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城区关于实践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 索引号:005275134/2021-00141
  • 发布机构:管城区农委
  • 关键词: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乡村振兴
  • 成文日期:2021-11-30
  • 发布日期:2021-11-30
  • 管城区关于实践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近年来,管城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区委“一二三四六”推进高质量发展引领下,按照坚持规划先行、分类实施,完善基础、改善人居,突出特色、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稳步实施乡村振兴项目,积极探索城郊型村庄的乡村振兴之路,积极打造以张华楼村为代表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从全市建成区范围来看,管城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相比于二七区独特的地貌特征和惠济区优越的自然资源,不仅没有发展沟壑经济的自然条件,同时面临土地资源紧张、路网里程不足、缺乏龙头企业等难题。因此探索张华楼村建设成为城乡形态重构、产业融合、要素集聚的美丽乡村发展之路,对研究、解决好城郊型村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有着重要实践和指导意义。

    一、基本情况

    张华楼村位于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南曹街道办事处东南6公里处,东邻经开区,西邻毕河村,南接大湖村,北至野曹村。京广高铁、京广铁路、西南绕城高速和G310国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总面积1.91平方公里(2865亩),其中耕地面积1477亩。辖2个自然村,现有村民372户、1660人。村党总支下设党支部2个,党小组4个,党员58名。村民经济收入多以种地和农闲时外出打工、房屋出租为主,区位优势明显,但生态资源缺乏,产业基础薄弱,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属于典型的城郊型村庄。

    近年来,在新一届村“两委”带领下,张华楼村以农耕种植为主的农业经济现状及村庄交通线路环绕的区位优势,确定了以“花”为主题,以都市客群的乡居生活和情感消费需求为导向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一方面,通过重构乡村空间的方式,开展了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休闲空间建设等行动,实现了外在乡村环境风貌的全面提升和村民生活方式转变。另一方面通过构筑以花卉产业、农耕体验为引领的新型产业结构,正在进行文农旅产业植入和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积极引进乡村创意园、研学基地和新型经济业态,打造都市田园、休闲街区和夜间经济,逐步实现乡村产业的“腾笼换鸟”,在带动村民就近就业的同时,逐步促进张华楼村的经济发展。目前,张华楼村近300人实现了村内就业,带动周边400余人就近就业,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由原来的不到3万元,2020年增长至24万元,美丽乡村建设初现成效。    

    二、主要措施

    (一)党建引领聚合力,创新治理显效能。

    张华楼村作为自然资源匮乏、文化创意稀缺,产业基础薄弱的城郊型村庄,能够从管城区众多村庄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党建引领。张华楼村“两委”干部班子团结,谋事能力强、发展能力强,积极有为、率先垂范,扎实推进党支部“堡垒工程”,高举党的旗帜,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建设,凝聚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一是以党建为引领,强化乡村治理核心。坚持“线上学”与“线下思”“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举办“学党史 知党情 跟党走”党史知识竞赛,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 锤炼党性铸忠诚”培训活动,组织《学习路上、与你同行》跨年演讲知识竞赛,创新开展“夜学沙龙”微课堂活动,带动广大群众增强思想认同;组织党员先后到二七区申河村、袁河村、樱桃沟村和新密市竹竿村,现场观摩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实地学习乡村治理经验;邀请专家学者开设“素质提升大讲堂”,举办《缅怀革命先烈、追寻红色记忆》主题活动,开展党员集中宣誓、追忆入党初心等系列活动,让鲜艳的党旗在乡村发展治理一线高高飘扬起来。二是以党员为带动,构建多元参与格局。张华楼村完善“1315”乡村治理新模式,搭框构架,组建二十一支由党员、群众代表、妇女联络员组成的“3人初心服务队”微组织,每个微组织联系15户村民,形成了联系“一对一”、服务“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其中,党员重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响应党组织号召,带头讲政策、做宣传、搞动员;村民代表重在发挥与群众联系紧密、有一定威信的优势,引导群众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妇女联络员重在发挥善于沟通、耐心细致的特点,不计报酬、不辞辛苦,有效化解各类问题,彰显了“半边天”作用。微组织入户走访、联户座谈,沟通感情、倾听心声,并围绕村庄发展畅想未来、收集意见建议,办好“微实事”,夯实“共建”基础。美丽乡村建设中,在微组织带动下,村内237处私搭乱建7天自行拆除 ,东侧游园项目涉及的41户村民为发展自愿放弃清表补偿、实现3天进场,创造了“南曹奇迹”。为美丽乡村建设夯实了基础,真正构筑起“党建引领、群众主体、共建共治、互惠共赢”治理格局。三是以实效为导向,提高服务群众质量。张华楼村聚焦服务提升,扎实推进志愿服务、群众文化活动两类队伍建设,整合服务资源,拓展服务功能,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架起基层党组织与群众沟通的桥梁,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志愿服务队伍每天护送学生上下学,定时巡查卫生、消防、治安等情况;每周二举办“夜课堂”,讲党史、谈发展、授技能;每月到老人、低保户家里走访慰问,提供电费代缴、煤气带灌、社保代办、药品代购等微服务。志愿服务队伍有效对接群众个性化、细微化、多元化“微需求”,破解民生难题。2021年以来,志愿服务队已提供各类“微服务”230余项,受益群众800余人次。同时,组建广场舞、艺体、戏曲、歌唱、秧歌、书法等6支群众文化活动队伍,吸纳演员90余人,定期排练演出,寓教于乐,丰富群众业余生活,繁荣乡村文化,培育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今年以来,已举办春节、元宵节等各类节日文艺活动56次,吸引群众8000余人次。两类队伍在服务中教育群众、引导群众,不断增强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自治能力,形成“共治”合力,提升“共治”水平。

