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编制和实施好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十一五”规划,对于引导和促进我省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把信息产业培育成我省的支柱产业,十分必要。同时加大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力度,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具有我省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实现中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省信息产业发生显著变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振兴三业,推进一化”这个目标,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力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务实推进信息化建设,强力促进产业发展,切实加强无线电管理,圆满地完成了“十五”发展目标。      (一)重要成就      产业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  河南电子信息产业连续5年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5年底实现销售收入316亿元,比2000年翻两番,平均增速36.1%;总产值达到466亿元以上,加上软件业的50亿元,总产值已达516亿元,圆满完成“十五”规划制定的总规模达到500亿元的目标。电子制造业、软件业和电信业增加值已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4.48%。成为全省工业门类中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行业之一。其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同行业排名第十二位,在中部六省排名第一。      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现有企业600余家,从业10万多人,产业规模在全国和全省工业门类中的位置不断提升,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及产品。安彩集团彩管玻壳产能已跃居世界第一;许继集团的电力电子产品在全国电力行业名列前茅;新飞集团的家电产品和税控机在全国位居前列;洛阳单晶硅4吋、6吋硅片产量及出口量全国第一;新乡环宇集团的二次电池在全国排名第三位;其它如郑州威科姆公司的数字机顶盒、河南思维公司的机车运行监控装置、中安公司的涉密计算机、山谷公司的信息安全产品也都在全国具有相对优势。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品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五年来,在18个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其中安彩集团、许继集团的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心,另外16个达到省级良好标准。以国内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为依托,在我省成立了8个工程研究中心:厚膜电路工程研究中心、电子商务工程研究中心、绿色电池工程研究中心、信息安全工程研究中心、通信工程研究中心、3S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和软件工程研究中心等。这些研发中心的成立,对留住人才、发挥人才创新能力、调动人才的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中心开发的产品(如电力电子、IPV6高速路由器、涉密计算机、数字机顶盒、税控机等),多数在全国居领先水平。      区域产业特色初见端倪  在郑州正形成以威科姆、中安科技、山谷网络、金惠电脑等公司为骨干的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在安阳市正在形成以安彩集团为龙头的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园;在新乡市正在形成以环宇、太行、金龙、科隆等集团为骨干的绿色电池产业园;在许昌市正在形成以许继集团为龙头的电力电子产业园;在洛阳正在形成以洛阳单晶硅、洛玻ITO电子玻璃、洛铜集成电路引线用材等公司为骨干的电子材料产业园。这些产业园及其主导产品在全国已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中四个为国家级信息产业园(基地)。此外在南阳、焦作、鹤壁等地区,也正在形成有区域特色的产业板块。我省已有四个软件园区:中部软件园、河南软件园、郑州软件园和洛阳软件园,进园企业已达200多家。其中中部软件园2005年软件销售收入达33亿元,已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之一。      骨干企业迅速增加,产业聚集度不断提高  安彩、许继、新飞三家企业2004年的销售收入分别以81.7亿、51.9亿和30.8亿元,再次进入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21家骨干企业年销售收入过亿元,总产值占全行业的87%,成为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顶梁柱。新乡金龙、南阳金冠、思达高科、中航光电、焦作光缆、新乡环宇、思维自动化、洛阳单晶硅、威科姆、雪城、中安科技、南阳利达光电等企业发展迅速,“十一五”期间都有可能形成较大的集团性公司。经过省“双认”的软件企业达到202家,软件产品达566个,软件年销售额突破亿元的企业有6家,过千万元的已有25家。      (二)主要问题      信息产业规模偏小,外资比重较低  我省近几年电子信息产品的增长速度虽然每年在25%以上,但总量偏小,规模不大,其总量占我省GDP的比重偏低,对信息化的支撑作用不够明显。去年全省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在全国虽排在第12位,但与第一位的广东省(9000亿元),第二位的江苏省(5700亿元),第十一位的辽宁省(718亿元)相比,差距十分明显。      我省软件产业这几年均以50%以上的增幅快速发展,但其总体规模较小,企业数量少、实力弱,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另外,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绝大部分为国有企业,外资比重低,民营占的份额小。      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我省电子信息制造业中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不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更少;民营企业还亟待发展。在产品结构上,整机产品少,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少,主导产品的产业链尚未形成。      