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政〔2012〕69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濮阳市建设中原经济区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

索 引 号 失效时间
发文机关 成文日期
标  题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濮阳市建设中原经济区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豫政〔2012〕69号 发布时间 2012年07月28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濮阳市建设中原经济区濮范台
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

豫政〔2012〕69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濮阳市建设中原经济区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濮阳市政府要加强对方案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机制,按照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认真组织实施,尽快取得成效,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省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分工,研究制定支持濮阳市建设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的政策措施,在组织实施、工作推进、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省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对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对落实情况开展督促检查,做好指导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和濮阳市政府定期组织开展实施情况评估,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七月二十六日

  濮阳市建设中原经济区濮范台扶贫开发

  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

  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濮范台试验区”),涵盖濮阳市所辖的濮阳县、范县和台前县,是全省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地区,是《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的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为贯彻落实《意见》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推进《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12年)》(以下简称《纲要》)在我省的实施,加快濮范台试验区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重大意义

  濮阳市地处豫冀鲁三省交界处,是豫北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是中原经济区与山东沿海、环渤海经济圈衔接联系、互动发展的前沿。濮阳县、范县和台前县作为革命老区、沿黄地区和国家、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三面与山东省接壤,南临黄河、北靠金堤河,总面积2426平方公里,人口202.8万人,分别占濮阳市的58%、53%。其中,黄河滩区面积443平方公里,涉及三县21个乡镇、566个自然村、44万人、46.7万亩耕地。该区劳动力资源丰富,黄河滩区面积大、开发程度低,石油、天然气、煤炭和岩盐资源丰富。近年来,三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密切结合,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强城镇建设,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取得较快进展。但由于该区客观上承担着重要的蓄滞洪任务,交通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经济社会发展仍然落后,扶贫对象规模大,相对贫困问题严重,返贫现象经常发生,扶贫开发任务依然艰巨,在全省推进集中连片扶贫开发中具有典型性。2011年三县城镇化率仅为27.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3.3个百分点;贫困总人口37.2万人;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8.8%、23.5%、83.8%、75.1%,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

  今后一个时期,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和《纲要》的全面实施,濮范台试验区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加快推进濮范台试验区建设,有利于创新体制机制,破除致贫瓶颈制约,探索扶贫开发新路子,为全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开发建设提供经验和示范;有利于发挥区位优势,有效对接周边省市,打通豫北地区的出海通道,推动形成中原经济区与山东沿海、环渤海经济圈互动合作发展的新格局;有利于加快三县脱贫致富步伐,缩小与全市、全省的差距,助推濮阳市赶超发展,构筑在豫鲁冀毗邻地区的竞争优势,对外彰显中原经济区建设新成果、展示我省发展新形象。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意见》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坚持把黄河滩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综合运用各项政策,综合开发各种资源,综合调动各方力量,着力破除交通瓶颈制约,着力增强产业支撑能力,着力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着力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率先实现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目标,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以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二)主要原则。

  ———坚持扶贫为本,实现全面发展。把黄河滩区综合开发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用好国家扶贫开发政策,以扶贫促发展、以发展带扶贫,增强经济发展整体实力。

  ———坚持交通为要,破除发展瓶颈制约。把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作为试验区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快构建内联外畅的综合交通体系,打通中原经济区对接山东沿海、环渤海经济圈的出海通道,加强区域合作,努力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坚持产业为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突出开发式扶贫,加强产业发展载体建设,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鼓励创业创新,着力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增强造血功能,实现脱贫。

  ———坚持先行先试,探索扶贫开发新途径。把改革创新作为扶贫开发的强大动力,采用产业扶贫、创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科技扶贫、就业扶贫、对口帮扶等多种模式,建立滩区人口有序转移、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城乡工农利益协调机制,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坚持利民富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扶贫开发根本出发点和着力点,从解决人民群众当前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的问题入手,加强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参照国家对贫困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的做法,通过综合开发、全面开放、体制创新、政策扶持,把濮范台试验区建设成为我省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的先行区,黄河滩区开发治理彰显后发优势的示范区,中原经济区与山东半岛、环渤海经济圈合作发展的先导区。

