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失效时间 | ||
发文机关 | 成文日期 | ||
标 题 |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河南省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行动方案的通知 | ||
发文字号 | 豫政办〔2012〕11号 | 发布时间 | 2012年02月04日 |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2012年河南省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行动方案的通知
豫政办〔2012〕11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2012年河南省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行动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二年二月四日
2012年河南省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行动方案
为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支撑带动“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把握机遇、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的要求,把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高质量效益、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把经济结构调整重点作为各领域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围绕重点工程抓好重点项目实施,推动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全面扩大开放、承接产业转移,着力推进重点工程实施,持续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通过完善链条、创新驱动,聚焦成长性最好、竞争力最强、关联度最高的产业领域,着力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持续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通过优化布局、集聚要素,着力推进载体平台和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增创发展新优势,集中力量培育一批新的增长点,为促进“三化”协调发展,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原则
1.坚持突出重点。适应市场形势变化和经济发展规律,重点推动高成长性产业、战略先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扩大规模,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推动以现代化高标准粮田和农业产业集群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推动以交通、能源、水利、通信和城镇基础设施为重点的基础产业发展提速,推动民生保障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2.坚持龙头带动。发挥重点工程的综合带动作用,积极培育和引进行业优势企业,集中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推进在建项目加快投资进度,抓紧完善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已签约项目尽快落实建设条件。
3.坚持完善载体。把载体平台建设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以提升农业集约化水平为目标,构建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载体;以激活区域经济发展活力为目标,提高产业集聚区“四集一转”(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服务功能集合构建,带动农民由农村向城镇转移)发展水平;以弘扬中原文化及培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园区;以提升城市功能和促进服务业聚集为目标,建设城市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以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为目标,建设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航空经济示范区、国际物流园区等一批对外开放平台。
4.坚持集聚要素。围绕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和领域,谋划和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集中资金、土地、环境、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保障重点行业发展需要,服务重大项目落地,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5.坚持上下联动。强化省、市、县联动推进机制,形成分工明确、衔接一致的行动方案,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着力推动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实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工作目标
———重点工程。高成长性行业、传统产业、先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38项重点工程顺利推进,现代农业、基础产业、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的30项重点工程加快实施。
