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 张晓曼 委员:
您好! 您提 出 关于 “ 我市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 的建议 已 收悉,现就相关建议答复如下:
为有效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我市按照国家和省政府部署,于 2016年1月启动分级诊疗试点,在借鉴先进做法并结合全市实际的基础上,坚持以群众看病就医需求为导向,科学审慎制定出台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及人才培养、签约服务等多个配套文件,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持续抓好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水平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以医联体为纽带,以签约服务为抓手,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为强化工作推进,我委自加压力,积极向上级政府争取,成为了国家和省分级诊疗双试点城市。从目前情况来看,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升优质医疗资源服务 水平,强化龙头带动能力
提升县级医院和城市二、三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是确保上转的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病人看得了、看得好的重要保障。 一是 深化县域综合医改。 在中牟县试点开展县域综合医改,初步形成 大数据锁定就诊需求推动分级诊疗的改革 经验 , 2017 年在全市推开。 新华社内参、中央改革办内刊专题刊发,国家卫生计生委例行新闻发布会将其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介, 刘延东副总理批示肯定。 二是 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出台 《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按照 每县(市)不少于 4个的标准, 规划建设 34个 县级重点专科,着力加强县外转诊率前 4位的病种和血液透析等紧缺专科建设, 市、县两级 财政给予 5000元/床的专项 补助。 三是 强化学科人才集聚效应。出台《医学重点(培育)学科 2016-2020年度建设实施方案》,给予省、市重点学科300万元、100万元的财政补助。201 5 年以来,引进知名学科团队 66个, 建设 省级医学重点学科 21个 、 市级重点学科 24个 、 省级重点实验室 13个 、 市级重点实验室 48个 、 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个。 四是 大力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以 区域诊疗中心建设推动市属医院学科发展 “树拳头、立品牌、出特色”, 根据市属医院专科发展实际,规划并大力推进十一中心建设; 不断提升 区域 医疗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救治保障能力。
(二) 筑牢 基层医疗 卫生 服务网底 , 夯 实健康服务 基础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实现分级诊疗的关键。 一是 优化基层布局。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五个一”标准化建设,同步 规划建设 30所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达到86.6%。 二是 加强能力建设。投入 794万元对60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诊疗区开展能力建设,为全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配备2242套健康一体机。我市 8 家乡镇卫生院获评国家 “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陇海马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评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是 加强基层人才建设。 制定 郑州市卫生人才建设方案, 市财政投入 2000万元设立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开展 特岗全科医生 招聘、 基层住院(全科)医师、社区卫生服务、中西医结合、医养结合、疾病防控等 6个人才培训项目 , 5年内 共 引进培养卫生技术骨干 4500名 。 四是 提高基层人员待遇。 县级公立医院引进高层次人才不受编制限制,并积极探索 “县聘乡管”的用人模式。出台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方案》, 将 乡镇卫生院不低于 20%的空编用于招聘一体化管理的乡村医生,实行“乡招村用,事业管理”。市财政给予 村卫生室每家每年 5000元补贴,给予65岁以上 老年乡医每人 每月 300元生活 补助 。
(三) 强化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提升整体服务效能
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医疗服务 的有效抓手。 一是 持续强化医疗联合协作 。 市属三级医院均牵头建设医联体 ,纳入成员单位达 1616 家 ,基本上覆盖所有基层医疗机构 ;郑州市中心医院、郑州人民医院牵头建设城市医疗集团,通过整体融并、全面托管等方式强化与成员单位的合作关系,并在集团内部设置患者综合服务中心、后勤保障中心等,高效调配医疗资源,并根据患者病情引导患者到适宜的成员单位治疗,实现了患者在院内的精准分诊 。各县(市) 强化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 按照 “ 政府主导建、管理七统一、经费双打包 ”的路径 , 将所属 乡镇卫生院 及 村卫生室 纳入一体化管理, 实现 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同标同质、 能力全面提升、服务上下联动, 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 。 二是 启动 “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工程”。依托医联体建成远程心电诊断等1 9 个远程诊疗中心, 为在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是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就医的群众持续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和心电诊断 。 三是 加强对口帮扶。安排 7家三级医院对口支援9家县级医院,23家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46家乡镇卫生院,明确规定二、三级医院晋升副高以上职称的医师,基层帮扶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1年,单次连续驻点不少于6个月。 四是 促进双向转诊。出台《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 对规范转诊患者予以减免医保起付线费用,未按规定转诊的,医保报销比例降低 20个百分点;患者下转到基层医疗机构后发生的住院费用,医保支付比例适当提高;将远程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四) 强化签约服务, 为群众提供 更为周到的 健康服务