  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000元和7600元,2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基本公共服务指标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人口转移、土地开发、开放合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初步积累经验。到2020年,贫困人口基本实现全部脱贫,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和基本公共服务指标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与全省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三、扶贫开发重点任务

  (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破除发展瓶颈制约,着力增强区域竞争能力。坚持扶贫开发、交通先行,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铁路、高速和干线公路网为骨架的综合交通网络,实现与山东、河北省路网融合对接,使濮范台试验区成为中原经济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1.加强铁路建设。加快晋豫鲁铁路通道建设,配套完善铁路专用线网络和站场,打通中原经济区面向山东沿海的货运通道。积极推进郑濮济客运专线前期工作,争取“十二五”末开工建设,形成国家西南腹地到东北沿海的客运通道。规划研究菏泽—濮阳—邯郸铁路。支持京九铁路台前站更名为濮阳东站并升级改造为二级站。

  2.完善公路网络。加快推进德商高速范县段、范县至台前至山东梁山高速、南林高速东延至德商高速段等项目建设,形成两纵两横“井”字型互联互通的高速公路网。加快G106、S209、S208、S205、S212五条纵向和S101、S301、S302、S307四条横向干线公路升级改造,高标准建设黄河北岸快速公路通道。尽快建成台前孙口黄河大桥,规划建设范县等黄河公路大桥,形成快速便捷的高速和干线公路网。整合、统筹使用各类资金,重点实施县乡公路和大中危桥改造,完善农村公路网络,逐步实现“县县畅、乡乡联、社社通”和农村骨干路网等级化。加快建设台前县吴坝航运码头,改造沿线水运码头渡口。

  (二)构建新型城镇体系,促进农村人口有序转移集中,着力增强统筹城乡发展能力。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发挥濮阳市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县域城镇承载承接和新型农村社区战略基点作用,着力构建以金堤河和干线公路为主轴,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互促共进、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格局,加快人口向城镇集聚、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促使贫困人口在向城镇转移中脱贫致富,实现搬迁扶贫。

  1.做大做强县城。提高县城规划建设水平,强化产业支撑,完善服务功能,形成产业集聚区、县城新城区和旧城区“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格局,增强承载承接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支持濮阳县城旧城区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前提下进行改造提升,规划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建设水平,与濮阳市中心城区形成组团式发展格局。范县县城、台前县城坚持旧城区改造提升与新城区建设并重,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供水、供气、供暖、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公用设施和公益事业设施,成为滨河宜居城市。2015年濮阳县城人口规模力争达到20万人,范县、台前两个县城人口规模分别力争达到15万人左右。

  2.适度发展中心镇。坚持分类指导、合理布局、适度发展原则,重点发展文留、柳屯、庆祖、户部寨、濮城、王楼、龙王庄、高码头、侯庙、吴坝等中心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矿产资源、农产品加工和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进一步提升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能力。

  3.积极稳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扶持,重点支持县城周边、乡镇政府所在地、产业园区内村庄整合和黄河低滩区整村搬迁,集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对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的农区,结合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城中村和产业集聚区内村庄按照城市规划集中布局建设城市社区,实现村庄变社区、农民变市民,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积极鼓励和引导试验区结合扶贫开发,整合各类政策、资金,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三)加强产业发展载体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加强产业发展载体建设,坚持每县突出一个主导产业,着力吸引产业龙头企业项目入驻,大规模承接产业链式转移,集聚配套,集约发展。加大产业向贫困地区布局力度,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和支柱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努力形成依城促产、以产兴城的产城互动发展新格局,增强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