———产业集群。30个农业产业集群规划全面完成,建设试点加快推进;28个工业产业链逐步完善,90个工业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形成1个超1000亿元、30个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
———完成投资。全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50亿元;工业完成投资超过1.2万亿元(其中制造业投资超过1万亿元),交通、能源、水利、通信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基础产业完成投资6400亿元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现代农业坚持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以建设现代化高标准粮田和发展农业产业集群为抓手,统筹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大并整合涉农资金投入,形成一批支撑粮食稳定增长、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繁荣的示范区和增长点。
———重点工程。
1.现代化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按照“合理规划、综合配套、稳定面积、主攻单产”的原则,依托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万亩方、千亩方、百亩方,总面积达到6000万亩。避开城乡建设用地和铁路、公路、电网等重大线性工程,统筹推进水利、农业、农机、科技、林业、气象等设施建设,配套建设合作社、农技服务站、综合行政执法所等农业服务体系,整合推进新增千亿斤粮食规划高产稳产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节水灌溉、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村土地整治、田间电网建设等工程项目建设,推动土地承包权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人口有序转移,形成合理生产单元。力争建成高标准粮田24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80万亩以上、实施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600万亩以上,继续抓好38处大型灌区和末级渠系建设,建设89个农业科技综合服务中心和338个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站。
2.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做好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工作,继续推进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环城防护林及城郊森林工程、村镇绿化工程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全年完成造林任务400万亩。
3.晋鲁豫皖四省气象中心建设工程。推进区域性人工影响天气工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工程和多普勒气象雷达站等项目建设,增强我省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能力。
———重点产业集群。按照“基地支持、龙头带动、流通服务、特色高效”的原则,把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和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有机结合起来,选择30个左右上下链接、合作紧密、以就地加工为主的农产品产区,在畜牧、花卉、果蔬和茶叶等领域,培育集良种繁育、种养、加工、流通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集群。重点抓好农业产业集群的建设规划编制和认定考核工作,率先启动新野肉牛、正阳生猪、鄢陵花木、浉河茶叶、新郑大枣、灵宝苹果、西峡食用菌、温县怀药、扶沟蔬菜等一批产业集群培育试点,示范带动全省农业产业集群加快发展。
(二)高成长性产业
以龙头带动、基地支撑、高端突破为着力点,在汽车、电子信息、成套装备、工程机械、面肉制品、乳品饮料、家用电器、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等高成长性行业实施16项重点工程,壮大产业规模和提高竞争优势,带动全省工业结构升级。
1.汽车行业。推进骨干企业整车项目建设,加快推出新车型,推动发动机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关键零部件本地化配套能力。
———重点工程。
(1)汽车整车升级工程。推进东风日产公司新增28万辆整车、奇瑞河南公司30万辆微车及8万辆轻卡、郑州宇通公司2万辆轻型商用客车及3万辆校车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全省整车生产能力达到150万辆,新增35万辆,其中郑州汽车制造基地产能超过100万辆,产量超过50万辆。
(2)汽车发动机本地化配套工程。推进东风日产公司48万台汽车发动机、奇瑞(焦作)公司61万台汽车发动机等重大项目建设。
(3)关键零部件提升工程。推进中航集团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欧玛汽车部件工业园、禹州东风3万套重卡底盘、淅川减震器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
———重点产业集群。提升关键零部件总成水平,加快构建零部件、总成、整车衔接配套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依托郑州经济技术、中牟汽车、开封汴西、林州、博爱、孟州、新乡工业、辉县、许昌尚集、西峡等10个产业集聚区,壮大特色汽车零部件集群,力争形成6个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2.电子信息。发挥富士康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发展智能终端、新型显示、半导体照明、软件及信息服务等产品,支撑电子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力争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新增1000亿元。
