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关国锋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 “关于更加重视文创产业发展,打造郑州城市品牌的建议”已经收悉,非常感谢您对郑州文化产业的关心和支持。收到提案后,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研究,并根据您的建议,计划从以下几方面促进郑州文创产业发展,打造郑州城市品牌。
一、坚持财政政策引领,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进一步拓宽社会资本投资的领域和范围,优化文化企业发展环境,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健全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系。 一是 积极配合市委宣传部, 用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统筹科技、信息、资本、市场、用地、知识产权等要素保障,打好政策组合拳,切实落实《郑州市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文件规定,每年安排不少于 2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扶持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重大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力争扶大扶强,扶出成效。配套制定《郑州市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确保专项资金规范、安全和高效使用。 二是 设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 在财政资金扶持文化企业的基础上,加快设立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 以股权投资等方式投资文化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项目, 重点支持有创新能力、有发展潜力、有社会效益的文化企业。 三是 创新融资方式。推动成立 “文化银行”,支持金融机构建立专门服务文化企业的专营机构、特色支行和专业团队。出台《郑州市文化贷款风险补偿实施方案》,设立文化产业风险资金池, 通过增信、风险补偿等手段,调动银行贷款积极性,帮助我市中小微文化企业扩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 四是 打造融资平台。借助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交易运营(郑州)试点平台,积极推进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确权、登记、托管、流转服务。建立郑州市文创金融服务中心,以 “政府授权 市场运营”的模式,搭建集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第三方服务、财政扶持资金申请等功能于一体的在线服务平台,实现“文创、资本、政策”三对接,为文创企业提供差异化、一站式金融服务。
二、科学做好顶层设计,健全各项机制保障
要推动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在体制机制、指标体系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 一是 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规范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小组基本架构,形成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发改、国土、科技、财政、商务、统计、金融等相关单位分工负责的工作制度,建立起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负责抓文创产业的常态机制。在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战略规划、具体实施办法、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时,各部门要共同参与、群策群力,共同推动产业政策制定实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服务文化企业健康发展。 二是 坚持科学规划引领。要结合郑州文化资源底数和产业发展实际,高标准制定《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 “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郑州市文创产业的功能布局和发展思路,并将该规划纳入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进行通盘考虑,作为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在《规划》的基础上,要具体谋划出台《郑州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细化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指导全市文化创意产业与全市其他重点产业协同发展。 三是 健全文化产业考核工作机制。严格按照全市综合考评要求,对各开发区、县(市)区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占 GDP的比重等发展指标进行绩效考核,切实提高开发区、县(市)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推进力度,形成全市上下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三、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鼓励本土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培育龙头文化企业,推动国际知名文化企业在郑州设立投资基金和地区总部,积极 打造有较强实力、竞争力的 “文化航母” 。 一是 激发国有文化企业活力。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中的示范作用,推动建立健全具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二是 推进文化企业集团化发展。组建郑州文化旅游投资集团等大型集团公司,搭建实施重大项目、整合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投融资信用担保三大平台,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巨大带动作用,提高文化企业竞争力,提升经济贡献度和文化影响力。三 是 调动民营文化企业积极性。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鼓励省外大型企业集团在我市设立投资基金和地区总部,引进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落户郑州,促进经营理念、管理理念、开发模式创新。充分发挥郑州市文化产业协会的行业组织作用,鼓励我市行业内龙头骨干企业引领和带动中小微文化企业共同发展,形成产业链上的紧密协作关系。
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按照 “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推进一批、建成一批”的思路和要求,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作用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 一是 统筹推动全市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建设。切实抓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郑州市重点建设项目、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十大工程”重点项目等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落实。各开发区、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科学论证,认真谋划一批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并在项目立项、政策扶持、银行信贷、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确保重大项目早日落地、早见成效。 二是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落实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着重破解项目落地的难点问题。各开发区、县(市)区要做好跟踪项目的签约工作,抓好项目的规划工作,切实加大要素供给保障和优质服务保障,力争引进一批发展前景好、投资体量大、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优质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 三是 着力于培育文旅产业项目集群优势。加快宋城 ·黄帝千古情、银基动物王国、绿地嵩山小镇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文化传承保护创新,培育壮大文化消费市场。依托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华强四期·中华复兴之路、只有河南·戏之国、华谊兄弟·电影小镇、海昌极地海洋公园等项目,全面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擦亮郑州文旅融合发展的名片。 四是 统筹做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核实工作。各开发区、县(市)区要认真梳理本辖区在建和已建成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核实运营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行业分类,确保运营文化项目的企业纳入文化产业统计名录库,以保证全市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营业收入、缴纳税收等经营指标等转化为文化产业增加值。