产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企业创新机制不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投资主体和实施的主体的机制尚未形成。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投入严重缺乏,机构不健全,人才短缺,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后劲乏力  国际、国内大公司在我省建设的大型项目较少,吸引外资投入与沿海地区相比差距很大;争取到的国家政策性支持资金虽每年都有新增长,但相对有限,拉动效应仍不明显。另外,我省尚未设立支持信息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       二、“十一五”发展环境分析      “十一五”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总体上有利于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一)国际、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世界电子信息技术出现一系列重大突破,发达国家信息产业正在采用新技术向高端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在全求范围内的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期间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将呈现四大趋势:即产业技术集成化、产业转移系统化、产业布局集中化、产业竞争核心化。这种发展趋势,有利于发达国家制造能力向我国转移和参加国际分工与合作,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引进和使用外资。      多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速度高出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速度的两到三倍。“十五”期间,该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不少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如:彩电、彩管、激光视盘机、程控交换机、手机、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十一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仍将是快速发展态势,将发生四个转变:一是产业发展主体由以外资为主向内外资企业共同发展转变;二是产业区域格局由以沿海地区为主向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集群转变;三是产业结构由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软件业与信息服务业协调发展转变;四是技术发展战略由以引进为主向引进、创新、强化标准转变。努力改变大而不强,缺乏核心技术的不利格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2005年12月21日国务院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要求“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等核心产业,重点培育数字音视频、新一代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信息产业群”。“进一步增强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中央的决策,指明了“十一五”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2006年,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开始启动,相关政策和措施将要出台,在鼓励和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等方面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二)我省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加快全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好国家级产业园,这说明,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此外,随着中央和省政府关于扩大内需、改造传统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城市化进程等宏观经济改革的落实,使得全社会对信息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      中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得到贯彻落实。奋力实现中原崛起,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理念,已成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省、市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带队招商引资,直接参与重大信息产业项目的合作洽谈,积极协调重大项目的运作,形成了合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良好氛围。      承接国外、沿海信息产业梯度转移的成效已逐步显现。一批重大信息产业投资项目已陆续落户我省,进一步夯实了我省信息产业“十一五”快速发展的基础。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中原城市群信息产业集群已初见端倪,“一带十园”的产业布局框架已初步形成,快速发展信息产业的内外部环境进一步改善。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十一五”期间,将面临严峻挑战。在国际方面,我们面临印度、越南甚至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竞争;随着产业的扩大,发达国家对我省设置的核心技术堡垒更厚更高,国际贸易磨擦和知识产权纠纷更多,企业的出口和“走出去”面临新挑战。在国内我们将面对中部六省呈出你追我赶、竟相发展的局面,稍有懈怠就有落伍的可能。在投资环境方面,我们还存在不少缺陷;在支持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方面我们力度还不够大等。      