———重点工程。
(1)富士康项目推进工程。加快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富士康南阳投影机、数码相机及LED(发光二极管)灯具,富士康洛阳精密设备及机器人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洛阳超薄电子玻璃及配套ITO(氧化铟锡)镀膜生产线等项目前期工作。
(2)半导体照明产业升级工程。推进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合作项目、郑州固态照明产业化应用示范基地、洛阳金诺蓝宝石炉研发与蓝宝石单晶片等重大项目建设。
(3)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培育工程。推进郑州华强电子高端服务业基地、河南外包产业园、安久云计算研发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郑州百度云计算中心项目、微软教育云计算产业基地等项目前期工作。
———重点产业集群。打造智能终端、新型显示、半导体照明产业链,在郑州航空港区、郑州高新技术、郑州经济技术、鹤壁金山、漯河东城、南阳光电、信阳工业城、新乡电源等8个产业集聚区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3.成套装备。着力增强技术研发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突破核心主机和关键辅机工艺技术,提升煤炭采选、矿山冶金、智能电网等重大装备的高端制造和整机配套能力。
———重点工程。实施成套装备高端化工程,推进中信重工重型装备基地、郑州煤矿装备基地、许继集团智能电网装备制造基地、森源股份电气产业基地等重大建设项目。
———重点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大型成套装备、智能电网装备产业链,在洛阳伊滨、洛阳先进制造、郏县、新乡经济技术和武陟等产业集聚区发展特色成套装备集群,在中原电气谷、平新、许昌经济技术、长葛和南阳高新等产业集聚区发展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在郑州上街、济源虎岭、洛阳洛新和安阳高新等产业集聚区发展基础部件产业集群,力争形成5个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4.工程机械。适应重大工程建设需求,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工程装备、起重机械主机产品和核心基础零部件,扩大优势产品规模,提高系列化水平。
———重点工程。实施工程机械基地化工程,推进龙工郑州基地、厦工焦作基地、宇通重工产业园、卫华起重装备产业园、国机重工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
———重点产业集群。依托长垣、洛阳工业和焦作经济技术等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5.面肉制品。突出产品升级、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重点提高面制品、调理肉制品等产品比重,推进骨干企业原料基地和终端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全产业链企业。
———重点工程。
(1)主食产业化工程。推进中粮集团河南基地、郑州思念食品新工业园、三全食品综合基地、谷夫食品谷物营养早餐等重大项目建设,提高中高端面制品产品比重。
(2)肉制品提升工程。推进郑州双汇食品工业园、开封大用肉鸡产业化、安阳永达肉鸡屠宰生产线等重大项目建设,提高骨干肉制品企业市场占有率。
(3)休闲食品集群发展工程。推进临颍闽商中部产业基地、豫东金丝猴功能型糖果及巧克力、浚县王老吉焙烤工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扩大优势品牌产业规模。
———重点产业集群。完善提升面制品、肉制品、速冻食品产业链,依托汤阴、郑州马寨、浚县、延津、潢川、遂平、临颍、泌阳、原阳、漯河淞江、漯河经济技术、周口经济技术、新郑新港、南乐等14个产业集聚区,加快推进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力争形成6个超百亿元的食品产业集群。
6.乳品饮料。重点推进奶源基地建设和高增长产品发展,扩大特色果蔬、品牌啤酒生产规模,引进品牌企业建设生产基地。
———重点工程。实施乳品饮料基地化工程,推进百威英博啤酒基地、科迪集团80万吨液态奶、花花牛产业园、伊利济源基地、统一集团漯河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原料生产和加工制造一体化发展。
7.家用电器。以冰箱、冰柜、洗衣机、空调等白色家电为重点,加强和省外知名家电企业合作,大力引进优势品牌,加快发展高效节能环保型家电产品,推进家电产业集群发展。
———重点工程。实施品牌家电基地工程,推进格力电器郑州家电产业园、万宝集团民权制冷工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新增白色家电产能1000万台。
———重点产业集群。加强与家具、皮革制品、制鞋、塑料制品等行业龙头企业对接,壮大平舆皮革制品、鄢陵箱包、清丰和商水家具、虞城五金、周口制鞋等特色轻工产业规模。
8.纺织服装。重点发展中高档面料、品牌服装和家用纺织品,突破高端印染环节制约,完善产业链条,提升后整理能力,在针织布、服装等领域形成新优势。
———重点工程。
(1)纺织产品升级工程。推进南阳新宇5万吨差别化锦纶、鸿闽国际60万锭纺纱、鹤壁朝歌12万锭高档精梳纯棉纱等重大项目建设,扩大中高支纱和功能纤维产业规模。加强与行业知名企业对接,争取在郑州、商丘、南阳、周口、安阳等地纺织产业集聚区布局建设高水平印染项目。
(2)品牌服装培育工程。推进福临银基2000万套服装、汉帛服饰1500万件高档时装、隆庆祥30万套西服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与福建晋江、泉州,广东东莞、中山,江苏常熟、江阴,浙江海宁、绍兴、萧山等地龙头企业衔接,引进落地一批品牌服装项目。
