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登封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0年9月14日
登封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0-2022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郑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加快融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积极构建先进制造业强市,夯实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的产业支撑,加快美丽登封建设,现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理念,以发展美丽经济为统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聚焦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和主导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六稳”的重大举措,坚定发展信心,把握发展机遇,以奋勇争先的举措谱写美丽登封建设新篇章。
二、发展目标
到2022年,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一)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完成6%;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稳定保持在30%以上,工业投资年均增速完成10%以上;年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规上工业企业个数超过郑州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积极推动“三大改造”工程,整合升级“三高两低”传统产能,传统产业比重降低到75%以下;围绕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业招商引资计划,确保年落地1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2个以上,主导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25%以上,战略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12%。
(三)科技创新实力不断提升。企业研发能力不断增强,科技研发平台不断增加。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家,新增郑州市级研发平台6家以上,省级研发平台3家以上,引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1-2家,引进“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人才(团队)6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
(四)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7%左右,单位能耗年均下降6.5%,主要质量效益指标高于国家、省、郑州市平均水平,争创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省级绿色工厂4家。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产业升级专项行动,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体系。进一步明确装备制造(含铝精深加工)、新型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装配式建筑、新能源、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整合提升水泥建材、磨料、耐材等传统优势产业,以项目建设为支撑,重点在规模化、集群化、绿色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制造业的规模和效益水平。
1. 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大力支持我市装备制造(含铝精深加工)、新型材料(非晶、玄武岩纤维、碳纳米材料、电子陶瓷材料)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确保到2022年,规模以上主导产业企业数量达到80家以上,年产值达到110亿元。
装备制造业:利用我市汽车零配件产业基础和优势,加快融入郑州整车制造产业链,重点研发纯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子元件、整车配件等。巩固煤矿综采设备的领先优势,大力发展自动化饲养设备、智能上料和包装设备、通用航空设备、电气设备等。力争到2022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达到30家,建成中原地区领先的装备制造集群,年产值突破30亿元。
铝精深加工业:加快“减量、延链、提质”转型,压减、转移氧化铝、电解铝产能,重点发展高端铝合金、铝制家居、铝制汽车装备和铝终端制品。力争到2022年,规模以上铝精深加工企业达到30家,努力建成郑州地区重要的铝加工制品基地,年产值达到30亿元。
新材料行业:重点发展非晶、玄武岩、碳纳米和电子陶瓷4大新材料,大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高端产品为纽带,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围绕健全、完善产业链积极实施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引导企业主动寻求外部合作,大力推进3万吨玄武岩纤维制品、年产300吨碳纳米管、银河科技24亿只SMD陶瓷底座等项目建设。确保到2022年,新引进非晶、玄武岩等新材料企业20家以上,年产值达到50亿元。
2. 谋划培育新兴产业。重点谋划、引育节能建材和通航产业,力争到2022年,建成达产节能建材企业3家以上,年产值实现10亿元,绿色建筑产业园初具规模,通航园区建成投用。
节能建材:依托我市的资源优势,在循环经济园区布局建设千亩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集聚筑友制造、城源住宅等装配式建筑项目,确保初见成效。
通用航空产业:加快通航机场、通航小镇等项目建设,完善航空护林站、航空救援、驾驶员培训、管道巡线和航拍测绘等相关产业项目配套设施,建成集通航设备、通航机场、通航小镇为一体的通用航空产业园区。
3. 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推动耐材、磨料、水泥建材等传统产业实现绿色化、节约化、创新化、集聚化发展,全力开展传统产能整合行动。力争到2022年,耐材企业整合退出37家,磨料企业整合退出46家,水泥企业全部建成省级绿色工厂,砖瓦窑企业整合退出8家。
耐材行业:依托新成立耐材行业协会,推动行业内部联合研发、联合改造提升,积极研发导流槽材料、优质硅砖、复合硅砖、低温脱硝等高端耐材和绿色耐材产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等智能化改造。
磨料行业:整合我市磨料行业资源,鼓励行业间兼并重组,改善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小、效益低的现状,实现磨料行业高端化、精密化、效益化发展。
水泥建材产业:以转变行业发展方式为主题,指导水泥企业大力开展绿色工厂、智能工厂、水效能效领跑者等创建工作。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以生态环保倒逼砖瓦窑、混凝土企业改造提升,重点发展墙体保温材料、陶瓷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及其制成品。