我们必须正视前进中的困难,积极应对挑战,紧紧把握住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省时提出的在中部崛起率先发展,走在中部地区的前列的指示精神,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知难而进,真抓实干,趁势而上,促进产业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三、“十一五”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要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信息化为先导,以信息产业园区为抓手,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大公司、大项目为支撑,拉长产业链条,实现由内资主导型向内、外资并重型转变,将优势产品和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在中原城市群构筑信息产业带,促进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为我省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重点突出  全力实施八个百亿和十个三十亿工程,加快建设十个工业园区。      可持续发展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坚持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降耗,绿色环保,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发展与质量、效益、环境的协调发展。 完善产业链  鼓励半导体、绿色电源、电力电子等产业在特色产业园区内建设,完善园区配套设施,搭建产业协调发展平台,形成五大实力强壮的产业链条。      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  注重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加强学习、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在消化、吸收中做到再创新,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      (三)总体目标      “十一五”末,我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两 番,倾力抓好“810”工程(即八个百亿,十个三十亿工程)实现销售收入确保1200亿元,力争达到1500亿元。工业增加值确保达640亿元,力争800亿元占全省GDP的4%以上(含通信业),力争达到5%,使信息产业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继续走在中部地区前列。 建立更加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立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中心,为我省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化推进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建立重点应用领域的共性技术开发平台;重点优势领域和主导产品的技术水平保持国内先进,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培育更多的骨干企业  “十一五”期间,形成销售收入过100亿的企业集团7家,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企业10家,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20家。打造一批具有国内乃至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培育一批具有特色优势品牌产品的企业。      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十一五” 期间,电子信息技术及产品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许多外资、内资、民间资本更看好这一市场。通过加大对行业的服务与协调力度,多种渠道的吸引资金投入我省信息产业建设是可能的。力争引进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合作项目3个,超过20亿元的合作项目10个。      以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带动产业整体转型  推广许继、双汇模式,带动一批大企业信息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发挥河南人力资源丰富与文化大省的优势,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从而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实现我省增长方式的转变。      (四)区域布局      “十一五”期间,我省发展信息产业的空间布局可以概括为:“一带十园”。      1、形成一个产业带      中原城市群京广、陇海铁路沿线T字型信息产业带      以郑州为核心区,在沿京广铁路的安阳、新乡、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和沿陇海铁路的郑州、洛阳的T字型带状区域内,充分利用我省中原城市群的城市规划、交通、通讯、物流等一体化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共享的良好内外部发展环境,打造郑州信息网络安全和软件业;新乡绿色电池和信息家电业;许昌电力电子装备制造业;洛阳半导体及电子材料,安阳新型显示器件等产业集群。培育焦作、鹤壁、南阳等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使我省中原城市群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之后,与中西部的武汉、成渝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并立,居中西部地区前列的重要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建设十大产业园区(基地)      国家(郑州)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生产基地  依托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快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以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现有的企业为基础,重点发展以涉密计算机、税控收款机、密码机等为代表的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信息安全设备和终端产品,使之成为我国主要的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生产基地之一。      国家(安阳)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园  以安彩集团为龙头,采用新技术,做大做强CRT新型短颈、超薄型彩电玻壳,尽快发展LCD、PDP电子玻璃,带动发展半导体等新型照明灯具、机床数控装置、视频光盘等相关产业。      国家(新乡)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  以环宇集团、金龙集团、新飞集团、科隆集团为骨干,带动全市100余家关联度较大、产品配套能力强、聚集效应明显的产业群体,通过改造、完善、配套、整合,形成由电池材料加工到电池成品及延伸产品、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的再利用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循环经济。