———重点产业集群。围绕完善原料基地、纺纱、坯布、印染及后整理、服装和家纺产业链,依托新野、尉氏、扶沟、夏邑、鹤淇、沈丘、舞钢、虞城、睢阳、安阳纺织、辉县、修武等12个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力争形成4个超百亿元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9.新型建材。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重点在建筑和卫生陶瓷、技术玻璃、塑料建材等领域,引进培育优势品牌和龙头企业,加快发展高端、节能、环保产品。
———重点工程。实施新型建材提升工程,推进中建材集团洛玻整体搬迁、中联商丘500万平方米低辐射镀膜玻璃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信阳市与香港恒通集团合作进程,在上天梯产业集聚区建设500万平方米珍珠岩防火门芯等项目。
———重点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建筑陶瓷、保温材料产业链,在内黄县产业集聚区和鹤壁山城区陶瓷产业园发展建筑陶瓷产业集群;依托信阳上天梯非金属矿区,发展保温材料产业集群。
(三)传统优势产业
围绕提升化工、有色、钢铁、卷烟产业整体竞争力,集中力量推进10项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战略重组和基地建设,形成以技术创新引领、下游产品带动、骨干企业支撑、集中集聚布局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1.化工行业。大力发展甲醇及聚氯乙烯下游精深加工,加快提升高端石化和精细化工产品的规模和水平,促进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融合发展。力争新增甲醇深加工能力100万吨以上、乙二醇生产能力60万吨,聚氯乙烯深加工产品规模超过70万吨。
———重点工程。
(1)甲醇下游深加工产业化工程。推进河南煤化乙二醇和碳酸二甲酯、义煤集团BDO(1,4—丁二醇)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鹤壁180万吨甲醇制烯烃项目前期,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
(2)石油化工扩能改造工程。深化与中国石化集团战略合作,推进洛阳石化14万吨聚丙烯项目建设,加快洛阳石化10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60万吨PX(1,4—二甲苯)和南阳油田精腊厂、中原油田炼厂产品质量升级等项目前期。
(3)盐化工下游深加工工程。推进中国化工沁北15万吨PVC(聚氯乙烯树脂)管材、富铭集团10万吨新型氟制冷剂、亿鑫化工60万吨氯化铵、兴茂钛业2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深加工产品多元化发展。
(4)百万吨化肥基地建设工程。推动化肥行业整合重组,加快心连心80万吨尿素、晋开百万吨总氨等重大项目建设。
(5)重点盐矿区转型升级工程。推动叶舞井盐矿、桐柏天然碱等矿区发展,加快氯碱、纯碱和碱硝加工基地化、园区化建设。
———重点产业基地。完善芳烃、甲醇、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加快建设洛阳、濮阳、南阳石油化工基地,鹤壁、义马、永城和获嘉现代煤化工基地,叶县、沁北、舞阳和济源氯碱化工产业园。
2.有色工业。提升有色金属冶炼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稳定骨干企业运行,大力发展中高端加工产品,推动产业链整合和企业重组,加快推进产业向技术优势和精深加工优势转化。
———重点工程。
(1)铝加工产品提升工程。推进万基控股60万吨高精度铝板带箔、中孚实业30万吨高性能铝合金特种铝材、淅川铝业深加工等重大项目建设,提高中高端产品比重。
(2)中金集团河南基地工程。深化与中金集团战略合作,加快三门峡复杂金精矿多元素回收及精炼扩能、100吨黄金和200吨白银制品加工等重大项目建设。
(3)重点有色金属矿区转型升级工程。加快洛阳栾川钼矿、灵宝小秦岭金矿、三门峡洛阳南部金钼矿、唐河铜镍多金属矿等重点矿区资源整合,推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加快发展下游深加工产品,提高多金属回收率。
———重点产业集群。完善铝、镁、钼钨、黄金四大产业链,加快建设巩义、新安、伊川、永城、沁北、三门峡、商丘梁园铝加工产业集群,鹤壁镁加工产业集群。
3.钢铁工业。提升骨干企业工艺装备水平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推进战略重组,强化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增强资源保障能力,扩大深加工品种,提高本地市场占有率。
———重点工程。实施精品钢基地建设工程,推进安钢集团冷轧薄板、济钢集团特殊钢大棒材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骨干企业工艺装备水平和新产品开发能力。
———重点产业基地。围绕提升钢铁产业链,加快安阳优质钢基地建设,提高舞钢矿区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
4.卷烟行业。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完善烟草物流体系,提升营销服务水平,做大做强“黄金叶”品牌,形成全国重要的中高档卷烟生产基地。
———重点工程。实施卷烟品牌提升工程,推进河南中烟郑州和新郑卷烟厂130万箱卷烟联合异地技改、许昌卷烟厂60万箱卷烟易地技改、洛阳卷烟厂填平补齐等重大项目建设。
(四)战略先导产业
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引进相结合,实施7项重点工程,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园区,实现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先导产业新突破。
1.生物医药。突出骨干企业新厂区建设,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物、现代中药等产品。
———重点工程。
(1)现代中药提升工程。加快辅仁药业综合产业园建设,争取羚锐医药产业园扩建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2)生物技术药物创新发展工程。加快普莱柯动物疫苗产业化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华兰生物产业园、百年康鑫医药科技园、安图生物体外诊断产业园等重大项目。
