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标准与质量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焦政办〔2017〕151号)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焦作市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标准     与质量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 焦政办〔 2017 〕 151 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 《焦作市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标准与质量提升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7 年 12 月 27 日                       焦作市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标准与质量提升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标准与质量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 2017 〕 78 号)精神,进一步深化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我市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标准与质量水平,保障消费品质量安全,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标准引领、协同推进的原则,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为中心,突出标准引领,创新质量供给,大力开展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标准和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发展新优势,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促进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引领和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提供重要支撑。 (二)工作目标。 到 2020 年,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1. 标准体系基本完善。 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调配套,标准供给基本满足我市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的需求,标准制定和实施的整体水平显著提升,重点领域消费品和装备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 95% 以上,部分优势产品和技术的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产品质量明显提升。 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产品整体质量水平显著提升,重点领域消费品和装备产品的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 95% 以上。 3. 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意识显著增强,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质量风险有效控制,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员工职业素养明显提升。重点领域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稳定在 84 以上。 4. 品牌培育成效明显。 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品牌建设能力的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企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数量明显增多,知名品牌价值大幅提升,力争实现中国质量奖零的突破,新增创建省长质量奖企业 1 家以上,优势领域质量竞争型消费品出口占比居全省前列。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标准引领,提升标准水平。 1. 健全标准体系。 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完善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调推进的标准供给方式。发展个性定制标准,制定绿色产品标准,健全智能制造标准,完善售后服务标准,优化物流标准。重点围绕食品、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皮革等消费品和矿山机械装备、工程机械装备、造纸机械装备、农机装备等装备制造业,每年制定 1 项以上地方标准,建立健全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标准体系。 责任单位: 市标准化协调推进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2. 提高标准供给水平。 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定严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支持社会团体、学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团体标准,提升标准水平,树立行业标杆,引领技术发展,增加标准供给;支持具有产业集群优势的企业建立企业联盟,制定联盟标准,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和中小企业集群发展。 责任单位: 市标准化协调推进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市科协 3. 推进标准化与科技协同。 加强科技、专利、标准一体化研究,在优势领域培育 2 个以上省级创新平台(省级标准创新研究中心),鼓励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融入标准,推动技术创新、标准研制和产业化协调发展。加大科技研发对消费品和装备制造标准研制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机制,引导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以科技创新促进标准升级,提升标准技术水平。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争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积极培育省级技术标准创新企业,提升企业标准创新能力。 责任单位: 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委、质监局、知识产权局 4. 推动焦作标准走出去。 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主要贸易国标准接轨工程,实现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以标准为载体,促进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矿山机械装备、工程机械装备、皮革等优势产业企业走出我市,以“焦作标准”走出去带动“焦作产品”走出去。支持优势行业企业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制修订,承担国际标委会和全国标委会秘书处工作,增强我市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力争到 2020 年,全市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领域参与研制国际标准 1 项以上、国家标准 5 项以上,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专业技术机构达到 1 个以上。 责任单位: 市工业和信息化委、质监局、焦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展改革委 = 5. 强化标准宣贯实施。 强化政策措施与标准的有效衔接,形成协同推动标准实施的工作合力。深入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技术标准创新企业和循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标准化试点等创建活动,在重点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领域创建一批标准化示范区,以点带面,加快推进标准的推广实施。 责任单位: 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质监局、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局 (二)强化以质取胜,提升质量水平。 1. 