  1.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统筹濮范台试验区与周边区域的产业布局和结构优化,形成以晋豫鲁铁路通道、范辉高速和S101公路为主轴,以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濮阳市产业集聚区突出发展化工产业,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石油化工、煤化工和盐化工产业基地。加强与中石化集团的合作,对中原油田石化总厂进行扩能改造,配套扩建中原乙烯,规划建设濮阳油气化工产业园;积极推进2×66万千瓦发电机组前期工作,规划建设电盐化工循环经济园;支持中石油集团石油化工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与濮阳市开展市院合作,设立中石油新技术成果中试转化基地。在原有煤化工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新型煤化工。濮阳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光电产业和医用新材料产业。积极引进龙头企业,规划建设光电产业园、医用新材料产业园。范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金属加工和精细化工产业。规划建设濮王化工产业园和金属加工产业园。台前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和羽绒加工产业,规划建设石油化工产业园和石化能源仓储物流基地,推动羽绒及服装加工产业园壮大规模。支持中石油集团在台前、范县建设产业扶贫示范区。支持发展基础较好、产业特色突出的专业园区加快发展。支持县域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积极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加快能源基地建设。加大油气资源、岩盐、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积极推进濮阳市有序勘探开发濮阳县、范县、台前县的煤炭资源,“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吴坝煤矿。加大对濮范台试验区的探矿权、采矿权“两权”价款资金投入,落实矿山环境资源恢复保证金制度,加大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投入,增强濮范台试验区资源勘探开发能力。加快推进龙丰热电2×60万千瓦热电机组前期工作。加快文23国家战略储气库建设,完善天然气管网,率先实现“气化濮阳”目标。依托天然气资源优势,加快分布式能源建设,尽快开工建设国电集团2×39万千瓦燃气机组。依托晋豫鲁铁路通道“钟摆”中心位置和油气管网发达的优势,建设国家煤炭储配中心等重大能源项目,形成集原油、天然气、成品油、液化气、煤炭、油气开采设备及物资等储存和运送为主的国家级综合能源物流中心。加大对濮阳市的转移支付力度,支持濮阳市产业集聚区、能源基地、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等载体建设。

  3.大力发展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按照统筹布局、错位发展的原则,依托县城建设商务中心区或特色商业区,壮大服务业规模。通过改善现有商贸发展环境、升级商贸基础设施,使濮阳县特色商业区成为以商贸流通和文化旅游等消费性服务业为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范县商务中心区以濮王化工产业园、金属加工产业园为核心服务对象,重点建设工业管理中心、创意设计中心和企业服务平台,配套建设商务办公、商贸、酒店等服务设施,形成综合性商务服务功能区。台前县商务中心区重点发展石化能源仓储物流服务业,配套建设商贸、会展、商务办公等服务设施,形成区域性服务业集聚中心。

  (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生态建设,着力增强促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基础支撑能力。加强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主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重点发展“七群三带”,即米品、肉品、果蔬、林木制品、油脂、羽绒制品、乳(饮)品农业产业化集群和沿黄水产养殖带、黄河滩区绿色奶牛养殖带、背河洼地绿色稻米种植带,提高林业生态建设水平,为探索“两不三新”的路子提供基础保障。

  1.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快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有效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集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整理、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大中型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农业气象自动化监测、田间电网、农业林网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及农技综合配套服务项目,区域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65万吨以上。

  2.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种植养殖业。建设五星无公害蔬菜、陈庄莲藕、吴坝大蒜等10个无公害蔬菜样板园区;扩大鲜切花、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推广种植优质牧草,发展食草畜禽养殖,培育沿黄畜牧、水产养殖带。

  3.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在黄河和金堤河沿岸建设湿地公园,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形成黄河大堤和金堤河两条生态林带,实施防沙治沙、农田林网、廊道绿化、防浪林等林业生态工程,扎实推进风景林和黄河沿线城镇生态林建设,完善黄河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林果业和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发展林产品加工业。规划建设黄河开放式水利风景区,重点支持开发将军渡旧址、京杭大运河遗址、狩猎围场等旅游景区。

  4.强化农村发展支撑。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加快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农业公司和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集约化、公司化、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努力实现规模种养、产销衔接、龙头带动、品牌发展,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步伐,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支持花生等农作物育繁推基地建设。积极争取台前县成为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支持濮阳县、范县列入省级科技富农强县试点范围。

  (五)加强黄河滩区综合治理,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综合开发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相结合,以黄河滩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多策并举,推进滩区农民外迁、综合治理工作,加大黄河滩区开发力度,形成集约高效开发新格局。

