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返贫稳增产壮产业美乡村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核心提示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十三五”时期,全市现代农业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现行标准下全市94.6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个贫困县全部提前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市粮食总产量连续3年稳定在180亿斤以上,2020年达到186.86亿斤,首次跨越185亿斤台阶,稳居全省第一位。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如何扛起农业大市的使命担当,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周口的绚丽篇章做出“三农”新贡献,显得尤为重要。

3月25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胜利召开,分析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安排部署“十四五”时期“三农”重点工作。

防返贫 稳政策 “5年过渡期”需保持定力

我市7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后,下一步怎么办?

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对摆脱贫困的县设立5年过渡期。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以脱贫县为单位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深化拓展消费帮扶。加大脱贫人口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

守红线 稳增产 打造“周口良种繁育品牌”

耕地,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种子,农业发展的“芯片”。

农业大市的周口,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两大“要害”问题,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063万亩,粮食产能稳步提升。守牢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禁违规占用耕地和违背自然规律绿化造林、挖湖造景,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

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健全管护机制,2021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00.9万亩,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

充分发挥我市农作物育种优势,在周麦、周豆系列研发上持续发力,按照现代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新要求,打造“周口良种繁育品牌”,2025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

加快建设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202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7%。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2025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7%以上。强化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提升防控能力。实施“四水同治”,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进度,2021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1万亩。

壮产业 树品牌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

我市将如何发展高效种养业、乡村富民产业,大力培育农业品牌,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高质量推进农业发展?

会议指出,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方式绿色化、产品品牌化方向,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制,确保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建立乡村农资应急配送机制,打通农资流通“最后一公里”。加快构建现代畜牧养殖体系,做强生猪产业,做大牛羊产业,做优家禽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增强生猪基础产能,确保2025年生猪出栏量达到1000万头以上。实施奶业振兴行动,培育壮大乳品加工龙头企业,调整乳制品结构。积极创建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推进渔业提质增效。

农业产业化,要富企业更要富农民。坚持“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支持每个县(市、区)培育1-2个主导产业,支持各县(市、区)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把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围绕提高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水平,建立指标体系,加强资源整合、政策集成,以县为单位开展创建,形成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

树品牌,打造更多农业“金字招牌”。扶持引导农产品经营者申报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原产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2025年全市新增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以上,省级以上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发展到90个以上。

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把农业规模经营户培育成有活力的家庭农场,2025年全市家庭农场发展到2万家,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达到800家以上。吸引城市各方面人才到农村创业创新,参与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建设。

补短板 重提升 大力推进乡村建设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补上农村现代化短板。

加快编制村庄建设规划。2021年底基本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明确村庄布局分类。实施农村房屋品质提升行动,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加强村民自建住房管理,提升农房建设品质。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行动,完善农房建设标准和规范,3年内完成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基础建设重在提档升级。农村路网、饮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数字通信、发展智慧农业、完善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等,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

2021年完成22万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到2025年基本实现农村卫生厕所全覆盖。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8%,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率达到40%。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一批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积极开展“四美乡村”“五美庭院”“美丽小镇”建设,到2025年30%以上行政村达到“四美乡村”建设标准、80%以上的农户庭院达到“五美庭院”建设标准、80%以上乡镇政府所在地达到“美丽小镇”建设标准。

公共服务重在普惠共享。持续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推动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实现功能衔接互补、资源统筹配置。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2021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率达80%,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比例达70%以上,2025年50%乡镇卫生院建成社区医院,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比例达90%以上。2025年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村级(社区)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2025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以上。

推改革 促发展 激发活力动力

解决“三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必须向改革要动力。

会议指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制度,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日常登记颁证工作。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根本遵循,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三年提质行动,提升小城镇规划编制水平、环境卫生水平、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乡容镇貌水平、秩序管理水平和产业支撑能力,促进小城镇协调发展。

重治理 树新风 持续深入推进“六村共建”

乡村治,天下安。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会议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市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和村务公开“阳光工程”,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创建工作。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加强乡村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各行政村(社区)专职人民调解员,推动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加强县乡村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做好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等重大事件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健全乡镇、行政村、村小组三级消防安全网络管理体系,常态化开展消防知识宣传,持续提升农村消防安全水平。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

会议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市持续深入推进“六村共建”工作。在乡村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周口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广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加大对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加强乡村振兴宣传工作,努力营造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记者 张劲松 侯国防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