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政办〔2014〕11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2014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 引 号 失效时间
发文机关 成文日期
标  题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2014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豫政办〔2014〕11号 发布时间 2014年02月10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河南省2014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
通  知

豫政办〔2014〕11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2014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2月10日

  河南省2014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健全企业服务工作体系构建企业服务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豫政〔2014〕3号)精神,为进一步完善企业服务长效机制,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以完善企业服务工作长效机制为核心,以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产品销售率、项目达产率、投资完成率为目标,坚持企业市场主体与政府引导服务相结合,坚持困难企业帮扶与激发企业活力相结合,坚持“双百”企业(百户规模优势企业和百户高成长性企业)培育与中小微企业服务相结合,突出市场开拓、要素保障、政策落实,深入开展产销对接、银企对接、用工对接等企业服务系列活动,着力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一)规模实力壮大。2014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左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超过2.1万家。

  (二)企业活力增强。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4%以上,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超过2万亿元。新培育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

  (三)服务效能提升。涉企行政审批项目进一步精简,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企业反映的问题及时得到办理,企业问题办结率达到95%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建设省、市、县三级企业服务公共窗口。一是建设综合性企业服务公共窗口。依托省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统筹建设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河南省企业服务公共窗口,为企业提供创业、培训、法律、融资担保、管理咨询、人才、技术等全方位综合性服务。二是建设企业服务“云平台”。加快建设全省统一的企业服务“云平台”,统筹规划全省统一、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省、市、县三级企业服务综合门户网站,开通政策法规、融资服务、市场开拓、人力资源等专业应用服务平台,实现窗口服务、网络服务和呼叫服务一体化。三是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开通省企业服务政务微博、企业服务手机掌上平台、企业微信群等,为企业免费提供综合性信息服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开设企业服务窗口、建设网络平台和公布电话,构建全天候、多形式的企业问题受理和服务渠道。

  (二)完善企业服务工作机制。一是完善企业问题办理机制。健全企业问题台账制度,落实企业问题转办通知单、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对久拖不决的问题,由省企业服务办、监察厅联合挂牌督办。建立企业服务直通车制度,对涉及多部门的共性和重大问题,组织相关部门联合办公,集中协商解决。开展企业问题办理满意度评价,评价结果纳入企业服务考核内容。二是完善三级重点服务企业机制。按照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要求,省级层面抓好“双百”企业培育,省辖市、县(市、区)分别确定一批本级重点服务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继续实行领导分包、企业首席服务员、企业服务下基层等制度,为三级重点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针对特色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园区等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组织有关部门现场办公、集中解决。有关部门要落实“双百”企业扶持政策,在项目审批、土地、环保、技术改造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集中各种要素和资源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完善政策导向机制。深入开展法律下基层、政策下基层等活动,通过网络、报刊等渠道和新闻发布、政策汇编等多种形式,及时宣传惠企政策。组织“惠企政策宣讲团”,不定期深入基层和企业开展宣讲,帮助企业准确理解政策、灵活运用政策。强化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涉企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科学制定发展战略,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三)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一是建立产销对接长效机制。分行业建立产销对接信息征集和发布制度,指导各地结合企业需求,不定期开展“一对一”、小范围、有针对性的产销对接活动,推动产业链产销对接常态化。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责分工,分领域开展省内重点项目单位与生产企业、大型国有企业与中小企业、交通建筑企业与生产企业、商贸企业与生产企业等产销对接活动。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依托重点企业组建涵盖上下游企业的产业联盟,支持协会和联盟开展不同形式的技术对接、产品对接和信息交流活动,推动上下游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二是开展工业企业与电商企业系列对接活动。实施“十百千万”系列网上促销工程,搭建十优电商、百家网上商城、千家豫货网店、万家工业企业的网上展示对接平台,指导各地、各产业集聚区开展小范围、重实效的工业企业与电商对接活动。选择家居医药、高端装备、智能终端、钢铁、铝精深加工等产业,在前期对接基础上召开2014年五大产业链暨电商对接大会。三是开展河南名优产品扩消费行动。依托第十二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中国特色商品(三门峡)博览交易会、第二届中国(商丘)电动车及零部件展览会、第二届中国(洛阳)工业博览会、第五届中国(鹤壁)镁应用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等平台,开展名优产品扩消费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依托第十一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第二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等平台,组织“豫企名品全国行”活动,提高豫企名品知名度。四是大力推广应用节能产品。组织认定工业节能产品150个,公布100个工业节能产品推广目录,组织工业节能产品推广应用活动,提高我省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