4. 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依托《登封市“三高两低”传统产能整合升级实施方案》,全面推动耐材、砖瓦窑、特种水泥、磨料、碳素等行业开展整合行动。到2022年,基本完成“三高两低”传统产能整合。利用“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机制,加快出清“僵尸企业”,引导低效过剩产能加快退出,鼓励传统企业加快向新兴产业转型。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坚决杜绝落后产能、“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
5. 优化主导产业布局。依托“一区两园三基地”,统筹全市产业布局和发展定位。在产业集聚区、通航产业园重点布局先进制造板块,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总部经济等产业;通航产业园重点发展通航设备、钨钼材料等产业。循环经济园区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节能建材、铝精深加工、静脉循环等产业。其中:在大冶片区,着力构建10余平方公里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在告成片区,重点发展铝精深加工、高端磨料和玄武石纤等新型工业;在东华片区,重点发展空心烧结砖、墙体保温材料等新型墙体材料。
(二)实施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培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好传统产业嫁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加法,推动“企业上云”,强化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制造业向智能经济形态转型。
6. 加快数字化改造。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注重规划引导、强化政策激励、开展示范引领、加强指导服务,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升级,提升传统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实施“百企上云”计划,采取财税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企业上云,分类推动汽车及装备制造、新材料、耐材磨料、水泥建材等重点产业企业上云上链。到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覆盖率达到100%,中小工业企业上云覆盖率达到90%。
7. 创新融合化发展。引导企业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等智能化改造,积极创建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每年新增1家以上智能工厂,确保到2020年智能工厂总数达到6家以上。发挥数字赋能作用,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围绕制造业发展布局工业设计、工业电子商务、数字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耦合共生。
(三)实施科技创新专项行动,激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活力。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通过加大投入、政策扶持、引技引智、激发内力,弥补创新短板,释放创新动力。
8. 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立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库,开展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创新转型试点,打造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开展企业研发事后奖补、创新券补助、科技孵化器风险补偿等政策试点,支持企业研发创新。每年新增科技型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确保到2022年,科技型企业达到22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5家以上。
9. 引育创新引领型人才。优化人才环境,全面落实创新引领型人才各项政策,以引平台、引高校、引科研机构为主攻方向创新人才引育机制。深入推进“智汇郑州”人才工程,不断深化与刘嘉麒、汪卫华等院士的合作,年均引进“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人才(团队)2个。
10. 搭建创新引领型平台。鼓励企业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在非晶、玄武石纤、铝加工等产业确立2-3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对象,争创1-2家河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
11.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力争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力争到2022年,制造业研发投入占全市总产值的1.5%以上。主动融入“沿黄科创带”,引导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创新交流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向本土企业转移转化。优化布局创新服务综合体、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等载体平台,完善科技创新基金、科技金融体系,制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意见,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最优生态。
(四)实施招商引资专项行动,增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把招商引资作为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抓动能转换的关键举措,把制造业项目落地作为硬指标、硬任务。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向,结合我市新兴主导产业定位,逐行业研究制定产业链全景图和产业招商地图。建立产业链链长制招商工作推进体系,以“建链、强链、补链”方式,引导各乡镇、园区、企业主动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持续提升投资规模,确保制造业投资增速大幅提升,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
12.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落实《登封市制造业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和“五职招商”责任,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大区域,每年确保引进落地2个以上投资超1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项目。鼓励企业面向国际市场参与竞争、开展合作,加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对接,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重点承接一批先进制造业、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和产业链缺失项目,形成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新优势。