  1.加强黄河滩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黄河堤防安全、中小河流治理、引黄补源、取水口改造升级等水利工程,切实提高防洪、排涝、调蓄、灌溉能力。综合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支持大型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拓宽改造三条濮清南引黄灌渠。加大省级财政资金投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步伐。全面开展低滩区水利工程建设,解决低滩区农田“望天收”问题,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有序推进滩区农民搬迁集聚。按照“转”、“聚”、“改”总体要求和村民自愿原则,结合产业布局、城镇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滩区农民外迁步伐。对符合国家搬迁条件的,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对近堤村、“落河村”贫困群众进行扶贫,集中搬迁至黄河大堤外侧规划建设的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其余村庄通过顺河势淤台建5000人以上的新型农村社区。从2013年起,每年搬迁滩区人口5—6万人,到2020年完成70%的滩区人口搬迁任务。

  3.加强滩区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引黄河水淤临、淤背、淤台、淤坑塘沟岔等方式,整治黄河低滩区土地,为滩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集中连片高效农业开发创造有利条件。对搬迁后的滩区统一进行科学规划,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增加土地后备资源。

  4.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污水和垃圾处理、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土壤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治理和危险废物管理,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执行规划环评制度,严格产业准入标准。产业集聚区承接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落实环评和“三同时”(污染治理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用)制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要求。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促进农村环境改善。

  (六)加强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统筹推进重大民生工程建设,通过教育扶贫、创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渠道,提供更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使人民群众共享建设成果。

  1.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加强职业技术学院、职教园区、县级职教中心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增强职业技术人才培训能力。加大对阳光计划实施和家政培训的支持力度,省、市、县三级对村干部和有创业潜能的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创业能力,形成一支致富带头人群体。加强就业培训与指导、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对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指导和援助,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通过职业教育政策引导和品牌化劳务输出基地建设,促使滩区劳动力异地安置就业,逐步减少滩区人口,实现就业扶贫。积极支持、鼓励民间创业,发展个体、小微企业,为农民创业提供小额信贷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创业扶贫。

  2.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坚持政府鼓励、企业为主、项目带动,实施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计划,通过签约聘用、技术入股、合作经营、投资兴办实业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促进人才、企业、项目有机结合,以高端人才支撑濮范台试验区建设。鼓励留学回国人员和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位、学历的人员到濮范台试验区就业。加强对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培训。

  3.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濮范台试验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示范性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结合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支持对滩区中小学校进行布局调整,进一步优化布局结构。实施普通高中改造工程,积极化解高中债务。加大文化惠民工程资金投入力度,支持濮阳市图书馆达标建设和濮范台试验区数字电影院及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濮阳县、范县、台前县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服务能力。重点支持濮阳县、范县、台前县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农村120急救指挥中心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县乡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和卫生信息网络平台,支持计划生育指导站改扩建。加强濮范台试验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辐射基层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

  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濮范台试验区低收入群体的救助力度,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低保救助标准。建设社会养老保险服务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支持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建设,解决城乡居民养老问题。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七)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开展先行先试,着力激发发展活力。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探索、锐意创新”作为推动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强大动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支持在扶贫开发和区域协作领域先行先试,以改革促扶贫、促发展。

  1.创新人口转移集聚机制。积极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打破城乡界限,放宽户口迁移限制,城镇新迁入居民在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降低农民向城镇转移的成本。创新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处置机制,对全家或部分成员迁入城镇落户的农民,根据其意愿,依法依规保留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及农房收益权或使用权,并享有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的分配权利;采取多种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进城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采取转包、租赁、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对退回宅基地并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进城落户农民,优先安排公共租赁住房或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对搬迁后的滩区土地进行开发整理,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实施规模化经营,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探索滩区群众增收致富新途径。

  2.创新土地开发利用机制。发挥滩区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创新开发机制,形成大规模的土地后备资源,有效拓展发展空间。创新耕地保护机制,严格按规划保护耕地,确保全市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按耕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对耕地进行等级划分,将耕地保护由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和生态一体管理转变,实现数量、质量并重。探索耕地按等级补充的占补平衡机制。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对承担耕地保护责任的农民给予补贴。推动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优化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严格规范土地征收征用制度,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建立全方位的土地资产市场,促进土地资源有效流转和优化配置。创新产业用地模式,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探索产业用地租售并举的多元化供应方式。建设土地综合整治集约使用示范区,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不影响河道泄洪的前提下,实行“四区”(滩区、滞洪区、油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联动综合整治。

