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政办〔2016〕18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2016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 引 号 失效时间
发文机关 成文日期
标  题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2016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豫政办〔2016〕18号 发布时间 2016年02月26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河南省2016年企业服务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豫政办〔2016〕18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2016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2月26日

  河南省2016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企业服务长效机制,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为目标,突出问题导向,完善政企沟通、监测预警、问题解决、政策落实督查“四项机制”,突出分级精准服务、分类精准指导、分业精准施策、分企精准帮扶“四个精准”,深入开展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四项对接”,着力帮助企业破解要素瓶颈制约,着力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为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1.企业规模进一步壮大。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超过2.3万家,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企业(集团)超过45家。

  2.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小微企业数量超过45万家,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9%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

  3.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全面建立权责清单制度,涉企审批事项进一步精简,窗口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企业问题解决机制不断完善,及时办结。

  二、重点工作

  (一)完善四项机制。一是完善政企沟通机制。建成以省级综合平台为枢纽,18个省辖市、10个省直管县(市)窗口平台和30个重点产业集聚区平台为支撑的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推动窗口服务、网络服务和呼叫服务一体化,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开通企业服务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政策信息,接受政务咨询,实现政企“微”距离接触、“零”距离交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企业服务窗口、改进服务方式,推出告知承诺等优化服务新举措,加快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推广“互联网 政务”服务,为企业提供便利、高效、透明的服务。二是完善企业运行监测预警机制。完善省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平台,建立河南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指标体系,做好14个行业1740户工业企业运行监测工作,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运行数据分析水平,及时捕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政策建议。三是完善企业问题解决机制。建立以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落实清单为主要内容的解决企业问题台账制度,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联席办公、企业评议等制度,提高企业问题解决的质量和效率。省企业服务办每季度对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企业问题解决情况进行通报。针对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省企业服务办组织有关部门现场办公、集中解决。四是完善政策落实督查机制。将中央和我省惠企政策汇编成册并免费向企业发放,组织政策宣讲团不定期深入基层和企业开展宣讲,帮助企业准确理解政策、灵活运用政策。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建立上下联动督查机制,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调研指导和督促落实,省企业服务办定期对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开展集中督导,打通“最后一公里”、防止“中梗阻”。

  (二)突出四个精准。一是分级精准服务。确定省、市、县三级重点企业名单,省级重点抓好百强和百高企业认定和培育,省辖市、县(市、区)各确定一批重点服务企业,分级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强化信息沟通、联审会商、政策扶持,整合资源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分类精准指导。对三级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组织摸底调查,加强分类指导,对产销两旺、成长性好的企业全力做好要素协调保障工作,支持其开足马力生产;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进行点对点服务,稳定企业生产经营;对不符合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停产半停产的“僵尸企业”,用好国家政策,按照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原则和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逐步实现市场出清。三是分业精准施策。一业一策制定年度行动计划,以发挥特色优势、实现局部突破为重点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发展,以龙头带动、集群配套为抓手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以绿色安全、知名品牌为引领推动食品工业增创新优势,以新能源汽车商业化、汽车整车制造为重点推动汽车工业跨越发展,以延链补链、降本增效、结构优化、兼并重组为主攻方向推进能源原材料工业转型发展,以提升研发能力、扩大市场规模为重点推动医药产业加速发展,以技术突破、应用推广为重点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以产品提质、品牌提升为重点促进消费品工业提速发展。针对煤炭、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分行业研究提出具体措施,综合运用产品创新、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承接转移、节能降耗、淘汰落后等手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尽快度过结构调整阵痛期。四是分企精准帮扶。对三级重点服务企业和重大项目继续实行领导分包、企业首席服务员等制度,提供直通直达服务、上门服务、贴身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困难,支持企业发展壮大。特别是对困难行业骨干企业,组织专家咨询团会诊,建立一企一策帮扶工作制度,专题专案专人推进,在企业融资、缓缴社会保险、发放稳岗补贴等方面加强扶持,帮助企业转型解困。