13.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瞄准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链核心企业,强化定向招商、以商招商。建立专业化招商队伍和常态化招商机制,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实效性。创新开展区域产业协作,进一步明确“一区两园三基地”的产业布局,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为发展“飞地”经济提供平台支撑。
14. 强化工业项目投资。实施标志性项目建设工程,每年重点推进5个投资规模大、产业领域新、技术水平高、行业引领强的标志性先进制造业项目;建立重点工业项目台帐,每年筛选20—30个先进制造业项目,实行台帐制管理,对未完成投资计划的重点项目,深入排查问题及原因,依托项目建设月例会予以协调解决,确保重大工业项目按照时序进度建设。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大力实施“三大改造”工程,力争三年内创建智能工厂(车间)3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园区)7家以上,全部规上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
(五)实施企业培育专项行动,强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支撑。深入开展促进企业成长工程,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园,带动产业链集聚发展。用改革办法和市场化措施,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增强发展动能,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市场主体支撑力。
15. 培育战略性企业。实施战略性企业龙腾计划,建立完善战略性企业培育机制,支持企业开展“三品”专项行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定标准,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到2022年,创建郑州市级领军型企业5家以上。实施高成长性企业三年倍增计划,筛选10家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增长速度快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关注,并按照企业增速,分年度、分阶梯进行奖励。到2022年,实现高成长性企业规模倍增。
16. 培育中小企业。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加强与大中企业的协作,深耕行业细分领域,成为行业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到2022年,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以上。建立“小升规”企业储备库,强化入库培育和指导,加大“小升规”政策奖励力度,用3年时间推动100家小微企业入规。
17. 支持企业提质增效。实施“标准 ”计划,引导我市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和研发机构参与各类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实施“品牌 ”计划,鼓励我市制造企业、优质产品积极参与郑州制造产品“一带一路行”“全国行”等活动,全面提升我市制造业企业品牌水平。实施“质量 ”计划,支持制造业企业争创国家、省质量标杆,积极申报省长质量奖、市长质量奖,并给予相应资金奖励。
(六)实施要素保障专项行动,营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生态。建立制造业项目落地优先保障机制,完善规划、用地、能耗、环保等政策,推进制造业重大项目尽快落地投产。坚持把产业生态打造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围绕产业链融通资本链、衔接人才链、提升服务链,强化各类要素保障,着力打造集服务优、政策优、企业家与人才待遇优、亲与清新型政商关系于一体的“三优一亲”营商新环境。
18. 强化用地保障。结合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制定制造业用地布局规划,科学核定工业用地规模占比,优化工业用地空间布局,确保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30%以上用于工业项目。全面实施“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分类,建立以年土地亩均税收、亩均利润、研发投入强度、能耗标准、环境标准、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为主的考核体系,划分级别档次,实行用地、用电等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盘活闲置工业用地(厂房),通过土地置换、土地收储、废弃矿坑复耕复垦等手段,把闲置工业用地指标集中起来,在全市“一区两园”集中布局千亩以上的大宗连片工业用地;对闲置厂房实施“腾笼换鸟”工程,引导采取定向招商、项目置换、技术转型等方式进行再利用,到2022年,全市闲置厂房再利用率达到70%以上。
19. 强化人才支撑。实施企业家领航计划,在全市培养5名有战略眼光、锐意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和企业资源整合能力的领军型企业家,20名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重点,具有行业(区域)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企业家,形成具有品牌建设意识、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群体。招引行业紧缺人才,重点在汽车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招引一批行业紧缺人才。深化校企合作,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对接国内外高等人才培养院校,重点培养一批专业工匠和蓝领人才;整合我市职业教育资源,鼓励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开设适用型专业,打造稳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20. 强化产融合作。鼓励驻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业务,提高制造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进一步规范企业融资过程中担保、评估、保险等中介机构服务,减少环节收费;鼓励金融机构推行循环贷款、“无还本续贷”等业务,降低制造业融资成本。启动运作规模10亿元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重点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成长企业培育、重大制造业项目建设、龙头企业过桥还贷等。支持企业多渠道融资,鼓励制造业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定向增发、资产收购等形式,扩大融资规模。
21. 强化环保统筹。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好制造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一区两园”全面推行区域环境评估,实现区域内建设项目共享共用。强化“一企一策”深度治理和“低小散”企业整治,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绩效评价全覆盖。实施差异化管控、精准管控,避免环保治理“一刀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项目,给予豁免管控或降级管控,并在环保容量上予以倾斜。