  (四)缓解企业融资瓶颈。一是建立银企对接长效机制。建设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网上平台,建立企业贷款需求日常征集和政、银、担、企合作机制,定期向金融机构推介有贷款需求的企业和项目,强化跟踪协调服务,推动银企对接网络化、信息化、常态化。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举办万家中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系列对接活动、工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项目融资推介活动。二是实施“小巨人”信贷培育计划和“双百”企业信贷支持计划。继续深入开展“小巨人”企业融资培育工作,加大科技型企业、“小巨人”企业融资辅导力度,引领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实施“双百”企业信贷支持计划,引导合作银行为其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三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强与国内大型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为大企业量身制定综合金融解决方案。积极探索产业链融资和产业基金模式,围绕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组织银企对接活动,支持主导特色产业发展。强力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工作,支持利用“区域集优”票据融资。加快推动中小企业私募债业务开展,引导私募资金或基金直接投放。做好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工作,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到“新三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加强企业融资辅导,充分利用风险投资、股权投资、信用保险、金融租赁等金融工具,帮助企业多渠道融资。四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健全省、市、县三级国有资本主导的担保体系,充实国有融资性担保机构资本金,本着以支定收、保本运行的原则,探索降低国有担保机构担保费率。强化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探索建立财政、担保公司、银行、保险公司“多方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机制,树立一批规范发展的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标杆,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五)强化企业人才保障。一是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企业用工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促进人员就业和企业用工即时对接。鼓励院校与企业以“订单式”、“冠名班”等形式开展技能人才合作培养,探索实行“双员制”职业培养模式,开展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及用工对接活动。在“双百”企业和智能终端产业领域选择建立100个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人力资源“蓄水池”。二是建设企业家培训教育平台。实施河南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联合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组织开展EMBA(高层次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历培训,分批次开展专题性、重实效的企业高管短期培训。利用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组织开展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培训、民营企业领军人才和企业家培训。三是强化企业高技能人才保障。围绕产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重点企业共建研究基地和高端人才培养基地,搭建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围绕智能终端、高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等行业,依托“外专千人计划”等平台,加快引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落实我省关于引进高端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通过签订长期劳动合同、技术入股、股权激励等措施,稳定企业人才队伍。四是建设产业发展研究平台。围绕智能终端、现代家居、高端智能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食品、服装服饰等重点产业,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开展集群引进和产业发展研究,在宏观政策、技术进步、管理创新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六)支持企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围绕提质增效、延链补链,重点抓好1000个基地型龙头型重大项目、600个产业产品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和460个产业创新重大项目,进一步做大总量,提升产业竞争力。围绕提高新产品产值率,省级层面重点抓好200个左右重大技改项目,引导企业加快信息化、数控化改造,优化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完善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和督导服务机制,提供全过程、全方位跟踪服务,推动项目尽快投产、达产。二是强化创新驱动。实施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工程,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政府科技投入引导机制和企业牵头实施应用性重大科技项目机制。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协同创新,组织高校、科研机构与中小企业开展技术需求项目产学研合作对接,引导社会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集聚。培育30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建设8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0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0家以上工业公共技术研发设计中心。强化品牌带动和标准引领,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新增一批中国驰名商标、河南省著名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积极开展“树标杆、学标杆、超标杆”活动,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三是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整合重组、创新驱动、融合提升等措施,大力发展高成长性产业龙头企业,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综合运用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等手段,加快冶金、化工、建材、轻纺等传统支柱产业骨干企业集约化、高端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依据“竞争力强弱”的衡量标准,运用中央和地方财政奖励、等量或减量置换等措施,积极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行业矛盾,加快淘汰一批技术装备落后、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产能。继续开展困难企业认定工作,落实困难企业社会保险费缓减等帮扶措施。

  (七)创新要素保障机制。一是强化运行调节和生产要素保障。加强重点行业运行监测预警,聚焦倾向性、苗头性和行业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出台重点行业稳运行调结构政策措施。加强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保障协调,推动煤电双方建立长期供需保障机制,加快推进煤电一体化进程。积极推进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工作,支持能耗水平低、技术水平高、拉长产业链的企业作为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单位。二是完善用地保障机制。坚持“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通过用好“三项整治”(空心村、砖瓦窖场、工矿废弃地整治)留存指标、加大存量土地挖潜力度、整治农村建设用地等措施,保障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用地。严格执行限时审查制度,进一步提高预审效率,缩短审批时间。完善用地评价和考核体系,指导企业节约集约用地。三是创新环境保护机制。强化排污总量预算指标管理,促进各地有效利用环境容量、优化配置环境要素,保障省重点项目的环境容量。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进一步增强企业节约公共资源意识,争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2014年力争创建5个国家级、20个省级工业清洁生产示范企业。进一步简化项目环评报告书内容,优化项目环评文件技术评估环节,提高审批效率。

  (八)着力减轻企业负担。一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坚持用市场手段、经济手段服务企业,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推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和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重大公共利益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简化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内容,提高备案效率。按照能放尽放、提高效率的原则,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对继续保留的审批事项,进一步简化手续、优化程序、限时办结。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稳步推进企业名称核准权限下放和网上名称预先核准工作,进一步激发创业活力。二是规范涉企收费。认真做好已取消、停收、降低收费项目和标准的落实工作,重点清理投资领域审批前置类收费、生产经营领域强制性垄断性收费,特别是涉及中小企业和民间投资的收费,探索采用统一的收费清单管理模式。三是建立企业周边环境治理长效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原则,建立“统一领导、各负其责、落实责任”的企警地共建治安环境长效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利益矛盾,妥善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严厉打击危害企业生产经营及项目建设的各类违法行为,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部门联动、分级实施的原则,构建省、市、县三级企业服务工作体系。完善企业服务活动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企业问题收集处理责任制,定期召开企业服务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涉企服务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处室和联络员,按照职能分工主动对接、主动服务,形成服务企业发展的合力。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要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制度,保障工作经费,专人专职负责,推动企业服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二)严格督导考核。建立巡视督导制度,不定期对各级、各部门企业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服务,帮助解决问题,督促政策落实。实行企业问题季通报制度,每季度向各地、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通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企业问题办理情况。完善企业服务年度考核制度,年终由省企业服务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组织,围绕长效机制建设、企业满意度、政策落实等内容,对各级、各有关部门企业服务工作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以省政府名义予以表彰。

  (三)营造良好氛围。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服务工作的宣传报道,广泛宣传各地、各部门企业服务工作典型做法,积极宣传企业在转型解困、管理创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企业成长、支持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围绕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学习调研和现场观摩活动,不断提升企业服务工作水平。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