重点发展锂离子等二次电池、镉镍等工业用蓄电池、无汞原电池和电池原材料等产品,建成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电池生产基地。      国家(许昌)电力电子系统产业园  以许继集团为核心,积极与微软、西门子等跨国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施强强联合,联手进入国内外直流输变电装备和电力电子装备市场,重点发展电力电子装备制造业、软件业、电力通信业和相关配套产业,拉长产业链条,稳居全国电力装备行业前列。      郑州(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以在郑州出口加工区落户的台湾晶华半导体有限公司集成电路项目为龙头,充分发挥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密集度高、研发能力强的优势,以安飞公司、思维高科集团、中信昊园公司、中安集团为骨干,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为支撑,以集成电路、显示器件、液晶玻璃和半导体照明产品为主线,同时发展铁路自动化、数字电视、电力电子仪表及检测设备等产品,在“十一五”末建设成我省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加工基地,力争升级为国家级产业园区。      洛阳(省级)电子材料产业基地  依托郑洛工业走廊的区位优势和洛阳老工业基地的雄厚技术基础,以中硅集团、洛阳单晶硅公司、洛玻集团、洛铜集团、洛阳巨龙公司、中航光电公司等为骨干,重点发展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及抛光片、电子玻璃、集成电路框架引线铜带等基础电子材料等产品,同时积极发展通信、光通信连接件等产品,通过产品技术升级,延伸产品链条,逐步向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领域渗透,争取建成全国最大的电子材料生产与延伸产品加工基地,努力成为下一批的国家信息产业园。      南阳(省级)光电子产业基地  以LDP背投光学引擎、DVD激光头、光学镜头、光敏电阻元件、压敏元件、声表面玻滤波器、太阳能电池组件等为重点,以中南光电集团、南阳金冠集团、迅天宇公司为骨干,大力发展光电子元器件和整机等产业,形成合理的梯次配套体系,带动一批中小型企业快速发展,把南阳培育成为我国光电子器件深加工的重要园区和河南省电子产品的主要出口基地之一。      焦作(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突出产业特色,在重点发展现有的煤矿安全检测设备、灯光音响、厚膜电路、矿山自动化、特种通信电缆和计算机应用材料等产品的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骨干企业,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把焦作建设成我省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鹤壁(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充分发挥老电子工业基地的产业基础和技术资源优势,深化企业改革和技术创新,加快电子信息产品结构调整。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重点发展阻容类电子元件、汽车电子组件、通信导航车辆及其配套产品等,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有新的、较大项目落实,实现鹤壁电子信息产业的二次腾飞。      郑州(省级)中部软件园  依托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化基地,以威科姆、雪城、思达软件、金惠软件为支撑,大力发展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游戏软件、安全软件等,力争在2-3年之内建成国家级软件产业园。      四、“十一五”重点工程      “十一五”期间,我省应重点发展显示器件、半导体材料、绿色电池、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信息安全六大产业,从而形成河南省信息产业发展的六大亮点。同时利用信大、郑大等单位的优势,大力发展IC设计产业,打造我省集成电路产业链。围绕发展重点,倾力抓好八个百亿、十个三十亿重大工程项目。这十八个大项目建设,总投资约400亿元,项目建成后,总销售收入可达1350亿元,利税达230亿元。      (一)八大百亿项目工程      1、数字视听产品项目      预计投入10亿元,产业规模达到101亿元。抓住电视由模拟向数字转换的机遇,依托TCL-安彩美乐公司、河南威科姆公司,重点发展数字电视、数字电视机顶盒、数字调谐器、数字电视转播系统、IPTV网络电视系统及终端。同时积极引进以LCDTV、OLED等为代表的家电新产品项目。      2、集成电路及材料      预计投入98亿元,产业规模达到133亿元。利用洛阳单晶硅有限责任公司现有生产多晶硅、单晶硅材料及生产4″、5″、6″IC级硅抛光片的优势,在扩大现有产能的基础上加大对外合作力度,积极引进外商,重点发展8″、12″硅抛光片。做好台湾晶华半导体有限公司在郑州出口加工区建设晶华科技工业园的项目。该项目两期投资10亿美元,主要产品为8″晶圆及其半导体电子产品,建成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      3、多晶硅与太阳能电池项目      预计投入44亿元,产业规模达到121亿元。以洛阳中硅公司、南阳方城迅天宇公司等企业为骨干,扩产多晶硅生产能力达到6000吨;以洛阳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洛阳阿特斯太阳能公司为第二梯队,延伸多晶硅产业链,发展硅太阳能电池项目,包括太阳能电池硅片加工、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工程,力争建成国内重要的硅材料和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      4、绿色电池及材料项目      预计投入19亿元,产业规模达到123亿元。以环宇公司、金龙集团、科隆集团和太行公司等企业为骨干,重点发展技术成熟、市场容量较大的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新型铅酸电池、球形镍、硫酸镍、锂离子正负极材料和相关的电动工具、通信电源等产品。兼顾发展目前基础较好、市场需求较大的无汞锌锰电池。加快研发大容量、高功率的动力型镍氢、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催生燃料电池,加快研发锂离子电池隔膜、负极材料、包覆碳以及与电池应用相关的新产品。      5、金融税控产品项目      预计投入22.5亿元,产业规模达到105亿元。利用新飞集团、新易公司、欧丽公司和中信昊园(郑州)公司已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优势,在重点发展税控机产品的同时,大力发展金融POS机、金融打印机、加油税控机等产品。      6、电力电子产品项目      预计投入29亿元,产业规模达到101亿元。