我市将 签约服务作为推进 分级诊度建设的突破口, 出台 《郑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意见》和《郑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着力 实现 “五个转变”: 一是 从 试点探索向全面推进转变。 在抓好抓实 新密市签约服务试点 基础上 ,在全市城乡全面推开 签约服务。 二 是 从扩大覆盖面向提升服务内涵转变。对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服务协议、服务报表进行规范,实行 签约周期、签约形式、签约条款、服务手册 “四统一”。 签约周期由一年一签改为三年一签、每年确认,最大程度减少基层重复劳动和工作量,提高居民签约依从性。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础上,增加基本医疗、健康管理、转诊服务、日间照料等内容,通过不同类型、档次的 “签约服务包”,为老年人、慢性病等特定人群提供个性化的卫生健康服务。 目前 全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均达到 85%以上。 三是 从注重签约向强化履约转变。 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辖区划分为若干网格,由 签约服务团队 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二级以上医院 通过对口帮扶、组建医联体(医共体)、技术合作等形式,加强对签约 服务团队的技术指导,建立完善 “签约医生 服务团队 支撑平台”的层级化签约服务 模式 ;将 签约服务团队成员、联系方式、 责任 区域全部在网络 信息 平台直观展现,实行地图定位、网格管理,全面加强监督考核。 四 是 从指令任务向政策引导转变。 对开展签约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给予 纳入医保 慢性病门诊就医定点、医保用药目录与二、三级医院全面衔接等政策 ; 允许县(市、区) 逐步放开 基层医疗机构 绩效工资总额,将 业务收支结余的 50%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增量 考核发放 。
二、 取得的 工作成效
一是 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目前, 郑州儿童医院被省 政府 确定为国家区域儿童医疗中心建设 主体 单位 , 2019年被列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第一批试点建设单位 , 郑州市中心医院被确定为省级创伤医学中心协同建设单位,另有 7个专科2021年被列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主体单位。
二是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得到加强。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达到 95%以上,基层诊疗量占比年逐年增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02%。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5%以上的村卫生室均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同类机构诊疗总量比例达到30%以上。
三是 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健全。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部纳入医联体,远程医疗服务基本覆盖基层医疗机构。医联体内免费培训基层卫生人员 6万余人次,累计开展远程诊疗336.1万例,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高水平医疗服务。
四是 健康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截止 2020年年底, 按照每 1000户居民配置1名 临床 医生和 1名护士、每3000户居民配置1名 公卫 医生原则 , 组建 家庭医生 服务团队 2 158 个 , 签约城乡居民 668.6 万 人 , 整体 签约率 65.96 %, 签约率最高的 新密市达到 89.46 % ;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实现签约服务全覆盖。中牟县、金水区被评为省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示范县(区)。全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分别达到 85.1%和85.92%。
三、存在问题 及分析
一是 群众就医的趋高性心理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与纠正(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不信任)是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的重要原因。
二是 基层难以留住人才是基层能力提升缓慢的最主要原因。医疗技术是一门实践累积型技术。 一方面 大医院患者多,医生积累的经验也就多,技术水平提升相应较快;基层医院患者少,医生经验积累机会就少,技术提升缓慢;另一方面,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较高等级医院存在较大的差别;这两个方面的原因(技术能力方面提升缓慢、待遇不高)导致基层难以留住人才,制约了基层能力的提升。
三是 高等级医院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不严格,且在群众就医趋高性心理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的这个基础上,再加上医疗机构不得无故拒诊这一客观要求,导致无法有效建立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这种理论上的分级诊疗秩序。
四是 配套的制度体系尚不够健全,部分措施的杠杆作用还不足以充分发挥调节作用。远程诊疗服务已成为群众在基层就医的一项便捷、质优、廉价的途径,但因暂时没有统一、明确的收费标准,而无法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越级转诊医保报销比例降低 20%的政策杠杆作用对于大部分就诊患者来说发挥不够明显。
四、下步打算
一是 加大卫生健康知识的社会性宣传普及,提高人民群众卫生健康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并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引导人民群众逐步树立科学的疾病诊治观念,减少扎堆高等级医院看病就医的情况。
二是 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强化健康管理,为建立科学、高效的分级诊疗秩序从管理方面奠定基础。
三是 持续推动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在城市及县域内快速复制高等级医院规范的医疗管理水平和诊疗服务能力,从而加大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能力;在此基础上,对住院患者按照病情,并结合医疗集团(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的功能定位进行合理分流,实现住院患者的分级诊疗,推动分级诊疗秩序的有效建立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