  3.创新扶贫开发资金筹措和使用机制。创新扶贫理念,突出资金整合,构建扶贫资金多元筹措体系,河南省扶贫资金新增部分优先用于濮范台试验区。

  统筹使用各级各类扶贫及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使用、各记其功”原则,整合使用整村推进、以工代赈、连片开发、彩票公益金、科技扶贫、到户增收、互助资金等各类扶贫资金以及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国外贷款等,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县城新城区、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建设。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县级财政保障能力。加大对道路、供电、供气、供排水、铁路专用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支持濮范台试验区及联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本建设基金、涉农资金、国家补助资金向试验区倾斜支持的力度,研究提高中央、省投资项目省级补助比例的政策措施。

  构建市场化资金筹措机制。支持地方性金融机构发展,壮大各类投融资平台,加强融资性担保机构建设,提高融资能力。综合运用BT(建设—移交)、BOT(建设—运营—移交)等多种方式,吸引境外和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建设。支持地方和企业发行债券,鼓励企业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开展扶贫信贷担保试点,设立担保基金,加大扶贫信贷投入,扩大使用范围,提高扶贫信贷财政贴息标准,探索产业化扶贫新途径。

  (八)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区域联动发展,以开放合作增强试验区发展动力。通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形成区域协调、互为促进的经济发展格局。

  1.深化与省外区域合作。积极与日照港等港口对接,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海关等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无水港”,完善大通关机制。加强政策扶持,培育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龙头企业,鼓励开展境外工程承包、加工贸易,推动企业涉足对外开放的新领域。加快对外劳务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巩固发展外派劳务基地,打造外派劳务品牌。

  发挥对接环山东沿海、渤海经济圈前沿的区位优势,密切与环渤海经济圈和山东省的合作,构建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大京九产业带深度合作平台,实现区域合作共赢。联姻京津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借助人才技术优势,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积极与环渤海地区大型企业对接,在产业链条上寻求分工合作,借力环渤海地区石化优势,围绕濮范台试验区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发展配套加工和中下游产品,有效推动石化产业快速做大做强,促进石油化工、煤化工和盐化工融合发展。

  2.促进省内城际联动发展。加强与安阳、新乡、鹤壁等豫北省辖市的经济合作,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资源要素保障等方面统筹布局,加速豫北经济板块隆起。建立省内经济强市与濮范台试验区定点帮扶合作机制,加大对濮范台试验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力度,加强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对濮范台试验区的对口帮扶。

  3.促进濮范台试验区与市域其他县区联动发展。积极推动濮阳市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明确濮阳市中心城区与濮阳县城、清丰县城、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构建“一中心三组团”城市形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增强对濮范台试验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濮阳中心城区建设,规划建设濮阳新区、商务中心区,促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增强吸引濮范台试验区人口转移就业的承载能力。加快推进濮范台试验区三县至清丰县、南乐县的快速交通体系建设,密切经济联系,促进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四、组织实施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实践要领,统筹协调,科学运作,务实重干,推动濮范台试验区建设尽快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濮阳市要切实加强对濮范台试验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推进机构,明确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方案,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沟通衔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省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指导协调力度,在财税、扶贫、产业、土地、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濮阳县、范县、台前县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外部支持转化为自身发展动力,扎实推进方案实施。

  (二)实施项目带动。把项目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强化土地、资金、人力资源等要素保障,落实开工条件,优化建设环境,加快项目实施,发展壮大高成长性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实施一批经济效益好、吸纳就业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实施一批缓解瓶颈制约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实施一批惠及民生的重大民生工程项目,推动试验区建设尽快取得成效。

  (三)加强政策扶持。省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和各自职能分工,研究制定财政、扶贫、金融、投资、产业、土地、环保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落实具体工作措施,支持濮范台试验区建设发展。拓展政策扶持范围,逐步将支持濮范台试验区发展的政策覆盖濮阳市。

  (四)优化发展环境。坚持创新思想观念,冲破体制机制束缚,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市场经济秩序,创造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高效便捷的行政环境和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宣传引导,争取广泛支持,充分发动群众,努力营造上下齐心、各界努力、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