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鹤壁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标  题 鹤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鹤壁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索 引 号 F1000-0201-2022-4037504 发文字号 鹤政办〔2022〕6号
发布时间 2022-03-04 00:00:00 成文日期 2022-02-15 00:00:00
主题分类 工业、交通 失效时间

鹤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鹤壁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鹤政办〔2022〕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鹤壁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2—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2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鹤壁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2—2025年)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工作部署,构建一流产业体系,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十一次党代会和市委十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速形成能级更高、结构更优、创新更强、动能更足、效益更好的发展新格局。

  (二)发展目标。体现高质量发展主题,以培育产业集群为目标、以大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为路径、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深化“三山”统筹,强化“三区”协同,促进资源共享、产业共链、区域联动、优势互补,打造上下游链式发展、左右岸配套支撑、干支流深度耦合的产业生态体系,推动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全面跃升,产业基础优势向产业链供应链优势转变、内需规模优势向供需协同优势转变,加快建成一批链群完整、生态完备、特色突出、质效显著的千百亿级产业集群,为建设经济强市、实现“产业富”提供坚实支撑。

  ——集群能级提升。努力打造形成电子电器、现代化工及功能性新材料、绿色食品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镁基新材料、数字经济核心产业2个500亿级产业集群。

  ——创新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达到45家,实现大中型企业市级研发机构全覆盖。

  ——链条水平提升。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耦合,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

  ——生态持续优化。集群内大中小企业实现融通共赢发展,集群和链条要素供给保障有力,构筑“总体有布局、个体有定位、内在有联系、相互有支撑”的产业生态。

  二、培育重点

  (一)电子电器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建成全国重要的电子电器产业基地、有“芯”的中原光谷,建设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光通信电子产业基地,全省重要的3C(计算机类、通信类和消费类电子产品)智造产业基地,打造千亿级电子电器产业集群。以汽车电子电器、光通信电子、3C智造等三个产业为重点,突出产业集群生态培育、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以“三区”协同为引领,提升产业上下游融合发展能力。汽车电子电器产业方面,持续壮大天海集团在行业内龙头地位,巩固提升汽车线束、连接器、保险盒、橡胶及塑料制品等传统电子电器产品。顺应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瞄准车联网影音娱乐系统、语音交互、智能辅助驾驶、动力控制系统、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等方向,重点引进和发展与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配套的高端汽车电子、智能网联电子、电机电控等产品,建立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产品产业链。光通信电子产业方面,依托仕佳光子现有基础,延链补链形成“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产业链条,发展平面光波导分路器(PLC)芯片系列产品、阵列波导光栅(AWG)芯片系列产品、分布反馈式激光器(DFB)芯片系列产品。以光器件为基础,延伸发展5G光通讯设备、光电子新材料、光电器件、生物医疗光电子、智能终端等领域。以光模块为方向,配套发展氧化镓晶圆芯片、电子磁性元器件、光纤连接器、室内光缆以及线缆材料等产品,打造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光传输光网络产业链。3C智造产业方面,发展军(民)用通信车配套的信息系统集成、电台、数字集群系统、天线等产品,不断扩大民品市场份额。提升智能终端、电子产品精密零配件和精密模具产品规模。加快推进京东(鹤壁)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引进3C电子产品智能制造上下游企业,增强上游合金材料、芯片等产品配套能力,壮大中游零部件及模块封装规模,布局智能终端等下游产品,构建上游设备及原材料、中游零部件、下游终端产品及配件的3C产业生态。