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建设。 加强急需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以焦作国家轮胎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河南省怀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为龙头,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和省级质检中心、计量测试中心、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鼓励建立专业检测技术联盟,增强工业产品质量分析能力。加强家用电器、电子产品、装饰装修材料及儿童用品等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鼓励开展消费品安全、绿色产品认证。突破检验检测技术瓶颈,提高现场快速、智能识别检测监测能力。 责任单位: 市质监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 2. 提升质量技术创新能力。 完善质量技术基础科技创新管理体制,促进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标准转化、产业发展各环节统筹衔接。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在消费品和装备制造领域建设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积极参与科技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面向社会开展研发服务、成果转移转化、科技咨询评估、检测分析服务等,提高服务能力。 责任单位: 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质监局 3.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突出重点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培育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为引导,综合运用产业政策、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节能降耗、品牌建设、检验检测、标准信息传递等手段,加强指导帮扶,做好技术服务工作。贯彻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计量、能源、社会责任等管理体系标准,开展区域质量、行业质量、产品质量提升行动,积极创建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项目)。促进出口提质升级,推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与示范企业创建,提高运用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能力,发挥技术性贸易措施倒逼作用,促进企业产品转型升级。形成企业主体、政府主导、部门监督、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质量提升共治格局。 责任单位: 市质监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卫生计生委、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焦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4. 提升进口产品质量。 严把进口质量关,完善进口消费品闭环监管体系,强化监督抽查与缺陷产品召回的事中事后监管。加大进口消费品质量安全信息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进口消费品质量安全的认识,引导理性消费,促进消费回流。 责任单位: 焦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焦作海关、市商务局 5. 加强品牌建设。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在矿山装备、工程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装备制造业和食品、汽车及零部件、高档皮草、皮毛消费品领域打造一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产品、知名企业、知名品牌。推动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价值评价,培育壮大消费热点品牌,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扩大“焦作制造”影响力。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争创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实施商标战略,促进商标品牌集约式发展。加大省长质量奖培育、参评和宣传力度,争创中国质量奖。加强品牌推广和保护。讲好品牌故事,传播品牌形象,传递品牌价值。建立健全品牌保护制度,推动建立企业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三位一体的品牌保护体系。到 2020 年,培育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10 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 15 件以上、河南省名牌产品 50 个以上、河南老字号 8 个以上,力争实现中国质量奖零的突破,创建省级以上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3 个以上,创建全国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3 个以上、省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2 个以上。 责任单位: 市质监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商务局、工商局、焦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6. 优化质量公共服务。 培育标准化、检验检测、品牌建设等新兴质量服务业态,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质量技术支持。创新“互联网 质量服务”模式,推进质量技术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设备设施向社会开放共享,形成全链条的“标准 — 计量 — 认证认可 — 检验检测”整体技术解决方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持续发展。 责任单位: 市标准化协调推进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三)强化主体责任,发挥企业作用。 1. 弘扬工匠精神。 深入开展“创优质量、创高效益、创新技术、创低能耗”劳动竞赛活动,开展岗位练兵,争创质量标兵,   发扬“做就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营造尊重技术、推崇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企业把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纳入质量文化建设内容。加强企业内部质量提升,建立工匠工作室,鼓励企业员工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研究新工法、应用新工艺,加快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标准和质量人才队伍,推动质量技术万众创新。 责任单位: 市总工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质监局、工商局 2. 推广精益制造。 实施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三品”工程,推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引导企业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积极推广和运用精益制造、全面质量管理、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树立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每年选择 3—5 家重点消费品和装备产品企业,推广应用中国质量奖和省长质量奖获奖组织的质量管理模式。广泛开展质量比对、质量攻关、质量改进等活动。鼓励企业实施流程制造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等技术改造,提高智能化水平。提高设备产品的性能、功能和工艺水平,促进“焦作创造”全产业链升级。 责任单位: 市工业和信息化委、质监局 3. 强化主体责任。 强化企业质量意识,严格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严格执行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制度,切实履行质量担保责任及缺陷产品召回等法定义务,提升产品售后服务能力,依法承担质量损害赔偿责任。全面推行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公开产品质量承诺,提高标准信息透明度。