  (三)深入开展银企对接。把2016年作为“企业金融服务年”,采取10项举措缓解企业融资难。一是开展第四届全省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接活动,完善中小企业网络融资服务平台,构建政银担企合作长效机制,尽最大可能推动增加信贷投放。二是组织开展“银税春风行动”,全面推广“税融通”业务,为纳税记录良好、信用等级较高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信用贷款。三是分类排查“两有”(有订单、有效益)企业,定期组织与金融机构对接,对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金融帮扶。四是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抵质押贷款品种,大力推广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发展小微企业信用保证保险,缓解小微企业抵押担保难问题。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依托河南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和应用。五是用好省级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推动省辖市、县(市、区)出台风险缓释措施,设立应急转贷资金(过桥资金)、“助保贷”资金,扩大政策性融资担保规模,撬动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六是围绕特色产业集群探索产业链、企业群融资模式,支持大型企业设立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鼓励发展面向小微企业的融资租赁业务。七是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中小企业通过新三板或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进行直接融资,全年组织上市培训120场、培训企业5000家以上,落实对挂牌企业资金补助政策。支持企业开展直接债务融资,对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实现融资的企业给予发行费补贴。八是发挥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作用,为高成长性制造企业和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九是推行信贷主办银行制度和抽贷压贷提前告知制度,对传统行业中有市场前景、有信用但暂时困难的企业采取差别化信贷政策,强化企业转贷服务,通过借新还旧或启动当地过桥资金帮助企业还贷续贷,防范企业资金风险。十是建立企业资金链动态监测协调处置机制,加强重点企业资金运行监测预警,对出现资金链风险的企业早介入、早控制。

  (四)深入开展产销对接。采取5项举措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一是开展“1 5 200”产销对接行动。上半年举办五大产业链产销对接大会,组织省辖市针对主导产业举办5次以上产业链“手拉手”活动,组织市、县级企业服务部门举办200场以上小范围、重实效的产销对接活动。省直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责分工,分领域开展省内重点项目单位与工业企业、建筑企业与工业企业、节能环保项目与环保产品生产企业、大型国有企业与中小企业等产销对接活动,推动上下游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二是开展工业企业与电商企业对接活动。实施覆盖十家电子商务平台、百家网上商城、千家豫货网店、万家中小企业的“十百千万”系列网上促销工程,重点在智能终端、高端装备、食品、家居、服装、轻工等产业组织中小企业与电商企业对接,引导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改造传统商业模式。组织召开“豫货通天下”工业企业与电商企业对接大会,集中签订一批购销合同,评选表彰2016年“十优”电商和特色电商平台。发挥盐业系统销售网络、仓储、物流等优势,搭建面向全国、辐射全省的快消品电商平台。三是组织名优产品扩销售行动。依托第十届中国(河南)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十四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河南(民权)第二届制冷装备展览会和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等省内外展销平台,组织10场名优产品扩销售活动。四是着力提高供给水平。以消费品工业为重点,依托行业协会分领域推出“十大河南名品”,建设“好品河南”展示销售平台,开展“河南产品河南用”系列促销活动,提升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五是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举办2016中国(郑州)国际供应链管理峰会暨全球供应链郑州合作组织成立大会,集聚供应链资源,搭建交流共享平台,支持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五)深入开展用工对接。采取5项举措强化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家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一是围绕重点产业用工需求,发挥工业和信息化校企合作联盟作用,组织职业院校深入重点产业集聚区开展10场左右对接活动,推动校企双方通过学科共建、工学交替、共建实训基地等模式联合培养技能人才。二是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把企业家培训纳入全省干部培训计划,省、省辖市协同举办重点企业家培训班,遴选若干名创新型企业家接受高层次、系统性学习教育。三是成立“双百”企业家知识共享联盟,搭建学习交流线上线下平台,定期举办企业家论坛、企业互访、经验交流等活动,实现共享智慧、整合资源、共创价值。四是面向产业联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协同创新平台,组织认定制造业细分领域首席技术专家,带动培养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五是充分发挥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创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以企业资源平台化、员工创客化、产品个性化为导向,在省级层面培养100名创新型企业家、100名制造业细分领域首席技术专家和制造业“大工匠”、100个工人创客示范团队,采取“人才 技术改造项目”模式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引导企业搭建创客平台、集聚员工智慧、培育创客文化。

