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提升郑州和全省文化建设水平建议的答复 对省人大第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677号建议的答复

  • 索引号:747445745/2021-00195
  • 发布机构: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建议提案处
  • 关键词:人大建议
  • 成文日期:2021-09-22
  • 发布日期:2021-09-22
  • 关于大力提升郑州和全省文化建设水平建议的答复 对省人大第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677号建议的答复

    @font-face {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face {   font-family: "宋体"; }@font-face {   font-family: "Calibri"; }@font-face {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font-face {   font-family: "黑体"; }@font-face {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font-face {   font-family: "楷体"; }@font-face {   font-family: "华文仿宋"; }@font-face {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font-face {   font-family: "仿宋"; }p.MsoNormal { margin: 0 0 0;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Calibri; font-size: 14px; }h1 { margin: 0 0 0;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 color: rgb(0, 0, 0);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9px; }p.MsoBodyTextFirstIndent2 { margin: 0 0 0; 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font-size: 21px; }p.MsoBodyTextIndent { margin: 0 0 0; text-indent: 42px; text-align: justify;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font-size: 21px; }p.MsoFooter { margin: 0 0 0; text-align: left; font-family: Calibri; font-size: 12px; }p.MsoHeader { margin: 0 0 0; border-bottom: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 0 1px; text-align: center; font-family: Calibri; font-size: 12px; }span.msoIns {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blue; }span.msoDel { text-decoration: line-through; color: red; }div.Section0 {  }

    尊敬的张立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提升郑州和全省文化建设水平”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坚持政府主导地位,高质量推进文化建设

    我市2013年成立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紧紧围绕郑州市委中心工作和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建机制、强基础、扩投入、惠民生,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配合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全面推进我市公共文化建设,2013年,郑州市成功创建了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一)坚持统筹推进,突出政府主导。近年来,郑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文化强市,以“八个纳入”为抓手,高位推动文化建设。2020年7月24日,全市举行重大文旅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并召开文化旅游大会,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2021年初,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两化五强”目标,把“建成具有黄河流域鲜明特征的文旅强市”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在《郑州市“十四五”文化广电和旅游发展规划》中,将公共文化单独成篇,且单独制定了《郑州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2021-2025)》。

    (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保障制度。我市先后出台《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细则》《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郑州市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方案》《郑州市博物馆事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郑州市博物馆事业发展扶持办法》,制定了《关于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将各类民办文化、旅游、科技、体育和非国有博物馆等设施建设、活动开展、项目经营、精品创作等列入政府购买和扶持的重点,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常态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持续加大资金投入,2020年郑州市人均文化传媒事业经费227.89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突出重大项目引领,加快文化设施建设

    (一)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印发了《郑州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围绕“黄河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三大功能定位和“两带一心”战略,编制了文化博物旅游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专项实施方案。总投资约32亿元的黄河国家博物馆、16亿元的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7亿元的黄河文化演艺综合体、50亿元的荥阳故城文旅融合项目、45亿元的汴河遗址公园全部启动。积极构建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共同打造郑汴洛“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黄金文化旅游带,讲好黄河故事。

    (二)重大文化设施完工投入使用。历时8年,总投资300多亿元,占地约1.53平方公里的郑州中央文化区,包括奥体中心、文博艺术中心、市民活动中心和现代传媒中心建成,陆续投入使用。奥体中心圆满完成了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开闭幕式。奥体中心、文博艺术中心、市民活动中心和现代传媒中心“四个中心”成为郑州文化新地标。2020年,郑州美术馆新馆、大剧院开馆,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今年,郑州博物馆新馆、郑州遗址博物院、郑州文化馆、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商都文化公园等场馆相继开馆开园;郑州科技馆、杂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进入开馆前冲刺阶段;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开工建设;郑州歌舞剧院、郑州运河遗产博物馆、老奶奶庙旧石器遗址博物馆和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等新建、扩建工作有序展开。

    (三)基层文化阵地日益完善。截至2020年底,我市已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783个,覆盖率100%;公共图书馆16个,图书馆分馆198个;公共文化馆15个,文化馆分馆198个;少年儿童图书馆2个,郑州少儿图书馆分馆26个;城市书房65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持续提升场馆的服务效能,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市、县联动,各区县(市)把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文化活动作为重点,提高工作标准和要求。金水区投资13.3亿元的融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等五馆于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即将启用;新郑市投资8亿元的“一馆一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登封市投资5.4亿元建设的集文化馆、图书馆和城市展示馆于一体的文化项目正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进一步拓展,让城乡居民享有更加便捷、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满足多元文化需求,丰富文化载体

    我们始终把“以人为本、文化惠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拓展服务公共领域,满足人们多元文化需求。

    (一)举办重大文化活动。成功举办2020年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2020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2020国际乒联总决赛、第八届中国(郑州)国际街舞大赛、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等一批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重大文化活动,提升郑州影响力和美誉度。

    (二)持续打造文化品牌。持续打造“绿城读书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少林国际武术节”、“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中国(郑州)国际街舞大赛”、“杜甫诗歌文化节”、“天中讲坛”等文化品牌;持续开展“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千场演出”、“情暖新春”专场文艺演出、戏曲进校园、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2020年,放映近5万场次,受益群众千万余人次。继续举办“天中讲坛”品牌活动,云直播27场,其中《双槐树遗址重要考古发现探秘》《发现郑州·先秦篇》线上观众分别超过130万人次。2020年少儿图书馆“童话黄河”、“家长微课堂”微视频,40集以专题形式登录“学习强国”中央平台,浏览量100万余人次,服务了全国读者。登封朝阳沟“村晚”作为全国8台示范性“村晚”之一,在央视和国家文化云直播,向全国观众展现了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丰硕成果,展现中原新农村建设的突出成就,展示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采。