(3)化学创新药物升级工程。加快通用天方新厂区搬迁、上海现代国家基本药物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新乡双鹭药业新型制剂产业化。
———重点产业集群。打造现代中药、新型合成药物、生物技术药物产业链,在平原新区和新乡高新技术、汤阴、商丘市梁园、驻马店市等产业集聚区培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2.新材料产业。着力解决精深加工规模小、水平低等问题,扩大超硬材料制品生产规模,促进高性能纤维产业化,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重点工程。实施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化工程,推进河南煤化碳纤维、黄河旋风超硬材料制品、中南钻石1.5亿克拉大颗粒工业钻石、华晶公司高效率长寿命金刚石择优取向分布新型工具等重大项目建设。
———重点产业集群。打造超硬材料制品、碳纤维制品产业链,推进郑州高新区和柘城超硬材料制品、商丘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碳纤维产业集群发展。
3.新能源产业。重点推进光伏、风能发展,提高风电规模化水平,形成区域光伏产业集群优势。建设光伏建筑一体化电站25兆瓦,风电装机规模达到30万千瓦以上。
———重点工程。
(1)风电推进工程。加快大唐豫西等6个在建项目建设,新开工中电投方城等14个风电项目,全年新增风电装机20万千瓦。
(2)光伏产业升级工程。推进洛阳中硅多晶硅深加工、上海超日光伏垂直一体化、许昌天地和太阳能电池等重大项目建设。
———重点产业集群。打造光伏、风电制造产业链,培育洛阳高新、安阳高新等产业集聚区光伏产业集群和许昌风电装备产业集群。
4.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培育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链,推动纯电动客车、电动乘用车产业化。
———重点工程。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工程,推进宇通新能源客车、中航锂电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协鑫集团郑州新能源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前期工作。
———重点产业集群。打造电池产业链,在平原新区规划建设新型电池产业示范园区。
(五)现代服务业
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工程,大力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加快特色园区建设,提高金融、物流、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和水平。
1.金融业。突出抓好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加快发展产业投资基金、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和金融租赁业务,建设中原金融产业园区。支持综合保税区金融创新。进一步壮大地方法人机构,研究制定省辖市城区农信社的整合方案,组建中原农村商业银行,推进设立县级农村商业银行,推动设立中原、新能源、文化、航空、金融等产业投资基金。
———重点工程。实施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工程,依托金融单位在豫分支机构,加强与总部沟通衔接,争取中国建设银行村镇银行总部和后台服务中心、中国民生银行电子金融商务总部和灾备中心、中国人保财险后台服务中心、上海浦发银行后台服务中心、中信国际金融中心等项目入驻。引进尚未入驻河南的政策性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盘古银行等境内外银行,推进中国银行、广州农商行和澳洲联邦银行、东亚银行、中银富登、建信控股公司以及台湾金融机构在我省设立村镇银行。
———重点产业集群。围绕金融业人才、信息、技术的中枢区域建设,吸引省级金融机构总部、金融后援中心、基金、投资公司、科研培训机构入驻,打造中原金融产业园。
2.现代物流业。加快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推进电子、食品冷链、快递、汽车、医药等行业物流发展,提升物流集约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水平。
———重点工程。
(1)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建设工程。加快安得物流园、普洛斯物流园、华丰钢铁物流园、嘉民物流基地、招商物流中心、双汇冷链物流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郑州物流中心辐射带动能力。
(2)郑州航空物流枢纽建设工程。积极引进基地公司和货运货代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航空物流。推动郑州国际电子元器件交易分拨配送中心和苹果电子产品内销中心、空桥货航基地、邮政航空基地、顺丰快递华中分拨中心、贰仟家汽车物流园、郑州保税物流中心、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及E贸易国际中转平台等项目落地。
(3)区域物流枢纽建设工程。加快洛阳国龙物流园、安阳众品冷链物流基地、濮阳豫北商贸物流园、商丘豫东综合物流园、信阳国际茶城、南阳农机五金机电物流园、万庄农资配送中心、中原国际医药物流中心、华中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强化洛阳、安阳、商丘、信阳、南阳、濮阳等区域物流枢纽的区域分拨、本地配送功能。
———重点产业集群。重点培育郑州国际物流园区、航空物流园区、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和洛阳城北、商丘豫东、南阳龙升、信阳金牛、新乡南环、漯河豫南口岸、焦作德众、三门峡黄河金三角等11个物流产业集群。
3.文化和旅游产业。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和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培育中原文化特色品牌,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重点工程。实施精品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工程,推进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云台山旅游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中原国际演艺中心、“水舞间”高端演艺节目等项目前期工作。
