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郑州市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 索引号:005252522/2022-00013
  • 发布机构:财政局预算处
  • 关键词:预算,政府年度财政预算
  • 成文日期:2022-04-27
  • 发布日期:2022-05-10
  • 关于郑州市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郑州市 2021 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2 年预算草案的报告(草案)

    ——2022 年 4 月 27 日在郑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郑州市财政局局长    赵新民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郑州市 2021 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2 年预算草案,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 2021 年全市及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2021 年,面对特大暴雨灾害、新冠疫情反弹和经济下行的多重压力,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郑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防汛救灾、灾后重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 “六稳”“六保”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圆满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财政预算任务。

    (一)全市及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1 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1223.6 亿元,同比 增长 0.3% 。其中:税收收入完成 833.8 亿元,下降 4.2% ,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 68.1% 。非税收入完成 389.8 亿元,增长 11.5% 。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 1624.4 亿元,下降 5.6% 。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医疗等民生支出完成 1219.9 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75.1% 。

    2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预算执行情况。 2021 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251.3 亿元,增长 3.5% 。其中:税收收入完成 76.5 亿元,增长 14% 。非税收入完成 174.8 亿元,下降 0.5%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 610.4 亿元,增长 1.1% 。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医疗等民生支出完成 467.6 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76.6% 。

    收支平衡情况。 按现行财政体制算账, 2021 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51.3 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 上年结转、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债务转贷收入等转移性收入 996.7 亿元,收入合计 1248 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610.4 亿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补助下级支出、债务还本支出、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结转下年等转移性支出 637.6 亿元,支出合计 1248 亿元。收支相抵,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3 .城市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高新技术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67.6 亿元,增长 3.7% ;支出完成 48.4 亿元,下降 10.1% 。

    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101.4 亿元,增长 1% ;支出完成 73.1 亿元,增长 4.2% 。

    郑东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124.5 亿元,增长 0.3% ;支出完成 121 亿元,增长 5.9% 。

    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68.5 亿元,增长 6.2% ;支出完成 86.2 亿元,下降 6.3% 。

    (二)全市及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1 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 896.1 亿元,下降 15.4%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 856.6 亿元,下降 14.5% 。

    2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预算执行情况。 2021 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 692.6 亿元,增长 8.9%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 139.4 亿元 ,增长 66.1% 。

    收支平衡情况。 2021 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 692.6 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上年结转、债务转贷收入等转移性收入 137.2 亿元,收入合计 829.8 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 139.4 亿元,加上补助下级支出、调出资金、债务还本支出、结转下年支出等转移性支出 690.4 亿元,支出合计 829.8 亿元。收支相抵,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1 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 1.5 亿元,下降 50% ,其中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0.9 亿元。

    (四)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预算执行情况。 2021 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295.9 亿元,增长 22.4%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284 亿元,增长 6.8% 。

    年末结余情况。 2021 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295.9 亿元,上年累计结余 283.6 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284 亿元,当年结余 11.9 亿元,年末累计结余 295.5 亿元。

    (五) 2021 年地方政府债务预算情况

    河南省财政厅核定全市 2021 年政府债务限额 3081.5 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 1641.9 亿元,专项债务限额 1439.6 亿元。 2021 年全市政府债务限额中,市本级政府债务限额 1255.1 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 938.3 亿元,专项债务限额 316.8 亿元;城 市新区政府债务限额 622.9 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 242.8 亿元,专项债务限额 380.1 亿元;各县(市)区政府债务限额 1203.5 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 460.8 亿元,专项债务限额 742.7 亿元。

    截至 2021 年底,全市政府债务余额合计 2503.8 亿元,其中:一般债务 1317.3 亿元,专项债务 1186.5 亿元。其中:市本级政府债务余额 1020.9 亿元,其中:一般债务 751 亿元,专项债务 269.9 亿元;城市新区政府债务余额 468.2 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 169.2 亿元,专项债务余额 299 亿元;各县(市)区政府债务余额 1014.7 亿元,其中:一般债务 397.1 亿元,专项债务 617.6 亿元。全市各级政府债务余额低于省财政厅核定的限额。