  (二)现代化工及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日化产业生产基地,树脂产业基地,国内外植物生长调节剂、橡胶助剂“一站式”采购集散地,打造千亿级现代化工及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化工及功能性新材料生产基地。以基地化、集群化、融合化、高端化、精细化为发展方向,以现代煤化工、日用化工、功能性新材料、橡胶助剂、农用化学品等5个主导产业为重点,围绕“一基地、五集群、多链条”的发展思路,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耦合、集群配套。现代煤化工产业方面,以河南能化、宝发能源为重点,扩链强链“煤炭—甲醇—二甲醚”“煤炭—甲醇—1,4-丁二醇—聚四氢呋喃”等产业链;发展聚乙烯、乙二醇、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环氧乙烷、聚甲醛等煤化深加工产品,利用甲醇原料优势,发展聚氨酯、工程材料、特种异氰酸酯、生产热塑性弹性体(TPU)、己二异氰酸酯(HDI)、氨纶、尼龙等新材料产品;打造“甲醇—甲醛—下游产品”一体化产业链,发展脲醛预缩液(UFC 85)、环保型脲醛树脂、酚醛树脂、特种酚醛树脂及乌洛托品等甲醛下游产品。日用化工产业方面,依托赞宇科技中原日化生态产业园,发展烷基苯、表面活性剂、洗涤助剂和油脂等洗涤用品原材料,以日化消费品为重点,发展衣物清洁护理、个人清洁护理、家居清洁护理等产品,发展包装、印刷等配套行业。功能性新材料产业方面,依托美瑞聚氨酯新材料产业园和中维化纤特种尼龙产业园,重点发展聚氨酯、聚甲醛、尼龙树脂、尼龙改性工程塑料等功能性新材料,打造聚氨酯新材料全产业链条;围绕尼龙产业,重点发展高性能特种尼龙纤维、军工特种纤维、工业短纤、高铁专用改性工程塑料等产品;围绕树脂产业,重点发展离子交换树脂、新一代功能树脂等产品。橡胶助剂产业方面,扩大原有橡胶促进剂产能,持续提升在国际国内的市场占有率,积极发展防老剂等产品,适度发展下游绿色轮胎用不溶性硫磺、预分散胶母粒和其他加工助剂。农用化学品产业方面,发展高效、广谱的农药原药及制剂,扩大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规模,重点发展具有市场优势的杀菌剂和除草剂,依托二苯醚类除草剂中间体配套优势,推进农用化学品产业链向下游扩展,形成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完整产业链。

  (三)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建成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打造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以建集群、强龙头、育品牌、延链条为发展目标,构建特色鲜明、全链融合、绿色安全的食品产业发展新格局。重点发展休闲食品、快餐食品等高附加值产业,打造“原料供应—研发—生产加工—包装—物流—销售—消费”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休闲食品产业方面,依托畜禽肉、面制品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发展烘焙蛋糕、卤制品、膨化食品、坚果炒货等细分品类食品。推动打造“种植—专用面粉、预配粉—深加工—烘焙”面制品产业链,推动打造“养殖—屠宰—调理—卤肉、肉干肉脯”肉制品产业链,推动淀粉制品打造“原料种植—淀粉—淀粉糖—谷朊粉—植物蛋白—休闲保健”产业链条。快餐食品产业方面,重点发展速冻调理面点及肉制品、方便面、自热火锅、营养麦片、酸辣粉等系列化方便食品;延伸中餐类、西餐类、火锅类、面点类等餐饮企业定制型产品,培育和发展一批在省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品牌。

  (四)镁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建成全国重要的镁基新材料生产和精深加工产业基地,推动“中国镁谷”叫响全国、走向全球,打造500亿级镁基新材料产业集群。依托资源优势,抢抓发展机遇,打造以开发区、淇县为双中心的镁产业基地,形成“一镇、两园、五基地”发展格局,构建全镁产业生态,培育壮大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高性能镁合金、镁合金挤压压铸、镁合金轮毂、镁合金板材、镁合金3C产品等高端、终端产品。顺应装备轻量化趋势,突破镁合金结构性关键技术,推动镁基新材料与汽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与宝武集团、海尔集团、广州工控的合作,做强做优镁产业链条。

