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鹤壁市环境状况公报

综述

2019年,鹤壁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改善我市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积极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状况进一步提升。

现将2019年环境状况公告如下:

环境质量

一、环境空气质量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

2019年鹤壁市环境空气质量级别为轻污染,综合质量指数为6.062,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

二氧化硫 2019年与2018年相比,全市二氧化硫污染程度有所下降,全市年均值由19微克/立方米下降到13微克/立方米,下降了31.6%。

二氧化氮 2019年与2018年相比,全市二氧化氮污染程度有所下降,全市年均值由4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8微克/立方米,下降了13.6%。

可吸入颗粒物 2019年与2018年相比,全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程度有所下降,全市年均值由10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99微克/立方米,下降了8.3%。

细颗粒物 2019年与2018年相比,全市细颗粒物污染程度有所上升,全市年均值由55微克/立方米上升到61微克/立方米,上升了10.9%。

一氧化碳 2019年与2018年相比,一氧化碳第95百分位数浓度由2.5毫克/立方米下降到2.0毫克/立方米,下降了20.0%。

臭氧 2019年与2018年相比,臭氧第90百分位数浓度由199微克/立方米下降到198微克/立方米,下降了0.5%。

大气降水 2019年全市没有酸雨,酸雨发生率和2018年相同,仍为0。

二、水环境质量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

鹤壁市淇河水质为Ⅰ~Ⅱ类水质,定性评价为优,汤河、卫河断面均为Ⅴ类、劣Ⅴ类水质,定性评价为重度污染。鹤壁市水质级别总体评价为轻度污染。

(二)地下水环境质量

2019年鹤壁市地下水质量总体评价为良好。

(三)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

2019年鹤壁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定性评价为优。与2018年相比,水质级别保持不变。取水水质达标率为100%,与2018年相同。

三、声环境质量

2019年度,我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5.7分贝,声环境质量评价级别为一般,平均等效声级与2018年相同;2019年全市城市功能区噪声测点达标率为71.9%,较2018年上升了3.1个百分点;2019年,我市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6.1分贝,较2018年下降0.7个百分点,声环境质量为好。

四、辐射环境质量

2019年,鹤壁市电离辐射、电磁辐射环境质量良好。

五、重点工业污染源监测

2019年,全市国控、省控重点废水污染源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达标率均为100%;重点废气污染源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颗粒物达标率均为100%;城市污水处理厂化学需氧量、氨氮均达标排放,达标率为100%。

六、政府环境责任目标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目标

2019年,我市卫河五陵断面、卫河王湾断面、淇河前枋城断面、小河口断面、汤河耿寺断面达标率分别为91.7%、100%、66.7%、91.7%、83.3%。

(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目标

2019年鹤壁市环境空气优、良达标天数为185天,达标率为50.7%,较2018年56.9%下降6.2个百分点。

(三)土壤污染防治目标

2019年全市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

生态环境保护

气候 2019年,鹤壁市平均气温15℃,较常年同期偏高0.7℃,比去年同期偏高0.1℃。其中鹤壁站平均气温14.7℃,较常年同期偏高0.2℃,淇县站平均气温15.2℃,较常年同期偏高0.8℃,浚县站平均气温15.1℃,较常年同期偏高1.0℃。年极端最高气温39.8℃(淇县站),出现在6月2日。年极端最低气温-11.6℃(浚县站),出现在12月31日。年内出现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数42天,≥38℃的高温日数5天,出现≤-10℃的低温日数5天。

2019年,鹤壁市平均降水量419.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30%,比去年同期偏少25%。其中鹤壁站降水量463.0毫米,较常年偏少26.1%,淇县站降水量423.1毫米,较常年偏少28.8%,浚县站降水量373毫米,较常年偏少35.1%。一日最大降水量124.4毫米,出现在8月10日(浚县站)。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52天(2019年2月15日至4月7日)。

2019年,鹤壁市平均日照时数2065.6小时,较常年同期偏少3.9小时,比去年同期偏少153.2小时。其中淇县站日照时数2166.8小时,较常年偏多112.7小时,属于正常;浚县站日照时数1962.6小时,较常年偏多17.1小时,属于正常。

