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原经济区规划:三化协调发展的先导实践

文号 索引号 000000000/2016-00111 关键词
主题分类 政策解读 体裁分类 服务对象

  观点

  我之所以赞同中原经济区建设,原因很浅显。我们吃的面条,四分之一来自河南;在火车上买方便面,三碗有一碗产于河南。民以食为天,如果没有河南的粮食保障,国家的安定就有了问题。“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非常契合实际。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栋生

  当我们跃上一个高度,俯瞰中原大地,城市座座,宛如明珠,活力四射;田野片片,连天接地,生机盎然。崭新的现代产业集聚区正在崛起,机声隆隆,一派繁忙;新型农村社区靓丽登场,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城乡一体,欢声笑语。

  中原兴中部兴,中部兴中华兴。中原大地,崛起任重,发展之路,“三化”为途。在国务院刚刚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中,国家明确提出,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并强调必须进一步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

  遵循这一指导思想,沿着党的十八大指引的科学发展之路,勤劳务实的中原儿女,正以前所未有的勇气,用大智慧、大手笔书写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宏伟篇章,河南振兴、中原崛起的美好蓝图正在变为现实。

  传统上中原地区一直是一个农业区,工业化、城镇化滞后于全国水平。按照“三化”协调发展的方针来建设中原经济区,最大的难点我认为是如何对三化中的“短板”形成共识。河南是我国农业人口最多的省,城镇化率低是“三化”中最突出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工业化,以此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城镇化加速推进提供产业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陈耀

  《规划》速读——

  “三化”发展贵在协调

  突出引领:

  加快弥补城镇化短板

  河南城镇化水平低,已成为经济社会诸多矛盾中最突出的聚集点。针对这一问题,省委书记卢展工曾深刻指出,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最关键的就是要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统筹城乡发展。“如何统筹?就是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城镇化建设体系,着力农村的城镇化,推动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向下延伸,改变农村的生产方式和农民的生活方式,惠及广大农村、广大农民。”

  怎样加快推进中原地区的城镇化进程?《规划》提出了“促进中原城市群扩容发展”,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中原城市群”,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的具体要求。河南农村人口比重大,如何破解三农问题,使6000万农民富裕起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或接近的公共服务,《规划》提出,要加快构建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五级城镇体系,并“因地制宜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全面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强化主导:

  向现代工业要竞争力

  “要通过强化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支撑‘三化’协调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曾多次强调,河南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就必须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加快技术创新和工业发展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规划》提出,要加快“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明确了目标和任务。

  《规划》要求,“要建设产业集聚平台,以产业集聚促进人口集中,形成以产兴城、依城促产、产城互动发展格局。”其中特别明确了我省近年来一直倡导和推进的“产城互动”发展理念,并将我省实践探索的产业集聚区、城市新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统一纳入产业集聚平台,表明了国家对近年来我省持续探索实践的充分肯定和鼓励支持。

  此外,《规划》还从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快发展服务业三个方面,明确了今后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和任务。还特别针对河南明确了100多个重大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为我省产业结构加速调整搭建了新平台,增添了新动力。

  夯实基础: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支撑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中原经济区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农业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粮食生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规划》提出,中原经济区应“推进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新型农业现代化,构建具有中原特点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夯实‘三化’协调的基础”。并重点强调要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全力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等。

  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中部的城镇化水平较低,《规划》将新型城镇化放在了“三化”之首,就是要强调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要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应当解决的主要矛盾和重要抓手。突出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并不意味着要弱化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只有实现了新型工业化,促进更多的人口向城市转移,才能为农业集约化生产提供可能性。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

  大中原城市群

  当今世界,城市群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体形态,不仅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聚集,而且通过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成为支撑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区域。

  《规划》明确提出,“要强化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构建中原城市群、北部城市密集区、豫东皖北城市密集区一体化发展格局,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中原城市群。”

  “‘促进中原城市群扩容发展’,打造‘大中原城市群’,这是《规划》的一大亮点。”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李成勋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目前,国家正在组织编制城镇化发展规划,初步确定今后一个时期将重点支持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城市群加快发展,使其培育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群。而中原城市群是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之一,加快其发展,目的是将其打造成为参与国内外竞争、促进中部崛起、辐射带动中西部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为了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国家将重点加大对城际快速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这为我省布局建设快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带来重大机遇。”省发改委主任张维宁说,“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形成大中原城市群,也将有利于发挥这一区域的综合优势,实现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呼应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梯次拓展。”

  发展的关键,是选对路子,“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选对了方向。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三者相辅相成,互相协调,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河南是农业大省,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要保住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毛汉英

  新社区新农民

  滑县:“俺一家三口,土地都流转出去了,现在住的是社区的连排楼房,我和爱人都在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上班,孩子在城里上学,新型农村社区的生活和城里人一样了!”全省规模最大的新型农村社区试点——锦和新城社区居民李心连说。

  舞钢:“我家的饭店每天营业额两万多元,原来存取款都得去镇上信用社排队,非常不方便。现在有了自助银行,不出村就能存取款,我再也不发愁了。”12月1日,尹集镇张庄社区农家院一号老板李瑞霞开心地说。这一天,全省首家农村中心社区自助银行在这里开业。

  新密:全市303个行政村中的71个村并入14个城市社区,83个村并入19个镇区社区,149个村合并到56个新型农村社区;目前已有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690户转为城镇居民,免费取得房产证。

  在河南全省,由于新型农村社区加快建设,昔日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正由此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