———重点产业集群。推进开封休闲文化、登封禅武文化、禹州钧瓷文化、淮阳中华人祖文化、新县红色旅游、浚县民俗文化、宝丰魔术演艺、镇平玉文化、鸡公山文化综合开发、濮阳杂技等10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发展和宋都古城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推进黄河、伏牛山、南太行、桐柏山—大别山等旅游度假区和郑州新区、云台山、嵩山、龙门、殷墟、尧山大佛、鸡公山、嵖岈山、卧龙岗、鄢陵、函谷关等文化旅游园区建设。
(六)基础产业
加快推进交通重大工程和能源基地建设,完善水利和通讯设施,提高保障能力。
1.交通。重点推动快速铁路、航空枢纽、高速公路等工程建设,支撑中原经济区形成放射状、网络化空间开发格局。
———重点工程。
(1)铁路网建设工程。客运专线方面,2012年上半年石武客专郑州至武汉段建成投运,9月底石家庄至郑州段建成投运。争取开工建设郑徐客专。加快推进郑渝、郑济铁路前期工作。城际铁路方面,加快郑州至机场、至开封、至焦作城际铁路建设,推进郑开城际铁路延长线,云台山城际铁路支线、郑州机场至许昌等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大能力运输通道方面,完成漯阜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推进晋豫鲁铁路通道等项目建设。加快宁西复线、蒙西经卢氏至华中铁路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新增客运专线546公里,完成复线电气化改造136公里。
(2)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建设工程。开工建设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完成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口岸、货站、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和机场货站改扩建工程,推动区港联动。加快郑州机场至周边城市城际铁路、至少林寺高速公路等一批重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航空、公路、铁路的客运零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加快河南航空重组复飞和南航河南分公司改制,争取新开通大阪、高雄、无锡等10条以上航线。完成南阳、洛阳机场改扩建,积极推进商丘、明港等支线机场建设,推动贯辰河南通用航空产业项目建设。
(3)公路网建设工程。高速公路方面,加快跨省通道和豫西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拓宽改造连霍、京港澳高速公路,新开工焦桐高速温县至巩义段等3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建成焦桐高速巩义至登封段等项目,新增高速公路600公里以上。干线公路方面,加快具有通道性质的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完成台前、南水北调渠首等“10 1”连接线工程,实现所有县(市)20分钟上高速。农村公路方面,围绕“县县畅、乡乡联、农村骨干路网等级化”目标,改造县乡公路4000公里、大中危桥4万延米、通村公路1000公里。
(4)水运通道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沙颍河周口至漯河段、涡河二期、沱浍河航运开发工程建设,加强与安徽、江苏等下游省份合作,开发直通华东地区的水上通道。
2.能源。坚持源网并举,破解地区性电网瓶颈,增强电力供应能力,统筹煤矿安全改造和大中型矿井开发,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实施“气化河南”工程,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重点工程。
(1)电源项目建设工程。争取投产新密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等7台机组共500万千瓦,新开工新乡新中益扩建2×60万千瓦等6个项目500万千瓦以上。
(2)坚强电网建设工程。力争开工“疆电入豫”输电工程,抓好洛阳西等一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突出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电网建设和老城区电网改造,加快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新增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300万千伏安、输电线路1536公里。
(3)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工程。抓好郑煤李粮店煤矿等37处2100万吨在建矿井建设,争取开工河南煤化鹤煤十一矿等3个项目,争取建成郑煤高岭矿井等7个项目,新增煤炭产能280万吨。
(4)“气化河南”工程。推进西气东输三、四期工程实施。开工商丘—永城、博爱—郑州—薛店等天然气管道项目,争取投产沁阳—济源煤层气和伊川鸣皋—汝阳大安天然气管道项目,新增天然气长输管道500公里。加强储气调峰设施建设,争取投产中原油田文96储气库,力争开工平顶山储气库和郑州LNG(液化天然气)调峰站。全年新增南阳、商丘2个省辖市、10个县(市、区)和30个以上重点镇通管道天然气。
3.水利。实施水网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以南水北调干渠和受水配套工程为主体,由水库、灌区、河道及城市生态水系组成的复合型、多功能的水利网络体系。