开展以随机检查、比对评估为主的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事中事后监管,将标准实施情况纳入质量信用记录,探索建立并实施企业标准关键指标排行榜制度,培育一批企业标准领跑者,促进企业主动实施高标准、追求高质量,提升质量安全标准水平,推动形成优质优价、优胜劣汰的质量竞争机制。 责任单位: 市质监局、工商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 4. 增强创新能力。 建立标准化和质量创新型企业培育机制,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加大标准研制投入,瞄准国际新技术和市场新需求,制定和实施先进标准,发挥标准创新对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积极创建标准创新型企业,提升企业标准创新能力,以技术标准创新引领企业质量提升。 责任单位: 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委、质监局 (四)强化质量监管,优化市场环境。 1. 创新质量监管制度。 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合并检查、逢检必备原则,建立统一规范的监督检查机制。推进消费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信息共享,实现“一个标准、一次检验、结果互认、全省通行”,并将抽查结果及时录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南),向社会公示。规范涉企收费行为,取消一切不在政府公开清单内的收费项目,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责任单位: 市质监局、卫生计生委、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展改革委 2. 加强质量安全风险管理。 建立以预防为主、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在医院、社区、乡镇和学校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点,有效防范和处置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推广应用物品编码和射频识别等技术手段,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推进缺陷产品召回常态化,把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消费品纳入召回范围。 责任单位: 市质监局、工商局、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局、工业和信息化委、焦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3. 加快质量信用体系建设。 完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数据库,对企业质量信用信息统一归集、依法公示、社会监督,对企业实施分类监管。支持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开展质量信用评价。探索实现多部门、跨地区质量信用联合奖惩,营造“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的社会环境。 责任单位: 市工商局、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质监局 4. 优化电商消费环境。 建立完善风险监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信用管理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加大电子商务产品风险监测和监督查处力度。加强跨境电子商务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完善跨境消费售后维权保障机制。 责任单位: 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商务局、工商局、质监局 5.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专利行政执法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切实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深入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和平台,提高企业维权意识,增强应对能力。 责任单位: 市知识产权局 6. 强化消费者维权保护。 引导经营者建立赔偿先付、无理由退货等制度。在消费集中的重点场所建立消费争议快速处理“绿色”通道,探索建立消费者诉讼简易处理程序,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扩大公益诉讼主体范围,支持社会中介组织和第三方机构为消费者提供维权援助,降低消费维权成本。 责任单位: 市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 7. 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 健全执法协作机制,推行综合行政执法。深入开展执法打假行动,严查彻办质量违法大案要案。推进质量违法案件信息公开,将行政处罚信息及时录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南),加大对质量违法行为的震慑力度。 责任单位: 市公安局、农业局、商务局、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焦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三、重点领域 (一)消费品领域。 1. 食品及相关产品。 加大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工作力度,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规范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加快食品产业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重点围绕面制品、肉制品、乳制品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四大怀药精深加工,积极培育饮料、休闲食品、调味品等高成长性产业,完善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过程关键点控制规范,保障食品安全,推动食品工业产业化发展。重点组织肉制品、面制品、乳制品、白酒行业企业开展对标及产品品质对比活动,推动产品质量标准提升和产品改进。制定食品相关产品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计划,加大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逐步提升市场准入门槛,及时发布消费预警,遏制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责任单位: 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局、质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 2. 轻工纺织产品。 依托隆丰皮草、革乐美等骨干企业,加快新产品开发,拉长产品链条,重点发展制鞋、制衣、皮具、箱包、家居生活、汽车内饰等产品,提升产品标准水平,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形成以中高档终端产品为主的产品链条和产业结构,打造“孟州皮毛”国际集群品牌。依托温县泛家居产业园,壮大现代家居产业规模。依托华芳纺织、海华纺织、恒艺纺织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终端纺织产品。依托江河纸业、瑞丰纸业等重点企业,重点发展文化办公用纸、生活用纸、高端包装纸和纸板、特种纸等品种。优化完善标准体系,研制关键技术标准,提高优质高端羊绒、皮革、棉麻毛、纸张等材料质量要求,制造高端精品,积极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依托广东兴发、天鹅型材、德尔堡公司、永威集团等企业,全面推进高端节能环保门窗、智能门窗、智能家居发展,建设河南省规模最大的高档门窗产业基地。 责任单位: 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质监局、工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 3. 生物医药产品。 按照高端化、规模化、标准化要求,发展以生物医药为核心,生物农业、生物能源和生物制造协调发展的生物产业体系。   依托健康元、国药容生、辅仁怀庆堂、广济药业、新开源、华兴生物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氨基头孢烷酸、核黄素、补骨脂、淀粉胶囊剂等产品,拓展大宗医药中间体、原料药生产制造,加快发展治疗重大疾病的化学新药以及专利到期药物的仿制和改进,建立健全产品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标准体系,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立足“四大怀药”原产地优势,积极开展“四大怀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品牌评价工作,依托保和堂、明仁药业等企业,积极引进国内知名中药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四大怀药”深加工特色产业链,打造“中国怀药之都”。 