升级;力争高铁检测与防护设备产业研究院项目落地。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新型研发机构5家以上,各类创业孵化载体达到16家,引进培育高端人才50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

    全面提升产业能级。文化创意旅游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数字传媒等业态。突出都市休闲、时尚体验等方向,开发新型业态,促进文旅融合;突出版权交易、艺术品线上线下交易等方向,围绕筹备、组织、策划等关键环节,培育产业平台,拓展产业空间;突出数字内容制作、融媒体运营等方向,引进新媒体龙头企业,提升科技含量,丰富产业内涵。商贸流通业,顺应传统消费模式提档升级趋势,依托“四个中心”现有空间,举办国际性展览、商务会议、大型商演及体育赛事,大力发展会展业;加快推进高端酒店等综合商业商务设施建设,增加数量,提升档次,提高水平。都市型工业,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理念,以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为主攻方向,引导纺织服装、家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发展的层次、质量和效益。总部经济,围绕“一楼一主业”定位,高标准新建一批功能齐全的综合楼宇,引进多元化总部企业,吸附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努力实现“总部 配套”的全链条企业集聚;围绕“三高”“四率”下功夫,加大扶持力度,打造税收超亿元楼宇,壮大总部经济规模。 

    (四)以更大的力度推动改革开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开放带动,积蓄发展后劲。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健全常态化招商机制,制定高质量发展产业和开放创新专案,瞄准“头部企业”、产业链核心企业,着力开展定向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确保全年引进域外境内资金213.9亿元,实际吸收境外资金2.32亿美元;引进2个10亿元高质量发展项目和1个国内500强企业投资项目。

    切实做好要素保障。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规划管理体制、土地管理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三大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常态化开展“三送一强”活动,全力解决企业用工、资金、成本、效率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提振企业生产经营信心,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扎实做好用地报批供应。高质量编制全区“十四五”发展规划。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确保95%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积极推进“就近办”“移动办”,在“周末办”的基础上,力争所有便民服务事项“全年办”;加快新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建设,按照“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实现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健全清理和防止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五)以更高的标准做好城市“双改”工作。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推动城市功能、品质、形象全面提升,营造“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的城市环境。

    突出抓好“三项工程、一项管理”。把握“两优先、两分离、两贯通、一增加”的道路综合改造工作理念,确保城市道路综合改造市定一期工程9月底前完工,同步推进伊河路等8条区定道路改造。突出“一拆五改三增加”工作重点,确保292个老旧小区6月底前全部完成改造,剩余小区全面开工,加快推进。坚持标本兼治,以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日常管理,改善人居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提速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实现道路设施完好率不低于98%,完成航海西路等13条道路架空线缆入地;新建公厕20座,改造升级垃圾中转站7座,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覆盖率达到95%;规划设置道路内停车泊位8500个。

    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富贵路等78个道路建设项目,力争年底前朱屯路等37条道路建成通车。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确保中央文化区北部片区管廊环廊建成投用。新建、续建5座变电站,3座变电站建成投用。完成轨道交通等市政重点工程征迁任务。积极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加快智慧城管重点示范应用项目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生活服务数字化和交通智能化,不断满足群众对高品质智慧生活的需要。

    (六)以更严的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工地不停建、企业分类管、指标降下来、空气好起来”为目标,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确保PM10、PM2.5、NO2年均浓度不高于96微克/立方米、55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辖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落实“河(湖、库)长制”工作要求,确保全域河流清洁;做好水源地环境保护,市控断面稳定达标,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强化土壤污染管控、治理与修复,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加快生态水系建设。尽快完成秀水河、柳湖、须水河生态提升工程。加快西流湖公园综合整治拆迁扫尾,保障常庄水库周边生态提升及贾峪河上游治理顺利推进,维护好水博园建设施工环境,年底前完成贾鲁河(陇海路—中原路)综合整治提升。

    大力实施增绿添彩行动。重点推进49个增绿添彩工程项目,新建公园游园30个,马庄郊野公园建成开放,孙坡、三十里铺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开工建设,实现新增绿地175.5万平方米。

    (七)以更优的服务保障改善民生。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保持公共财政75%以上用于民生支出,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