    2021 年,全市共申请发行政府债券 559.8 亿元,其中一般债券 200 亿元(新增一般债券 28.7 亿元,再融资一般债券 171.3 亿元);专项债券 359.8 亿元(新增专项债券 265.2 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 94.6 亿元)。市本级共申请发行政府债券 138.5 亿元,其中一般债券 93.2 亿元(新增一般债券 9 亿元,再融资一般债券 84.2 亿元);专项债券 45.3 亿元(新增专项债券 38.4 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 6.9 亿元)。

    2021 年,全市政府债券还本付息 306 亿元(还本 229.3 亿元,其中使用再融资债券还本 190.4 亿元,使用自有财力还本 38.9 亿元;付息 76.7 亿元);市本级政府债券还本付息 137.8 亿元(还本 102.6 亿元,其中使用再融资债券还本 91.1 亿元,使用自有财力还本 11.5 亿元;付息 35.2 亿元)。

    一般债务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专项债务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通过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全市各级均按期限落实了偿还计划,全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上述财政收支和政府债务数据为快报数,在完成决算审查汇总及办理上下级财政年终结算后还会有所变动,结算结果届时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批。

    二、 2021 年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及主要财政工作情况

    2021 年,按照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有关决议和审查意见,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可持续要求,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有力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支持 打赢 防汛救灾、灾后重建和疫情防控 两场硬仗

    加强救灾资金保障。 全面统筹财政资金和捐赠资金,累计拨付资金 92.6 亿元。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开通支付绿色通道,第一时间下达防汛救灾资金,科学精细分配资金。加强救灾资金使用监管,坚决杜绝挤占、挪用、截留、滞留资金等违规现象。

    支持灾后经济恢复。 研究出台临时生活补助、转移安置生活救助、因灾遇难人员家庭补助、涉水车辆购置新车补贴等政策,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减轻群众经济损失。制定支持企业灾后重建复工复产二十条措施,实施减免房租、缓缴社会保险费、免收企业担保费用等政策,支持企业维修生产设备、技术改造、修复重建生产场所等,促进生产加快恢复。推动应急转贷周转资金与 “ 郑好融 ” 平台深度融合,累计投放资金 70.2 亿元,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近 2 亿元。发放 2.5 亿元汽车消费类、通用类、家电类、电商类消费券等,支持促消费一揽子计划顺利实施,带动直接消费 57.4 亿元,有力促进市场回暖。

    积极支持疫情防控。 投入资金 18.7 亿元,支持新冠疫苗接种、定点医院救治运营、一线医务人员工作补助等,全市累计接种疫苗 2570.38 万剂次。在八类重点人群核酸检测费用纳入医保诊疗目录的基础上,提请省政府扩大检测对象实施范围,支持疫情期间全市全员及重点人群免费核酸检测。

    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 顶格落实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社保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减税降费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发展,全年新增减税降费 98.6 亿元。调整工业、小型仓储类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标准,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持续实施契税惠民政策,发放契税补贴 4 亿元,切实让群众享受到政策红利。

    创新建立 “ 亲清在线 ” 平台。 建立惠企利民 “ 政策库 ” ,汇聚各类政策 880 条,根据企业标签主动推送政策,实现政策申请、审核、资金兑付全链条线上办理,通过城市大脑数据共享,减程序、 优流程、降成本,大力推进 “ 免申即享 ” ,加快推进资金兑付线上直达企业个人,累计兑付财政补贴资金 6856 笔次 15.4 亿元。 “ 亲清在线 ” 获评全省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实践活动 “3 个 100” 先进典型。