五、推进园区规范建设,提升产业集聚效益
依托郑州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化创意、文化产品销售、文化体验等为支撑,围绕 “两带一心”完善文创园区规划布局,加快建设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区域,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 一是 高标准建设现代文创园区。按照业态丰富、要素集聚、功能配套、带动明显的标准,推动建立一批高起点、高规模、高水平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立完善示范产业园区评估与奖励机制,促进园区快速健康发展。重点培育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原广告产业园、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推进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二是 保护性开发工业遗址。鼓励改造利用老旧厂区、老旧厂房、老旧设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支持设立工业遗产博物馆,推出各类工业文化主题展览、社教研学活动与文创体验活动,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和影响力的工业遗产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大力支持二砂文化创意园、郑煤机芝麻街 1958双创园、兴隆铺热电厂工业遗址改造项目和瑞光创意工厂文创园等老工业遗产的产业化开发。 三是 全方位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建立一批提供研发设计、信息咨询、生产制作、合作交流等便利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对市级文创园区、文创楼宇、文创空间的认定管理,制定《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楼宇及空间认定管理办法》,明确认定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开展定期考核,实施动态管理,通过科学规划、政策引导,推动文创园区健康有序发展。
六、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提升产业发展内涵
围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方向,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一是 增强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大数据、云计算、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物联网和 5G等先进技术研发,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应用升级换代。大力发展和培育3D打印、移动多媒体、虚拟会展、短视频(直播)等文化科技融合新业态。出台《郑州市加快推动短视频(直播)行业发展实施方案》,推动全市依托网络数字为基础的直播经济、短视频经济、数字产品经济等新业态加快发展,形成发展新优势。 二是 完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支持文化科技园区、文化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实施一批文化科技融合重大项目。促进文化科技融合等新型业态文化企业发展,定期评选命名优秀新型业态文化企业,根据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给予政策资金支持。积极推荐我市文化企业申报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争取更多上级政策资金支持。 三是 积极打造智慧文旅平台。借鉴杭州发展经验,深入打造以智慧文旅综合服务平台、文旅大数据中心、数字文化馆等为核心的 “城市大脑平台数字文旅体系”,通过数据整合、关联共享、深度挖掘,实现市场分析、活动报名、在线预订、AR互动等众多功能,开启文旅体验新模式,撬动郑州文旅融合在智慧应用层面发力。
七、加大人才培养引进,优化人才组成结构
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培育专业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为文化创意队伍注入新生力量。 一是 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在 “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基础上,打破固有思维模式限制,出台吸引文化创意人才的特殊政策,吸引全国各地文化产业领军人物、艺术名家等到郑州发展创业,着力引进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艺术专家、一批文化创意产业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批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专门人才参与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作。 二是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市属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开设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大对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发挥职业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一批具有文化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是 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加大核心人才、重点领域专门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力度。积极推荐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与文化经营管理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建立健全符合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特点的使用、流动、评价和激励体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和职称评定工作,加强对人才科学管理。 四是 建立智库运行机制。 建立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智库,邀请高校教授、社会学者等相关专业人士组成智库,充分发挥智库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过程中的重要参谋作用。
八、加大宣传普及力度,营造浓厚发展氛围
针对全市目前存在的对文化创意产业不了解、不重视问题,切实大力开展宣传普及,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观念深入人心,凝聚全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力量。 一是 充分利用宣传部门工作优势,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相关工作纳入市委、各职能部门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进行专题学习。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普及及理论培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进一步凝聚共识统一思想。 二是 借助各类媒体、展会等宣传平台,精心策划组织对郑州市文化企业和文创产品的宣传推介,提高知名度,不仅让郑州的文化产品切实走进寻常百姓家,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要走向省外、国外,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带动着。 三是 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工作会议,以单独召开或与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套开的形式,对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交流发展经验,互鉴工作方法,明确任务分工等,切实提高市直各单位、开发区、县(市)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工作的推动力和执行力。
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协及委员们的关心支持下,在各级政府部门及全市六万家文化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文创产业将会取得飞跃式发展,郑州的城市文化品牌将脱颖而出。
再次感谢您的提案建议,希望您继续关心支持郑州文化产业的发展。
2021年10月26日
联系单位:郑州市文广旅局产业促进处 邮 编:450018
联 系 人: 师晓立 联系电话:69095876
抄 报: 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