    优先发展民生事业。新建、续建中小学幼儿园23所,完成66人以上超大班额彻底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占比不超过10%的省定目标。年底前每个街道建成1处以上标准助餐点,建设洛达新苑等6个便民服务中心。新建、改造提升农贸市场2家、商贸市场1家。铁炉等5个安置房项目竣工,刁沟等4个项目7200人回迁,柳沟等7个项目8700套完成网签。年底前实现全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持续深化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进积案清零行动,加大对问题楼盘、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的化解处置力度。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避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强化食品药品安全源头治理和全程监管,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拳打击涉黑涉恶突出问题。持续改进社区治理,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八)以更强的担当狠抓政府自身建设。始终把群众期盼记在心头,把发展使命扛在肩上,着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加强政治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探索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勇于担当作为。增强勇于担当意识,提升善于担当能力,对重大事项、重要决策和重点工作,实行项目化、清单式、销号制管理,确保干一件成一件。提高行政执行力,持续减轻基层负担,严厉整治不担当、不作为等行为,让抓落实、见实效成为工作常态。

    严格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健全政府重大事项决策机制;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认真做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欢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让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稳步前行。

    建设廉洁政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抵制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筑牢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坚实防线。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区有关规定,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压减一般性支出15%以上,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和企业过“好日子”。

    各位代表!面对困难挑战,更显责任担当。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为加快建设“四个中原”,打造以郑州中央文化区为引领的国家中心城市产城融合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  件

     

    名 词 解 释

     

    1.核心板块:2020年3月26日,在郑州市高品质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市委提出要着眼城市高质量发展,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围绕构建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化“三生”融合城市结构,把核心板块建设作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在全市16个县(市)区集中打造32个以1—3平方公里为尺度的片区核心板块,每个核心板块辐射覆盖周边10—20平方公里区域的发展,引领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央文化区北部片区、二砂文化创意园、须水河片区”为市定核心板块。

    2.三项工程、一项管理:2019年11月,郑州市提出深入开展改进城市管理与改善人居环境工作,以城市道路综合改造工程、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城乡结合部综合改造工程和改进城市管理等为重点,着力推动城市功能、品质、形象全面提升,营造“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的城市环境,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千百十”工程: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路长制”市容市貌整治标准,在全市纳入“路长制”考核的路段中评选出上千条“优秀路段”,百余条“卓越路段”,十多条“极致路段”。

    4.“一件事”政务服务: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以商事登记改革为切入点,对企业和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进行整合,强力打通部门间信息壁垒,实现“一件事”做到“一套申报材料、一次受理、分类审批、统一出件、高效办结”的目标。

    5.食品安全“6S”:指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六个维度,对生产经营环节的食品安全进行全面把控。

    6.三送一强:送政策、送服务、送要素、强信心。

    7.把牢“一个方向”,做到“三个坚持”,突出“五个更加注重”:一个方向,即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对外开放三大国家战略,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形成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三个坚持,即坚持省委赋予郑州“三个在”工作要求;坚持“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功能布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等系列三年行动计划为工作抓手。五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激活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经济稳增长、发展高质量,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增进群众获得感,更加注重提高城市经济和人口承载力,更加注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8.六稳、六保: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9.七大领域:主要涵盖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

    10.“4 1”主导产业:以节能环保研发设计为主的科技服务业、文化创意旅游业、商贸流通业、家居纺织服装为主的都市型工业和总部经济的“4 1”产业发展体系。

    11.三高、四率:三高,即楼宇资源高品质供给、楼宇产业高能级导入、楼宇服务高标准构建。四率,即提高楼宇企业入驻率、提高楼宇企业属地注册率、提高楼宇税收贡献率、提高企业满意率。

    12.三集中三到位:三集中,即部门的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内设机构集中、该内设机构向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审批服务事项向网上政务服务平台集中。三到位,即事项进驻到位、审批授权到位、监督管理到位。

    13.两优先、两分离、两贯通、一增加:行人优先、非机动车优先,人车分离、机非分离,人行道贯通、非机动车道贯通,行人过街设施增加。

    14.一拆五改三增加:一拆,即拆除违章建筑;五改,即“上改下”、建筑外立面和节能改造、雨污分流改造、“白改黑”、绿地改造;三增加,即增加党群服务用房、物业管理用房和安防设施。

    15.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信息的公示制度、行政执法的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的法制审核制度。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