    (二)加强资源统筹,支持重点工作推进

    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 投入资金 84.1 亿元,增长 21.8% 。支持科技研发、科技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奖补和 “黄河人才计划”、 “ 码农计划 ”1 N 配套政策实施。支持 3 个省级实验室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1212 家,总量达到 4130 家,新增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 241 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16.9% ,强度达到 2.31% 。全市 9 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制定中原科技城建设专项财政激励政策。支持全国 “双创”活动周、世界传感器大会成功举办。

    扶持产业转型升级。 投入资金 25.5 亿元,支持汽车等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及 “ 卡脖子 ” 重点技术攻关。投入资金 1 亿元支持紫光等数字经济产业项目推进,推动产业技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发挥中心城市基金招商功能,探索通过参股子基金、跟投优质项目等途径支持重大项目落地,参与完成总投资 570 亿元的重大战略产业收购项目落地,引导带动高端人才资源及配套产业集聚。

    助力城市发展提质增效。 投入资金 259.5 亿元,支持轨道交通 6 号线等 5 条地铁线路建设,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 206.3 公里。支持渠南路快速通道、 G310 西南段、二七广场下穿隧道等项目建设,四环线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建成通车。支持 “ 一环十横十纵 ” 道路综合改造顺利完成,打通 “ 断头路 ”65 条。加快推进燃气供热管网设施、污水垃圾处理及城乡供水一张网建设,助力城市综合承载力持续提升。

    助力扩大开放合作 。 投入资金 30 亿元,支持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及外贸经济发展。支持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国际陆港建设及跨境电商综试区提质扩容。自贸区郑州片区获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口岸,中欧班列(郑州)建成覆盖欧洲、中亚、东盟和日韩 “ 十站点六口岸 ” 的国际物流网络。建立健全财政金融支持机制 , 用好外贸贷、出口退税资金池,支持中小外贸企业发展。

    (三)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

    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 。 投入资金 137.5 亿元,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 13.63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4.96 万人。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 730 元提高到 740 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 13320 元。支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支持新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271 个,新增养老托老床位 7200 多张。

    支持建设美好教育 。 投入资金 246.3 亿元,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幼儿园发展奖补政策,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支持全市投用公办幼儿园 237 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 20 所、投用 30 所。支持 “ 双减 ” 改革稳步推进。 建立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库,做实全生命周期项目库管理。

    支持健康郑州建设 。 投入资金 117.5 亿元 , 支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 750 元提高到 780 元。支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郑州儿童医院南院区投入运行。

    支持文体事业发展 。投入资金 19.3 亿元,支持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郑州运河遗产博物馆等建设 ,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考古研究院建成开放。支持国际旅游城市论坛、黄河文化月等成功举办。免费为基层群众演出优秀戏曲(剧) 1200 场、精品剧目 34 场,更新及新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 580 条、智能健身驿站 30 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 22 个。

    支持住房保障。 投入资金 63.2 亿元,支持老旧小区改造开工建设 369 个、公租房建设项目 62 个,加快棚户区改造、 安置房和住房租赁试点建设, 推动 住宅小区完成加装电梯 240 部,棚户区改造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 落实 青年人才首次购房补贴政策, 发放购房补贴 4.8 亿元。

    支持生态环境改善 。投入资金 145.9 亿元,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支持新能源汽车研发推广,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全市优良天数 237 天,优良率由 2019 年的 48.5% 提升至 2021 年的 64.9% ,优良天数达历史新高。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S312 示范性绿道建设、生态廊道建设和黄河文化基础设施项目等重大战略项目加快建设 , 沿黄生态廊道、 S312 生态廊道惠济段等生态工程基本建成。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投入资金 18.1 亿元,支持建设美丽乡村精品村 50 个、高标准农田 2 万亩、高标准 “ 菜篮子 ” 生产示范基地 6300 亩,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 “ 四好农村公路 ” 建设, 20 户以上自然村实现全部通硬化路。大力开展 “832 消费扶贫 ” ,采购金额突破 1900 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四) 稳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提升治理效能