以许继集团、森源集团、思达集团、华通电气等企业为骨干,重点发展电网直流高压传输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电站自动化系统、铁路供电自动化系统、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电力设备、装备检测系统、电力管理信息系统等产品。支持新产品开发,培育新的增长点,使我省电力电子研发、生产水平保持行业优势地位。      7、液晶显示器及相关产品      预计投入73.2亿元,产业规模达到106亿元。以安彩集团、洛阳玻璃集团、郑州生茂光电公司为骨干,重点发展液晶玻璃基板及等离子玻璃基板、超薄电子玻璃、LED显示屏、彩色履光膜等产品。积极支持香港中显电(台湾)公司与郑州金惠公司合作生产液晶显示器、笔记本电脑、闪存芯片等产品。使我省在新型显示器及材料实现新的飞跃。      8、软件项目      预计投入40亿元,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加强对软件企业能力成熟度(CMM)的认证和管理,开展软件相关服务,推动软件产业实现规模化、工程化。集中力量发展一批对软件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有重大影响的应用软件。选准产业重点,发展产业集群,培育龙头企业,强化创新能力,提高我省软件产业核心竞争能力。      重点支持许继集团、思达公司电力电子嵌入式软件、安全监控软件及管理平台;河南航天金穗、拓普公司、方正信德公司税务及财政费收管理软件;双汇软件公司、长城信息公司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列软件;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山谷公司、中安公司的信息安全软件,金惠公司的反黄专家系统;省数字证书公司网络身份卡公共安全监督管理支撑服务平台;河南微软技术中心中小企业资源管理平台(CRM)等产品。      (二)十大三十亿元项目工程      1、计算机及信息安全产品项目      预计投入5.3亿元,产业规模达到34亿元。充分利用郑州国家级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生产基地的优势,依托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中电集团27所等科研机构和中安公司、众诚公司、山谷公司、信大捷安公司等骨干企业,发挥整合效应,大力发展电脑、网络、计算机、涉密计算机、安全服务器、安全路由器及密码机等产品,迅速形成规模和市场。      2、背投电视光学引擎项目      预计投入7亿元,产业规模达到41亿元。充分利用中光学集团在光学镜头和LCD、DLP系统光学引擎方面的优势以及河南广通电子光源公司在冷光源方面的优势,发展数字投影仪和背投电视及相关产品。      3、光缆、电缆项目      预计投入3.6亿元,产业规模达到32亿元。发挥现有企业优势,整合现有资源,有选择的发展该产业。依托郑州电缆、焦作铁路电缆、许昌阳光电缆等企业,重点发展光缆、高速数据电缆、高温特种控制电缆、微细漆包线、网络数字通信电缆、高保真音视频电缆,单晶铜丝、铁路通信电缆、射频电缆等产品。      4、下一代网络及通讯产品项目      预计投入15.2亿元,产业规模达到36亿元。抓住通信快速发展和下一代网络刚刚起步的机遇,加快发展我省的通信产品如卫星通信、雷达、导航设备、软交换、北斗卫星时频系统、电力通信载波机、网络通信车、光通信产品和第三代移动通信(如基站、时钟)等宽带通信设备。同时积极支持新一代通信网络传输设备,接入设备和交换设备的研发生产。      5、半导体照明项目      预计投入5.5亿元,产业规模达到31.3亿元。在完善安彩集团原有节能灯生产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其与外商合作发展LED半导体照明外延片、芯片及封装。积极支持在LED照明方面已有基础的河南生茂光电公司、安阳豫华照明公司等企业,大力发展LED半导体照明、费湿尔透镜结构等相关产品。      6、新型电子元器件项目      预计投入11.1亿元,产业规模达到34.5亿元。积极支持金冠公司、漯河三鑫公司、新乡神舟晶体公司、鹤壁七九四厂、博大集团,大力发展声表面波滤波器、压敏电阻器、陶瓷变压器、片式电阻、电容器、磁性材料、厚膜电路和数码相机步进马达等新型电子元器件和组件。      7、电子仪器仪表项目      预计投入5.8亿元,产业规模达到33亿元。河南思达公司的高精度三相电子表技术国内领先,占居着较大市场。许继集团经过兼并哈仪表所已成功进入电表行业,驻马店金雀集团电子电表在全国也占居重要位置。通过对他们的大力支持,不仅要继续占据较大市场份额,而且要研发新产品逐步占领高端产品市场。许昌瑞新公司是生产电子教学仪器的专业生产企业,要抓住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机遇,研发市场需求产品,形成新的增长点。      8、汽车电子项目      预计投入6.8亿元,产业规模达到31.8亿元。大力支持河南雪城公司的SC-TPMS智能轮胎压力监测系统、智能车载电话,出租车电招系统、在线式汽车导航系统、卫星追踪车辆定位仪等产品,焦作制动器公司的ABS电子防抱死系统产品,天海集团汽车电线束项目和汽车总线控制模块、自动变速箱控制模块,以及跃博公司的汽车电子钥匙认证系统等汽车电子产品。      9、电子应用产品项目      预计投入2.9亿元,产业规模达到30亿元。重点支持河南思维公司的列车运行监控产品,河南辉煌科技公司的交通控制产品,鹤壁飞来科技有限公司的汽车黑匣子、汽车运行监控、调度、查询系统,河南华南医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心电图机,心脏程控刺激仪等产品和焦煤集团煤矿井下安全监测报警系统。      10、彩色玻壳项目      预计投入10亿元,产业规模达到105亿元。目前我省安彩集团已成为我国彩色玻壳最大的生产厂商。“十一五”期间,安彩要充分利用国家已批准设立国家(安阳)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园的有利条件,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根据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大屏幕玻壳,背投玻壳,新型短颈、超薄型彩电玻壳,使产品的技术水平和产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五、“十一五”主要工作措施和建议      (一) 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消化创新三结合原则,发挥政府部门在技术创新中的导向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鼓励和支持许继、新飞、安彩、环宇等重点企业集团与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中电集团27所等高校、研究所合作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经济实体;重点支持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提高研发能力,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在信息安全、片式元器件、光电子、新型显示器件、移动通信基站等领域,突破性地研发一批影响产业全局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河南信息工程学校建设,创造条件升高职,培养企业急需的一专多能复合型的高级技能人才;建设河南省电子信息产品检测服务中心、集成认证中心和软件测试论证中心;加快河南省软件园、中部软件园、郑州科技市场等一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重视注册专利,保护知识产权。