2019年我市极端气象灾害频发:雾和霾天气较多,年初出现阶段性低温,夏季高温、雷雨大风、暴雨多次出现,秋季出现持续阴雨天气,且寒潮大风多次出现。

2019年鹤壁市年平均气温正常,年降水量偏少,年日照时数正常。夏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干旱较重,8月上旬出现多次强对流、局地暴雨天气,秋季出现持续阴雨、雾霾和多次寒潮天气,对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森林公园 全市现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6处,总面积17821.94公顷。淇县云梦山国家级森林公园6811.94公顷;淇县黄洞省级森林公园7500公顷;鹤山区黄庙沟省级森林公园2000公顷;鹤山区南山省级森林公园550公顷;淇滨区七里沟省级森林公园599公顷;淇滨区金山省级森林公园230.7公顷;山城区枫岭省级森林公园130.3公顷。

湿地 根据第二次河南省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全市湿地面积3385.49公顷,主要为河流和水库。现有国家湿地公园1处,省级湿地公园1处。鹤壁淇河国家湿地公园面积332.5公顷,淇县淇河省级湿地公园(试点)24.92公顷。

物种 全市共有维管束植物90科506种。脊椎动物87科,351种。其中,鸟类225种、鱼类64种、兽类26种、爬行类24种、两栖类12种。此外,还有昆虫800多种。

农业生态 2019年农药使用量873.1吨,其中杀虫剂504.2吨,占总量的57.74%;杀菌剂138.2吨,占总量的15.83%;除草剂216.7吨,占总量的24.82%。

地质灾害预警 截至2019年年底,共发布26次暴雨预警信号,其中:蓝色2次,黄色11次,橙色11次,红色2次。由于预报及时、措施有力,全市无因地质灾害险情、灾情发生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

城市绿化 城市绿化增加园林绿地面积86.66公顷,全市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2391.0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770.84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19%,城市公园绿地面积727.3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3平方米。(2019年数据不含两县)

水资源量 2019年全市水资源总量1.808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0.638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5530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0.3834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比上年减少0.8695亿立方米。

供水量 2019年全市供水总量4.673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1.8853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2.6720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0.1669亿立方米。

用水量 2019年全市用水总量4.6739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2.6575亿立方米,林牧渔畜用水量0.139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0.6435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量(建筑业、服务业)0.0770亿立方米,城镇生活用水量0.4180亿立方米,农村生活用水量0.1190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0.6199亿立方米。2019年全市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212.4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35.57立方米,吨粮用水量 218.22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12.1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定额每人每天90.2升(包括城镇居民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城镇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114.5升,农村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51.7升。

措施与行动

大气污染防治 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等四大结构调整实现绿色发展,重点实施重大专项行动、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等精准措施,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污染天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区域产业布局调整,编制完成园区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安全发展规划,高起点、高质量搞好顶层设计。“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实现动态清零。71家VOC无组织排放治理、2家水泥企业超低排放,102台工业炉窑专项治理、185家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39家铸造行业深度治理已全部完成。二是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全年完成“双替代”供暖3.8万户,市建成区新建改建热力管网20.90公里,新建热力站10座,新增供热入网面积130万平方米,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普及率80.66%,集中供热普及率(含地源热泵集中供热)为96.94%,全面推进散煤“清零”。淘汰燃煤锅炉9台160蒸吨,完成21台133蒸吨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实施建筑能效提升项目建筑总面积109.9万平方米。三是调整优化运输结构。河南煤炭储配交易中心物流园区一期建成,从山西来的5000吨煤炭专列可直达园区。山城区至鹤淇发电煤带管廊建成投产,每年可减少公路运输1.16万辆。全市共新建新能源车充电站5座,充电桩139个,推进淘汰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车1800余辆。2019年以来,全市共侦破黑加油站点刑事案件8起,办理行政案件29起,行政拘留29人,查处黑加油站点20家,查处黑加油车19辆,查处黑炼油点1处,抽检成品油经营企业164家,抽检重型货车油品1764批次。四是优化调整用地结构。完成防沙治沙绿化建设986.7公顷,科学优化全市露天矿区矿山布局规划,设置建筑石料采矿权5个。检查施工现场2964项次。城市道路实现一天三扫和全天候保洁,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五是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修订完成了2019年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应急管控清单做到涉气企业全覆盖,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六是加强支撑和能力建设。全市共建成27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85套空气质量网格化微型监测站、95个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基站,以及10套固定式、2套移动式机动车遥感监测系统,全部联网监控。

水污染防治 2019年,我市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要求,以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标本兼治、减排治污为抓手,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印发了《鹤壁市2019年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为持续打赢我市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政策保证。

2019年,我市3个国控断面、2个省控断面全部达到省定目标,卫河、汤河为地表水V类,淇河为地表水III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2019年,我市完成南水北调保护区环境隐患整治问题23个,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粪污设施配套率达到96.2%,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及配套管网,河道整治完成2条段。完成建设生态湿地项目1个。