    加快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加大零基预算实施力度,打破预算安排和资金分配固化格局。加快推广预算管理一体化,全市实现使用一体化系统编制 2022 年预算。落实省与市县财政体制改革要求,全面推进省财政直管县改革,推动构建激励市县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格局。调整市与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体制,土地出让收支管理更趋完善。出台自然资源、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梳理下划城市管理财政事权,县(市)区财政事项权责边界与分担比例更加明确。

    深入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市级层面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推进绩效管理扩围提质,预算单位自评涉及项目 1253 个、资金 142.4 亿元;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拓展至 6 个部门和 30 个项目,涵盖产业发展、城市管理、教育、农业等多个领域,推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有机衔接。在全省市县财政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中名列第一。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争取 2021 年新增政府债券额度 293.9 亿元,有力支持轨道交通、医疗卫生、生态环保等重大项目建设。健全政府重大产业投资决策机制,成立郑州市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完善政府投资基金体系,增设国家中心城市基金子基金 1 支,基金规模 108.4 亿元。

    有效防范财政风险。 坚持 “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严格落实“三保”风险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兜紧兜牢“三保”底线。管好用好直达资金,全年接收直达资金 133.9 亿元,已分配 129.8 亿元,分配进度 96.9% ,有力支持基层落实 “ 三保 ” 任务及民生保障。严格政府债券管理,规范政府融资举债行为,遏增量、减存量,坚决守牢财政运行风险底线。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严格落实国有资产向人大报告制度。出台《郑州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通用资产配置标准》,夯实国有资产规范管理制度基础。出台《郑州市市级政府公物仓管理办法(试行)》,将大型活动、临时机构等物资纳入管理调配范围,全年调剂、借出资产 1178 件,节约财政资金 620 万元;加强罚没资产处置力度,实现存量资产处置收益 927.8 万元,有效提升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做好 24 家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全市法检两院和环保系统资产清查划转工作。

    优化财政领域营商环境。 推进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全年为 252 个中小微企业提供普惠信贷 7 亿元,较去年增长 90% 。实现政府采购全面电子化,办理周期平均缩减 30% 以上;为 6682 家政府采购供应商减免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 6.2 亿元,切实为企业减负担、降成本、优环境。实行全市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 “ 一卡通 ” ,发放 58 个补贴项目、资金 1.2 亿元,受益群众 20.8 万人次,实现 “ 一卡统发、一卡通领 ” 。持续深化非税征缴电子化改革,扎实推进财政电子票据改革,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各位代表, 2021 年财政目标顺利完成,全市财政运行总体平稳,财政改革发展稳步推进,积极财政政策有效落实,这是市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及代表委员们监督指导、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和财政改革发展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与困难挑战,主要是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依然较大,零基预算理念还需进一步强化,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衔接还不够,预算刚性约束有待强化,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 2022 年预算草案情况

    (一) 2022 年财政经济形势分析

    2022 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实施 “ 十四五 ” 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要求部署的开局之年,做好财政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当前,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形势依然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灾情影响下生产生活秩序和经济链条循环、消费需求拉动尚未完全恢复,灾后重建、 “ 三保 ” 、重点项目建设等各类刚性增支需求不断增加,债务还本付息和 PPP 付费处于高峰期,财政运行紧平衡状态还将持续。

    (二) 2022 年财政工作指导思想和预算编制原则

    2022 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及郑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 “ 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 ” 为总目标,以 “ 整体工作争先进成高原,重点工作创一流起高峰 ” 为总要求,全面开展 “ 三标 ” 活动,支持推进 “ 十大战略 ” 行动,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求,扎实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增强重大任务财力保障,保证财政支出强度,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更加注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更加注重民生保障,落实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要求,严肃财经纪律,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继续做好 “六稳”“六保”工 作,持续改善民生,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 2022 年预算编制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加强统筹,保障重点。 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安排收入预算,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预算对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保障能力。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建立健全同一领域不同渠道资金、财政拨款资金与非财政拨款资金、不同年度间财政资金的统筹机制,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加大重点领域和刚性支出保障力度。