责任单位: 市工业信息化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展改革委、质监局、科技局、农业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 4. 智能终端产品。 依托皓泽电子、鑫宇光、金宇阳等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骨干企业,打造智能终端产业链。重点发展微型照相装置驱动元件、光隔离器、电感元件、柔性 ITO 导电膜、双面金属基覆铜板等关键电子元器件。以深化与浪潮集团、华为集团、银江科技等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为支撑,重点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及产品。紧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加快智能终端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重点发展移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等智能硬件产品。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加快建立地方标准体系,支持团体标准和产业联盟标准发展。选择优势地区、产业园区或集聚区、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在智能终端、智能硬件、光通信、信息安全、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打造行业创新中心或平台,开展产业前沿及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应用。 责任单位: 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局、质监局、工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 5. 农产品。 大力发展优质小麦、玉米、“四大怀药”、优势种植养殖业,着力推进农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创建全国小麦育种创新基地和重要小麦良种集散基地,强化中国优质小麦之都地位。提升怀药产业化水平,积极发展壮大怀药标准化种植及加工业。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和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名优品牌,抓好伊赛牛肉、康利达生猪、蒙牛乳业等产业化集群化试点,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培育一批畜禽标准化示范点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积极发展优质牧草生产,推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着力扩大优质奶牛、肉牛生产规模,提升优质草畜发展水平。调整优化果蔬品种结构,扩大设施种植规模,提升优质林果种植集约节约化水平。建设全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加强农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开展优质小麦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果蔬作物标准化种植园、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强化“四大怀药”“武陟大米”“延陵大葱”“怀姜”“怀府闹汤驴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力度,着力培育平安种业、菡香大米等知名品牌。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工作,推广“公司 基地 农户 标准化”的生产经营模式,推广减量化生产和清洁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实现生产设施、过程和产品标准化。 责任单位: 市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质监局、工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 6. 汽车及零部件产品。 坚持以低碳化、智能化、服务化为导向,以创新驱动助推汽车行业产品结构升级。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研发及应用,优化和完善汽车产业标准体系,在汽车产业率先开展团体标准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标准试点,建立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支持社会团体、企业发展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标准。依托瑞庆发动机、中原内配、中轴等龙头企业,围绕高档客车、大型运载车、高级轿车、工程机械车辆等配套目标车型需求,支持做强做大发动机、气缸套、凸轮轴、车桥、车架、汽车电子和车轮总成等优势产品。依托风神轮胎,加快建设高性能乘用子午胎项目,同时强化绿色轮胎、智能轮胎及军用轮胎的前沿研究。积极承接国内外汽车整车厂商零部件配套项目,整合焦作汽车零部件资源,实施强强联合,着力提升焦作汽车零部件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发展规模。扶持多氟多新能源完善产业链条,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整车市场。支持多氟多新能源实施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锂电池隔膜材料、电解液、锂电池正极材料、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品、电动汽车电机电控系统、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等项目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配套体系建设。围绕焦作丰富旅游资源,引进国内外房车专业制造、房车代理销售等企业,打造房车露营基地和房车小镇。 责任单位: 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质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 7. 传统文化产品。 弘扬焦作传统文化,加强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工艺美术、演艺娱乐、创意设计、地理标志产品等传统文化产品的品牌培育和保护,引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技艺的文化产品生产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打造知名品牌、增加品牌文化附加值,推动传统文化产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差异化发展。围绕沁阳漆器、沁阳黑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当阳峪绞胎瓷等特色工艺美术品、旅游纪念品和贴近生活的实用工艺品等,加大标准制修订力度,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在确保传统文化特色、地域特色和传统工艺特色的前提下,推进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化,实现规模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以标准化手段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重科技在传统文化产品设计、生产、制作中的运用,提高文化产品科技含量。 责任单位: 市工业和信息化委、文化局、旅游局、质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 (二)装备制造领域。 1. 矿山机械装备。 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为核心载体,以科瑞森为龙头,重点发展皮带运输机等大型智能化开采成套设备,积极开展先进标准研制,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矿山采掘设备、矿山提升运输装备、矿山安全装备、机电通风设备、矿物加工冶炼设备等五大产业链条,推动我市矿山机械装备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大型成套化发展。发挥河南理工大学科研创新优势,加快组建“高端矿山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提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水平。 责任单位: 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 2. 工程机械装备。 