  (五)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建成中原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区域数字经济示范市和资源型城市数字化转型样板市,打造500亿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群。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巩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重点发展5G、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及商用密码。以5G为方向,发展5G智能手机零部件、芯片、连接器、智慧合杆、网关、服务器等产品;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方向,发展智能终端、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智能装备、机器人、智能运载、智能应急设备等产品;以网络安全及商用密码为方向,打造龙芯生态产业链,推动面向国产操作系统和芯片的区块链技术研发及应用。

  三、主要任务

  (一)提升创新能力。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引领型企业,形成创新型企业梯队,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发展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队伍规模。对接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团队,携手共建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等高水平创新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优势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构建“一谷一廊、四区支撑、多园联动”的科技创新格局,集聚创新要素,打造豫北科创谷,推动“产业—服务—创新”三链融合,加强各级各类双创基地、孵化园、职教园、星创天地等联动建设,健全高新技术成果产出、转化和产业化机制。(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加速产业转型。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持续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深化应用,加快工业企业“生产换线”“设备换芯”“机器换人”,实现企业信息化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跨越,培育建设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深耕汽车线束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化工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持续实施“企业上云上平台”专项行动,帮助企业从云上获取数据资源和应用服务。支持企业发展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优化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资源配置,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企业形态、商业模式变革。(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

  (三)大力实施“双长制”。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实施谋链建链、引链育链、延链聚链、补链固链、强链优链、融链拓链六大行动,梳理制定产业链全景图、发展路线图、技术路线图等“三图”及重点事项清单、重点企业清单、重点项目清单等“三单”。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耦合,着力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四)加快企业培育。建设高融通企业发展体系,发挥大企业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加强协作配套,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围绕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做强做优一批规模体量大、带动能力强、创新水平高、质量效益优的“头雁”企业。支持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构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作用,为企业提供定制化、个性化服务,不断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五)狠抓产业招商。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高、招群引链、招才引智,围绕主导产业或主导产业的某个细分领域,以龙头企业为牵引,编制招商图谱和招商推进方案,明确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精准招商。组织“小、精、专”招商集中对接活动。推进智慧招商,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手段,建设鹤壁市招商大数据平台,精准筛选对接目标企业,提升招商水平。常态化举办中国(鹤壁)镁产业应用投资洽谈会、中原(鹤壁)快餐食品博览交易会,提升办会水平和层次,不断扩大展会的辐射力。拓宽开放领域,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省“五区四路”建设,建设国内大循环特色节点。(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

  (六)加强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开发区“二次创业”,深入开展“百园增效”行动,实行“亩均论英雄”,完善投入产出指标评价体系,建立闲置低效用地、厂房等处置盘活机制,盘活存量土地,推进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和低效用地整治提升,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开展土地高效利用评价工作,促进节地水平、产出效益双提升,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重大项目落地保障能力。推进污染防治与处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企业间资源循环和综合利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政务服务大数据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工作由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建立领导分包机制,每个产业集群由1名市级领导分包推进。产业专班要充分发挥作用,统筹全市产业发展各项工作,推进产业发展各项措施和工作落到实处。各县区政府、管委具体负责本区域相关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市直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和服务。

  (二)突出“项目为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按照“三个一批”工作要求,强化土地、资金、用工等要素协调保障,积极推进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定期组织开展观摩点评活动,大力营造比学赶超、争先晋位的浓厚项目建设氛围。

  (三)加强政策支持。加大财政、金融、税务、土地、环保等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利用现有产业政策、专项扶持资金等,着力支持集群和产业链重点企业、项目、载体平台等发展。落实上级支持转型升级和减轻企业负担的各项优惠政策。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建立政银企合作机制,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四)深化企业服务。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服务活动,持续推进企业“服务管家”制度,完善企业服务长效机制,建立以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落实清单为主要内容的企业问题台账制度,落实首问负责、转办督办、挂牌督办、限时办结、联席办公、专题协调等制度,提高企业问题办理质量和效率,大力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