22. 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四项”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大力开展“政策进百企”活动,把各类惠企政策落到实处。创新企业服务方式,坚持双月8号的企业家座谈会和“企业家协会活动日”等活动,建立企业家与市领导、企业家与金融机构、企业家与专家教授“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工作机制,听取企业呼声,帮助企业加快发展。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清理制约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改革,全面实施“网上办”“一件事”“电子印章”等改革事项,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商事登记等事项办理时限,全流程打通制造业项目落地建设“绿色通道”。落实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各项减税降费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推进。全面加强市、乡两级党委、政府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导,建立市、局、乡三级领导分包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机制。成立登封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研究审议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规划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和重点工作,定期督查相关政策落实执行情况,形成全市协同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各乡(镇)办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强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组织推进。
(二)严格督导考核。建立完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统计监测、考核评价机制,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全市绩效考核体系,相关指标列入高质量发展指标,加强日常管理和专项考核,提高制造业在全市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增加制造业发展成效在区域发展综合考评中的比重。
(三)形成发展合力。加强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舆论宣传力度,在市级主要媒体上开设专栏专题,持续宣传报道相关政策举措、典型案例和优秀代表,营造全社会崇尚工匠精神、支持制造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积极争取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纳入到国家、省、郑州市级媒体宣传报道内容,不断扩大登封制造强市建设的影响力。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力量参与制造业发展,形成制造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附件:登封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分工表
附 件
登封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分工表(55项)
序号 | 工作内容 | 责任单位 | |
一、产业升级专项行动 | |||
(一) 发展壮大 主导产业 | 1 | 发展壮大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建成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30家,年产值突破30亿元。 | 市工信局,相关乡镇和登封新区管委会 |
2 | 发展壮大铝精深加工工业。建成规模以上铝精深加工企业30家,年产值突破30亿元。 | 市工信局,告成镇、卢店镇、唐庄镇 | |
3 | 重点发展非晶、玄武岩、碳纳米和电子陶瓷材料等4大新材料,确保到2022年,新引进非晶、玄武岩等新材料企业20家以上,年产值达到50亿元。 | 市工信局,中岳办、卢店镇、告成镇,登封新区管委会 | |
(二) 谋划培育新兴产业 | 4 | 培育节能建材行业。建成达产节能建材企业3家以上,年产值实现10亿元,绿色建筑产业园初具规模。 | 市工信局,大冶镇,登封新区管委会 |
5 | 培育通用航空产业,建成集通航设备、通航机场、通航小镇为一体的通用航空产业园区。 | 市工信局,大金店镇,登封新区管委会 | |
(三) 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 6 | 改造提升耐材行业。耐材企业整合退出37家。 | 市工信局,相关乡(镇)办 |
7 | 改造提升磨料行业。磨料企业整合退出46家。 | 市工信局,相关乡(镇)办 | |
8 | 改造提升水泥建材行业。水泥企业全部建成省级以上绿色工厂,砖瓦窑企业整合退出8家。 | 市工信局,相关乡(镇)办 | |
(四) 淘汰出清落后和过剩产能 | 9 | 2022年基本完成耐材、砖瓦窑、特种水泥、磨料、碳素等“三高两低”传统产能整合。 | 市工信局、应急局、市场监管局、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分局,相关乡(镇)办 |
10 | 利用“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机制,加快出清“僵尸企业”,引导吊销过剩产能加快退出。 | 市亩评办,各乡(镇)办 | |
11 |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坚决杜绝落后产能、“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 | 市工信局、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分局、市场监管局,各乡(镇)办 | |
(五) 优化主导 产业布局 | 12 | 在产业集聚区、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通航产业园重点布局先进制造板块。 | 市工信局、发改委,大金店镇、大冶镇,登封新区管委会 |
13 | 围绕三个工业基地重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集中改造提升传统建材、铝及铝加工、静脉循环等产业。 | 市工信局、发展改革委,告成镇、大金店镇、东华镇,登封新区管委会 | |
二、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 | |||
(六) 加快数字化改造 | 14 | 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升级,提升传统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水平。 | 市工信局,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15 | 实施“百企上云”计划。到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覆盖率达到100%,中小工业企业上云覆盖率达到90%。 | 市工信局、税务局、财政局,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
(七) 创新融合化发展 | 16 | 引导企业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等智能化改造,积极创建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力争年新增1家以上智能工厂,智能工厂总数达到6家以上。 | 市工信局,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17 | 发挥数字赋能作用,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围绕制造业发展布局工业设计、工业电子商务、数字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耦合共生。 | 市工信局,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
