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提档换速、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引发生产方式、组织模式和商业范式的深刻变革,推动新模式、新业态加速涌现,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注入新动能和新活力。2021年1月13日,工信部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要围绕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制造业新模式,重点开展新型模式培育行动,将有效重塑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对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
创新发展成效显著
平台体系建设不断夯实。在各级政府部门、研究院所、行业企业等主体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目前,全国已形成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特色平台近80家,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达6000万台(套),国内工业APP总量突破35万个,平台功能体系日益完善。
平台应用生态不断健全。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从概念普及走向实践深耕,持续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渗透到工程机械、钢铁、石化等30余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应用,全方位驱动制造业体系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同时,北京、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结合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积极打造辐射带动能力强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高地。
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全面连接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新载体,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深度参与到制造业全流程中,驱动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深刻变革。截至2019年,全国开展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延伸和智能化制造的企业比例分别达到46.0%、35.3%、8.1%、25.3%、7.7%,有力拓展了制造业发展新空间。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
培育制造业新模式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智能化制造。企业可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要素集成共享、模型高效复用、数据智能分析等方面的优势,基于平台提升设备、产线和服务的智能化应用水平,打造全面互联、实时感知、高度集成的智能生产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例如,富士康基于BEACON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时采集精密刀具状态数据,结合智能调机深度学习算法,实现了刀具的自感知、自诊断、自修复、自优化、自适应,使刀具寿命延长15%,减少刀具生产成本15%,刀具崩刃坏刃预测的准确率达93%,产品良率提升超过90%,稼动率提升超过90%。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网络化协同。企业可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物料资源、供需信息、生产能力的泛在连接、在线汇聚和精准对接,加速构建大配套、大协作的网络化协同体系,开展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运维、供应链协同等业务创新,全面优化制造资源配置效率。
例如,长安汽车在美洲、欧洲、亚洲等地都建立了研发中心,通过建立以三维数字化设计和全球协同设计为核心的汽车产品智能化研发云平台,与海外设计中心进行24小时全天候产品联合开发,实现了跨部门、跨企业、跨区域的产品协同设计,支撑产品研发周期从36个月缩短至24个月。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个性化定制。企业可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用户需求与研发设计之间的数据流,构建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贯通体系,开展少品种大批量定制、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小作坊式”单件定制等多种定制服务,低成本、高效率、全方位地满足用户个性化、碎片化、多样化需求。
例如,红领集团基于一体化的开放式互联网定制平台——RCMTM,只要5分钟就可以采集人体19个部位的数据,依托数据库内3000多亿个版型数据,快速调出与客户身材相匹配的西装版型,使企业设计成本减少了90%以上,生产成本仅比规模化生产高出10%,生产周期缩短近50%,接近零库存经营,经济效益提升数倍。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服务化延伸。企业可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高效汇聚产品状态参数、运行环境等实时数据,与各类数据算法模型深度结合,全面推动经营模式创新,开展产品效能提升服务、产业链条增值服务和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加速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向价值链高端环节跃升。
例如,三一集团基于“根云”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融资租赁或经营性租赁运营超过50%的设备,每年管理超300亿元的在外货款;同时与久隆、三湘银行展开合作,开发用于精准定价与风险选择的数据产品,帮助久隆保险完成UBI保险产品及延保产品的定价。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数字化管理。企业可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核心数据链,实现覆盖生产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以及供应链的数据贯通,充分释放数据红利,推动资产管理、运营管理、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数字化管理创新,切实提升了企业管理能力和效率。
例如,海尔集团基于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持续优化组织架构,加速管理扁平化、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变革,共培育4000多个小微企业,2018年实现生态收入151亿元。
三方面发力
推动平台与应用深度融合
注重统筹协调,完善顶层规划设计。一是制定出台制造业新模式实施指南,为制造企业、平台企业等主体培育新模式提供指导,推动新模式的普及推广。二是面向制造业新模式落地应用过程中的痛点问题、应用场景和能力要求,加强制造业新模式系列应用标准研制工作,引领制造新模式规范、健康发展。三是围绕制造业新模式对资源、人才、技术等要素的需求,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形成工作合力。
聚焦新兴技术,深化平台融合应用。一是推动智能传感、5G、IPv6等技术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度融合,提高数据互联互通和集成共享水平,强化企业培育新模式的数据支撑能力。二是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机理挖掘、模型开发等方面的应用,进一步丰富工业互联网平台模型库,完善企业培育新模式的工具集。三是深化区块链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强化终端硬件、网络传输、数据中心等领域的抗风险能力,筑牢企业培育新模式的安全底线。
围绕模式培育,强化经济发展动能。一是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中增加制造业新模式方向,遴选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制造业新模式优秀企业案例。二是支持各地方对制造业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有效监管,营造良好市场氛围,增强各类企业培育新模式的热情和动力。三是发挥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先进技术、优秀经验等高效流动。
(来源:中国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