  “《规划》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单独作为一节,提出要探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怎么建、建什么等问题予以明确,为我们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明了方向。”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郑泰森兴奋地说。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栋生建议,一定要结合中原特点,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城镇化之路。他说,中原地区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如何使他们更多地享受到现代文明成果,应是城镇化进程中的重点工作。

  《规划》对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模式、建设规模、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保护农民权益等方面都作了指导。“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规划》明确的思路和重点,在充分维护和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政策引领、规划先行,突出主体、保障权益,规范有序、拓展创新,互动联动、一体运作’,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推进。”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刘洪涛说。

  中原经济区发展重点就在“三化”协调,要把“三化”环节打通。“三化”协调需要以工业化的思维去发展农业,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同时协调好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关系。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 易鹏

  中原经济区的历史使命——

  为“三化”协调示范探路

  “中原经济区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保粮食安全。无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什么程度,农业和粮食的地位和需求都不会、都不应被动摇、被削弱。所以,中原经济区肩负的使命就是‘三化’协调发展,要义和主旨也是‘三化’协调发展,离开了这一点,就不存在中原经济区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曾这样深刻地指出中原经济区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认为,从全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看,一些区域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耕地减少、粮食减产、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因此,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如何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根本性的任务,需要选择有条件、有代表性的区域,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中原经济区建设正是担负了这一重要使命。”

  为此,《规划》明确提出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就是建设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要求“在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探索建立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联动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全国同类地区发展提供示范。”

  “这一定位,既凸显了中原经济区作为传统农业大区和人口大区,破解‘三化’协调发展难题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为全国同类地区发展起到典型示范作用,也有利于中原经济区自身立足高起点同步推进‘三化’进程,推动中原经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省发改委主任张维宁说。

  担当之责: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

  民以食为天。河南为全国人民的“吃”贡献了什么?

  12月4日,北京西单商场内,售货员正在“思念”专柜忙着盘货,一对年轻夫妇把一份汤圆放进了购物车。您或许不知道,在全国市场份额中,每1 0个汤圆有6个来自河南的“三全”,每1 0个饺子有5个出自河南的“思念”,每1 0根火腿肠有5根出自河南的“双汇”……

  中原经济区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当中担当着重任。数据显示,河南以全国1/16的耕地,生产出了占全国总量1/4的夏粮和约1/10的粮食,除了解决河南1亿人口的粮食消费,每年还调出400多亿斤的原粮及加工制成品。

  《规划》明确了针对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扶持政策,包括要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各种补贴力度,重点向粮食主产区倾斜等等。对此,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张卓元评价说,从世界经济形势发展来看,保证农产品和粮食供给越来越重要。国家对“三农”,特别是产粮区应该加大支持力度。像河南这样提供大量农产品的地区不能吃亏,否则我们就不能保证农业的持续发展。

  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认为,《规划》第四章提出实施高标准良田“百千万”建设工程,这是中原地区稳定农业生产、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举措,“我们河南提出的目标是要形成6500万亩高标准粮田,确保2020年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到1300亿斤,以此担当起稳粮增收的重任。”

  此外,《规划》还提出要“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和集群式发展使农业延伸到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增强综合竞争力。具体的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销售收入50亿元至10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集群150个左右、100亿元以上的60个左右。”

  主导之力:加快新型工业化

  在郑州市大河锦江饭店工作的“80后”赵倩看来,苹果手机已是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但很多人还不知道——全球有七成的iphone5都产自河南新郑综合保税区的富士康。由于富士康的落户,河南今年前三季度的进出口额在全国进出口额增速下滑形势下,同比增长63.4%,创下历史新高……走在新型工业化的康庄大道上,昔日的农业大省河南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已经开始“蝶变”。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在对此评价时认为,虽然河南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中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是中原地区历史形成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产业多数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的状况仍没有发生根本转变。《规划》明确提出“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这为中原地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和任务。”范恒山说。

  “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规划》重点突出了建设产业集聚平台、明确主攻方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省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厅厅长杨盛道在对《规划》点评时说,近年来,围绕建设产业集聚平台,河南做了大量工作,截至2011年底,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8万亿元,已经成为河南工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平台和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规划》突出强调的这些方面,为我们今后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上,《规划》以专栏形式明确了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这也与我省提出的大力发展高成长性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先导性产业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总体思路相吻合。”杨盛道说,“像郑州汽车制造基地、洛阳动力谷、中原电气谷等都进入了国家规划,这必将对推动我省相关优势产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突破起到重要作用。”

  引领之美:探索新型城镇化

  “《规划》在国家层面把新型城镇化放到‘三化’之首,凸显其引领作用,蕴含了丰富深刻的内涵,体现了对发展规律的把握,是对河南探索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路子的充分肯定。”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评价说。

  何为新型城镇化?《中原经济区规划》着重明确了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内涵特征,强调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更加注重破解“三农”发展难题,更加注重完善城镇功能,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为民惠民。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河南发展面临的“人”与“地”矛盾日益突出,这一状况要求必须创新城镇化发展思路和路径,走符合河南实际的城镇化发展路子。省九次党代会审时度势,顺应规律,提出要构建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引领“三化”协调发展。

  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郑泰森认为,《规划》中关于新型城镇化最鲜明的亮点就是“三个突出”:突出强调了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突出强调了构建五级城镇体系,突出强调了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内涵。

  肖金成认为,河南人口多,农村人口比重大,即便是未来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还有近4000万人生活在农村,如何使这一部分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或接近的公共服务,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为此,《规划》提出加快构建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五级城镇体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原副司长张勤由衷赞叹:“把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城镇体系,体现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河南的创新。”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