———重点工程。实施水网建设工程,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干渠和受水区配套工程及调蓄工程、郑州龙湖等一批引黄调蓄工程、河口村水库主体工程、黄河北岸标准化堤防建设项目、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丹江口库区水污染防治和保护工程、水库移民基础设施、伊洛河北汝河等重要支流河道治理、小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河南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工程、小农水水利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出山店水库、前坪水库、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工程和南水北调防洪影响处理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
4.通信。深化与通信运营商的战略合作,突出网络平台和应用平台建设,提升信息网络支撑和服务能力。
———重点工程。实施基础信息网络建设工程,推进河南省无线城市、智慧中原、中国电信河南通信枢纽工程、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中国移动洛阳呼叫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
5.城镇基础设施。重点扩大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和旧城区改造的投资规模,加快城市功能完善和房地产发展,突出抓好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增强新型城镇化对“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引领作用。
———重点工程。
(1)城市新区开发工程。推进郑州新区CBD(中央商务区)副中心、郑州航空城、国际物流园、高校及职教园区、综合交通枢纽等区域开发,加快其他新区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
(2)老城区改造工程。推进位于城市中心区、城市重要景观轴线沿线、交通站点周边以及其他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存在冲突的城中村和旧住宅小区改造,加快二三类工业、危险仓库搬迁。
(3)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城市新区、中心城区和县域城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道路交通、供排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实施道路交通项目1117个,中心城市供水管网、县城和重点供水设施项目168个,新增供水能力30万吨/日,供水管网1000公里以上。
(4)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城镇生态水系建设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升级改造,规划建设城市绿道系统。实施城镇及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项目100个以上、垃圾处理设施项目48个,城市绿化等生态设施项目594个。
(5)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公租房、铁路和城市棚户区改造等位重点,探索多种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新开工40万套。
(6)商品地产开发工程。优化郑州房地产开发布局,围绕郑州都市区建设,加强“六城十组团”(“六城”即航空城、新郑新城、中牟新城、巩义新城、新密新城、登封新城,“十组团”即宜居教育城、宜居健康城、宜居职教城、新商城、中原宜居商贸城、金水科教新城、惠济高端服务业新城、二七生态文化新城、先进制造业新城、高新城)房地产开发;引导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向洛阳、开封等省辖市和县城拓展;鼓励结合中心城市新区、中心商务功能区、特色商业区和县城新城区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房地产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进行连片综合开发,推进城市综合体、商业地产等建设,培育房地产新的增长点。
(7)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工程。加快郑东新区中心商务区建设,推动龙湖副中心全面开发。推进洛阳、三门峡、商丘、安阳等城市新区中心商务功能区规划实施。全面启动其他中心城市和未纳入中心城市组团的县城、县级市市区中心商务功能区规划建设,推动中心城市市辖区和纳入中心城市组团的县城、县级市市区规划建设一批商贸、文化、旅游、餐饮等特色商业区。
(七)社会事业
重点推进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就学、就医需求。
1.教育。突出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力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扎实实施职教攻坚计划,加快提升高等教育水平。
———重点工程。
(1)学前教育普及工程。扎实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80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700所),鼓励社会力量、企事业单位举办幼儿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解决50万适龄幼儿入园问题。
(2)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农村初中学生宿舍、食堂及必要的体育场地、取暖、供水设施,有效满足路途较远、农村留守学生寄宿需求。
(3)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工程。为边远艰苦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教师周转宿舍,重点解决特岗教师、支教和交流教师、离城镇较远的教师、寄宿制学校管理教师的住宿问题。
(4)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为5000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配备教学仪器设备、图书或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对200所县城“大班额”学校和寄宿制学校进行扩容改造或建设附属设施。