    (二)建立五大机制,坚强组织保障。

    体制机制是重大项目工程推进的最根本、最有效、最持久的促进因素,决定着项目建设的动力和定力。为加快推进张华楼村美丽乡村建设,在工作过程中,我区实践出了一系列切合自身实际的工作机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实行三级书记分包、驻场指挥工作机制。美丽乡村建设是书记工程,区主要领导每月至少1次深入一线实地调研、督导、参与规划设计编制,指方向、提要求;主管副区长每周一线督导、现场办公,亲临项目所在地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街道办书记常驻一线具体负责,每日开展项目督查,确保迅速开展工作;村党支部书记驻守现场,随时处理工作问题。二是实行工作专班推进机制。街道办统一部署,成立张华楼美丽乡村建设专项工作组,由街道办书记总牵头,专职副职具体负责,抽调街道办骨干力量,负责具体项目协调、实施、推进和反馈工作。三是建立局委和街道办联动机制。形成“块抓条保、以块为主”的工作机制、“分工明确、责任清晰、措施有力、落实到位”的工作格局、“牵头单位一牵到底、责任单位责无旁贷”的工作氛围,为各项工作的高效推进奠定了强大的组织领导保障,有力推动工作落实。四是建立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工作机制。坚持正向激励与问责处理相结合,对作出重要贡献、表现突出的进行表彰和推荐提拔重用,对态度不认真、责任不到位、落实不得力的进行严肃批评和及时调整处理。五是实行日例会、周督导、月观摩讲评考核机制。要求现场工作组每日召开工作例会,通报、协调、解决现场问题,区振兴办和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指挥部每周至少现场督导一次,确保项目按照节点进度有效推进。

    (三)做好顶层设计,产业生态齐抓。

    按照“城乡规划一张图、基础设施一张网、产业布局一盘棋”的要求,我区坚持规划先行、高标推进张华楼村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致力统筹人居环境改善和产业发展兴旺,真正实现服务于民、造福于民。一是规划先行绘蓝图。街道党工委因地制宜找准张华楼村建设规划定位、确定建设规划方案与实施标准,深度对接产业招商和企业入驻事宜。以规划为先导,在设计研讨、集中评审、专项审查的基础上, 组织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乡贤能人进行规划设计“回头看”和民主评议,推动村组、设计单位、街道等部门三方互动,强比对、优方案,合理运用技术手段把群众需求表达好、实现好,确保整体规划特色明显、接地气能实施。二是产业发展优先。产业植入把握“建”和“惠”的关系,充分回应群众需求,引导群众参与,让群众得实惠。张华楼以“花楼”远景规划为起点,依托区位交通和土地资源优势,推进“一廊两轴六区多点”建设,明确以花卉产业为主导,融合商业、餐饮、文创、民宿、研学等多种业态的发展方向,打造多个项目支撑的经济发展点。三是生态宜居优先。放大京广高铁、绕城高速等生态隔离优势,营造疏阔大气的视觉走廊和郊野景观;改用旧厂房、旧仓库和腾挪空地,打造融党建、健身、绿化为一体的“口袋公园”,添设文化长廊、健身器材、座椅花架,让群众有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注重收集石磨、犁等旧时农民生产生活用品,留存“华楼”农耕文化记忆,丰富乡土文化内涵。目前蝶变广场已建成,包含有篮球场、足球场、停车场、亲子乐园等功能设施的东侧游园广场都已投入使用,增加了居民生活场地和设施,增添了百姓娱乐之声。此外,根据建设先期实施方案、影图资料、土地经营权流转、结合村庄综合整治工作等相关事项的基础上,已经开始对张华楼撂荒地一期整治区域进行土地翻整;建中集团、辖区街道、村委干部、建中花楼公司以及施工单位等多方人员将加强各方面的协调对接,强化对当前撂荒地整治工作中规范管理、成本可控、工期计划、程序标准、验收结果、施工安全等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运营管理,着力整合聚集多方资源,加大投入力度、提升程序化监管水平,加快集体土地经营权流转,为后期美丽乡村整体规划更加健康有序高效的发展,奠定好实质性的每一步工作。