依托厦工机械、中轴集团、泰鑫机械等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工程机械整机制造龙头企业,加快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卫星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在工程机械装备上的应用,重点发展挖掘及铲运机械、桩工及开挖机械、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等大型主机产品,加快发展多功能小型装载机、挖掘机和挖掘装载机等小型工程机械装备产品,积极发展道路清扫车、高压清洗车、垃圾处理运输车等产品,推动工程机械向高端化、节能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适应极端环境、大型化、功能多样化等各类需求。 责任单位: 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 3. 造纸机械装备。 充分发挥“中国造纸装备制造基地”优势,依托大指造纸、沁阳一机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宽幅、高速、节能型纸机成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积极支持造纸企业通过并购、参股、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投资境外造纸原料、造纸生产、制浆造纸装备等产业,有效利用境外木竹资源,提升相关产业技术水平,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努力开拓国外市场。 责任单位: 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 4. 农业机械装备。 依托龙昌机械、泰利机械等企业,以饲料机械成套设备、中小型小麦联合收割机、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多功能园田机、秸秆综合利用机械、保护性耕作机械、深耕深松整地机械等为重点,加快应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改造提升装备性能,实现故障及作业性能的实时诊断、远程监测和自动控制,推动农业机械向智能化、自动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责任单位: 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 5. 节能环保装备。 适应循环经济和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新需求,依托力合节能、中州装备等企业,重点发展热能转换利用设备、高效机电装置等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依托卓诚环保、环宇石化装备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水处理装置及材料、烟气除尘脱硝,固体和危险废弃物分解回收、有色金属涡流分选等设备。着力推进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工程承包、设施运营等服务,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节能环保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 责任单位: 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 6. 特色新能源装备。 依托锦辉风电、扬普实业等企业,重点发展大容量、高参数、低风速风电机组整机制造以及风力偏航制动器、兆瓦级电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完善风电装备产业链。大力推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支持博爱旭盈电力 100MW 地面光伏电站、昌盛日电 50MW 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并网发电以及沁阳许继集团 50MW 光电等项目建设。依托益达新能源等企业,打造液化天然气( LNG )制备、存储、运输等综合利用产业链。 责任单位: 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实施。 市标准化协调推进联席会议负责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全市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标准和质量提升行动,将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标准和质量提升工作纳入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内容。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消费品和制造业标准质量提升行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要强化责任落实,对目标任务进行科学分解,纳入工作绩效考核内容,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责任单位: 市标准化协调推进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二)加强政策扶持。 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消费品和装备制造标准和质量提升工作的经费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消费品和装备制造领域的质量基础能力提升、质量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标准化研究和示范应用。要充分发挥资金资助的引导作用,要严格落实政府对企事业单位主持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的资助与奖励文件,促进标准化战略有效实施。加大科技政策的支持力度,对有助于促进优势产业培育、社会进步的技术标准,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上给予优先支持。建立企业标准创新、标准研制和标准示范等激励机制,鼓励各类组织积极参加标准化活动。对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示范区、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比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享受出口贸易便利等政策优惠。在政府采购、招投标活动中,纳入有关标准技术条件和质量安全要求。 责任单位: 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商务局、质监局、发展改革委 (三)注重人才培养。 鼓励高校、职业院校开设标准化、质量专业课程,加强职业培训,深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革,提供技能水平评价服务,为标准化、质量管理事业培养和输送各类人才。进一步完善工程技术系列中标准化和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的评价标准,促使更多高水平的标准化、质量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构建多方参与的培训机制,探索建立企业和高校、职业学校、标准化与质量科研机构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开展校企联合“双轨制”、新型学徒制技能人才培养试点,加强标准化和质量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实施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育计划,加强国际标准化高端人才培养,鼓励支持我市专家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机构领导职务,实施优秀标准化人才海外交流项目。 责任单位: 市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质监局 (四)广泛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主流媒体,充分发挥技术机构、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的作用,加大标准化和质量知识宣传力度,扩大社会普及覆盖面,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全民标准化和质量意识,提升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要大力弘扬具有河南特色的先进质量文化,在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企业推广先进的标准化和质量管理理念。加强标准化和质量知识宣传教育和政策解读,倡导“优标优质优价”和绿色安全健康的理念。加大质量信息公开力度,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打造“焦作标准”,培育“焦作品牌”,提升“焦作创造”,树立“焦作质量”的良好形象。 责任单位: 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工业和信息化委、质监局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