    (三)积极推进文艺创作。积极推动文艺作品创作提升,舞剧《精忠报国》圆满完成各类大型汇报演出,与《妈,我回来啦》《家在黄河边》《我的好兄弟》等3首歌曲同时获得河南省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新剧《王熙凤》、豫剧《锦娘》先后搬上舞台,曲剧《小小把城官》《花庭会》《沙家浜·智斗》《卖苗郎》等作品成功复排。积极推动完成《黄河逆行人》等7部剧本创作和修改,新创作《相亲》等5部曲艺小品,参与2部影视作品的摄制,创作歌曲《我们能》获得“优秀国际展播奖”。舞蹈《匠人之心》入选文旅部“百年百项”小型作品创作计划。舞蹈《唐宫夜宴》在今年河南春晚、元宵节晚会成功出圈,网络播放量超过30亿次,5次登上微博热搜,成为现象级文艺作品。

    (四)提升文化场馆服务效能。2020年10月,郑州美术馆新馆开馆,多次邀请国内顶级艺术珍品和当代艺术名家来郑策展。开馆至今,观展40万余人次,日高峰达5千多人,极大丰富广大群众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郑州科技馆成功承办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科普活动;全市博物馆、纪念馆恢复开放后,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举办各类展览近百个,主题宣传社教活动近400场次,接待观众游客1100万人次。2021年5月7日,举办“河洛古国”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重大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国内外主流媒体先后进行报道,引发全球关注,热点话题点击率超10亿次。

    (五)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发展,携手澳大利亚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研究中心建立了“悉尼·中国非遗郑州馆”,为中原非遗传承打开海外窗口。提炼拍摄《商都二十四节气》系列专题片,网络点击率达44.5万余次。承办了“中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发展高级研修班”,全省非遗和艺术领域60余名高层次人才参加,十余个跨界合作项目签约,为打造文化强省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按照省厅统一部署,积极弘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林功夫,开设“少林功夫非遗传习班”试点15个,学员超1000人,组织“少林功夫非遗传习班”进校园活动。在2020年“黄河谣华夏源——第十届河南省少儿文化艺术展演”活动中,少林功夫做为优秀项目参与比赛,荣获三个一等奖。

    四、传承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拓宽公共文化服务路径

    近年来,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路径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科技助力公共文化服务。“郑州文旅云”2020年6月22日上线运营,注册用户超过100万,平台服务覆盖人次超2000万。公共文化场馆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抖音等媒体开展线上服务活动。开展的“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系列讲座线上直播活动”、“2020年郑州市首届十佳地标打卡地评选活动”、“郑州图书馆暑期活动汇总”、“您身边的郑品书舍”、“众志成城同心抗疫线上书画展”、“2020年郑州市精品剧目演出活动·周末剧场”、“2021云上过大年”等专题深受群众喜爱。郑州少儿馆拍摄的“家长微课堂”系列微视频以专题的形式登录《学习强国》平台,点击量已超30万人,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和群众的参与度。

    (二)文化旅游志愿嵌入服务。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志愿服务的创新模式,着力打造“文化志愿服务乡村行—寻找村宝”、“绿城春雨行动”、“黄河情·益同行”等文化旅游志愿服务品牌。开展“快乐旅程 文明先行”、“听爷爷讲故事·非遗扶贫计划”、“点亮繁星 益路同行”、“书香传递志愿红”等志愿服务活动,实现由“送文化”到“种文化、创文化”的转变,助力乡村文化振兴。2020年,开展文化旅游志愿服务近12万人次,累计提供志愿服务时长近50余万小时。

    (三)开展文化交流。按照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安排部署,我市组织文艺团队赴卡塔尔、乌拉圭、巴西、美国等地区,圆满完成2020“欢乐春节”出访演出交流任务。选报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和嵩山少林功夫游学之旅两个景点(产品)参加“十佳港澳青少年游学产品”竞选。开展“春雨工程”文化志愿服务边疆行,组织100多件非遗作品走进贵州紫云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交流互动,不断扩大中原文化影响力。

    (四)建立图书馆服务联盟体系。自2013年至今,郑州图书馆先后与开封、南阳、平顶山、漯河等地区图书馆及商丘市永城、睢县、夏邑县、柘城县图书馆和新乡市原阳县图书馆等十余个跨区域市县图书馆完成系统对接和互联互通,实现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和纸质资源通借通还。截止目前,郑州图书馆地区公共图书馆和跨地区公共图书馆联盟分馆共计400余个。郑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形成了以郑州图书馆为中心,以区县(市)图书馆为骨干,以乡镇(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大院图书室(农家书屋)等为基层服务点,以图书流动车、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为补充的郑州地区图书馆服务体系网络平台,实现了以联合建设资源、联合开发、共建共享、联合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大流通、大服务格局,达到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文献利用率的服务效果。同时,我市依托郑州图书馆的优势,积极探索建设跨市和跨系统的服务联盟建设。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紧紧围绕郑州市文化服务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理清思路、科学谋划、主动作为、补齐短板,推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效能,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一)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化和均等化。根据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标准,结合群众需求、财政能力和文化特色,尽快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并推进实施,提高人均拥有公共图书藏书量和人均图书馆建筑面积,均衡配置社区公共文化资源,实现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推进城乡、区域均衡发展。

    (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突出地方特色,对接百姓文化需求,把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文化旅游等工作融进去。深入了解不同群体文化需求特点,实现精准服务,适应社会生活新变化和基层群众新要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三)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和管理制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保障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加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投入,保障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管理和使用;加大人才队伍培训管理,稳定服务队伍,完善保障制度。

    感谢您对郑州市文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2021年6月16日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