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灾害风险适应性和抗灾力-漯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第32个“国际减灾日”宣传

 联合国环境署标志

IMG_256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是由联合国大会1989年定于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三。200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改为每年10月13日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简称“国际减灾日”。

今天是全国第32个国际减灾日,宣传主题是“构建灾害风险适应性和抗灾力”。

一、什么是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山洪、台风、龙卷风、火焰龙卷风、冰雹、风雹、霜冻、暴雨、暴雪、冻雨、大雾、大风、结冰、霾、雾霾、地震、海啸、滑坡、泥石流、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闪电、火山喷发等。

自然灾害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是人类过去、现在、将来所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二、自然灾害分类

(一)自然灾害形成的过程有长有短,有缓有急。根据自然灾害形成过程,分为:突发性自然灾害、缓发性自然灾害。

1、突发性自然灾害

有些自然灾害,当致灾因素的变化超过一定强度时,就会在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几秒钟内表现为灾害行为,像火山爆发,地震、洪水、飓风、风暴潮、冰雹、雪灾、暴雨等,这类灾害称为突发性自然灾害。

2、缓发性自然灾害

旱灾、农作物和森林的病、虫、草害等,虽然一般要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成灾,但灾害的形成和结束仍然比较快速、明显,所以也把它们列入突发性自然灾害。另外还有一些自然灾害是在致灾因素长期发展的情况下,逐渐显现成灾的,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这类灾害通常要几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则称之为缓发性自然灾害。

(二)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根据这些灾害对人类造成伤害的先后,分为:

原生灾害、次生灾害、衍生灾害。

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起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如地震导致房屋倒塌,这是原生灾害。但地震还会导致道路塌陷,道路塌陷导致交通事故,这就是此生灾害。

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和谐条件,由此还会导致一系列其它灾害,这些灾害泛称为衍生灾害。如大旱之后,地表与浅部淡水极度匮乏,迫使人们饮用深层含氟量较高的地下水,从而导致了氟病,这些都称为衍生灾害。

(三)根据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分类

根据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我国将自然灾害分为八大类: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

1、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雨涝、干旱、干热风、高温、冷害冻害、结冰、雪害、雹害、风害、雷电、浓雾、低空风切变、沙尘暴等。

2、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主要有: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冰、海啸、赤潮、厄尔尼诺现象等。

3、洪水灾害

洪水灾害主要有:暴雨灾害、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溃坝洪水、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等。

4、地质灾害

自然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所产生的诸如滑坡、泥石流、地面下降、地面塌陷、岩石膨胀、沙土液化、土地冻融、土壤盐渍化、土地沙漠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后果,会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将这种现象称为地质危害。地质危害也包括派生的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

(1)泥石流:泥石流是在山区沟谷中,因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滑坡:滑坡上的岩石山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俗称“走山”“跨山”“土溜”等。

(3)崩塌:崩塌也叫崩落、垮塌或塌方,是陡坡上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岩)的地质现象。

(4)地面下沉:地面下沉是由于长期干旱,使地下水位降低,加之过量开采地下水等导致的地壳变形现象。

5、地震灾害

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除了地震直接引起的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之外,还会引起火灾、水灾、爆炸、滑坡、泥石流、毒气蔓延、瘟疫等次生灾害。

6、农作物生物灾害

农作物生物灾害主要有:农作物病害、农作物虫害、农作物草害、鼠害等。

7、森林生物灾害

森林生物灾害主要有:森林病害、森林虫害、森林鼠害等。

8、森林火灾

注:家庭住宅着火是认为灾害,不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中的森林火灾是指非人为因素的自燃而导致的火灾。

三、我们面临的情况

自然灾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仅2020年,全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38亿人次受灾,591人死亡失踪,10万间房屋倒塌,176万间房屋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9957.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701.5亿元。与近5年均值相比,2020年全国因灾死亡失踪人数下降43%,其中因洪涝灾害死亡失踪279人、下降53%。2020年,我国气候年景偏差,主汛期南方地区遭遇1998年以来最重汛情,自然灾害以洪涝、地质灾害、风雹、台风灾害为主,地震、干旱、低温冷冻、雪灾、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往年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四、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联合国于1987年12月11日确定20世纪90年代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所谓“减轻自然灾害”,一般是指减轻由潜在的自然灾害可能造成对社会及环境影响的程度,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公众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在灾害中受到的破坏得以减轻到最低程度。

IMG_256

IMG_256

IMG_256

IMG_256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