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4日)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密集、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带动能力强,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为加快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培育,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引领全市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围绕新材料、节能环保和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含轻、中、重卡)、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我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政策扶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每年重点支持若干个对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层次,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二、目标任务
通过五年的努力,力争到“十二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35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努力把我市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现代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现代农业机械生产基地;打造“中国节能·洛阳装备”城市品牌;建成全国重要的硅光电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形成国内有竞争力的钨钼深加工基地和重要的钛产业基地;成为“中国锂电池之都”和国内有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三、重点发展领域
(一)节能环保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
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节能产品和高端装备。节能环保装备优先发展工业生产过程中余热利用系统及关键设备,大气污染及水污染防治系统及装备,生活垃圾、污泥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系统及设备,高耗材装备轻量化制造。节能产品优先发展LED外延片、芯片及配套器件,绿色照明产品,节能家电,节能材料。高端装备重点发展能源、交通、采选、冶金、化工等领域的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大型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化控制技术。
(二)新材料产业
重点支持新型合金材料、特种功能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和纳米材料。大力发展钨钼精深加工及附属衍生产品,硬质合金及其应用产品、钼及纳米级材料;海绵钛、钛合金精铸制品、钛制设备等。
(三)新能源汽车(含轻、中、重卡)产业
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轻中重卡。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重点发展高性能电机,单体电池、电池模块、控制系统及电池关键材料,驱动控制系统,促进新能源汽车整车产业化。
(四)新能源产业
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核电装备。太阳能光伏产业要重点提升多晶硅生产技术,扩大太阳能硅片和电池片生产能力,发展高效晶体硅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聚光太阳能电池;引进开发光伏发电逆变系统,发展大型并网电站集成系统、建筑一体化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完善光伏全产业链条。风电装备积极引进风电成套装备生产企业,大力发展风电轴承及主轴、叶片、齿轮箱等关键部件。核电装备大力发展大型核岛铸锻件、堆芯材料、核级钛管材等设备部件。
(五)电子信息产业
把信息技术产业及信息服务业作为培育重点,积极引进和接受高端和劳动密集型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带动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加强数据处理、光机电一体等关键技术开发,积极拓展光电探测、光机电一体等领域,重点发展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指纹识别技术、机床数控系统等。
(六)生物医药产业
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兽用疫苗、现代中药、医药中间体、生物农业、天然植物单体提取等六个领域,促进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在关键技术和领域取得突破。
(七)文化创意产业
重点发展与产业研发相关的创意设计,包括研发设计、工业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广告设计、软件设计等;与建筑相关的创意设计,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装潢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与文化相关的创意设计,包括动漫游戏、网络媒体、表演艺术、时尚艺术、环境艺术等;与消费相关的创意设计,包括时尚消费设计、服装设计、发型美容设计等;与咨询策划相关的创意设计,包括市场调查、保险咨询、会展策划等。逐步形成创意研发、创意产品生产、推广销售等环节完善的创意产业链。
四、主要措施
(一)依托本地科研单位,加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集聚一批创新团队,加快科技成果的就地转化。
(二)加强与市外科研单位合作,瞄准重点领域的国内外领军企业和关键技术,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实现借力发展。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新技术企业来洛发展。
五、政策支持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产业优化资金领导小组增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具体负责工程的组织、协调、督查、调度和推进等日常工作。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市、县(市)区两级财政设立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引导资金,每年安排资金不少于10亿元,按照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由领导小组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每年支持20个左右符合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方向、属于国内外行业排头兵、产业带动能力强、关联度大的重大项目,努力形成“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格局。
(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骨干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机构,申请国际专利和注册商标,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和产品质量要求的制定工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我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世界500强、国内行业前十强、国内外科研机构,下大力气开展定向招商引资工作。
(五)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对新引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企业注册、项目审批等环节开辟“绿色通道”,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商务局等部门负责,实行项目前期手续领办制度,帮助企业快速办理有关手续。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试行期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