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企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队伍;      (二)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顺应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浪潮,以开放的心态积极承接产业的梯次转移。不断加大引资的力度和强度,是我省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我们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双赢投资环境,吸引国际和国内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梯次转移,使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尽快在我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有重点、有选择地开展专项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发挥我省劳力资源和能源优势,重点对8吋,12吋单晶硅及抛光片、集成电路、电池及其材料产业的技术、资金引进,形成产业链,促其做大做强。      鉴于我省电子整机产品少的现状,要采取特殊措施,加大其投资和招商力度,使数字视频、数字音频、数字通信、笔记本电脑等产品的产能扩大,实现新的跨越。      (三)实施产业园区战略,提高产业聚集度       我省已建的四个国家级园区和拟建的省级信息产业基地,几乎涵盖了我省电子信息产业总量和规模的90%以上。园区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兴衰。我省将进一步出台关于信息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的意见和管理办法,为园区营造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进一步健全机构、完善管理职能,落实配套政策,夯实产业园建设发展基础;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实现产业聚集的步伐;大力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建立省级和国家级信息产业园(基地)协调推进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推进我省信息产业园和基地的全面建设;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园区建设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四)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促进产业全面发展      “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工作要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实施九大工程,即:电子政务工程、企业信息化工程、数字城市工程、现代物流工程、公共商务信息服务工程、数字教育文化产业工程、数字电视工程、数字农业工程、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工程。这些工程的建设,为电子信息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商机。我们要充分利用全社会推进信息化的大好时机,提供优良装备,促进行业全面发展。      (五)几点建议      1、完善政策法规,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出台的有关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实现中部崛起以及鼓励信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进一步研究、制定和实施符合国际惯例的产业与信息化政策和法规。根据我省信息产业管理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与办法,如:《河南省信息化管理条例》、《河南省促进软件产业发展办法》、《加快河南IT产业发展办法》、《河南省促进信息产业园区发展管理办法》。努力推进河南省信息化的立法进程,贯彻和落实国家扶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国债、军工技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等政策性支持,重点落实好软件和集成电路相关政策。在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制好各专项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产业主管部门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推进作用。      2、建议省政府设立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和信息化发展基金,引导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我省信息产业项目的建设      在中部六省,除河南省外,其他各省都设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少则2000万元,多的达到数亿元。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几个省利用此专项资金引导、调控产业发展,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建议省政府在整合各类专项资金的时候,设立河南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产业基地及园区的重大项目引进、重点技术改造和产业化项目建设以及软件产业发展。      3、建议各地市设立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综合管理机构      各级政府和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把发展信息产业和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作为振兴我省经济的重大战略来抓。建议各地市都要设立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综合管理机构,赋予其相应的资源配置权和综合协调职能,尽快形成一个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行业管理体系,从而形成从国家到地方,从省到地市、县各级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共同谋求发展信息产业的上下联动机制。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