(5)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强力推进职业教育攻坚,坚持“六路并进”、“三改一抓”,建设一批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示范项目,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全面提升职业培训能力。
(6)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工程。推进郑州、开封、鹤壁、周口、南阳等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完善教学、实训设施,建设资源共享的实训基地。
(7)高等学校提升工程。推进郑州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实施河南大学百年名校振兴计划,争取若干所高校进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2.卫生。大力拓展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提高诊疗水平。
———重点工程。
(1)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完善农村急救体系,建设一批县级120急救指挥中心;完善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一批县级卫生监督所;加快县级医院扩建改造,在人口大县建设一批县级医院;建设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
(2)省属重点医疗机构建设工程。建成省人民医院新病房楼、郑大一附院新病房楼,加快省中医一附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省胸科医院心血管疾病综合病房楼等项目建设。
三、集聚要素
(一)整合要素资源。集中资金、土地、环境容量等生产要素,优先保障重点工程建设和重点集群发展,形成一批新的优势产品和经济增长极。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和生产环节紧密结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强化技术创新。着力突破煤制乙二醇产业化、电解铝低温低电压铝电解、冷轧硅钢等制约传统优势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形成竞争新优势;加快推进经皮给药、高性能碳纤维原丝、超硬材料精密刀具加工等核心技术产业化,支撑战略先导产业快速发展。对行动方案确定的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省企业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等专项资金给予优先支持。
(三)优化发展载体。抓好以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和农业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载体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对发展较快、空间受限的进行扩区,对中心城区规划欠合理的调整功能定位,对不具备发展条件的降为专业园区;推动重点矿业园区转型;提升26个文化旅游园区建设水平,规划布局一批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
(四)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吸引国内外产业链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大力推进优势产业的骨干企业与国内外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弥补产业链缺失和薄弱环节。
(五)保障人力资源。针对产业发展用工需求,调整完善职业教育、学科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引导和支持各县(市、区)整合各类培训补贴资金,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由省政府召集,省直有关部门参加的省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联席办公会议制度,负责研究、协调、解决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负责统筹协调行动方案的实施。
(二)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责任主体的作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推动行动方案的实施。对方案确定的七大领域67个重点工程,有关部门按照责任分工,分别建立由牵头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参加的专门工作小组,细化制定具体推进方案,加强协调服务,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市、县政府要按照程序逐级对相关重点工程进行确认,组织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省发展改革委按本方案确定的方向和重点,遴选好重点项目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加大政策扶持。对重点工程确定的重大项目,优先纳入省重点项目管理,保障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需求。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研究制定支持政策,以奖代补,以补代投,推动各项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实施。对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实施动态管理,适时制定补充方案,实行优胜劣汰。重点项目每半年调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