2019年,我市开展了治理黑臭水体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共治理黑臭水体7条段。

土壤污染防治 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状况详查工作,详查企业104家,已全部完成信息系统录入、市级质控审核、空间信息整合以及风险筛查等工作。

严格管控各类土壤污染源。公布2019年鹤壁市土壤重点监管企业;持续开展涉镉等重金属排查,现有涉重企业清单3家,均不需列入整治清单,我市重金属排放实现零增长;强化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整治,排查出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42家,存在问题的6家企业已立行立改,均实现“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

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我市疑似污染地块共8宗,经采样监测评估污染物含量未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49个村庄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森林 全市以打造提升覆盖全域的林业生态体系为重点,牢固树立抓国土绿化就是抓生态文明建设、抓高质量发展、抓民生改善、抓形象提升的理念,发扬十万大军绿太行的实干苦干精神,按照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大力开展“全域植绿绿满鹤壁”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实施了太行山绿化、淇河绿化、高铁高速、南山大道等廊道绿化、乡村绿化等重点项目,不断扩大绿量、提升森林质量,累计完成造林和补植补造15.5万亩,天蓝、地绿、景美的生态基础更加夯实。

资源保护 全市进一步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防火工作成效显著,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先后组织开展草履蚧、美国白蛾、杨扇舟蛾等虫情调查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全年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作业面积46.42万亩次,其中飞防10万亩次,有效遏制了林木病虫害的危害和蔓延,保护了我市森林资源的安全。

地质灾害预防 依据2019年度汛前排查情况,我市已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共40处(新增1处,核销2处)。经市政府同意,汛前发布《鹤壁市201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鹤壁市2019年度地质灾害实地勘查报告》,为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和基本遵循。坚持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工作,动态监控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化情况;明确防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体系,提高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加强与市气象、水利等应急技术支撑单位沟通协调,强化群测群防、专群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手段,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因地质灾害发生造成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损失。

环境法制 2019年全市环境行政处罚共立案593起,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500件,罚款金额1442.34万元。运用新的环保法律法规实施查封扣押15起,移送公安行政拘留16起,移送公安污染环境犯罪7起。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2019年 全年完成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黄酒制造业胶合板制造业、调味品发酵食品制造业、木质家具制造业等行业92家企业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审批项目环评文件185个(报告书20个,报告表165个)。

生态环境保护 开展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果。

按照《鹤壁市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工作方案》的要求,我市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项目顺利实施。

辐射环境管理 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涉源单位有17家,共计103枚放射源;全市共计射线装置252台,其中Ⅱ类射线装置29台,Ⅲ类射线装置223台。2019年度,我市送贮了10枚废旧放射源,废旧放射源送贮率继续保持100%,实现了辐射事故零发生率。

环境宣传教育 建立完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融合的环保体系,构建“一网二微三媒体”发布平台,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工作,围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开展六五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在新世纪广场设立宣传展板长廊和公众咨询台,向市民免费发放绿色环保袋、《公民环保规范》《大气污染小常识》等环保资料宣传册,为群众提供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并答疑解惑,倡导公众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发布环境状况公报和专题综述,召开生态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增加群众的知情权和关注度,为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持续开展“四类设施”公众开放日活动,共组织市民群众参观27次,累计参加活动人员1198人次,通过实地参观和互动体验,增进公众对于环境监测、污水处理、医疗废物处置的理解和认识;积极开展绿色学校、环境教育基地创建活动,全年共创建省级绿色学校2所,市级绿色学校1所,省级环境教育基地1处,扩大了环境教育的覆盖面。

环境执法 2019年,我市环境执法系统围绕重点工作,开展了各项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活动,严厉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全市环境执法系统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141万人次,累计检查企业3303家(次),下发监察通知1439家(次)。

2019年,全市环境执法系统共查处违法案件443起,其中一般处罚案件388起,查封扣押53起,限产停产2起,下达处罚金额1152万元。

环境信访 随着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12369信访环保投诉中心对外信访渠道已覆盖电话、微信、网络举报等层面,最大限度满足群众便捷投诉的需求。2019年环保举报管理平台共受理环保举报案件552起,其中电话举报339起,微信举报126起,网络举报87起,有3起为12369热线有奖举报,已办结456起,因不属于职能范围或举报描述不详不受理96起。每一件都做出了相关处理并及时向来访者回复。

2020年6月3日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