    二是强化管理,硬化约束。 坚持预算法定,严格按照预算法等有关规定编制预算,着力提升制度执行力,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制度的刚性约束力。严格执行预算管理一体化业务规范,加强预算管理各项制度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和预算透明度。

    三是讲求绩效,提高效益。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行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绩效管理,强化事前绩效评估,增强项目立项和预算安排的科学性;加强绩效监控和评价结果运用,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四是坚持底线,防范风险。 统筹发展和安全、当前和长远,加强重大政策、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等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形成稳定合理的社会预期。扎实做好 “六稳”“六保”工作,加强政府债务和中长期支出事项管理,坚决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维护社会长治久安。

    (三) 2022 年收支预算情况

    1 . 一般公共预算

    ( 1 )代编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情况

    2022 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 1260.5 亿元,增长 3% ,其中:税收收入预计完成 875.2 亿元,增长 5% ,非税收入预计完成 385.3 亿元,下降 1.2%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 1534.9 亿元,增长 1% 。

    以上收支计划是预期性的,各开发区、县(市)区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实事求是安排收支目标,待各开发区、县(市)区预算经同级人大批准后,及时汇总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2)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情况

    收入预算安排情况。 2022 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58.9 亿元,增长 3% 。其中:税收收入 84.1 亿元,增长 10% ;非税收入 174.8 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具体安排情况是:增值税 42.5 亿元、企业所得税 27.2 亿元、城市维护建设税 7.4 亿元、专项收入 136.4 亿元、行政事业性收费 7.3 亿元、罚没收入 7.8 亿元、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 8.2 亿元、政府住房基金收入 8.1 亿元等。

    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202 2 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58.9 亿元,加上返还性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减去上解上级支出、补助下级支出, 202 2 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财力为 555.1 亿元,加上上级提前下达转移支付、上年结转 85 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640.1 亿元,增长 1 % 。

    ( 3 )城市新区一般公共预算

    高新技术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71 亿元,增长 5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40.3 亿元,下降 3.6 % 。

    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 17.5 亿元,增长 5%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50. 6 亿元,增长 0.1% 。

    郑东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27.4 亿元,增长 1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74 亿元,增长 2.8 % 。

    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71.9 亿元,增长 5%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53.7 亿元,下降 10.3 % 。

    2 . 政府性基金预算

    ( 1 )代编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情况

    2022 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938 亿元,增长 2.4%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981.5 亿元,增长 4.7% 。

    以上收支计划是预期性的,各开发区、县(市)区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实事求是安排收支目标,待各开发区、县(市)区预算经同级人大批准后,及时汇总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 2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情况

    收入预算安排情况。 2022 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617.7 亿元,下降 10.8% 。具体安排情况是: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 37.4 亿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552.8 亿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 20.7 亿元、污水处理费收入 5 亿元等。

    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2022 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617.7 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减去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补助下级支出、调出资金, 2022 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可用财力为 593.9 亿元,加上上年结转 77.2 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671.1 亿元,下降 11.1% 。

    3 .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2 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1 亿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1 亿元。

    4 . 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收入预算安排情况。 2022 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 320.8 亿元,增长 8.4% 。具体安排情况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 26.1 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 58.3 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收入 157 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 59.8 亿元等。

    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2022 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 292.4 亿元,增长 21.8% 。具体安排情况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 22.4 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 55.2 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支出 119.5 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 61.1 亿元等。

    年末结余情况。 2022 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320.8 亿元,上年累计结余 295.5 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292.4 亿元,当年结余 28.4 亿元,年末累计结余 323.9 亿元。

    四、 2022 年市本级财政保障重点和主要工作任务

    2022 年,市财政将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求,科学编制预算、精准组织收入、精细管理支出,加快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 2022 年市本级财政保障重点