  (六)深入开展产学研对接。采取3项举措推动产学研合作,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一是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政府部门协同推进的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机制,搭建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举办2016年全省中小企业产学研对接活动,签订一批产学研对接项目。二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围绕智能终端、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谋划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组织实施工业强基示范项目,创建2—3家产业技术基础平台和服务支撑中心。指导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10家左右工业公共技术研发设计中心。三是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发布我省制造业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绿皮书,引导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掌握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组织开展新产品认定,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支持市场初期创新成果应用。开展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培育工作,认定20家左右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七)强化要素保障协调。完善煤电油运、土地、环保等要素保障机制,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制约。一是加强煤电油运保障协调。完善煤电运联调联动工作机制,继续实行煤电互保,加强煤炭产运需衔接,推动煤电企业协同发展。做好电力运行调节工作,组织开展电力迎峰度夏(冬)工作,协助企业开展电力需求侧评价,帮助企业科学用电、节能降耗。保障成品油、天然气平稳供应和重点企业、重点物资运输需求。二是做好用地保障工作。坚持有限指标保重点,继续对A类重点项目实行单独组卷报批,切实加强对重点项目占补平衡指标的统筹协调,研究出台重点项目压矿协调办法。三是做好重点项目环评服务工作。坚持监管和服务并重,严格建设项目环保准入管理,完善环评审批制度,对重点项目实行提前介入、环评督办、跟踪服务,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环评审批工作。完善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推动产业集聚区加快污水集中处理、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大项目入驻提供便利条件。

  (八)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开展降本增效专项行动,确保国家政策落地见效。一是深化改革,激发企业活力。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全面梳理、依法公开、动态调整部门及相关中介、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目录清单,探索建立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制度,扩大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改革成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着力营造良好的政策、市场、法治环境。二是壮大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全面清理限制非公经济发展的不合理规定,落实国家关于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召开全省民营经济表彰大会,评选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实施千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服务工程,认定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继续培育小型微型企业创业示范基地、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争创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促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三是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加强税收优惠政策宣传辅导,不折不扣落实小微企业、自主创新、高新技术、节能减排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深化国税、地税合作,降低纳税成本。公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督促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公开收费情况,进一步清理金融、建设、进出口、能源、培训等重点领域不合理收费,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破除各种指定实施机构的垄断行为。四是降低生产要素成本。进一步完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清理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严肃治理以贷收费、转嫁成本、以贷转存等违规收费行为。鼓励政府性担保机构在可持续经营前提下,降低融资担保和再担保业务收费标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五是推动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实施“十百千”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抓好10个试点示范项目、100个创新引领项目、1000个传统技改提升项目,支持企业加快高端产品发展、关键环节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开展企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总结推广先进管理模式,开展行业对标挖潜活动,引导企业强化综合成本管控,提高盈利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由企业服务活动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企业服务办牵头、职能部门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处室和联络员,按照职能分工主动对接、主动服务,凝聚服务企业发展的合力。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要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保障工作经费,专人专职负责,构建省、市、县三级企业服务工作体系。省企业服务办负责本方案的实施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作沟通协调机制,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加强督促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完成。

  (二)强化督导考核。完善企业服务巡视督导制度,由省企业服务办组织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成立督导服务组,不定期深入省辖市、县(市、区)开展督导服务,指导企业服务工作,推动落实政策、解决企业问题。各级政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完善企业服务考核机制,将企业服务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年终由省企业服务办组织对各级、各有关部门企业服务工作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以省政府名义予以表彰。

  (三)营造良好氛围。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服务工作的宣传报道,广泛宣传企业服务工作典型做法和企业在转型解困、管理创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增加企业负担的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在全社会形成尊商重企、关心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围绕企业反映的共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专题调研,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不断提升企业服务工作水平。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