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王丽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全市产业政策促进均衡发展的提案》(第20210298号)收悉,感谢您对我市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全市产业布局优化,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全市产业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格局。
一是优化城市发展布局,推进32个核心板块建设。市委、市政府加快提升城乡发展内涵品质,确定了“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城市发展布局,东强就是以郑东新区为依托,统筹经开区、中牟县部分区域,打造全省对外开放窗口、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南动就是依托航空港实验区,打造国际航空枢纽经济引领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高地。西美就是统筹登封、巩义、新密、荥阳、高新、中原等区域发展,将其建设成为城市生态屏障、全省创新创业最活跃区域。北静就是围绕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强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打造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中优就是要通过城市有机更新,激发老城区活力,彰显中原文化魅力。同时,积极构建 “都市区—片区—单元—板块”的城市架构,高水平规划建设了32个核心板块,使之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支撑点、开发建设新亮点、网络结构关键点。
二是明确区域主导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特色化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针对全市各开发区、区县(市)主导产业较为杂乱、产业同构化等突出问题,出台政策措施,引导各区域产业错位发展。2012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布局的实施意见》,提出每个区县(市)工业主导产业不超过2个、每个产业集聚区明确1个主导产业,优化全市重点产业布局。2018年,我市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和调整主导产业布局的通知》,对全市产业布局作了进一步调整优化,明确各区域功能定位,中心城区为都市区核心功能区、西部片区为转型升级发展区、东部片区为提质优化发展区、南部片区为新兴产业集聚拓展区,细化各开发区、区县(市)重点发展的制造业、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同时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各区县(市)的布局和发展重点,为全市产业错位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是发挥区域优势,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各开发区、区县(市)结合本区域产业现状、资源禀赋等条件,围绕主导产业,强化招商引资,推进强链延链补链,形成一些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汽车产业以经开区、中牟县等为核心区域,集聚企业300余家,形成集生产、研发、销售、服务等于一体的完整汽车产业生态,整车产能158万辆;铝加工业以巩义市为核心区域,形成了从氧化铝、电解铝、铝板带箔等传统产品,到汽车高铁用铝、电力电子用铝、铝材家具建材等完整的铝精深加工产业链,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铝板带箔加工基地;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以航空港区为载体,集聚200余个智能终端企业(项目),初步形成了“整机 配套 核心零组件”的智能终端(手机)产业链,智能手机产量超过1亿部,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基地;智能传感器产业以高新区为核心区域,集聚传感器行业企业近100家,形成了涵盖气体、气象、农业、电力(网)、环境监测、轨道交通等多门类传感器产业链,着力打造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
当前,我市虽然在引导区域实现错位和特色发展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但目前各开发区、区县(市)以优惠条件相互抢人才、抢项目(企业)的现象仍然存在,增加了全市招商引资的成本,不利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一是持续引导开发区、区县(市)坚持主导产业定位,实现特色化、差异化特色错位发展。按照“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城市发展布局和32个核心板块建设要求,进一步优化开发区、区县(市)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布局。以航空港区、经开区、高新区为主,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航空港区重点打造突出“速度经济”需求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业;经开区重点围绕汽车与装备制造业科技研发、补链强链及产品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高新区以科创为引领,通过“院校 赛事展会 产业”模式,加快推进信息安全、智能传感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规模、上水平。以6县(市)和上街区为主,建设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重点推进装备制造、食品、铝、建材耐材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出清落后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等接续产业。以郑东新区和市内5区为主,建设制造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服务型制造、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更新与城市更新同步,着力形成“三区引领、县市支撑、六区协同”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是建立招商引资项目统筹机制,完善均衡发展政策体系。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中,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库,对开发区、区县(市)准备引进的全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施入库管理,郑州市根据各开发区、区县(市)主导产业定位、资源禀赋、产业链发展实际需要,对全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进行统筹管理,明确重大项目落地方向,避免郑州市域内的区县(市)无序竞争,降低招商引资成本,优化重大项目布局。制定完善全市综合性产业政策,统一产业准入、政策标准等条款,规范化、制度化推进开发区、区县(市)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公平有序竞争。
三是加快各类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产业特色化发展平台载体。编制实施《郑州市“十四五”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郑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和各项专项产业规划,对全市产业和重点行业布局进行规划,并推进规划落实,实现各区域产业互补联动发展。编制实施《郑州市产业集聚区规划纲要(2021—2030年)》,明确市域重点培育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统筹优化产业集聚区空间范围、功能布局、主导产业及细分领域,分类推进整合或托管,促进形成布局合理、错位发展、功能协调的发展格局。加快小微企业园建设,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调整,立足区域主导产业定位,着眼主导产业上下游协作配套的实际需要,规划建设一批制造类小微企业园。小微企业园主导产业要聚焦细分领域,突出产业特色,重点发展1-2个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及关联产业集聚度提高到50%以上,以载体建设保障产业特色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