    1 .支持灾后重建。 统筹财政资金资源,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全力保障灾后重建。支持水利工程修复、雨水管道、排水管网、管道泵站建设及老旧小区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公共服务设施防灾抗灾水平及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打造韧性城市。支持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支持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知识宣传、防灾减灾救灾素能培训,促进全社会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提升。

    2 .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安排资金 36 亿元,支持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以高端人才为引领、以应用型技术人才为骨干、以大批量技能型人才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结构,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改革完善科技投入体制,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投入,优化调整科技经费支出结构,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3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安排资金 31.9 亿元,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产业要素配置、集群发展,推进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数字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4 .支持扩大对外开放。 安排资金 17.5 亿元,以深度融入共建 “ 一带一路 ” 为引领,支持枢纽能级巩固提升,畅通国际流通渠道,支持提升开放体系,扩大贸易合作,推动 “ 四条丝绸之路 ” 加快发展,促进招商引资。

    5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安排资金 307.4 亿元,支持完善轨道交通、城市道路、垃圾处理、供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高水平建设郑州 1 8 都市圈,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建设,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振兴。

    6 .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安排资金 50.9 亿元, 全面践行 “ 两山 ” 理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坚持降碳、减污、扩绿、保护并举,支持发展清洁能源、绿色低碳产业、绿色经济,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及配套设施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7 .高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 。安排资金 132 亿元,着力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促进就业优先政策提质加力。支持落实 “ 双减 ” 政策,积极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支持加快健康郑州建设,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加强民生兜底保障和遇困群众救助。实施文化体育惠民,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办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1 .支持经济加快恢复,夯实财政保障基础。 落实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支持稳定市场预期。落实小微企业留抵退税政策及灾后重建复工复产各项措施,用好应急转贷周转资金、财政直达资金、普惠小微贷款等,推动新增财力加快下沉基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及促消费,促进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加强综合治税,依托信息化手段,突出行业管理、数据管理、征收管理的综合效应,提升收入征管质效。加强政府收入、部门和单位收入、财政存量资金、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衔接,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提升财政对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保障能力。

    2 .加强支出精准化管理,支持重点工作推进。 建立健全财政资金资源的统筹机制,结合绩效评价结果,科学合理安排支出规模。加快支出标准化体系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库管理,推进项目标准化分类,规范支出标准,推动财政支出管理精细化。健全完善集中财力办大事资金统筹机制,支持灾后重建、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对外开放、高品质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绿色低碳发展等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

    3 .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兜牢 “三保”底线。 综合考虑经济发展阶段、财政承受能力、人民群众现实需求等因素,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探索建立民生保障的长效机制,推动民生可持续发展,扎实办好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省市民生实事。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方针,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非急需非刚性支出,集中财力保民生、保重点,坚持 “ 三保 ” 支出优先顺序, 加强 “三保”运行风险研判、预警和处置 ,兜牢 “三保”底线。

    4 .持续深化财政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水平。 落实省与市县财政体制改革方案,调整市与区现行财政管理体制,深化县(市)区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强化绩效管理结果应用,用好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深度融合。深化县(市)区预算绩效管理,力争 2022 年底县(市)区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积极稳妥推进投融资公司重组 整合,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和抗风险能力。深入推进财政涉企资金基金化改革,提高社会资本、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 和能力建设,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5 .严肃财经纪律,加强预算监督 。深入贯彻落实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强化预算法治意识,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开展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的年度预算,从严控制预算追加,强化刚性约束。严格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预算决议和审查意见,持续加强和改进财政预算管理。严格履行预算调整程序,预算执行中出现预算调整事项,依法报经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主动接受和积极配合预算审查监督,拓展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功能,加快推进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加强预决算公开工作,持续推进部门预算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结果公开,不断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各位代表,做好 2022 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指导下,严格落实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决议和要求,迎难而上、务实创新,扎实做好 2022 年财政预算各项工作,全力保障好灾后重建、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各项改革重点任务,做好 “六稳”“六保”工作,为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推进中原更加出彩、中部地区崛起、国家黄河战略实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件
  • 预算公开表.pdf
  •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