    三、存在的不利因素

    一是土地政策的制约。由于项目建设发展需求土地,现有规划保留村庄周边基本为基本农田,国家对耕地强调实行最严格的“六个严禁”保护制度,在耕地上只能种植农作物、蔬菜,不能发展其它产业,严重制约了乡村经济、美丽经济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二是缺乏产业支撑。产业发展定位不高,缺少能够带动区域发展的龙头企业,存在“小散杂”情况,企业、基地与农户关联度低,对农户带动力不强。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多数农产品还处于产品销售阶段,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流通渠道不是很畅通,产业支撑农村创收的作用还不明显。

    三是专业人才短缺。由于合村并城建设,加之紧邻城市,失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进城务工,造成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短缺,特别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较小,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总体不强,不能满足现代产业发展的需要。

    四是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落后。我区东南部区域远离城市中心,虽然在城乡结合部综合改造过程中组织实施了一大批道路及绿化、地下管网、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项目,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总的来说整个乡村人居环境现状和投入远落后于城区,对照市委市政府的理念和要求,对标群众的需求和期盼仍有较大差距。村庄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市政管网建设薄弱、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滞后的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

    五是文化软实力挖掘不够。文化作为软实力的重要内核对一个地区的发展至为重要,他可以创造生产力、增强内驱力,管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以及拥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挖掘、开发、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方面还不够,特别是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缺少文化符号和文化氛围,文化宣传介绍力度不够,文化资源挖掘不深,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没有做到协调发展,缺乏一股软实力承载的韧劲儿。

    四、下步工作思考与建议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古都新生”总体目标,牢牢把握城市有机更新主线,以实施乡村振兴为统领,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促改革,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全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扶持培育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美化农村居住环境。重点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因地制宜,全面推进,加快实现管城区乡村的全面振兴。

    1.坚持党建引领,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做到党建强、发展强。围绕建设一个好支部这个理念,认真对照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做到部门、街道办事处、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责任分工明确,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顺利推进。突出抓人促事,配强各涉农办事处抓党建促振兴的工作力量,强化资金、技术、人才、服务等资源要素配置。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健全党委每月研究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村书记定期交流等机制。完善村级组织运行规则,落实基层支部党建责任清单,积极补短板、挖潜力、促发展。突出村党组织领导地位,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通过党员示范带动,促进乡村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2.科学规划,稳步有序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谋定而后动,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指导,统筹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针对的不同发展需求,近期、远期建设目标进行规划设计。张华楼村美丽乡村建设能够快速推进,也是因为坚持规划先行、全盘统筹、按图施工、有序推进,而且张华楼村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对周边河流、水库等自然条件或者道路、廊道进行整体规划建设,挖掘存量资源和内在潜力,计划打造美丽乡村集中连片、组团发展的格局。规划设计完成后,广泛征求意见,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3.政策引导,打造优势产业。张华楼的成功经验表明,针对每个村的实际情况、资源优势,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题的发展思路,通过政府主导、企业投入、群众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是可行的。通过基础设施投入,增强了群众的信心,吸引了外来项目,培育发展都市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新型经济业态,扩展产业门类、拉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提升综合效益,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打造农业经济增长新亮点,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产业支撑。

    4.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设施是骨架,经济产业是血肉,地域文化是灵魂。有了一副好骨架,血肉才有所依附,进而滋养灵魂。我们有句老话叫“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好的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不仅仅是改善村民生活,加快推进城乡公共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而且能够起到筑巢引凤、示范带动作用的。张华楼村面貌的改善周边村庄看在眼里,不断接洽的产业项目也让周边村庄羡慕不已,有的村自筹资金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和改善基础设施。今后,我们仍然要进一步加大道路、环卫、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落实“路长制”、“河长制”,建立完善检测监督机制,推进乡村道路综合整治、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提高农村道路、河道水生态质量。同时,做到建管结合,基础设施要建的完善,管得到位,避免建而不用、管理不善,坚决遏制违法违规建设和临街乱堆乱放等问题反弹。

    5.重视人才,强化队伍建设。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张华楼村近年来的成绩与村两委积极动员吸引年轻力量、新鲜血液有着很大关系。让年轻人参与到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可以解放思想、增强活力,将先进的经济模式和经营理念融入到两委工作中来,有助于创新工作方法,更好地捕捉发展机遇。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首先还是要积极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培养乡村振兴的领头人。其次是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引进农业科技人才,提高科学种养水平,提升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鼓励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士兵、“三新”农民创新创业,使他们成为带动农业农村发展的生力军。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