三、科技创新专项行动 | |||
(八) 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
| 18 | 积极打造科技创新型企业。通过开展企业研发事后奖补、创新券补助、科技孵化器风险补偿等方式,力争年均增加科技型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确保到2022年,科技型企业达到22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5家以上。 | 市工信局,税务局、财政局,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九) 引育创新引领型人才 | 19 | 优化人才环境,全面落实创新引领型人才各项政策,创新以引平台、引高校、引科研机构为主动方向的人才引育机制。 | 市人才办、工信局,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20 | 深入推进“智汇郑州”人才工程,不断深化与刘嘉麒、汪卫华等院士的合作,年均引进“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人才(团队)2个。 | 市人社局、工信局、人才办,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
(十) 搭建创新引领型平台 | 21 | 鼓励企业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 | 市工信局、发展改革委,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22 | 在非晶、玄武石纤、铝加工等产业确立2-3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对象,争创1-2家河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 | 市工信局,登封新区管委会,中岳办、卢店镇、告成镇、唐庄镇 | |
(十一) 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 23 | 大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力争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力争到2022年,制造业研发投入占全市总产值的1.5%以上。 | 市工信局,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24 | 主动融入“沿黄科创带”,引导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创新交流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向本土企业转移转化。 | 市工信局,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
25 | 优化布局创新服务综合体、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等载体平台,完善科技创新基金、科技金融体系,制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意见,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最优生态。 | 市工信局,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
四、招商引资专项行动 | |||
(十二)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 26 | 落实《登封市制造业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和“五职招商”责任,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大区域,每年确保引进2个以上投资超1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项目落地。 | 市工信局、商务局、发展改革委,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十二)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 27 | 鼓励企业面向国际市场参与竞争、开展合作,加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对接,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重点承接一批先进制造业、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和产业链缺失项目,形成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新优势。 | 市工信局、商务局、发展改革委,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十三)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 28 | 瞄准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链核心企业,强化定向招商、以商招商。建立专业化招商队伍和常态化招商机制,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实效性。 | 市商务局、工信局,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29 | 创新区域产业协作,进一步明确“一区两园三基地”的产业定位,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为发展“飞地”经济提供平台支撑。 | 市商务局、工信局、发展改革委,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
(十四) 强化工业 项目投资 | 30 | 加快标志性项目建设,每年重点推进5个投资规模大、产业领域新、技术水平高、行业引领强的标志性先进制造业项目。 | 市工信局、发展改革委、资源规划局、生态环境分局,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31 | 建立重点工业项目台帐,每年筛选20—30个先进制造业项目,实行台帐制管理。 | 市工信局、发展改革委,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
32 | 大力实施“三大改造”工程,力争三年内创建智能工厂(车间)3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园区)7家以上,全部规上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 | 市工信局、生态环境分局,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
五、企业培育专项行动 | |||
