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出台《开封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再出新举措。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日前我市出台《开封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全面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开封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我市将从做强主导产业、加快企业培育、实施“三大改造”、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数字赋能、优化空间布局等方面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做强主导产业,提升集群产业链。就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新材料及新兴产业、农副产品加工等8个重点产业链,建立以市级领导为“链长”的工作机制,健全“六个一”培育机制,制订支持重点产业链工作方案,开展稳链补链延链强链行动,增强产业链韧性。推行“亩均论英雄”改革,鼓励探索“飞地经济”模式等。


    加快企业培育,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健全“四个50”企业培育机制,务实推进党建专员(首席服务官)派驻工作,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做精做优“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小微企业上规模,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引进国内外知名检验检测机构,选树一批质量标杆企业等。


    实施“三大改造”,加快转型升级。加快企业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力争技改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建成一批智能化园区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和绿色制造提升行动。到2022年、2025年,力争先后建成4个、6个国家级绿色工厂。分行业制订智能化改造指南、选树标杆企业,每年培育8个~10个智能工厂(车间)。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到2022年、2025年,全市上云企业先后达到2200家、3000家。


    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支持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应用,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强化企业主体培育,到2022年、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先后新增50家、1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先后达到260家、400家。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力争通过3年~5年建成1家省级及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强化技术创新合作,到2022年、2025年,先后建成40家、50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鼓励推进军民产业融合、科技协同创新和基础设施共建。到2022年、2025年,全市军民融合企业先后新增2家、4家。


    提升数字赋能,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形成一批产业优势明显、创新能力突出的5G产业集聚区,实现“引一个项目,聚一批人才,兴一方产业,强一市经济”的发展目标。引进5G智能终端配套产业,持续引进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设备、可穿戴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或重点项目。积极支持中原数据湖、河南大学软件学院双创基地发挥作用,导入相关产业生态资源,推进我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5G产业的融合发展,努力打造集5G研发创新、应用体验、产业发展等多领域于一体的5G综合智能科技示范园区。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入融合,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培育1家~2家智能化示范园区。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新型制造模式,培育1家~2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等。


    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县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围绕郑州大都市区战略规划,全面推进郑开双创走廊、开港经济带等重点产业带建设,做好郑汴汽车产业、郑汴产学研对接,打造以项目为中心、骨干企业为主体、工业园区为载体、集群化发展为目标的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各县区立足自身禀赋优势,定准2个~3个特色主导产业,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建立重大制造业项目优先落地保障机制,加快产业及配套生产性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等。


    据悉,通过一系列举措实施,到2022年,我市将全力实现制造业总量规模、产业结构、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初步形成以智能制造为引领、高端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在3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到2025年,培育形成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6个500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实现全市8大重点产业集群总量超过5000亿元规模,力争培育8家~10家百亿企业。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