(十五) 培育战略性企业 | 33 | 实施战略性企业龙腾计划,建立完善战略性企业培育机制,支持企业开展“三品”专项行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定标准,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力争到2022年,创建郑州市级领军型企业5家以上。 | 市工信局,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十五) 培育战略性企业 | 34 | 实施高成长性企业三年倍增计划,筛选10家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增长速度快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关注,并按照企业增速,分年度、分阶梯进行奖励。力争到2022年,实现高成长性企业规模倍增。 | 市工信局、财政局,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十六) 培育中小企业 | 35 | 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加强与大中企业的协作,深耕行业细分领域,成为行业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力争到2022年,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以上。 | 市工信局,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36 | 建立“小升规”企业储备库,强化入库培育和指导,加大“小升规”政策奖励力度,力争3年时间推动100家小微企业入规。 | 市工信局、统计局,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
(十七) 支持企业提质增效 | 37 | 实施“标准 ”计划,引导我市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和研发机构参与各类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 市市场监管局、工信局,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38 | 实施“品牌 ”计划,鼓励我市制造企业、优质产品积极参与郑州制造产品“一带一路行”、“全国行”等活动,全面提升我市制造业企业品牌水平。 | 市市场监管局、工信局,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
39 | 实施“质量 ”计划,支持制造业企业争创国家、省质量标杆,积极申报省长质量奖、市长质量奖,并给予相应资金奖励。 | 市市场监管局、工信局,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
六、要素保障专项行动 | |||
(十八) 强化用地 保障 | 40 | 制订产业用地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工业用地规模占比,优化工业用地空间布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30%以上用于工业项目。 | 市资源规划局、工信局,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41 | 全面实施“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分类,建立以年土地亩均税收、亩均利润、研发投入强度、能耗标准、环境标准、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为主的考核体系,划分级别档次,实行用地、用电等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 | 市工信局、税务局、统计局、资源规划局、供电公司,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
42 | 盘活闲置工业用地(厂房),集中闲置工业用地指标,在全市“一区两园”集中布局千亩以上的大宗连片工业用地;实施闲置厂房“腾笼换鸟”工程,引导采取定向招商、项目置换、技术转型等方式进行再利用,到2022年,全市闲置厂房再利用率达到70%以上。 | 市工信局、资源规划局,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
(十九) 强化人才 支撑 | 43 | 实施企业家领航计划,力争在全市培养5名有战略眼光、锐意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和企业资源整合能力的领军型企业家,20名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重点,具有行业(区域)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企业家。 | 市人才办、工信局、人社局,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44 | 招引行业紧缺人才。重点在汽车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招引一批行业紧缺人才。 | 市人才办、工信局、人社局,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
45 | 深化校企合作,整合我市职业教育资源,鼓励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开设适用型专业,打造稳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 市人社局、教育局、工信局,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
(二十) 强化产融 合作 | 46 | 鼓励驻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业务,提高制造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 | 市金融服务中心,人行登封支行,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47 | 进一步规范企业融资过程中担保、评估、保险等中介机构服务,减少环节收费;鼓励金融机构推行循环贷款、“无还本续贷”等业务,降低制造业融资成本。 | 市金融服务中心,人行登封支行,市场监管局,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
48 | 启动运作规模10亿元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重点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成长企业培育、重大制造业项目建设、龙头企业过桥还贷等。 | 市财政局、工信局 | |
(二十一) 强化环保统筹 | 49 | 在“一区两园”全面推行区域环境评估,实现区域内建设项目共享共用。 | 生态环境分局,登封新区管委会 |
50 | 强化“一企一策”深度治理和“低小散”企业整治,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绩效评价全覆盖。 | 市工信局、生态环境分局,各乡(镇)办, | |
(二十二) 优化营商 环境 | 51 | 深入开展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四项”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 | 市工信局、金融服务中心、人社局,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52 | 大力开展“政策进百企”活动,把各类惠企政策落到实处。 | 市工信局、财政局,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
53 | 坚持双月8号的企业家座谈会和“企业家协会活动日”等活动,建立企业家与市领导、企业家与金融机构、企业家与专家教授“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工作机制,听取企业呼声,帮助企业加快发展。 | 市工信局,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
(二十二) 优化营商 环境 | 54 | 深入推进 “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改革,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全流程打通制造业项目落地建设“绿色通道”。 | 市政务服务大数据局,市直各部门,各乡(镇)办,登封新区管委会 |
55 | 落实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各项减税降费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 市税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